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8 贾玲团队登上首届中国相声小品大赛,作品虽然爆笑却遭严厉批评

贾玲团队登上首届中国相声小品大赛,作品虽然爆笑却遭严厉批评

10月7日晚间黄金档期,央视三套《首届中国相声小品大赛》第六场的决赛继续开演。收视率方面,第六场实时收视率数据显示,部分时间段,在收视率上依旧获得破1%的成绩。十一假期,观众对相声小品的观看欲望还是非常强烈的。

贾玲团队登上首届中国相声小品大赛,作品虽然爆笑却遭严厉批评

不过,专家点评环节,对贾玲团队的这个《等你回家》给予了较为严厉的批评。点评专家方芳老师认为,这个作品的主题还是不够突出,笑点包袱也没有围绕主题展开,最后的结尾虽然不错,但前边的所有部分,都是为了笑点而笑点的,不够真实。尤其是孩子长久没有回家,母亲将孩子的房间做成了大白菜储藏室的问题上,缺少母爱关怀。

贾玲团队登上首届中国相声小品大赛,作品虽然爆笑却遭严厉批评

这也是大碗娱乐在公开的电视媒体平台当中,第一次遭遇如此密集的批评。冯巩老师的学生贾玲,开始出道的时候以相声为主,说了很多年的相声之后,并未取得人气上的成功,最终转型小品等喜剧形式,开始在自己的作品中增加了很多为笑点而笑点的内容,开始逐渐走红。迎合观众的作品,更愿意以笑点为主,而迎合首届大赛的作品,则是主题立意先行,笑点次之。

贾玲团队登上首届中国相声小品大赛,作品虽然爆笑却遭严厉批评

大赛的评委也对小品有了一个新的定义。点评专家方芳老师回应,自己听到有声音说,这次大赛的某些作品并不好笑,但是,另一种声音质问,不好笑,但是你哭了没有,你要是哭了,也算是好的作品。方芳老师认为,小品因为经常迎合喜庆的节日出现,所以给大家留下了喜庆的印象,但小品本身,也是可以演一些正剧的。对于方芳老师的点评,我认为非常有深度,但小品可以丧失以喜剧为前提的说法,不敢苟同。其它几个作品方面,西安铁路艺术团选送了《腰鼓情》,讲的是几个会腰鼓的人要来北京汇报演出的故事,里边有误会,最终也有和解,看着也算热闹。方芳老师依旧毒舌似金星老师,直接指出问题:腰鼓才是这档节目的最大看点,前边的煽情之类,都是演员们的软肋,表演上也没有太多可以比拼别的选手的地方,不如以后将作品的重点放在腰鼓表演上。

贾玲团队登上首届中国相声小品大赛,作品虽然爆笑却遭严厉批评

第二个登台的作品是孔子学院选送的《老外看中国》。闫佳宝和耶果等人表演。外国人说相声,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我所在的大学,对外汉语系,便有不少能表演一点汉语相声的外国人才。来中国留学的孩子们,为什么都喜欢学几句中国的相声呢?首先,是我们对外国人说相声,给予了不少的关怀,包括多个层面上的关怀。他们很清楚,只要略微会说一点,就能获得很好的中国舞台的展示空间。而另一面,说几句中国相声,回国之后,也可以作为一门技术来显摆一下。这跟咱们中国留学生喜欢学几句嘻哈一样。

贾玲团队登上首届中国相声小品大赛,作品虽然爆笑却遭严厉批评

第三个登台的作品是《梦的调色板》,讲的是一个有着军旅梦的女兵在自己的彩绘世界中畅想军旅生活。作品当然充满了正能量,尤其具备主旋律价值。选送单位北京老兵戏剧社,已经是第二个登台表演的作品了。6日登台的《夫妻哨》也是他们的作品。主题上,十分切合央视大赛的调性,但在笑点上,相对不足。第四个登台的作品,则是青海曲艺家协会选送的《牧民新歌》。玩的依旧是《洛桑学艺》的套路。少数民族同胞要跟相声大家学习曲艺艺术,这位大家教人家什么,人家都会,而且玩儿的更好。洛桑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便凭借口技等精彩绝活儿火遍全中国了。后来因为酒驾车祸身亡。《洛桑学艺》的套路,显然不能满足观众的胃口。

贾玲团队登上首届中国相声小品大赛,作品虽然爆笑却遭严厉批评

这个作品的问题很明显,包袱有点散,而且三俗了。尤其在最终的包袱连着包袱要揭开谜底的时候。捧哏的演员问,你讲的亲爱的,是哪个女的。逗哏的答,你怎么知道是女的。捧哏的马上回,难道是?这个作品,到这里,刘骥他们在别的节目当中,还有反转,会追问,难道是男的?在央视大赛舞台上,到这里点到为止了。其实,这便是舞台对包袱的限制。有些类似的包袱,是不能使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