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古埃及建筑——不可思议的“奇迹”

埃及位于非洲北部尼罗河流域。公元前3500年左右形成上下埃及王国,公元前3200年前后初步统一,建立了古埃及王国。古埃及建筑的发展可分为四个时期,即古王国时期(约公元前3200~前2130年)、中古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130~前1580年)、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82~前332年)和托勒密王朝时期(公元前332~前30年)。

古埃及建筑——不可思议的“奇迹”

金字塔群

金字塔的建造

在古埃及王国时期,最伟大的、最完美的建筑物是金字塔。这些为死人建造的陵墓,着人类对建筑空间的深人认识而变得越来越简单、有力,陵墓的形式从阶梯式渐发展到正面体,其体积也越来越大。

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巨大的金字塔经受住了时间与风沙的洗礼,几千年后依然屹立在这片土地上娓娓讲述着过往的故事。依据当时的科技水平,建造如此宏伟的建筑确实有点不可思议。因此,各种各样的有关建造金字塔的故事应运而生。在所有的说法中,外星人建造说最能激发人的想象力,也最为荒诞。

古埃及建筑——不可思议的“奇迹”

狮身人面像

最初的时候,法老陵墓叫玛斯塔巴( Mastaba,原意是“凳子”),只是一个大平台,是模仿法老的平台型住房建造的。后来,法老们逐渐发现在平台,上再加几层会更有气势和尊严。平台就这样一层又一层地被叠加上去,一直叠加到金字塔形制的最终形成。

在埃及,有一些比金字塔更古老的金字塔雏形也被比较完整地保留下来。建于公元前2778年的昭塞尔(Zoser)金字塔,是一座阶梯金字塔,是早期金字塔的典型代表。

达赫舒尔( Dahshur)金字塔,修建于公元前2723年,建造的年代比较早。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该金字塔的中下部有一个非常急剧的转变,上部收拢的速度明显比下部要快得多,也许当时发生了什么紧急的事情。其实,这种突变的原因在于最初设计时计算失误。如果按照底部的倾斜度垒建,倾斜角度太大,建造出来的金字塔非常陡峭,容易发生倒塌。

古埃及建筑——不可思议的“奇迹”

达赫舒尔( Dahshur)金字塔

埃及地处狭长山谷中的冲积平原之上,平原地区对砖的使用更早、更普遍。埃及使用砖的历史也很久远,建筑一开始就是砖石混用的。与砖相比,石头非常坚硬,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即使是现在加工石头也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在生产力极为不发达的古王国时期,不论是法老还是平民的住宅都是用砖建造的。砖构建筑物与石头相比在留存方面就逊色很多,因此那时的砖构建筑物能保留至今的极少。古埃及人非常重视陵墓建筑,因为他们相信,只要保存好尸体,人是可以重生的。因此法老陵墓建筑较早也较多地应用了石头。用石头建成的金字塔经受住了时间和风沙的考验,至今屹立不倒。

古埃及建筑——不可思议的“奇迹”

权力

随着法老权力的扩大,他们的野心越来越膨胀,金字塔也建造的越来越高、越来越雄伟。筑到了第四王朝时期,大金字塔时代到来。如果完全用天然石料建造大金字塔,将巨大的石料搬运到施工地,再将石料加工得如刀削般精细,并将这些巨大的石料严丝合缝地垒起来,这确实有点不可思议。但是,现在已经有学者为我们提供三了令人信服的解释:这些巨石不是天然的,而是用碎石、贝壳等材料人工合成的混凝士。果真如此,就可以就地取材,省去了搬运石料之苦,并且其形状也更易于控制。金字塔的表面铺有一层白色花岗岩,给人一种完全用白色花岗岩建造的错觉。位于开罗附近的吉萨(Giza)金字塔群,吴其顶部就有少量花岗岩残余。

古埃及建筑——不可思议的“奇迹”

吉萨(Giza)金字塔群


方尖碑与神庙

埃及让世界惊叹的不光是金字塔,还有方尖碑(Obelisk)。这些方尖碑柱体方正挺拔,越往上越细,尖尖的顶部,远远看去,就像一把利剑刺向苍穹。方尖碑的高度与宽度比约为10: 1。所有的方尖碑都是用整块花岗岩雕刻而成的,有的高达50余米,有20层楼那么高。在遥远的古代,要立起如此高的建筑物,殊非易事。方尖碑实际上是一种记功柱,其表面刻满了记录功绩的象形文字。

