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9 【点赞茂名之名山】庄山

【点赞茂名之名山】庄山

庄山,电白旧八景之首,海拔250米,为大冈岭余脉,位于神电卫城(今电城镇)北1公里处,整片山峦树木郁茂,时花常开,鸟语泉鸣。因其背负青峰,面向海洋,春光秋色,冬暖夏凉,四时可游,山中又有古寺、亭阁、诗碑、石刻点缀其间,故成了历代文人墨客览胜之地。

下面这段文字,足可领略到“旧八景”庄山全貌:

庄山涧石嶙峋,大者如屋,次者如屏,小者如丸。中有巨石横卧,老树蟠虬而生,藤萝垂蔓。溪涧自山顶循石而下,或显或伏,淙淙作响,至树旁,争出石峡,其声尤喧,泉归树下,汇而为壑,清澈如镜。由于泉水清冽,夏日游人如织。

泉左侧,前人建有洗心亭。依亭仰视俯听,四山翠滴,轩槛泉声,终日绕鸣,水光山影,动摇衣袖,使人顿觉尘虑尽涤。由于亭临山泉,虚明清幽,春夏花木争妍,秋冬岩谷峭露,情态各异,更令游者情移意悦。

泉右侧,洗心亭西数十步,是著名的古刹山寺,旧称净土寺,明建,清光绪十七年重修。寺院巍峨宽敞,气宇轩昂。寺内花草满庭,四季争艳。上龛金身佛像,大小高矮,依次罗出,肃穆威严,下龛金身观音,盘莲静坐,端庄慈祥,可敬可亲。伫立寺外,依山望海,“廓外高峰对远潮,碧云终日挂山腰”,气象万千。寺前原竖有“海飞云立”四个大字碑刻,每个碑刻大字1.8平方米,俊逸遒劲,出自名人手笔,可惜毁为铺井之用。

山下,原有铁身韦华陀,手按长,莞尔而立,像高齐人,神态飘逸,传说是海外漂浮而来,实属艺术珍品,可惜也被用来炼钢铁了。

民国时期,有人还在山下建别墅,山上建大观亭,引山上泉水汇流成河,曲折回绕,增添不少雅趣。

电白庄山这一古迹名胜,历代官宦之流题咏很多。明知府孔镛题句:“孤城负崇岗,碧嶂高千尺,借此作金汤,永固同磐石。”邑贡生迪贞诗云:“崛沸危峰入望来,登临赢得晓云开。灵钟虎踞千寻势,翠积龙湫半壁堆。玉气常悬交地火,枕屏不起汉池灰。等闲种得幽山满,结隐林中泛酒垒。”

【点赞茂名之名山】庄山

据县志记载,1925年重修“庄山寺”碑和洗心亭,并增建云雨亭、大观亭,修筑上山石径,辟为庄山公园。“文化大革命”期间,山上寺、亭均遭毁坏。仅存遗址陈迹。登临山巅,近览电城古镇全貌,远眺浩渺之南海。“庄山碧嶂”,素有“古、奇、美”之誉,山上秀石错落,古木参天。源于山巅的庄泉全长200多米。其间形成30多个大小不一的天然浴池,掩隐于石群之间,水清如镜。溪畔明清石刻如“临流观化”“海飞云立”“涤尘”“庄泉”等散布于石涧、峭壁之上。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庄山寺主体未被毁坏,古色古香,老瓦灰墙,两扇寺门朱红褪尽,二进左右侧有月门,阶前芳草铺绿,墙根青苔斑驳,西墙外有棵数百年树龄荔枝树,山泉绕寺侧而过。寺门边立着三块半人高石刻,上书“海飞云”(即“海飞云立”碑刻),“立”字碑却被人铺在寺前老井边做“垫脚石”。

【点赞茂名之名山】庄山

时人不识文物之贵重,“海飞云立”题石出自清代著名书法家鲍镇芳之手。鲍镇芳为安徽繁昌人,据小城文化名人陆孔尧老先生说,鲍镇芳曾当过“电阳试院”主考官。电阳试院旧址,即今电城镇电白四中(原电白一中)所在地。在清朝,电阳试院是电白阳江两地的乡试场所,当时主考官都是从外省派来,鲍镇芳是外省派来的主考官之一。

