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 用故事写出中国“新时代” 国企改革新书《中国力量》受欢迎

“国企大学习、大调研暨《中国力量》出版座谈会”6月10日在京举行。来自国资系统的专家、央企负责人、高校教授、央企新闻宣传部门负责人就此进行探讨。专家认为,《中国力量》是是我国第一本全景式记录中央企业在过去“极不平凡的五年”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纪实报告,用新时代的语言体系认识与解读国企改革发展史,有较大的探索价值。

由李锦、李宁创作的大型报告文学《中国力量》一书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该书以生动的笔触描画了中冶集团过去“极不平凡的五年”改革实践历程,成为近年来中国工业题材报告文学作品反映新时代的一大亮色。

用故事写出中国“新时代” 国企改革新书《中国力量》受欢迎

报告文学是反映时代精神面貌的“文学轻骑兵”。但较长时期以来,优秀的工业题材报告文学作品极为稀缺。近年来,中国经济的突飞猛进与大国工业的崛起,为作家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如何以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来反映当前我国的工业化成就,已经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议题。

作者李锦就创作过程进行介绍,这本书用了近一年时间调查研究,深入企业内部与基层,触摸最鲜活的改革实践。仅仅在调查湛江与越南河静项目时,就与30多人座谈。他认为只有做到“调查深一点、研究细一点、问题准一点、解读透一点”,只有真调查才能找到真感情,得出真智慧,找到真思路。他认为,国企改革要重视来自一线的新鲜经验。改革开放初期,重要的经验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总结推广来自群众的经验,以典型引路。现在的国企改革已经由文件集中出台期转向试点期与典型推广期,试点已经四年了,一个大规模的典型推广期必然到来。

建立了新时代的新话语体系,是《中国力量》成功经验。北京市写作学会副会长、中央财经大学新闻传播系主任谭云明教授认为,《中国力量》的最大贡献是运用十九大精神审视过去五年。怎么认识、怎么总结、怎么写好“极不平凡的五年”,对我国舆论界是一个重要课题。可是,走进新时代了,很多人仍然是旧脑袋、旧习惯、旧语言来讲话。作者通过扎扎实实的调查,建立新时代的话语体系,《中国力量》一书以时间为主轴,用生动、宏阔的笔触描画了中冶集团过去五年从生死危机中涅磐重生的波澜壮阔的改革故事,历史性地展现了中国冶金事业在过去五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也正因此,整本书才显得资料翔实,脉络清晰,文笔畅达,扎实厚重。其谋篇布局既有严密清晰的逻辑关系,又有生动起伏的故事链条。与此同时,该书力图将宏观视角与微观细节紧密融合,既注重对世界经济局势与中国改革进程的整体性把握,也注重对于企业中个体人物形象的关注与生动情节的彰显。

用故事写出中国“新时代” 国企改革新书《中国力量》受欢迎

强烈的阅读冲击感,是工业题材报告文学向来是文学领域中较难把握的事。许多工业题材报告文学作品常常流于工程报告、大事记等,更重要的是“一面之词”,一味说好,没有曲折起伏,而语言文字沉闷枯燥,缺乏生动性与艺术性。事实上,作为严格意义上的文学,在宏大叙事以外,对史实的追寻、对个体的研究,从另一个方面体现了工业文学的纪实性和感染力。《中国力量》将中冶集团过去五年的改革历程写得跌宕起伏,富有吸引力。例如,该书第一章《困局:开船偏遇顶头风》便立足于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的宏阔视角,展现了中冶集团是怎样在中国钢铁产业困顿与企业自身无序扩张中,一步步走向四面楚歌的。作者对于这种生死危局的渲染,与此后企业涅磐重生的改革奇迹形成了鲜明对比,给人以更为强烈的阅读冲击,来源于对国企改革的真实把握与客观描述。

中国石化集团宣传部部长、中国石化新闻发言人吕大鹏 近些年,有些人对国企改革情况并不了解,却武断地得出国企没有什么变化的结论。《中国力量》用讲改革故事的方法,为了解、理解中国国企改革的现在和未来提供了一个认识窗口。

一本书引起经济学、新闻文学界的共同关注,在于其表现时代的内涵。《中国力量》一书并不止于展现一家企业的改革历程,而是将中冶集团放置到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中国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带一路”倡议等多重语境中,借助其改革脱困的生动故事折射出中国改革进程所取得的傲人成就,展现新时代中国在世界舞台中央发言的风采。例如,该书第五章《逐鹿:越南河静的全球角力》就以台塑越南河静钢铁基地这一案例为中心,展现了中国企业如何在激烈的全球化竞争拔得头筹,如何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本书按照五年发展历史顺序来写,读来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国企发展是如何曲折艰难,能得出“国企选择了新时代、历史选择了新时代”这一感受。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怎样总结国企改革的历史,《中国力量》提供史诗式启示。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吴义勤这样评价此书:“《中国力量》讲述了中冶集团波澜壮阔的改革历程和生动故事,再现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复杂性与艰巨性,是一部主题鲜明、视野宏阔、思虑深远、兼具现实性和新闻性的优秀作品。”可以说,这本书是对过去“极不平凡的五年”的一次生动书写,体现了中国冶金建设者的昂扬奋进精神面貌,彰显了新时代的中国精神与中国力量,为今后报告文学的写作提供参考。

据了解,《中国力量---中冶集团改革转型、重铸国家实力之路》出版后在企业引起强烈的反响。中冶集团宣传部长齐冬平介绍,中冶基层就成立30多个读书小组,干部职工写出上百篇书评与体会文章,读《中国力量》,联系实际学习理解十九大精神,学出感情、学出智慧,学出力量,学出干劲,读书活动收到明显的效果。

会议还就“国企改革顶层设计与典型案例调查的结合”“怎样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提高分析能力,形成高质量的改革案例”“国企新闻出版人员调查研究的作风与做法”、 “《中国力量》的新闻出版价值及其对实际工作的推动”等,进行探讨。

用故事写出中国“新时代” 国企改革新书《中国力量》受欢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