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 群众、同事、家人共忆英雄往事 杨雪峰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郭声琨会见杨雪峰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时强调

从榜样身上汲取强大精神力量

更好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使命

群众、同事、家人共忆英雄往事 杨雪峰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10月15日,人民大会堂,杨雪峰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现场。记者 谢智强 摄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5日电 “时代楷模”、重庆市公安局渝北分局交巡警支队石船公巡大队原副大队长杨雪峰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15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报告会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郭声琨会见了杨雪峰同志亲属及报告团成员。他强调,广大政法干警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从榜样身上汲取忠诚使命、一心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更好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使命。

郭声琨指出,杨雪峰同志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总要求,不愧为用生命守护平安的“时代楷模”。他把事业看得比生命还重,与歹徒搏斗有战天斗地的狠劲,执行急难险重任务有身先士卒的闯劲,解决工作难题有百折不挠的韧劲。他把群众的小事当成顶天的大事,千方百计保障辖区百姓出行安全顺畅,奋不顾身解救遇险群众。他把正义看得比天地还大,不为利益所惑、不为人情所困,21年从警生涯执法“零投诉”。广大政法干警要学习杨雪峰同志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政治品格,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秉公执法、铁面无私的职业操守,追求卓越、勇创一流的拼搏精神,努力创造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新业绩。

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赵克志,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鸣,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强,副市长、公安局局长邓恢林参加会见。

“时代楷模”杨雪峰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群众、同事、家人共忆英雄往事 杨雪峰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10月15日,人民大会堂,杨雪峰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现场。

10月15日上午,由中央宣传部、中央政法委、公安部、重庆市委联合主办的“时代楷模”杨雪峰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杨雪峰同志生前系重庆市公安局渝北分局交巡警支队石船公巡大队副大队长。从警21年来,他始终扎根基层、爱岗敬业、忠诚履职、忘我奉献,用汗水、鲜血甚至生命守护着万家平安,以舍小家、顾大家的担当付出彰显着对人民群众的殷殷大爱,被群众亲切称呼为“暖警”。2018年2月18日,农历正月初三,杨雪峰在执行春运交通安保任务中,面对突如其来的暴力袭击,为防止伤及无辜群众,在腹部颈部连中数刀、血流如注的情况下,他紧紧抓住犯罪嫌疑人持有凶器的手,与之英勇搏斗,拼尽最后一丝力气打掉凶器,终因伤势过重,英勇牺牲,年仅41岁。他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用生命守护百姓平安的英雄赞歌。2018年8月,中宣部追授他“时代楷模”称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安部追授他“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

报告会上,杨雪峰生前战友、重庆市公安局渝北分局政委卢政、渝北分局交巡警支队石船公巡大队大队长黄长富,杨雪峰帮助过的老百姓、重庆市渝北区石船镇太洪村村民唐兴奎,杨雪峰同志的妻子黄雅莉以及曾经采访过杨雪峰的重庆电视台记者杨曦分别结合亲身经历,以讲述、追忆的形式,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讲述了他扎根一线、守护平安,一身正气、公正执法,心系群众、温情履职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报告会朴实生动、感人肺腑、催人奋进,一个个触动心灵的故事、一句句情真意切的话语、一幅幅催人泪下的场景,令现场观众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

聆听报告会的现场观众纷纷表示,今后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杨雪峰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葆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践行服务人民的根本宗旨,立足岗位做贡献,建功立业新时代,努力完成好党和人民交给的各项任务,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与期望。

来自中央政法机关各单位干部代表,公安部机关及直属局级单位负责人和干部代表,首都公安民警和群众代表,重庆市公安机关民警和群众代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师生代表及各界媒体代表等近700人在现场观看。人民网、央视网、上游新闻等近10家中央和地方主要新闻商业网站同步直播,全国公安新媒体矩阵联动转发,同时在线观看人数超过16万。

用热血书写忠诚 用生命守护平安

——学习“时代楷模”杨雪峰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发言摘登

重庆市公安局渝北分局政委卢政:

把忠诚镌刻在心底

群众、同事、家人共忆英雄往事 杨雪峰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卢政

今年2月18日,农历正月初三,到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上午11点20分,我突然接到指挥中心电话:“石船大队副大队长杨雪峰在执法中被歹徒刺伤,正在抢救!”在火速赶往医院的途中,又接到雪峰不幸牺牲的噩耗。那一刻,我简直不敢相信,多好的战友兄弟,怎么说走就走了呢?

