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如何评价唐诗宋词元曲之中的元曲?是否受追捧?

AivenTao


这跟元曲的形制以及朝代有关。


元曲的形制有两种。一类是散曲,包括了小令、或者成组的小令以及带套数的散曲构成。而元曲之中,恰恰是散曲最容易被流传开来。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

《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山坡羊·潼关怀古》

盖因为这部分小令散曲篇幅短小,容易传唱,但这散曲在历代文坛中都不大收到重视,所以鲜有人收集整理,所以散佚的作品非常之多。

第二类是杂剧,这类元曲篇幅非常长,通常都有四折一楔子。内容亦包括有,包括有歌舞、音乐、调笑、杂技。这种综合性的东西。如此繁复浩大的工程,创造起来本非易事,自然而言数量也不多,据王国维统计,现存的院本名目仅有689种;元曲四大家的关汉卿一生也仅仅写了六十本杂剧。

故此,元曲虽然被称作“一代之文学”,但便于收纳流传的散曲却因为不受重视未成被人整理成册;颇受重视的杂剧其数量比及诗词来说就远远不如了。


从朝代来讲,在历史上,很多正统文人是不大愿意去认可的。比如《古文观止》就没有记录元代哪怕一篇古文。

其次,从文体涵养来看,诗至诗经开始,便被孔子赋予极高的格调,在整个文学史上是属于最正统的嫡传,而宋词虽然格调不高,但其源头也是出自“乐府”,与诗号称“同源而异流”;经过历代更迭,其音乐性几乎是丧失了,剩下的仅仅是文学性质上的内容,所以便于文人创作;然元曲不同,曲子这支的音乐性一直都得以保存,使得曲子已然还活跃在舞台之上。



总而言之,从文学题材来看,便因为以上原因使得元曲不大受到历代文人的追捧;但相反的,曲子因为它相对完整的传承序列,使得它的活跃范围更偏向于舞台之上


无聊到巅峰


元曲起初流传于民间,兴于金,衰于明、清时期,是在金朝、元朝时期北方歌谣民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属一种多元化文化产物,包罗万象,汇聚汉、蒙、女真、契丹等多民族及外来文化的精粹,内容通俗,贴近生活。

继唐诗、宋词之后发展起来的元曲,在诗歌文化艺术方面有着独特的魅力:

一、元曲在艺术表达方式上直接明了、意随言行、通俗易懂,具有豪放爽朗、纯朴自然的情怀,不同于诗、词的婉转含蓄与刻意,元曲尽在表现岀它的“俏皮”、“幽默”的灵气。

二、元曲对在其社会和政治黑暗的一面给予大胆直接、尖锐巧妙的披露,从不同角度真实反应当时的社会风貌,这也是元曲所表达的"玩世不恭、诙谐”的特色之一。

元曲的文体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分小令和套曲,杂剧是由套数组成、为舞台而演出的曲文。散曲配乐演唱时,即是歌曲,离开音乐而吟诵时,即为诗歌。

格律方面,元曲比诗、词更为严谨,每一曲牌的字数、句式、对仗、押韵等都有固定的格式和规律。相比较诗词而言,元曲的表现手法更加多样,叠韵、重字、设问、对偶、比喻等都可以使用,而且每一句最后一个字都有固定的声调要求,尤其是韵脚,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

如:小令《天净沙•春》~元代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天净沙~曲牌名,二十八个字,五句,要求句句压韵。

中国近现代文人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说: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曰自然而然而己矣。

后期,随着南北文化的互相融合,经过文人学者在修辞和表现方式等方面的洗练,元曲的言词愈发讲究和华丽,逐渐步入含蓄典雅的阶段,涌现出大量杰出名篇佳作,取得了更辉煌的成就,极大的丰富了传统文学的内容和形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