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 新大洲實控人高槓杆炒殼鉅虧,面臨三線融資同時爆倉風險

新大洲實控人高槓杆炒殼鉅虧,面臨三線融資同時爆倉風險

白紙黑字承諾的增持,到期不僅沒能兌現,反而還由增持變成了減持——不出意外的話,新大洲A很快就會因公司實際控制人陳陽友夫婦的忽悠式增持而引來監管機構的問詢函。

但在財報研究院看來,新大洲A背後的故事,絕不止於這場忽悠式增持鬧劇,增持變減持的背後,極可能隱藏著陳陽友夫婦三線融資即將全部爆倉的尷尬局面:

首先,陳陽友夫婦賴以履行增持承諾的融資合夥計劃爆倉了,這個可能已經既成事實,不然可能不至於發生上述增持變減持的故事;

其次,由陳陽友實際控制的尚衡冠通的股權質押融資倉也可能即將拉響爆倉警報,目前尚衡冠通已將其持有的新大洲A滿倉質押,且該股股價已較質押當初下跌35%甚至是40%左右;

此外,陳陽友當初收購新大洲A控制權時的槓桿融資,如今同樣也面臨著爆倉風險,尚衡冠通當前持有的新大洲A市值,甚至都不夠支付當初優先級投資人的本金,而作為劣後級的陳陽友夫婦,賬面上目前恐怕已是血本無歸……

忽悠式增持暴露多線爆倉風險

新大洲A週末宣佈收到公司第一大股東尚衡冠通及實控人陳陽友函告:由陳陽友“控制”的財智嘉華資管中心(有限合夥)於9月3日到9月6日期間減持了新大洲A共計294.75萬股,陳陽友對減持原因“並不知情”,目前正在核實中。

這起減持的特殊之處在於,上述合夥計劃正是陳陽友實施此前增持承諾的主體之一。去年8月17日,陳陽友發佈增持計劃,承諾未來3個月內將斥資不低於2億元增持新大洲A股票,後經公司股東大會同意增持期被延長了6個月,不過直至今年5月16日承諾期滿,陳陽友也未能足額兌現承諾:承諾期內,陳陽友直接或間接通過其控制的企業及合夥計劃,累計只完成了約2600多萬元的增持,離當初承諾的至少2億元相差甚遠。

據悉,本次遭減持294.75萬股正是陳陽友通過財智嘉華於5月16日前實施增持承諾時買入的,不出意外的話,此次財智嘉華的減持極可能會讓新大洲A招來監管問詢函。

儘管陳陽友對財智嘉華減持的原因“並不知情”,但財報研究院從公開資料判斷,該減持極可能是陳陽友當初啟動增持的合夥融資計劃爆倉所致。據悉,除陳陽友外,財智嘉華的另一合夥人為北京銀華盛理財顧問有限公司,陳陽友很可能在這一合夥計劃中擔任劣後級的出資人角色,一旦新大洲A股價下跌到一度幅度,作為優先級份額持有人的銀華盛很可能會強令財智嘉華賣出股票防止自己本金受損。

公開資料顯示,從去年8月份陳陽友宣佈增持承諾以來,新大洲A已經呈現出連續一年多的單邊下跌勢頭,股價從8元上方跌至上週五收盤的3.28元。

新大洲實控人高槓杆炒殼鉅虧,面臨三線融資同時爆倉風險

事實上,存在爆倉風險的,絕不只是陳陽友的上述增持融資倉,還包括由陳陽友夫婦實際控制的尚衡冠通的股權質押融資倉。

目前,作為新大洲A第一大股東的尚衡冠通已將其持有的10.99%的新大洲A股票分成了兩筆進行了滿倉質押,兩筆質押的起始時間分別為今年1月11日和2月9日,上述兩筆質押開始的前一交易日,新大洲A的股價分別報5.44元和4.98元,跟上週五3.28元的收盤價相比,分別下跌了39.7%和34.1%。

高槓杆炒殼或引爆倉第三波

除了增持融資計劃和股權質押融資計劃面臨兩線爆倉風險之外,陳陽友夫婦同時還面臨第三線爆倉風險:其當初收購新大洲A時的槓桿融資,如今也可能快要爆倉了。

公開資料顯示,陳陽友夫婦於2016年3月份,通過尚衡冠通合夥計劃,斥資近7億元從新大洲A前股東手裡,收購了新大洲A上市公司10.99%的股票,成為該公司新的實際控制人,陳陽友夫婦也由此開始了長達兩年多的炒殼之路。