在我的印象中,雪峰干练朴实,做事认真,浑身上下充满了奋发向上的干劲,什么事都要努力做到最好。

警校毕业后,雪峰分配到沙坪坝区交警队,队领导问他:“想留机关,还是到基层?”雪峰毫不犹豫地说:“哪里最需要,就到哪里去。”看到执勤的路段中巴车超载、乱停、抢客现象比较突出,安全隐患大,群众怨声载道,雪峰下决心整治。他一面在车站、社区张贴宣传单,公布举报电话;一面在重点路段设卡纠违,骑着摩托车来回巡查。

当时不少人打招呼、说人情,有的甚至告黑状、打匿名电话威胁,雪峰都不为所动;有的车主悄悄递上现金,他都严词拒绝;当10多名违法驾驶员到办公室“讨说法”,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让他们接受了处罚。

雪峰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不让道路拥堵,就是不给群众心里添堵!”他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暖警”。

2010年,雪峰调到渝北分局。任两路大队副大队长期间,他在安全隐患排查时发现,辖区笃信实验小学地处交通干道,周边车流量大,路况复杂,因缺少人行过街设施,给1000多名师生出行带来安全隐患。他立即协调市政、街道等单位现场办公,仅用3天时间就解决了问题,学校和家长十分感激。

杨雪峰把平时经手的典型案例一个个记录下来,与法律法规一一对应,做成“口袋书”分享给战友。大家在执法中遇到问题,都习惯问他:违章处罚依据是哪一条,处罚代码是多少,疑难事故责任怎么认定……他总能准确答复。雪峰正是在一桩桩、一件件平凡的小事中,炼成“百科”,在平凡岗位实现了大作为。

2016年10月,雪峰被调到离主城50多公里的石船大队任副大队长。石船镇依路而建,国道319、省道101在这里交叉,车辆都散停在路边,一到赶集天人车混杂,十分拥堵。

雪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走街串巷,梳理出全部堵点,重新规划通行线路,绘制出交通路线图,还和街道社区一起设置集中停车点,带领民警开展“分组式纠违”和“联合式执法”,组织社区干部、志愿者一起维护交通秩序。经过努力,场镇的交通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成功化解了这个长期困扰石船交通的“老大难”问题。

21年从警生涯,6次调换岗位,从中心城区到偏远乡镇,从基层到机关再到基层,雪峰始终勤勤恳恳、无怨无悔,参与侦破案件近300起,处理交通警情2万余起,没有一起群众投诉,先后荣立三等功2次、嘉奖7次,5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是大家心目中名副其实的标兵和榜样。

雪峰牺牲后,我负责安抚他的父母。两位老人年过七旬,又长期抱病,我最担心他们承受不住这么沉重的打击。没想到,老人非常坚强,反而叮嘱我,请转告咱们的民警,一定要保护好自身安全,一定不要再让自己受到任何伤害,你们都要平平安安的啊!正是有这样心怀大爱的父母,才培养出雪峰这样忠诚事业的热血英雄!

重庆市公安局渝北分局交巡警支队石船大队大队长黄长富:

用担当扛起责任

群众、同事、家人共忆英雄往事 杨雪峰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黄长富

雪峰是我并肩战斗的好战友、情同手足的好兄弟。至今,我都不相信他已经离开了我们。

我们石船大队距主城区50多公里,辖区4个镇79个村,通车里程1057公里,只有9名民警,交通管理任务很重。2016年,雪峰调到我们大队任副大队长,我特别高兴。

记得雪峰刚来的那一周,辖区连续出了两起交通事故,一死一伤。看到家属悲痛欲绝,雪峰很难受,决心要抓好交通安全宣传,避免群众因缺乏交通安全知识造成生命财产损失。一个多月,他吃住在单位,跑场镇、巡公路,辖区有多少条路,哪些路在哪儿交叉,哪些路段容易出事,他都记在了笔记本上,还整理辖区近年来发生的典型事故案例,配上现场照片和温馨提示,自编了安全出行顺口溜,“摩托车,肉包铁,遇到擦挂就流血”“农村道路不好走,小心开车是高手”,做成宣传单,挨家挨户地发放。

