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 脫貧摘帽 雙牌江永寧遠等12個縣市區為何能“快”一步

原標題:脫貧摘帽,他們為何能“快”一步

——湖南12個縣(市、區)脫貧摘帽綜述

湖南日報記者 奉永成 通訊員 肖坤林

9月中旬,吉首市第四屆金秋梨節進入高潮,脫貧後的果農,正採摘著豐收果,幸福的笑容寫在臉上。

通過加大產業發展力度等精準扶貧舉措,吉首市已於今年上半年跟祁東縣、雙牌縣、江永縣、寧遠縣、鶴城區、洪江市一起,經省政府批覆同意脫貧摘帽。

8月6日,經國家專項評估檢查,省政府又批覆同意茶陵縣、炎陵縣、石門縣、桂東縣、中方縣等5縣脫貧摘帽。至此,今年省政府已批覆同意我省12個縣(市、區)脫貧摘帽。

脫貧摘帽,這12個縣(市、區)為何能“快”一步?

拔窮根

發展產業是根本

“炎陵好景君須記,最是桃黃李綠時。”前不久,記者來到炎陵縣,準備在路邊賣黃桃的攤位前買幾斤嚐嚐鮮。見記者還價,攤主薛麗有點不高興,“我們的黃桃品質好、市場俏,不還價。” 薛麗理直氣壯。她告訴記者,自己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依靠種黃桃、賣黃桃,去年全家已成功脫貧。

貧有百樣,困有千種。貧困地區只有通過發展產業,才能實現永久脫貧。已脫貧摘帽的12個縣(市、區)因地制宜,立足傳統產業,做優特色產業,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為貧困群眾打造“聚寶盆”,栽下“搖錢樹”。

炎陵縣因氣候、土壤條件好,適合種植水果,至去年底,該縣已發展黃桃等特色水果6.6萬畝,幫助貧困群眾穩定增收。

寧遠縣將煙、稻、菜、油、果、茶、藥、豬、兔、牛等傳統產業打造成帶動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的十大產業。

洪江市大力發展有當地特色的中藥材、水果等優勢產業,利用“黔陽”這一地域特色,做大“黔陽”品牌,註冊了“黔陽冰糖橙”等農產品品牌。得益於產業發展,去年底,該市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14.5%降至1%。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發展產業,資金是關鍵。中方縣堅持以“四跟四走”產業扶貧為重點,整合各類扶貧資金7.79億元,投入扶貧產業中。至去年底,中方縣先後開發特色種植扶貧基地45.7萬畝,種植油茶37.4萬畝,發展蛋雞、花豬、山羊、蛇等特色養殖扶貧基地187個,帶動全縣1.23萬戶貧困戶4.35萬人增收。

村村有產業,家家有收入,扶貧產業全覆蓋。鶴城區在郊區重點發展景觀休閒農業等農旅融合產業,在偏遠的黃金坳、涼亭坳等鄉鎮重點發展種、養、加融合產業,扶貧產業覆蓋每個貧困村、貧困戶;桂東縣77%的貧困人口因產業發展脫貧摘帽,截至去年底,桂東縣61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貧困發生率降至0.96%。

……

如今,產業扶貧項目已在12個脫貧摘帽縣(市、區)遍地開花,產業發展讓很多山溝溝裡的群眾,告別了貧困。

轉移就業

一人務工全家脫貧

一人務工全家脫貧,對於有勞動力的農村貧困家庭,轉移就業是增收脫貧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之一。

“能到藍思科技上班,以前想都不敢想。” 吉首市貧困戶施恩通告訴記者,去年,經吉首市人社部門牽線,他成了藍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員工,月工資4000元,全家輕鬆躍過貧困線。

簽訂勞務輸出合作協議,建立貧困勞動力信息資源數據庫,人崗精準對接。吉首市在原有的勞動力資源信息庫基礎上,建立貧困勞動力資源信息數據庫,與北京、上海、深圳、長沙等地開展勞務輸出協作,企業用工信息、貧困勞動力情況實現共享,貧困勞動力就業由“模糊”流動變為“心中有數”, 去年,吉首市超過2000名貧困戶實現轉移就業脫貧;石門縣成立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指揮部,先後與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東莞華榮科技有限公司、江蘇無錫小天鵝集團等單位簽訂了貧困勞動力勞務輸出合作協議。

