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26年图书价格涨了近十倍 图书或成轻奢品你能接受吗?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高尔基对书籍赋予人类精神价值的生动比喻,一本书的内在价值是无价的,那如果它的外在商品价值成为轻奢品,大众能否接受呢?此时的轻奢化阅读又代表了什么呢?

26年图书价格涨了近十倍

26年图书价格涨了近十倍 图书或成轻奢品你能接受吗?

图书真成奢侈品了吗?

根据“开卷信息”发布的《2018年上半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趋势和特点》报告显示,2017年新书平均定价为75.62元,比2016年增加3元。2018年上半年,新书平均定价88元,在2017年的水平上上涨近13元,涨幅增速明显增加。央视财经报道纸张等成本飙升,图书定价普遍上调20%~30%,图书未来或将成轻奢品。

在新街口新华书店,72岁高龄的金振朝老先生告诉记者,自己手中的1992年出版的图书在当年售价7.3元,一个月前金振朝在书店中看中一款画册售价80元。他说道:“现在的书卖得越来越贵,但是就算是贵也要咬牙买书。”

根据百科资料,轻奢品的主要含义分为两个方面。一,轻奢品是一种较为小众的消费品,绝不会像快时尚品牌那样成为街牌。二,轻奢品定位一般是中高档,普通小资人群即可消费。

针对日益出现的图书轻奢化倾向,记者有了疑问——哪些好书能成为轻奢品?

出版业内人士认为:“1、言之有物的内容,符合语言规范的文字。2、错误控制在一定比例范围之内。3、超出国内平均审美水平并基本得到完整实现的装帧设计。这样做出一本好书是很难的,一本书的制作过程太复杂,任何一个小环节出问题就有可能毁掉整本书的品质。因此由物料到隐藏的文化、精神价值是一本书的艺术所在。一年一度的‘中国最美图书奖’的获奖书籍便是高端内容图书的代表。”

图书能否成为轻奢品 支持和反对者各执己见

如今,学生作为图书阅读的主力军,他们对于图书轻奢化有什么感想呢?

今年刚毕业的大学生谭霜笑着告诉记者:“轻奢品应该是口红、香水吧。”同时她认为:“真正爱书的人,书就是必需品,贵也买不贵也买。现在书籍市场图书品质鱼龙混杂,也需要品质书的领头作用,但对于价格来说也需要一个区间,既要有高端书目也要有一个大众能接受的心理价位,超出心理价位、经济预期的就算是轻奢品吧。”

家长陶先生经常带着目前在幼儿园上学的女儿来书店购书,他说:“如果把书做成了轻奢品,不利于大众阅读,对于全民知识的获取是有阻碍的。”同时,他也说出了家长们的心声,“现在一个家庭对于孩子的投入是巨大的,除了兴趣班、早教班,我一年在女儿的童书、有版权的DIY类书籍以及新潮的促进智力的新型书的投入就将近1800元,如果图书都要上涨20%,那么作为家长就要额外再付出300多元。”但图书轻奢化得到了读书爱好者的支持,深度阅读爱好者于苏斯告诉记者:“国内的图书售价和国外相比其实售价是十分低廉的,我曾在国外留学时,一本书在当地售价上百元,这也让当地人养成了爱书、惜书的习惯。”

书籍出版成本日益水涨船高,也和纸张、人工、物流成本飞涨的情况有关。人民文学出版社策划部主任宋强认为:“对比一下,这么多年以来图书定价,增长的速度非常缓慢。但是,电影票价这种涨价的速度,跟图书相比非常快。在大的趋势下,书价会稳定增长,因为我们的图书定价,相对欧美来说还是比较低的。”

在图书轻奢化中也有受访者表示应该两方面看待。

大学生王莹说道:“书籍就和衣服一样,都是生活必需品。不能用价钱把想要学习的人阻挡在外,贵的装帧设计昂贵,那就可以使用再生纸印上文字出版。不同经济能力的人阅读不同的书籍,但是也在同时获取知识。”

花式出版方式崛起 多种阅读体验增加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询问了受访者对于图书的心理预期价位,其中大多数受访者的心理价位在50元以内,低价心理预期成为目前影响阅读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图书价格一路飙升、竞争压力不断加大的过程中,各类出版方式也层出不穷。

为了响应“全民阅读”,光明日报出版社曾于2005年出版“六角丛书”系列,当时市面上的图书定价每印张在1.20-2.50元之间,而“六角丛书”以每印张0.6元作为单色图书的基价。以2005年出版的《水孩子》为例,这本书花费11.5印张,最终售价仅为7元。这一系列图书的出版引起了轰动,也带动了众多低价图书的出现。

实体书籍保留书香,电纸书也成为了另一种出版方式。于苏斯告诉记者:“一本纸质书籍可能花费近百元并且占用空间、不易携带,所以我现在尝试使用电纸书,阅读效果与纸质书籍几乎没有太大的区别,并且一本电纸书可能只需要十几元。”

陶先生向记者推荐了更为廉价的阅读方式——手机阅读。据了解,陶先生一个月的书籍阅读量为3本,阅读的渠道便是手机阅读软件。他说:“手机阅读软件随身携带方便,同时还有相关的阅读奖励,你看的时间越长,获得的阅读币越多,接下去看的书越多。相当于是免费阅读,而且还获得了知识。”

与此同时,更多的受访者认为,最经济且直接的阅读方式就是去图书馆进行借阅、学习,这种阅读方式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占了不小的比重。

记者联系上即将踏入出版行业又是一位读书爱好者的宋健,询问了他在传闻图书轻奢化与阅读资金投入加大之间的看法。宋健并不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图书轻奢化纠结,他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人民的收入也在不断上涨,为图书价格上涨提供了条件。但现实是既然图书的单价提不了太多的话,那出版社可以走内容质量和图书销量,定价太高,会使很多读者望而却步,毕竟很多书并不是必须要买的。”

他认为随着阅读途径的增加,也意味着阅读方式的转变,轻奢书籍或许未来可以逐渐成为另一种重要的阅读书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