想到有些乡亲不识字,他就把常用交规画成一看就懂的图画,乡亲们很受触动,好多村民都说这下总算弄明白了。2017年,我们辖区交通事故发生量同比下降了20%。

雪峰从不说豪言壮语,但他关键时刻冲得出来,危难时刻豁得出去。去年夏天的一个中午,格外炎热。雪峰处理完一起交通事故,刚回到办公室,就听到外面有人喊,“出租车着火了!”他毫不犹豫拎起灭火器冲了出去。当时,火苗已蹿出引擎盖,并向车身扩散,油箱随时有爆炸的危险。雪峰全然不顾,一边疏散群众,一边奋力扑救,被大火烤焦了头发、烫起了水泡,也没有后退半步,最终和战友们一起将大火扑灭,群众无一受伤。事后,我说雪峰:“你胆子太大了,也不怕油箱爆炸!”他笑着回答:“当时情况紧急,也没时间想那么多了。”在他心中,群众的利益高于天,群众的安危重如山!

去年7月,重庆连续暴雨,渝北御临河水漫金滩大桥,如果车辆误入,极有可能发生险情。雪峰主动请缨,拉起警戒线实行交通管制,在瓢泼大雨中守护了24小时。接到辖区统黄路、石统路树木折断阻碍交通的警情,雪峰又带领战友奔赴抢险战场。就在和战友们清理路障时,公路上方的山体突然垮塌,情况危急,他大喊一声:“快闪开!”一把将战友拽了出来。刚撤离至安全区域,泥石流瞬间淹没了公路。

去年重大安保任务期间,民警潘亚军的孩子病了,雪峰知道后,立即让亚军回家照料孩子,把他手头的工作揽了过来。后来我们才得知,那个时候雪峰的父亲患了癌症,也在住院治疗,可他一个字都没跟我们说。他就是这样,总把自己的事先放一边,把战友的事时刻挂在心上。直到牺牲的那一天,他办公室的记事板上,还清楚记录着:“慰问困难民警;杨斌女儿生病,抽时间去看望”……字字句句都是对战友的深情厚谊,这份真情永远珍藏在我们的心里。

重庆市渝北区石船镇太洪村村民唐兴奎:

 老百姓心中的好警察

群众、同事、家人共忆英雄往事 杨雪峰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唐兴奎

说起和杨警官的第一次见面,我很惭愧。

去年10月的一天下午,我开车路过石龙村时,一名交警把我拦了下来,检查行驶证后,说我车没年检,违法了。我一听,火一下就蹿起来了,跳下车就冲他吼:“我买车的时候,销售人员说,私家车6年都不用年检,你不就是想刁难我,罚我的款嘛!”

他把我拉到一边,温和地对我说:“新车6年内是不用上线检测,但是每两年要过一次年检,这是法律规定。”看到我将信将疑的样子,他继续心平气和地对我说:“这也是对你的安全负责,如果车不年检,出了事,保险公司都不会赔偿!”我当时想,没有那么严重吧?那不还是要罚款吗?没想到,他最后说,“今天给你记个警告,也算普一次法,三天内必须去把年检办了,现在,你可以走了。”说着,他让我留下车牌号和手机号,放我走了。这就算过啦?居然没被罚款,就是上了一堂课,我当时觉得,自己运气太好了!