“海飞云立”石刻的产生,鲍镇芳在他的《道光壬辰碑》中有较详细表述:道光壬辰年十月朔日,喻少白先生招同人集庄山,属余书石题名以纪一时。嘉令云上元李崇仁,嘉应李宪曾,桐城朱弦新、胡国裕,清泉崔元英,江西喻荣生。后至者锡山嵇承敬、海昌陈桂堂、全匮秦文、清泉朱诗范、山阴刘家瑜、会稽陆仲逵、繁昌鲍镇芳题并书,宜宾王时任同次男树堂获观因题。

【点赞茂名之名山】庄山

这年秋天十月初,鲍镇芳从安徽繁昌前来岭南边陲小城当乡试主考官,闲暇之余,应当地名人喻少白之邀,与十余位来自浙江、江苏、四川、安徽、广西、山西等地的同僚游庄山览胜。喻少白既是东道主,又是粤籍清代著名诗人词家。时值清秋,天朗风清,云静山闲,沧海渺渺,田园秋色,小城全貌尽收眼底。

茶酒唱和之余,喻少白提议鲍镇芳为此行雅集“书石题名以纪一时”,因而便有了后来的“海飞云立”石刻和《道光壬辰碑》。只可惜,《道光壬辰碑》已失存,“海飞云立”石刻其中一方,在今新建的庄山寺里,碎为残片。

庄山不少人文景观时过境迁,有些仅存残迹遗址,有的如细沙漏于时光之指缝,尽管岁月无情,电城人依然将庄山视为他们的“故乡山”,这里有着他们太多的记忆和生活痕迹,这座山的一泉一石、一草一木,都难以从他们的情感和内心割舍。

【点赞茂名之名山】庄山

小城上了年纪老人的记忆里,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庄山泉水依然充沛,飞瀑如注,响声如雷,在城中也能隐隐约约听见山中瀑布的轰鸣声。夏天,他们到庄山天然浴池冲凉,有时顺便带上家中被单、蚊帐或衣物,到泉边洗涤,在峭壁上晾干再回家。

民国时,庄山寺前还有茶楼,跨溪而筑,饮着山泉泡的茶,后主青峰,眼前古城、沧海,无限惬意。

县志里有过寥寥几笔记载:“宋端平元年(1234)至祥兴二年(1278)这45年间,元兵不断向南宋进攻,宋廷节节败退。宋末小皇帝赵被元兵追逼,于景炎三年(1278)五月离崖山(今广东省新会县南)渡海南下,驻跸电白庄山。元兵逼至,在国家民族处于危亡时刻,黄十九对南宋朝廷赤胆忠心,他以文天祥为榜样,以勒王护驾为己任,率领军民3000多人,奋战抗击元兵,护卫赵脱险。黄十九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于庄山北麓。”

从这段旧文记载里可知,宋末小皇帝赵南逃途中,曾在庄山小住或歇足。庄山净土寺虽然建于明代,但山中很可能早就有了年代更为久远的古刹遗址或其他建筑物。

庄山寺东侧,隔着溪涧,有座“高群英纪念亭”,亭边是“高群英烈士之墓”。高群英是电城麻茂村人,1900年投军清政府防营,后离职报考广东陆军将弁学堂。高群英是位进步人士,同盟会会员,参加过推翻清朝帝制活动。1914年7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华革命党,高群英被电召赴粤,策划讨阀龙济光军事行动,不幸被捕杀害,时年32岁。追悼会上,朱执信、廖仲恺发来唁电凭吊。他的忠骨埋于庄山,后人为了纪念他,在他墓前建了座“高群英纪念亭”。先生长眠于山中,每年清明,都有后人上山祭扫,献花凭吊者众。

如今庄山这片山峦,依然郁茂苍翠,大树成林,溪水虽少了,山涧依然泉水叮咚,沿溪而下,注入山边的田野,只可惜当年的湖池泛舟、风荷遍野的景色不再。然而,近些年,山径以石条从山脚铺至山巅,早晚来山中徒步的小城人,又可登高览胜,找回他们曾经的梦境。

小城人的故乡山,今又添了两处石刻,一处是已故著名书法家陈光宗先生题的“故乡山”,另一处是文化名人吴兆奇先生题的“古城韵”,二老都是出自小城的书法家和文化名人。

【点赞茂名之名山】庄山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庄山不因仙名,不依龙显,却也有着它独特的人文景观、天然环境,成为广东百景之一、电白“旧八景”之首。

文 | 张慧谋

图 | 丘立贺 佚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