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4 「興隆鄉村系列」新後門李

新後門裡自然村位於社旗縣東南12公里,興隆鎮政府東邊0.5公里,村西邊是幸福渠,新後門裡有四個村民小組,177戶,630多人,村子坐落呈南北長方形,面積5.33萬平方米,村上有超市、新農合衛生所,新後門裡是興隆鎮後門李村委所在地。

「興隆鄉村系列」新後門李

新後門李村委

村名由來

1975年8月流經村中的堰河發大水,致使西后門李村遭水災,之後部分村民向西一公里遷移到地勢更高的此地建設新村,為區別之前的西后門李和東後門李,新村被稱為新後門李。

新後門裡以向姓佔村中主要人口,其他還有李姓、宋姓、付姓、惠姓、丁姓、王姓等。

姓氏流源

1、向姓:南陽市及所轄的方城縣、南召縣、社旗縣向姓同為陝西遷過來的一支,在方城縣博望向莊有一統關於向氏的《向門後續宗派碑記》,記載了向氏自陝西到南陽後的一些珍貴的信息,碑文如下:

“向門自陝西遷於宛郡東南四十五里禹王店東五里許向廟村,耕讀傳家二百餘年矣。然析居已久,昭穆難辨,此所以有木本水源之思也。始祖昆仲二人,長諱龍,字停;次諱虎,字文閣,禹皇店西門外有墓在焉。二世祖諱學孟,字嶧[yì]菴[ān]。三世祖昆仲三人,長諱明月,字子光;次諱明錳,字鏡軒;三諱明秋,字其實。而其實公遷於許房,又遷博望南向莊王張橋,其孫諱榮甫貴陞又遷於南召縣西九十里白土崗南三里孤朵山居住。四世祖昆仲二人,長諱繩魯,字綿固,其子景雲仍寄故土;次諱繩旭,字東陞,其子景榮,字華亭,遷於唐縣北四十里興隆鎮向莊居住。迄今合族人等深恐其世遠年湮世系莫考,因而勒諸貞珉,俾後子孫永矢弗諼(xuān)。雲爾[ěr] 向莊遷移裕州南許二十五里紅白廟。

派曰:“民國天廣遠,福壽吉祥全,聲名宏江海,功業隆山川”

碑有四處,一在府東四十里向廟;二在府北五十里向莊; 三在唐縣北四十里興隆鎮;四在南召縣九十里孤朵山村。

中華民國二十五年桃月 吉立

碑文記載的四塊石碑只有方城博望向莊的立了起來,之後接著就是三年自然災害,導致另外三塊碑只有其名,而未能立起,以致留撼後人。

「興隆鄉村系列」新後門李

興隆鎮向氏始遷祖向景榮夫婦的墓碑

在興隆鎮老後門李村西北方向的村外,有一處“故清處土向公諱景榮,字欣之,周太君合葬之墓“,墓前立有石碑一統,碑文如下:

“昔康樂有述德之思,平原切誦芬之墓,木有本水有源,吾國之家族制度由來久矣也,始祖諱景榮,字欣之,清雍正十年,自宛南向營遷居北鄉寄留縣北芝麻張村耕佃為生,荏苒數年,以食指日繁餬口,公深知非另謀生活無以當撫育之責也,返於向莊,()( )荒田,躬持節約,不數載間,已稱小康,清乾隆十一年,出積財置產家計以裕,這年( )( )終,享年七十有六,德配周太君,繼向公而( ),合葬於此之後門李村外,子仁,孫進成、進祿、進賢、進德、進元、雲程,凡六人,曾孫十七人,文學文滄文道進成子也,文立文章文壇進祿子也,文照文彬文法進賢子也,文盛文魁文清進德子也,文岐文鳳文超文遠雲程子也,而進元乏嗣立進祿子文壇為後,()( )遺命也,自是宗支繁庶散處附近各村,按譜而稽,均可指數,文學子三人曰云曰雨曰雷,文滄子三人曰琅曰琮曰瑞,文道無後而早夭,文立子珍,文章無子以文滄子琮文法子和並承其繼,文照子泰,文彬子倫,文法子曰玉曰和,文盛子曰琪曰珠曰琚,文魁子曰榮曰瑆曰瑤,文清子璋,文壇子珂,文岐子曰瑩曰成,文鳳子曰琇曰珩曰琳,文超子琨,文遠子瑚,計二十六人,乃公之玄孫也,其來孫平禮平泰平法則雲所生也,平遠平清則雨所生也,平祿則雷所生也,平治平壽則琅所生也,平蒼則瑞所生也,平貴平心則琮所生也,因和無嗣以平貴承祀焉,平安平福則珍所生也,福海則倫所生也,福山則泰所生也,玉未立役而歿,國合國山大承則琪所生也,大德大平則珠所生也,萬善則琚所生也,萬秋則榮所生也,萬成萬福則瑆所生也,大合則瑤所生也,大玉則璋所生也,大興大儒萬春守祖則珂所生也,大祿大壽則瑩所生也,大全大林則成所生也,大立大才則琇所生也,大成則珩所生也,大順則琳所生也,大運大魁大槐則琨所生也,大章則瑚所生也,計四十二人,()等承考,( )平貴公銘訓並荷,始祖燕翼之功,粗室小飽,竊恐後代子孫忘淵源之所自也,今特撰文勒石以垂不朽雲。晜孫晟、廉敬立。中華民國六年冬月上浣,穀旦。”