事后一忙,我把检车的事给忘了。没想到,第三天下午,一个陌生电话打过来,说是石船大队的“杨雪峰”,他问我年检没有,提醒我不要忘了。这时我才知道,那天那个和和气气的交巡警叫杨雪峰。想起当时对他的态度,我心里很是过意不去。

后来,我在网上看到,一辆轿车没办年检,出了车祸保险公司不赔偿,损失惨重。这让我一阵后怕,回想起杨警官当时说过的话,我第一次意识到知法守法的重要性。从那以后,我改变了对交警的成见,每次经过石船场,我都要跟杨警官打声招呼。

从街坊乡亲那里,我也听到了更多杨警官做过的好事。比如,去年8月的一天,他用警车把马路上发病晕倒的小女孩送到医院,让孩子得到及时救治。他还为卖鱼的唐旭文开辟过绿色通道,把患有老年痴呆、80岁的张大爷送回了家……

而最为乡亲们津津乐道的事,是去年9月的一个下午,杨警官在镇中心小学门口发现了一辆准载7人的面包车挤了15个孩子,不但严重超载,还非法营运。杨警官扣了车,对司机进行了处理。原来,这15个孩子的家遍布在印盒村周边20公里的山里,因为没有班车,孩子们上学就只能坐这种“黑车”。而这一带山路崎岖,非法超载营运非常危险。

于是,杨警官自掏腰包租了一辆中巴车,用警车开道,把孩子们挨家挨户送到家。他给大家说:“请放心,我们一定想办法把孩子们的交通解决好!”那天晚上直到凌晨1点多,他一直忙着沟通协调,饭都没有吃,村民们最后被他的办事态度感动了,也理解了他的一片苦心。后来,杨警官真的说到做到,他和镇上相关部门反复沟通,最终开通了印盒村的客运专线,彻底解决了孩子们上学的交通问题。

今年正月初三中午,杨警官在执勤时遇害,当我听到这一噩耗时一下就懵了!正月初五,我和从印盒村山上赶来的村民、学生们一大早就来到渝北殡仪馆,去送杨警官最后一程。看着静静躺在那里的杨警官,大家都哭红了眼睛。

杨雪峰同志的妻子黄雅莉:

真爱相伴无悔情

群众、同事、家人共忆英雄往事 杨雪峰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黄雅莉

2002年夏天,我和雪峰在一次聚会中相识,他是警察,我是法官,都在政法系统工作,第一次见面我们就聊得特别投缘。随着交往的加深,我越来越觉得,雪峰是一个值得信任和托付终身的人。2003年,我们结婚了,算起来,相爱相守已经16年。

雪峰出生在军人家庭,他父亲1968年入伍,在部队提了干。雪峰小时候最高兴的事,就是跟着母亲到部队探亲,他喜欢学战士们站军姿、走正步。那时,家里大门上挂着的“光荣军属”牌匾,让他特别骄傲。雪峰的父亲常对他说:“我一个农村娃,多亏了党和国家的培养,才成了军人和干部,做人要懂得知恩图报!”父亲的言传身教深深影响了雪峰,从小他就立志要像父亲一样,做个保家卫国的男子汉。高考时,他毫不犹豫地报考了警校。

1997年毕业后,他加入交警队伍,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雪峰的母亲很支持他,经常嘱咐他要做个好警察。2001年,电视剧《警察世家》热播,母亲每天看一点抄一点,把片尾诗《我们共同的名字叫忠诚》抄下来送给他,雪峰一直珍藏着。

从警21年,雪峰有十多年时间是在马路上站岗执勤,辛苦劳累不说,有时还要忍受不被理解的委屈。重庆是出了名的“火炉”,夏天骄阳似火,地面温度经常高达六七十度,雪峰在马路上一站就是两三个小时,衣服领口、背上全是一层层的汗碱,脸和胳膊也常常被晒得褪了皮。到了冬天,气候变得又湿又冷,雪峰患有鼻炎,遇到冷空气刺激,鼻涕眼泪就止不住地流,严重的时候头也会疼得特别厉害。每次执勤结束,他要用热毛巾一遍遍地热敷,才稍微好受些。早晚高峰是交警最忙碌的时候,雪峰总是天不亮就出门,天黑了还没回家。越是节假日,雪峰越忙。

