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企事网区域政策|江苏武进出口加工区

江苏武进出口加工区

江苏武进出口加工区位于江苏武进出口加工区位于武进高新区内,地理条件优越,交通便捷;于2009年6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设立,总面积1.15平方公里,围网验收面积1.08平方公里,其中规划仓储面积0.146平方公里,规划工业用地0.764平方公里。

出口加工区是由国务院批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由海关对加工贸易进出口货物进行封闭式监管的特定区域,也是一个地方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平台。江苏武进出口加工区自2010年投运以来,能充分发挥其竞争环境的优势,不断进行政策调整、制度创新,努力保持通关便利的机制优势,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服务,业务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当前区域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如何更好地发挥江苏武进出口加工区的独特优势,已经是武进高新区所要面临的重要课题。

企事网区域政策|江苏武进出口加工区

发展历程

2009年6月23日,国务院批准同意设立江苏武进出口加工区。江苏武进出口加工区批准面积1.15平方公里,围网内面积1.08平方公里。目前园区内拥有监管仓库,保税物流仓库各一座,总建筑面积40000平米标准厂房一座。2009年12月17日,顺利通过国务院十部委联合验收小组的验收。出口加工区综合服务大楼及E2保税仓库正在建设中,将于2012年投入使用。

2010年3月15日,江苏武进出口加工区正式封关运作。园区紧紧围绕“电子信息、新光源”的产业定位 ,已经吸引了台湾光宝科技、晶元光电等一批国际知名企业入驻。其中以光宝、晶元为龙头,高新区半导体照明产业已经初具规模。根据规划,到2015年,该产业规模力争超过300亿元。同时为了更好服务出口加工区内及其他区外企业,已经引进中外运、飞利达、亨通海晨、立扬、安捷兰等多家物流报关企业。

截止2011年底,江苏武进出口加工区内工业项目总投资达46280万美元,其中注册资本23598万美元,实际到账外资20470万美元。2011年,新增协议注册外资8872万美元,实际到账7050万美元,工业项目总投资12002万美元。工业总产值374645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7.7%;工业产品销售额381107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9.8%;工商税收总额3504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4%。区内实际进出口额44588.4万美元,同比增长125.7%;境内区外148702.9万美元,同比增长156.2%;进出区货物量总计9.6万吨,报关单量累计27899票,海关税收及代征税8549.8万元人民币。区内保税物流业务实际进境8930.4万美元,同比增长967.7%;实际出境1148.7万美元,同比增长1947.6%;境内区外进境24166.7万美元,同比增长645.4%;出境30256.8万美元,同比增长1272.4%。

环境优势

(一)交通运输的便利程度。从各国的实践看,加工区不一定要在港区建立,但需要有极佳的国际港口与内陆运输。江苏武进出口加工区位于武进高新区内,交通便利。周边有常泰高速、沿江高速、京沪高速等高速公路。并邻近在造的沿江高铁与扩建为国际型货流空港的常州奔牛机场。这种便利的交通运输具有优势。

(二)地区原有加工贸易基础。原有加工贸易基础越大,就越能吸引新企业的加入。常武地区有9家省级以上开发区,是加工贸易企业相对集中的区域。这些企业无需搬迁,就能直接受益于出口加工区的便利,同时也能为加工区的引资提供支撑。

(三)产业配套协作程度。完整的产业链能为企业实现交易成本最低化。武进出口加工区积极在LED产业配套上下功夫,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和新光源制造产业,形成基板->外延->晶片->封装->应用产品完整产业链。目前投产的台湾光宝科技、晶品光电等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创新优势

1、区港联动,进一步整合出口加工区的政策优势和港口的区位优势,将保税区的特殊政策覆盖到港区,实现区域联动、功能联动、信息联动、营运联动,拓展和提升保税区和港口的功能,形成保税区与港口良性互动发展的局面。区港联动是发展自由贸易区的国际通行模式。

