09.16 中国最后一个大儒,为尽孝而结婚,毛主席都很关照他

圣雄甘地是印度历史上一个非常著名的人物,他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非常有名。在我国历史上也有一个人,在兵荒马乱的旧社会,他和甘地有很多相似之处,美国的五星上将马歇尔视其为中国的甘地。此人是谁呢?中国最后一个大儒梁漱溟。

同民国多数大师一样,梁漱溟也身兼数家。他是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国学大师,同时也是爱国民主人士。因为早期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身份,人称其为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可在此之前,梁漱溟却是靠研究佛学出名的。

中国最后一个大儒,为尽孝而结婚,毛主席都很关照他

梁漱溟原名梁焕鼎,当年顺天中学毕业后就到京津同盟会的《民国报》工作。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使用了漱溟这个笔名,此后也就以此留名于世。

既然加入了同盟会,按理说梁漱溟应该是心向革命的,毕竟这也是旧社会时期多数志士仁人救国救民的选择。可是梁漱溟奇怪得很,按照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参加过革命团体,后来却最反对暴力革命。

也就是在19岁的时候,梁漱溟开始醉心于佛学。几年研究下来居然成其大名,一篇《究元决疑论》,居然能用西方现代学说阐述佛教理论。后来另一位佛学大师熊十力就是梁漱溟的好朋友,也是在梁漱溟的介绍下,熊十力进了欧阳竟无的师门。

也就是因为那篇《究元决疑论》,梁漱溟24岁报考北大名落孙山,可是因为蔡元培的赏识意外进了校门,不是学生,不是讲师,直接就是北大教授。

中国最后一个大儒,为尽孝而结婚,毛主席都很关照他

由此可见,北大当年的学术自由,兼容并包有多豪气。梁漱溟后来还写了《印度哲学概论》等著作,可是梁漱溟后来每当想起这些往事就觉得不孝。

梁漱溟早年是个独身主义者,信佛以后几次想出家遁入空门。1912年父亲去世,信奉佛教的他感到很不孝。1921年以后,梁漱溟开始献身儒学,从佛教徒变身为虔诚的儒者,同时也开始关注自己的婚姻。当年冬天,朋友伍庸伯将自己的妻妹黄靖贤介绍给了梁漱溟,此后,两人喜结连理。

那个时候虽然其父已经去世,这也算是对亡人的一种安慰了。在专心研究儒家后,梁漱溟提出了一项前所未闻的救国救民的道路,那就是乡村建设运动。

梁漱溟曾说服过军阀韩复渠,在河南、山东开展过乡村建设的实验。简而言之就是让一些人到农村去,教授新的生活方式,让农民从关心一家,转变到关心一村,最后扩大到关心一省、一国。

中国最后一个大儒,为尽孝而结婚,毛主席都很关照他

在梁漱溟看来,中国是“伦理本位,职业分途”的特殊社会形态,缺乏阶级,不同于西方。必须从乡村入手,以教育为手段来改造社会,并积极从事乡村建设的实践,所以他不赞成革命。出发点是好的,七年的乡村建设运动,虽然实验区逐步扩大到全省十几个县,可是在旧社会,事实证明这是行不通的。

加上抗战时期他身体力行,行万里路遍布中国各省,走访调查,一生不做人力车等因素,马歇尔也就称其为中国的甘地了。

在北大做教授的时候,梁漱溟就和毛主席很熟识,抗战时期两人曾在延安促膝长谈。建国后,毛主席请梁漱溟到自己家里做客。知道梁漱溟吃素,特意给相关人员打了招呼,当得知梁漱溟还借住在亲戚家里时,马上安排其住进了颐和园内的一处小院里。

梁漱溟一生,可谓处处传奇。按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讨厌哲学,却偏偏讲起了哲学;研究佛学起家,却成为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明明在城市长大,却一生贡献在乡村。1988年的时候,梁漱溟去世,享年95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