结婚后,我们几乎没有在一起过个完整的节日,孩子生病、上兴趣班,家里小修小补的事,都指望不上他。我没有抱怨,因为我知道他干的是保百姓平安的事,是一个民警该干的事,但有时我也会因为心疼他而忍不住责怪他。有一次,雪峰加班到后半夜才回家,我迷迷糊糊听他进了卫生间,半天没有出来。我不放心,起床去看,一推门,他马上转过身去。我感觉不对劲,把他拉过来一看,背上红肿淤青了一大片。我问他是怎么回事,他轻描淡写地说,查酒驾时碰上发酒疯的,不小心被打着了。我又恨又气又心疼,一边给他抹药,一边埋怨:“你就不能换个岗位,不干这个了?”他深深地看了我一眼,没说话。其实,我知道,即使再苦、再累,忍受再大的委屈,雪峰也不会放弃他热爱的公安事业。

雪峰常说:“打铁必须自身硬,不能让人在背后戳咱的脊梁骨。”工作中,他公道正派、坚持原则,即使面对亲朋好友的“请托”,也从不网开一面。2014年,雪峰的舅舅骑摩托车忘带驾驶证,被雪峰的同事处罚了。舅舅觉得这是个小事,就打电话让雪峰帮忙求个情。雪峰当时就对舅舅说:“罚款我替你交,但处罚必须接受。”舅舅觉得很没面子,心里很生气。第二天,雪峰帮舅舅交了罚款,还主动跟他解释,请他理解。舅舅最后也想通了,说,雪峰是对的,他守得住底线,我们才放心。

嫁给雪峰,我很幸福。这么多年,他再忙再累,总是对这个家充满牵挂。雪峰的母亲有糖尿病并发症,手脚皲裂,他买来专用药,还标明“手用”“脚用”,以防老人用错。去年雪峰的父亲查出患了骨癌,他到处求医问诊,下班再晚也要从50多公里外的石船赶到医院照顾老人。儿子喜欢拳击,他一有时间就给儿子当陪练。有一年我生日,他一早对我说:“今天是你的生日,我预订了一家餐厅,等我执勤结束后咱们一起庆祝一下。”下班后,我赶到那家餐厅,透过玻璃窗,突然看见了雪峰,他正在忙碌地指挥交通。原来,这里正对着他执勤的路口,我一下明白了,这是他给我的惊喜,他是想用这种特殊方式陪我过生日啊!

今年2月15日(农历大年三十),雪峰难得和家人一起过个团圆年,非常高兴。正月初三,我们早早约定,等他执勤下班回家,就去看望父母。没想到中午11点多,我突然接到黄长富队长电话,说雪峰出事了,正在医院抢救。赶往医院的路上,我心慌极了,一直在心里祈祷,“雪峰,你千万不能有事!即使伤了、残了、成了植物人,我都会照顾你一辈子!”可是,天不遂人愿,雪峰还是离开了我们!

雪峰这一走,连一句话都没留下。母亲抱着雪峰的警服,三天都没有撒手。儿子对我说:“妈妈,我想爸爸了!”我流着泪安慰他:“爸爸再也不能陪你,他永远去值班了。”这大半年来,组织上给予了我们很多关心关怀,许多战友和群众都来看望我,说着雪峰生前的好!这些,都给了我极大的安慰!

我知道雪峰还有好多事想做,他答应父亲等他身体好一点就陪他回当兵的地方看看,他答应儿子等他10岁的时候到天安门看升国旗,他还答应我等忙过了就带我去旅游……但现在,他都没有机会了。

雪峰,你放心,未竟的心愿我会替你完成,照顾好父母,教育好儿子。我也会像你一样努力工作,为守护社会安宁、百姓平安贡献自己的力量。

重庆电视台记者杨曦:

新时代的不朽丰碑

群众、同事、家人共忆英雄往事 杨雪峰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杨曦

翻阅杨雪峰41年的人生履历,他幼年受军人父亲的影响,在心中种下了立志报国的种子。20年前,他在《入党申请书》上写道:“我要做到‘上岗一小时,作为六十分’,做一个当之无愧的共产党员!”在21年的从警生涯中,他坚决服从组织安排,以“在哪儿工作不重要,把工作干好才重要”为准则,把职业理想扎根在马路上,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从没叫过一声苦、一声累。每逢急难险重任务,他总跟战友说“让我来、看我的、跟我上”,带头冲在最前面,直至倒在自己深爱的岗位上……

