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4 孩子的学习成绩到底跟什么有关呢?80%的家长其实都错了

在过去的一年中,家长间最流行的一个段子,莫过于“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那些被孩子“气到心梗”的家长、在朋友圈呼唤“亲家来辅导孩子作业”的家长、陪孩子写作业“胸闷、头胀、耳朵痛”的家长,已经不仅仅是搞笑的段子,更表达了家长在辅导孩子时的无奈和心酸。

记得有一个朋友在孩子上小学之前,扬言要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绝不逼近孩子做学霸”,结果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不久,就被老师“约谈”,之后痛定思痛反思自己,高调宣布自己之前的教育理念都是错误的,继而给孩子报了满满的兴趣班和补习班,只留了周日半天时间给孩子休息。

然而,很多家长下血本报的辅导班,牺牲大量时间陪伴辅导孩子写作业,结果却收效甚微,孩子的学习成绩到底跟什么有关呢?80%的家长其实都错了。

孩子的学习成绩到底跟什么有关呢?80%的家长其实都错了

孩子的成绩跟什么有关

20世纪90年代,美国教育部开展了一项关于儿童早期教育的长期跟踪报道,研究者调查了一千所学校里两万多名儿童的学业进展,想要揭示究竟是哪些因素会导致孩子成绩明显浮动,最终得出的结果颠覆了人们的常识,非常出乎意料。

在调查之前,研究人员先列出了跟孩子成绩相关的8个因素,这8个因素分别是:

1、拥有高学历父母

2、拥有完整的家庭

3、父母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及经济地位

4、孩子的父母最近把家搬到了更好的小区、

5、孩子的母亲在30岁或者更晚生下她的第一个孩子

6、孩子的母亲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是全职妈妈

7、父母每天给孩子读书

8、父母家里有很多育儿书籍

大家知道哪些是跟孩子成绩相关,哪些是不相关的吗?下面我们来解密一下结果。

孩子的学习成绩到底跟什么有关呢?80%的家长其实都错了

有关:拥有高学历的父母

无关:孩子拥有完整的家庭

高学历的父母自身教育水平较高,往往也会比较重视孩子的教育,所以这类孩子成绩优异,也是在意料之中,这一点是比较好理解的。

但是孩子有没有拥有完整的家庭竟然是无关的,很多人大概就不相信了。那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吧。

近年来非常流行一个词,那就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本来只是心理咨询领域使用的一个名词,但是最近两年正在进入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互联网上,无数专业、非专业人士撰写的文章,都试图向公众传输一个理念,那就是原生家庭是如何决定人的情绪、人格和行为模式的。很多“心理学专家”和“心理咨询师”认为成年人的所有行为都是“原生家庭”决定的,十分强调童年时期家庭的影响力。所以很多人认为离婚必然是会对孩子产生重大的情绪影响,继而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

其实,很多人将自己的人生困难和问题不分青红皂白地归咎于父母,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对生活中困难的逃避。因为直面问题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把问题归咎于外界环境,是最简单、最容易的做法。能不能解决问题不重要,重要的是,给问题找到了借口,将责任推卸掉,自己也轻松了许多。

所以,“原生家庭决定论”其实就是一些人推卸人生责任的挡箭牌,“学习不努力、工作不顺利、找不到男(女)朋友、都怨原生家庭”,这种思维方式和把一切都归咎于“水逆”是一样的。

事实上,很多例子都曾证明过,名存实亡的婚姻、丧失了温暖的家庭,才是真正伤害和影响孩子的婚姻姿势。

孩子的学习成绩到底跟什么有关呢?80%的家长其实都错了

有关:父母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及经济地位

无关:孩子的父母最近把家搬到了更好的小区

去年的高考状元熊轩昂曾说过:“我是中产家庭出身,又是生在北京,享受到很多很好的教育资源,这决定了我在学习时能走很多捷径。”

不得不说,父母拥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孩子的眼界,并且能争取到很多有利的教育资源,使得孩子更能领先于人。

而搬到好小区就能让孩子拥有好成绩吗?就拿近年来饱受争议的“学区房”来说,也仅仅是给孩子提供了一个能上好学校的机会,想要让孩子拥有好成绩,还得在拥有好的“硬件”的同时,父母和孩子自身也要懂得如何才能接受到优质的教育。

孩子的学习成绩到底跟什么有关呢?80%的家长其实都错了

有关:孩子的母亲在30岁或者更晚生下她的第一个孩子

无关:孩子的母亲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是全职妈妈

现代人生的其社会越来越多的女性在年轻时要享受生活,或者要实现他重要目标而推迟要孩子,可是当想要孩子的时候却怎么也怀不上。其实,我们真正要做的是顺应自然规律,在什么样的年龄要做什么样的事。研究表明,女性在25~28岁的生育力是最强的,生的孩子也可能会更健康、聪明,所生子女的平均智商在109.29。过了这个年龄段,生育力就会走下坡路,只是有的人下降得快,有的人下降得慢。

与此同时,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是全职妈妈的,反而对孩子的教育毫无帮助。

武汉的一位爸爸曾在网上讲述一段心酸育儿经历:自从孩子出生后,妻子就专职在家带孩子,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搜集大量的养育信息和各种培训班信息。孩子在小学期间,妻子给孩子报的各种培优班不下30个,常常是早上6点从家走,在公交车上妻子一手端饭一手拿水解决掉早餐就去培训班,晚上9点下课回家,孩子还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常常要到晚上12点才能休息。

妻子常常会自我感动地对孩子说:“我都是为了你啊。”可是孩子却因为精神压力过大,早早地长出好多白头发,成绩非但没有好转,还产生了厌学情绪。

所以不得不说,我们费心心思搜集的“培优”信息,和无数个早出晚归的陪伴,竟然都是在做无用功。

孩子的学习成绩到底跟什么有关呢?80%的家长其实都错了

相关:父母每天给孩子读书

无关:父母家里有很多育儿书籍

我们常常会听到一句话“陪伴是最长情告白”,父母如果能抽出时间每天陪孩子读书,既能让孩子增长知识,爱上读书,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又能培养亲子关系,使得“陪伴”不仅仅限于“陪着”,而是真正融入到孩子的生活中去。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享受的不仅仅是阅读带来的丰厚知识,也在享受父母陪伴的温馨时刻。

而家里有很多育儿书籍的父母,本身从这个行为上分析,父母的初衷也是好的,一定是希望能通过书籍中的科学喂养把孩子培养成有用的人,可是光有愿景是不够的,还得付诸于行动。

我之前在网上看到一个小故事,大致意思是一位老师发现自己孩子的一些不好的行为,想要打电话跟他的母亲沟通,电话通了之后跟孩子母亲简单说明了一下情况,却并没有引起母亲的重视,母亲反而要勿勿挂电话,理由是“正在参加一个有关科学育儿的课程”。这一行为让老师不由感慨,参加再多的课程有什么用呢?所有的课程都是理论知识,可是只有结合实际,再加上自己用心去陪伴才能达到良好效果啊。

孩子的学习成绩到底跟什么有关呢?80%的家长其实都错了

其实,所有的育儿知识也仅仅是给予我们参考,没有绝对有用或者无用的信息,我们作为父母所能做到最好的状态,就是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并且在保持原则的基础上尽量尊重孩子,跟孩子一起努力,尽力培养出一个人格健全、具备一定生存能力的好孩子。

我是两个孩子的职场妈妈,喜欢读书、写作、画画,左手执笔右手带娃,坚信即便生活一地鸡毛,内心也要拥有自己向往的诗和远方,喜欢我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或者微信公众帐号:陪宝宝写日记,共同探讨育儿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