碑文顯示,在清雍正十年—(1932年)遷到興隆鎮向莊居住,後因在後門李種地而遷移到後門李,如今興隆鎮的向莊、後門李、米起營、老街等村向氏均為向景榮後代。

2、宋姓:

社旗縣興隆鎮後門李〖明朝正德年間,宋天官(名諱失考),此官職乃為追封,原為轉本御史,因參焦閣老拐娘娘一案,被焦芳反詰一口,故被誅。相傳天官有八個兒子,其中兩個兒子由開封逃到方城縣陳堰村。字派為:國-九-文-維-□(單字)-永-元-法-大-邦-同-萬-長-江-海-宗-德-克-世-守-朝-應-毓-富(付)-恆-憲-順-政-昭-彬-仁-明-哲-欽-禮-嘉-豐-瑞(睿)-祥-生-宣-成-潤-環-東。

3、付姓

後門李付氏來自珪璋村。

宛東傅姓源天山本平陸。後遷於洪洞。明末清初,太祖文龍、陽龍、陽風兄弟三人為了生計以三塊犁面(稱犁面傅家)為憑各奔東西,自謀職業。經傳,文龍、陽龍二公跋山涉水出晉入豫,至裕川(今方城縣),文龍落腳廣陽,不斷髮展壯大,該去系現已分佈本縣廣陽、博望、石橋、皇路店四鎮二十餘村。陽龍終至小史店,始建傅老莊。陽風失考。

清四世乾隆“勸懇”時期,太祖陽龍後裔高祖堂兄弟四人又背井離鄉各立門戶,自創創基業。長門高祖克純一挑兩筐翻山南行,終落於賒店(今社旗縣城)南興隆鎮珪璋村。該系現已散居社旗縣興隆、苗店、城郊、李店、下窪等六個鄉鎮十九個自然村(街);字派為: “延振清泰治, 萬幫思朝中, 孔學師孝孟, 有書四顯明。

村莊現狀

新後門李村與1975年從唐河岸邊呂樓村搬遷過來的興隆鎮街道緊緊相連,給今後門李人帶來了巨大商機。很多村民成為興隆鎮集市的生意人。

「興隆鄉村系列」新後門李

一排排整齊的房子是新村的特徵之一

「興隆鄉村系列」新後門李

秋收後的景色真的誘人!金燦燦的包穀

「興隆鄉村系列」新後門李

來 來,老夥計,咱倆再殺兩盤!