在杨雪峰的字典里,“人民”二字格外醒目、份量最重。在他看来,哪怕是群众心中的小事,也是顶天的大事。走到哪里,他就把服务群众的工作做到哪里。20年前,杨雪峰帮助3岁小孩汪泽民找到走散的父亲,在他的影响下,汪泽民毅然走上了从警之路;在金滩河大桥,为防止群众和过往车辆落入洪水,他在瓢泼大雨中忍饥挨饿坚守24小时;在辖区学校门前,为保护孩子们平安出入,他加班加点增画斑马线;在车流高峰中,为争取抢救时间,他把车祸受伤的驾驶员背到两公里外的医院……他带着深厚的感情,把“为民”二字写得端端正正、滚烫滚烫,换来了熠熠生辉的“口碑”。

在杨雪峰看来,普通岗位连着大使命,普通警察也能有大作为。在警校当学员时,他是学校的训练标兵;当民警时,他在技能比武中勇夺第一名;任副大队长时,他是远近闻名的“杨百科”,创下了21年执法“零投诉”的纪录。

在他身上,总有一股打破砂锅问到底的钻劲,有一股永不服输的犟劲,对新知识孜孜以求,对交通管理的“疑难杂症”反复琢磨。每到新的岗位,他总是先弄清楚辖区交通的堵点难点,从大刀阔斧查纠三峡广场交通违章,到采取循环方式让石船老场镇告别拥堵,成为战友们眼中的“业务通”“实干家”。

杨雪峰的从警历程告诉我们,不管我们身处什么岗位,无论职位高低,无论能力大小,只要立足本职、努力奋斗,就能在平凡岗位上书写出人生的精彩华章。

杨雪峰把人民警察的职业荣誉看得比生命还重,始终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执法。他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做事既讲原则又重情义,始终保持着崇德向善的道德操守,成为群众心中的好警察、父母眼中的好儿子、妻子依赖的好丈夫。

面对“毒驾”人员的恐吓威胁、违法司机的恶意报复,他毫无畏惧、正气凛然;面对违法车主金钱贿赂,请求“放一马”时,他不为所动、严辞拒绝;面对家庭困难的执法对象,他严格执法、温情解困。

我们每个党员干部,只要像杨雪峰同志一样,时时处处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以自身模范作用引领社会风尚,就会形成万众一心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磅礴力量。

用爱铸就不朽丰碑

——杨雪峰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侧记

台上,深情讲述;台下,泪眼婆娑。

10月15日上午10时,在人民大会堂礼堂的大屏幕上,重庆市公安局渝北区分局交巡警支队石船公巡大队副大队长杨雪峰,腰配警用装备,双手向左平伸,双目炯炯有神——生命的画面在此定格为永恒。

年仅41岁的杨雪峰,在执行春运交通安保任务中,突遭暴力袭击。为防止歹徒伤及群众,在腹部颈部连中数刀的情况下,他毫不退却,与歹徒拼死搏斗,终因伤势过重,英勇牺牲。

“杨雪峰用生命化作路标,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一个个质朴闪光的故事,戳中听众泪点。大家深刻地感受到他对群众、对事业、对亲人的炙热情感,感动于他短暂而精彩、平凡却英勇的一生,更感佩他用爱铸就生命的不朽丰碑。


群众、同事、家人共忆英雄往事 杨雪峰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10月15日,人民大会堂,杨雪峰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现场,台下的听众感动流泪。

但英雄的诞生,从来没有偶然。60分钟的报告会上,一个有血有肉的杨雪峰出现在大家眼前。

“在我的印象中,雪峰干练朴实,做事认真,浑身上下充满了奋发向上的干劲,什么事都要努力做到最好。”重庆市公安局渝北分局政委卢政清楚地记得,杨雪峰的笔记本中有这样一段话:“一定不要轻视工作中的那些小事。做大事的人都是从全心全意做好一件件小事中成长起来的,高尚的情操也是从看似平凡的小事中培养起来的。”

