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 如何读懂王羲之的《丧乱帖》?临帖时要注意什么?

■曹建平

王羲之《丧乱帖》为其晚年代表作。

学者考证,《丧乱帖》或写于永和十二年(356年)。丧乱之世,王羲之先墓遭战火荼毒,一毁再毁,虽得修复,自己却未能奔驰凭吊,悲愤痛苦又无可奈何,遂有此帖。

因是平常往来之书信,故信笔而书,随意挥洒,不加拘束,率意自然。此帖8行62字,随着王羲之感情的起伏变化,激愤之情倾注笔端,字体由行书渐变为草书,字势由雄强浓郁转而成萧远简淡,跌宕起伏却又水到渠成。

如何读懂王羲之的《丧乱帖》?临帖时要注意什么?

《丧乱帖》突出了王羲之笔法上的精深造诣。此帖以侧锋为主,兼用中锋,方圆粗细,轻重缓疾,直弯转折,极尽变化之能事,每一笔都妥帖得宜。

如何读懂王羲之的《丧乱帖》?临帖时要注意什么?

《丧乱帖》字法欹正相生,疏密有致,动静得宜,收放自如。字势不求平正,多向左侧倾斜,以欹侧取势。虽倾而稳,奇险处如走钢丝,重心不失;似斜而正,优美处如跳舞蹈,姿态万变。如“荼”字,前面的笔画连续倾斜,直到最后一点取得平衡。一字之中,黑白分割错综参差,疏密对比强烈。密不透风处,尚留隙光一线;疏可跑马处,犹有呼应接引。如“惟”字,中间极疏朗,右边极紧密,黑白疏密,相映生辉。

如何读懂王羲之的《丧乱帖》?临帖时要注意什么?

在章法上,《丧乱帖》是极为独特的。随着王羲之的情感变化,有一个先静后动、由缓渐疾的过程。落笔之初,心情悲愤却有所收敛,书写稍缓慢,前几行以行书为主;到“痛贯心肝”时,落笔加快,草书渐多;而到“临纸感哽”时,已全是草书了。

全帖八行,因其字势欹侧,多行轴线也有向左倾侧之势。然而这种倾侧却并未使全帖失去平衡,而是通过几行首字的处理,如“羲”字的右移和“奔”“何”等字的右倾,来调整本行的倾斜趋向,又通过一、三、八行的垂直轴线,来维持全帖的平衡。这种由行入草的节奏,倾斜而平衡的轴线,让所有的字连贯地流动起来,动感强烈,完美和谐。

王羲之所用的鼠须笔,今日难以复制,只能选择笔性相近的硬毫或兼毫笔;而用纸也应选用熟宣或半熟宣。若用羊毫和生宣来临写《丧乱帖》,笔太软,纸易洇,恐不适宜。

学习《丧乱帖》,首先自然要学习其笔法,观察其线条粗细,理解其运笔方法,分析其速度快慢。对这些笔法,要经过反复临习,才能掌握。就如“当”字中有两处“触笔”笔法,不经过千百遍模仿、练习,绝难写得相似。

如何读懂王羲之的《丧乱帖》?临帖时要注意什么?

《丧乱帖》的欹侧字势是临习的一大难点。笔者先后曾见数十习书者临摹《丧乱帖》,其中有字形临摹得极像的,却少有在欹侧上做得极好的。大多临摹者,其字势或是中正平和,毫无倾斜趋向,或是倾斜倒侧,难以维系平衡。如何保持倾而不倒、欹中取正,还须仔细读帖,研究其重心处理的方式。

《丧乱帖》的章法特殊而内涵丰富,学习时应注意连贯而波动、倾斜而平衡。要分析单字的轴线,字群的轴线,以及整行的轴线,分析这些轴线之间的联系和变化,更要分析行与行之间的配合呼应,在微妙之处深入研究,汲取本帖章法上的精髓。

情感性格与表现形式的高度统一,是各种艺术所追求的高深境界。《丧乱帖》在这点上几近完美,笔笔有情,张力十足,意态无穷,读其帖如见其人。学习《丧乱帖》,可以揣度王羲之下笔之时的情感心境,却无法让自己也进入那种心境,因此也不必刻意追求笔下流露的情感与原帖一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