在後門李曾有打芝麻衝的傳統工藝。聯產承包責任制後,本村向廣興承傳了做油傳統行業,在自家開辦起後門李油坊。成為遠近聞名的地道香油作坊。每逢打油時候那芝麻油的芳香,在二里外就能感覺到香味撲鼻。老油匠向廣興也因開油坊率先致富。

「興隆鄉村系列」新後門李

老油匠向廣興如今安享晚年生活

越戰老兵向紀強,付保年都是該村人,曾經上過老山前線,是真正的扛過槍打過仗的國家功臣。

向紀強現任後門李村村支書,在他的領導下,新後門李村民勤勞致富,和諧相處。

付保年復員後率先在興隆之集市上經商做生意,在他的帶動下,有不少新後門李村民,在興隆鎮集市上開店經商,目前已付保年為首的新後門李的生意人,家庭生活都已率先達到小康水平。

李學堂利用自家地理優勢,開辦了“三農糧油購銷服務站”,解決了當地農民賣糧難的問題;

向遠青在興隆鎮街上開辦了“遠青盈豐農業服務中心”門市

向遠青在興隆鎮街上開辦了“遠青盈豐農業服務中心”,為當地農民提供優質價廉的農產品;

「興隆鄉村系列」新後門李

牛牛乾鍋,好吃才是真的牛!

付保偉在興隆的集市上開設了興隆鎮第一家牛肉火鍋店“牛牛乾鍋”填補了興隆鎮街上無火鍋美食的空白,目前生意紅火,人們來來往往,顧客高興而來滿意而歸。

「興隆鄉村系列」新後門李

向春才在自家的責任田開辦了“黃金梨情侶採摘園”

「興隆鄉村系列」新後門李

向春才在自家的責任田開辦了“黃金梨情侶採摘園”,為周邊群眾提供了優質有機果品;招引來四方來客;

「興隆鄉村系列」新後門李

向超利用自身專業知識創辦了“社旗縣恆源三鑫苗木專業合作社”,成為興隆鎮苗木綠化的帶頭人!

新後門李的年輕人多在外邊務工,勤勞智慧的新後門李人,務實肯幹,一部分人憑著自己的聰明和勤奮,實現了創業,例如:在北京有向海鬆開辦了“百世物流科技(中國)有限公司”;向濤在開設了豪華酒店,成為了向氏家族的北京的後門李人,帶出了不少老家人在首都就業。

在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深圳市有咱後門李村向冰創辦了“向氏重慶炸醬麵連鎖店”,在他的帶領下,很多家鄉人也跟著開起了連鎖麵館,成為小老闆。

「興隆鄉村系列」新後門李

在新後門李東南,西南,東北三個方向各有一坑塘,據懂風水的老鄉說三個坑塘構成了新後門李村莊的上等風水寶地,由於近幾年的雨水減少,乾旱偏重,村東南的坑塘也已經變成了幹坑,只有村東北的坑溏長年清水不斷,從未乾枯,寓意著新後門李人平安吉祥,財源廣進。新建的後門李村部整齊漂亮,就建在村東的坑塘岸邊。

村莊名人

新後門李傑地靈,這些年來來村裡人才輩出,成為村裡人的驕傲。

「興隆鄉村系列」新後門李

向廣燁老師的榮譽證書

向廣燁是興隆鎮中學退休教師,曾獲市級“優秀教師”榮譽證書,在鄉鎮教育戰線默默奉獻,教書育人三十載,桃李遍佈天下,去年他走完了八十七歲的人生。

多年來,該村走出去有不少大學生,許多都成為國家棟梁之才:

早期的本村大學畢業生向天榜,大學畢業後在華南造紙廠擔任高級工程師。

向遠玲軍校畢業,武警部隊團級專幹,現任河南省商務廳領導職位;

向金峰,醫科大學畢業後在南陽市人民醫院擔任專科醫生,

向廣闊大學畢業後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擔任沙雅縣主要領導職務,

向充大學畢業後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擔任建設兵團,某團司法局領導。

這些人成為村裡小孩子們的楷模和榜樣,激勵著更多的孩子通過高考,用知識來改變命運,擁有更多的本領,成就自己的夢想。

「興隆鄉村系列」新後門李

老大爺旁邊這個盛花生的籃子,你知道老家人叫啥嗎?

「興隆鄉村系列」新後門李

自己家地裡種的菜吃著放心!

如今隨著國家對農村的開發以及扶貧力度的不斷加大,農村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新後門李人將抓住機遇,建設好我們的家園,祝願我們的村莊越來越美麗,鄉親們的生活越來越幸福!


作者:向超社旗縣興隆鎮後門裡村人,高級農技師、原社旗具廣播電視臺記者、原縣民間文學協會會員。曾在報刊雜誌發表文章多篇。


「興隆鄉村系列」新後門李「興隆鄉村系列」新後門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