正是这样,杨雪峰坚持从小事做起,执着钻研,把平时经手的典型案例一个个记录下来,与法律法规一一对应,做成“口袋书”分享给战友,被大家称为“杨百科”。

作为交巡警的杨雪峰始终把群众的小事当成自己的大事,竭尽所能暖民心、解民忧、护民安,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暖警”。渝北区石船镇太洪村村民唐兴奎回忆过往,难掩悲伤之情。他曾因私家车没有年检被杨雪峰拦下,还因为对法律的不熟悉,以为要被罚款冲杨雪峰发火。但杨雪峰只是心平气和地跟他讲述不年检的隐患,还让他留下电话号码和车牌号,嘱咐他3天内必须去把年检办了。

“我当时觉得,自己运气太好了!”唐兴奎说,事情一忙,自己把检车的事给忘了。没想到的是,第三天下午,杨雪峰专门打来电话提醒他。想起当时自己对杨雪峰的态度,唐兴奎心里很是过意不去。但也正因为这件事,唐兴奎改变了对交巡警的成见。“这样的警察才是真心为群众好啊!”如今,唐兴奎当上了石船镇义务普法志愿者了,经常给街坊宣传交通安全常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杨雪峰的事迹也令现场公安干警感慨不已。“杨雪峰虽然人生短暂,但很有厚度和温度,他的经历告诉我们,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北京市公安局政治部党建处(宣传处)副处长刘明深有感触,“杨雪峰的事迹很好地阐释了什么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像杨雪峰那样,始终不忘初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负人民,不负新时代。”

在渝北公安分局交巡警支队石船大队大队长黄长富眼中,杨雪峰特别有担当和责任心。“雪峰从不说豪言壮语,但他关键时刻冲得出来,危难时刻豁得出去。”黄长富清楚地记得,面对出租车着火、油箱随时可能爆炸时,雪峰全然不顾,一边疏散群众,一边奋力扑救,被大火烤焦了头发、烫起了水泡,也没有后退半步,最终和战友们一起将大火扑灭,群众无一受伤;当重庆连续暴雨,水漫大桥,需要警示路人时,雪峰主动请缨,在瓢泼大雨中守护了24小时;当清理辖区路障,山体突然垮塌情况危急,他一把将战友拽了出来;当父亲得了癌症,在办公室的记事板上,杨雪峰写的却是“慰问困难民警;杨斌女儿生病,抽时间去看望”……

“他就是这样,总把自己的事先放一边,把战友的事时刻挂在心上。”黄长富深情地述说,让现场听众为之动容。

听着人们的深情回忆,同为报告人的黄雅莉不时擦拭泪水,回忆和杨雪峰相爱相守的16年,她动容地说,“嫁给雪峰,我很幸福。”

杨雪峰孝顺父母,热爱工作,处理问题既有底线原则,更有温度情义。他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对爱人的深情。黄雅莉回忆说,有一年她生日,雪峰预订了一家餐厅,准备执勤结束后一起庆祝。下班后,当她赶到那家餐厅坐下,透过玻璃窗,突然看见雪峰正在忙碌地指挥交通。原来,这里正对着他执勤的路口。“我一下明白了,这是他给我的惊喜,他是想用这种特殊方式陪我过生日啊!”大爱无言!现场聆听的人们无不被铁血男儿的侠骨柔情所打动。

一个普普通通的基层交巡警,为什么在生死关头会选择同歹徒殊死搏斗?为什么牺牲后会赢得了这般敬重?沿着杨雪峰成长轨迹深入采访,重庆电视台记者杨曦从记者的角度解读英雄的选择。“在杨雪峰的字典里,‘人民’二字格外醒目、分量最重。”她说,杨雪峰让我们看到,心中有人民,肩上有责任,行为才会有担当。党员干部只有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才能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成就一番宏伟事业。

报告会引发了听众的共鸣。“这是一次直击灵魂的报告,很感动,我多次落泪。作为一名机关干部,我明白了真正服务老百姓,还得靠基层民警做好点点滴滴。”公安部机关某局政治处副主任廖鑫感慨。

“报告会让我了解了杨雪峰的一生,他的从警历程告诉我们,不管我们身处什么岗位,无论职位高低,无论能力大小,只要立足本职、努力奋斗,就能在平凡岗位上成就不平凡。”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大二学生马天睿表示,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他将把杨雪峰作为榜样和标杆,做一个扎根基层、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干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