不過,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陳陽友夫婦的炒殼之路並不順利,新大洲A股價的持續下跌,讓陳氏夫婦如今慘失慘重。

據悉,當初收購新大洲A控股權時,陳陽友夫婦動用了較高的槓桿資金,尚衡冠通7億元資金的資金來源結構為“1+3+3”的有限合夥模式:陳陽友夫婦及其控制的恆陽農業集團分別出資1億元和3億元,鼎暉天駿出資3億元——在這7億元的合夥計劃中,陳陽友充當風險級最高的普通合夥人,恆陽農業集團充當劣後級有限合夥人,鼎暉天駿則充當優先級有限合夥人,並享有一定的年化預期收益率 但具體數字未知。

“按照上週五3.28元的收盤價計算,新大洲A的總市值已經跌至26.70億元,尚衡冠通的上述持股市值也已縮水至2.94億元,這意味著,尚衡冠通的炒殼計劃已經虧損接近6成,而且其目前2.94億元的的持股市值如果變現甚至都不足以支付鼎暉天駿3億元的本金,更別談利息,更作為普通合夥人的陳氏夫婦、及作為劣後級的由陳氏夫婦控制的恆陽農業,更或將血本無歸。”上述分析人士指出,“也就是說,陳陽友當初炒殼時的融資計劃,也面臨著爆倉風險,一旦爆倉,尚衡冠通恐怕面臨‘散夥’的可能,屆時新大洲A又可能將面臨著控制權的變化。”

問題併購或成引爆器

在財報研究院看來,陳陽友如今面臨著增持計劃和股權質押融資和炒殼融資三線爆倉的風險,而新大洲A本身高度緊張的資金鍊,以及前期啟動的問題併購所留下的鉅額商譽,極可能會成為引爆其股價加速下跌的導火索。

新大洲A近期發佈的中報顯示,該公司的資金鍊目前已經處於非常緊張的狀態,其賬上的流動資產為19.83億元,其流動負債為19.84億元,這表明其賬上的流動資產已經不能覆蓋其流動負債,資金鍊已經捉襟見肘。如果該公司管理層不能有效保證其資金鍊的安全,一旦未來資金鍊斷裂,極可能會將新大洲A帶入加速下跌的深淵。

不過,財報研究院注意到,新大洲A目前最大的威脅恐怕並不在於其資金鍊,而在於其前期實施的問題併購。

去年11月30日,新大洲A以8230萬美元的代價,併購了前股東太平洋牛業位於南美烏拉圭的兩家子公司Rondatel S.A 及 Lirtix S.A100%的股權,而上述兩公司當時可辨認的公允價值不到3400萬美元,由此形成了4800多萬美元(約合3.16億人民幣)的商譽。

新大洲實控人高槓杆炒殼鉅虧,面臨三線融資同時爆倉風險

按照當初的併購協議,太平洋牛業等交易對手方承諾Rondatel S.A 及 Lirtix S.A兩公司2017年到2019年三年扣非後的淨利潤分別不低於470.2萬美元、815.3萬美元和1047萬美元,但實際上2017年上述兩公司只兌現了不到170萬美元的淨利潤。

更可疑的是,上述交易在2017年11月30日完成,新大洲方面似乎有足夠的理由知曉Rondatel S.A 及 Lirtix S.A根本無法完成其首年的業績承諾,但新大洲管理層卻仍然非常痛快地與前股東達成了上述交易——事實上,正是由於這起併購最終業績未達承諾預期值,新大洲的審計機構立信會計師事務師在其年報中給出了“非標”意見。

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情況下,對於多數上市公司而言,一旦併購標的業績大幅低於預期,隨之而來將是鉅額的商譽減值計提,並由此造成標的上市公司業績的大幅縮水甚至是鉅額虧損,但新大洲A卻並未在隨後的財務報表中做任何商譽減值計提,相反,其賬上的商譽數字還由2017年底的3.16億元增加到了最新的3.2億元。

“中報季報無需審計,留給CFO財務操縱的空間也會比較大,一旦新大洲上述併購標的在2018年同樣也無法完成業績承諾且繼續大幅低於承諾額的話,那麼在審計機構面前,大額的商譽計提恐怕不可避免,屆時將可能給新大洲A的財務報表造成巨大壓力。”分析人士說,“新大洲A今年上半年的營收只有9.23億元,其歸屬股東的淨利潤只有3302萬元,因此從數據來看,超過3億元的商譽將是新大洲A未來利潤表的一個重大威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