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一些家长还在用,却不知这是毁掉孩子的“羞辱式”教育!

“你真笨!”、“你太懒了!”、“简直没得救了!”......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些家长会这样说孩子,还有一些老师也会这样批评学生,是不是还有家长或老师这样训导孩子的?有人把这种教育孩子的方式称之为“羞辱式”教育。简而言之,所谓“羞辱式”教育就是教育者以“羞辱式”的言行来教育孩子。

一些家长还在用,却不知这是毁掉孩子的“羞辱式”教育!

之前看到过这样一个新闻报道:重庆一名11岁的男孩因为没有完成作业,他的妈妈收到老师的电话后,在回家的公交车上批评这个男孩,可男孩满不在乎,嘴里还不服气地顶撞妈妈,这位妈妈一怒之下在公交车上将男孩的上衣、裤子扒掉,全身只剩下一条裤头和一双袜子,面对一车乘客,一直坐到终点站。很显然,妈妈的这种行为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伤害,这是一种粗暴的教育行为,甚至涉嫌违法。

一些家长还在用,却不知这是毁掉孩子的“羞辱式”教育!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羞辱式”教育呢?有教育专业人士分析认为,首先,不少家长认为孩子是自己的,怎么管教自己说了算;其次,因为受“不打不成器”“棒下出孝子”传统观念的影响;另外,一些家长觉得孩子“不争气”,使得自己脸上无光,一怒之下便诉诸了暴力、羞辱方式。不管是哪种原因,羞辱(或暴力)式的教育方式都是绝对不可取的,因为这些方法不仅于事无补,甚至可能适得其反,给孩子造成不可修复的伤害。

一些家长还在用,却不知这是毁掉孩子的“羞辱式”教育!

“羞辱式”教育要不得。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只不过在具体执法中,对于体罚、羞辱孩子的父母往往以教育为主。在国外,大凡打骂、羞辱孩子的父母则可能涉嫌家暴遭到拘捕,有的甚至可能被剥夺监护权。所以,我们千万不要觉得孩子是自己的,想怎么教育就怎么教育,把握不好不仅会触碰法律的底线,而且造成对孩子心灵的损害更是难以弥补。

一些家长还在用,却不知这是毁掉孩子的“羞辱式”教育!

要彻底摒弃“羞辱式”教育。在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已经强调要把家庭教育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强调要对家长进行教育。所以,为了防止“羞辱式”教育的发生,需要家长学校等公益组织要教育家长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职责,遵循孩子成长规律,不断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另外,要对家长进行相应的法律约束:对于体罚、羞辱行为,即使没造成显性伤害,也应视情节给予相应惩戒。只有在教育和法律方面双管齐下,才能敦促家长学会尊重孩子,从而彻底摒弃“羞辱式”教育这一陋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