古埃及建筑——不可思议的“奇迹”

方尖碑(Obelisk)

后世西方建筑中,对金字塔和方尖碑的模仿非常少,而埃及神庙对后世的影响(尤其是对古希腊的神庙建筑)则非常深远。埃及神庙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修建在平地上;另一-类开凿在山体中。前者出现得较早,大都完全用巨大的石料建造而成。

神庙一般都修建得非常庞大,我们很难窥全貌。日神荷鲁斯( Horus)神庙最前方是高大的塔门(Pylon) ,也是神庙的正门,巨大的梯形石墙中夹着矩形门洞,石墙上有巨型浮雕。塔门的后面是内院,内院是露天的,两侧有柱廊。内院后面是大厅,大厅空间很大,用成排的巨大石柱支撑着屋顶,因此也叫柱厅( Hypostyle Hall)。这些巨大的石柱不仅起着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而且使神庙看上去更加威严。构成屋顶的石料大小决定着柱子的间距,出于安全考虑和当时的技术限制,构成屋顶的石料都不是很大,因此巨大的石柱就密密麻麻地布满了大厅。

古埃及建筑——不可思议的“奇迹”

日神荷鲁斯( Horus)神庙

在所有的埃及神庙中,卡纳克( Karmak )的阿蒙(Ammon)神卢克索方尖碑庙以其柱厅闻名于世,而其屋顶已经不复存在。该大厅长103米,负52米,就在这样一个有限的空间里竟用了134根巨大石柱。可以想像,在只凭火把照明的大厅中这样排巨大石柱所营 造出的威严与建神秘气息。在埃及所有的该类型的神庙中,这样的巨大石柱是不可缺少的。甚至可以说,没筑有这些巨大石柱的支撑就不能建成庞大的埃及神庙。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的埃及人还无法超越对石柱的依赖,不会搭建一个宽脑的,没有生子的宣内空间。这个问题最终在山希腊罗马人那里得到了解决。

古埃及建筑——不可思议的“奇迹”

阿蒙(Ammon)神卢克索方尖碑庙

柱子形制理论是古埃及人为世界建筑做出的重大贡献。古埃及人频繁地使用柱子,因此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柱子形制理论。柱高和径的比、柱径和柱间距离的比等等就是他们首先尝试并确定下来的。这为古希腊神庙建筑的式结构提供了不小的启示,并且在现代建筑k起之前,希腊柱式结构成为每个建筑师的圣己。古埃及神庙中最常用的柱形被赋予了不同象征意义:莲花式象征着尼罗河上游的上埃k,纸草式象征着下埃及。这种象征意义对后影响也不小。

古埃及建筑——不可思议的“奇迹”

卢克索神庙门口方尖碑

后来,从山体上开凿出来的神庙开始出现,并流行起来。其中,以阿布辛贝( Abuimbel)的阿蒙神庙最为著名。四个巨大的神像被开凿出来,通过裸露在外面的塔门,夏至时日光可以从门口穿过内院与柱厅,直射到最里面的密室。由于是从山的侧面挖进去的,院、柱厅和密室全在山的内部,就不需要那么多的柱子来保证安全,神庙大厅的空间就有了保障。后来,在尼罗河上修建阿斯旺大坝时,阿布辛贝的阿蒙神庙不得不进行搬迁。山一样大的神庙,在保证原貌的前提下进行搬迁是项极其艰巨的任务。鉴于该神庙是古埃及留丝世界的珍贵遗产,埃及政府非常重视,世界各国也积极伸出援助之手。在国际合作的基础上,该神庙最终在1980年成功实现了搬迁。

古埃及建筑——不可思议的“奇迹”

阿布辛贝( Abuimbel)的阿蒙神庙


“国王谷”与“王后谷”

除了金字塔、方尖碑和神庙之外,“国王谷”与“王后谷”是古埃及留给世界的又一个惊喜。图坦卡蒙(Tutankhamun)墓就是在这里发现的,它也是20世纪最惊人的考古发现之一。金字塔式陵墓建筑渐渐发展到了极致,金字塔已经足够巨大,法老逐渐意识到建造如此雄八伟的金字塔太铺张浪费,并且建造金字塔也没有多少新意。于是在山谷中挖山成陵的方式逐渐流行起来。这种陵富风格与山体神庙非常相似,其总体样式仍然是柱廊和内部密室。

古埃及建筑——不可思议的“奇迹”

“国王谷”与“王后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