技能培訓,是貧困勞動力就業留得下、穩得住的根本保障。桂東縣與中國中鐵公司開展貧困勞動力培訓與就業工程,由中國中鐵為桂東縣貧困勞動力提供免費挖掘機和其他職業技能培訓,並接收一定的貧困勞動力到公司就業。

政府購買服務,就業渠道拓寬。江永縣以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形式,對實行市場化運作、具有合法資質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和農村勞務經紀人等市場主體開展有組織的勞務輸出,並規定每成功介紹1名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穩定就業6個月以上的,給予200元的就業創業服務補貼,截至去年底,全縣約有200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轉移就業實現脫貧摘帽。

開發公益性崗位,貧困戶上崗拿工資。炎陵縣神農谷村建檔立卡貧困戶蘇堂華自從當上護林員後,年收入輕鬆過萬元。近年來,炎陵縣開發了生態護林員、保潔保綠等一大批公益性崗位,安置貧困群眾就業,幫助他們增收。

勞務協作,精準對接;技能培訓,穩定就業;開發公益崗位,建立扶貧車間……12個縣(市、區)不少貧困家庭實現“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的目標。

精準發力

攻堅形成多方合力

精準扶貧貴在精準,成敗之舉在於精準。

12個脫貧摘帽縣(市、區)瞄準“精準”二字,在精準施策上出實招、在精準推進上下實功、在精準落地上見實效,脫貧攻堅形成多方合力。

保障兜底,應保盡保。曾凡傑是祁東縣清華山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妻子長期患病,兩個女兒均已出嫁。2016年上半年,曾凡傑在幹活時摔傷身體,再也做不了體力活,全家生活陷入困頓。經過自己申請和民政部門的核實、公示等程序,曾凡傑和妻子從2016年6月開始享受低保。

包括曾凡傑在內,去年祁東縣清華山村有59戶共79人享受低保。當地民政部門根據收入情況,對照脫貧線進行“補差”,確保跨過貧困線。

在茶陵縣棗市鎮管塘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一排排新房整齊劃一,一條條街道平整整潔。今年34歲的沈坤,曾住在茶陵縣灑水村的群山中,條件非常簡陋。去年底,沈坤一家入住管塘集中安置點,成為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受益者。

當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實施易地扶貧搬遷,是脫貧最有效的途徑和方式。從2016年初開始,茶陵縣啟動建檔立卡貧困戶易地扶貧搬遷項目,統一設計戶型,建設安置房,併為山區村貧困戶每戶提供7000元的運輸費。目前,茶陵縣已有1600戶貧困戶搬出了“窮窩”。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今年夏天,炎陵縣神農谷,遊客成群結隊,餐廳被擠得水洩不通,民宿一房難求……

為推動生態脫貧,炎陵縣出臺一系列獎補政策,鼓勵農戶植樹造林。獎補政策激發了農戶的積極性,去年,炎陵縣造林、山林撫育、油茶墾複、南竹墾複面積達3.3萬畝,涉及貧困戶2379戶,發放獎補金545萬元。

扶貧先扶智、治貧先治愚。去年,雙牌縣在“陽光工程”“雨露計劃”的基礎上,縣財政列支380多萬元,對學生資助做“加法”,補齊建檔立卡家庭中非普惠性幼兒園幼兒的入園補貼和義務教育階段走讀生生活補助,並免除教輔材料費、作業本費、初三畢業生考試費,實現貧困學生資助從寄宿到走讀、從縣內到縣外、從學前到大學全覆蓋,全縣無一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因貧輟學。

“靶”向施策、路徑科學,大大增強了貧困地區的“造血”功能,12個脫貧摘帽的縣(市、區)貧困發生率均降至2%以下,貧困群眾收入大幅提高,獲得感不斷增強,從而能脫穎而出,率先摘掉貧困縣的帽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