2、为充分发挥口岸平台功能作用,进一步深化口岸与各辖市区的互动合作,放大口岸效应,更好地推动全市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常州市政府制定了市“区港联动”实施方案。武进凭借较好的外贸发展态势,成为该项工作的先行试点,在区内建成了武进高新区公路转关监管点。2011年12月20日,武进高新区公路转关监管点顺利通过验收。

3、公路转关监管点作为武进区全新的通关平台,通过其特殊的口岸功能,依托常州港的特殊优势,与其进行无缝对接,为国际中转和配送、国外采购、出口转关等功能的拓展提供硬件基础;同时,监管点的建立将进一步完善武进出口加工区的功能,使出口加工区改变传统、单一的通关模式,为企业提供便利、优质、低成本的物流服务。从根本上改善武进地区的通关和投资环境,为进出口企业营建了一条“绿色通道”。未来,武进出口加工区将加强与常州港相关部门的对接,尽快将“区港联动”业务模式落实到位。

发展愿景

日本的藤森英男教授在《亚洲地区出口加工区》一书中,提出了出口加工区的生命周期理论。一般认为影响出口加工区“生存周期”的因素有:各种优惠条件的期限和投资的软环境,低工资大量廉价劳动力的维持时间,生产技术条件的变化,国际同类经济性特区的竞争等。当这些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出口加工区的生存条件就会发生变化,面临转型升级的问题。

(一)要在主导产业探索上花力气。主导产业是对区域比较优势的合理选择,是对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科学定位。因此首先要明确出口加工区在区域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从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全局的结合点上去定位加工区的作用,而不仅仅满足于引进一批简单的加工组装型企业;其次,要依据本地比较优势来定位产业发展方向。从国家宏观导向、本地发展加工贸易的有利条件及政府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出发选定主导产业;最后,要根据加工贸易宏观政策去完善主导产业定位。结合出口加工拓展保税物流等功能和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要求,积极探索“多元发展”、打造“国际化的加工制造营运服务中心”的路子。

(二)要在项目的招大引强上做好文章。引进项目的品质直接决定园区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因此,一要把引进骨干龙头项目作为发展的生命线。坚持引进有带动作用、辐射功能、示范效应的“四高二低”(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关联度、高出口,低能耗、低污染)项目入驻;特别是处于前端、后道、终端环节的项目。二要坚持按照产业规划做好“选商”进区工作。要重点引进有带动作用的优势项目,在自成特色、辐射周边、拉动相关的结合上有所为有所不为,用引进项目的转型升级推进出口加工区功能效益最大化的升级。三要在单一功能向复合功能转型上创新。坚持不懈地从出口加工区“主、辅功能的延伸上”去寻找项目引进的切入点。

(三)要在探索特色发展机制上求创新。加工区的建设发展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是一个与时俱进的长期过程。因此首先要着力形成自我造血机制。在争取各级财政对出口加工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日常运行维护的同时,要探索形成“统一规划、多方参与、滚动开发、持续发展”的机制,形成造血功能,减轻管委会前期建设和后期维护的资金压力。其次,要着力营造和谐发展环境。要争取海关、国检及相关方面的支持,探索提升通关效率。以“区港联动”项目为例,要抓住监管点设立的机遇,积极推动“区港联动”业务模式。实际工作中,将继续积极与各级海关进行沟通,将监管点的实际操作流程和各项规范制度落实到位,组织专门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在严格按照海关规范操作的同时,抓服务质量,提升通关效率,力争将武进高新区公路转关监管点打造成为“海关放心、政府省心、企业开心”的优秀通关平台。最后,要着力发挥区域辐射功能。要把出口加工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纳入构建所在区域大物流体系中去统一规划和定位,充分发挥其在扩大进口、促进内需、服务区域发展战略中的特殊功能和载体作用。

  • 点击下列的“
    了解更多”登录企事网向当地服务商了解:有关当地公司注册企业服务等详细情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