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汉初刘邦为了恢复人口用了什么招数?为何当时的女性苦不堪言?

小小嬴政


当今这个社会,大龄青年剩男剩女为数不少。虽因各种各样的原因落了单,但也不愿意与另一个没有深入了解的人去将就着共度一生,结不结婚是个人的自由,家人朋友也只能干着急,却不能把他们怎么样。




古代的人们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尤其是在汉高祖刘邦的那个时代。

历经秦末乱世和楚汉相争,西汉政权甫建之初,河山一片凋敝。

要想一个国家能够长远发展,必须要有具备生产力的人。但是常年因为战乱,西汉人丁稀少,根本无法满足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因此刘邦所面临的挑战就是如何增加人口。

怎样才能对于百姓有最大的说服力,让百姓去遵循刘邦这样的愿景呢? 从上而下地制订一个关于这方面的法律,或许就是一种最好的解决办法,因为百姓不敢违抗君王的命令,刘邦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假如说现在的青年男女遭受的催婚压力大,那么这种习惯的根源可以上溯到西汉,那时才是第一个开始进行催婚并且压力大到爆表的时代。

因为它不是像现代父母这样简单地催几句,而是到了年龄如果还没结婚,就要接受严厉的惩罚。


惩罚性措施——征税。

在古代,征税显然是国家最大的收入。因此在女孩子15岁的时候,如果还没有嫁出去,那么就要承担额外的税务,也就是每年交120钱。对于普通家庭来说,120钱也算很大的一笔支出,如果这个家庭的未嫁女儿不小心多出几个,可谓是苦不堪言。不用多想,这个时候就必须把女孩子给推出门去,如若不然,这个家庭即将面临被拖垮的境地。

爱情?

少来!

管你女孩子嫁的人是否是她所属意之人,是否门当户对,是否年龄相当,这些都统统不重要了。 当务之急,就是怎样快速地嫁出去,给家庭减轻负担。

对于王侯将相人家的女儿,当然不需为此小处折腰,受苦的总是那些阶级层次低的百姓。

话说回来,这正是刘邦的本意。


有罚就有奖,刘邦也制定有鼓励的措施。

因为一般上战场的都是男性,所以当结婚之后的女性生下了儿子,就可以让这个家庭免收两年税,并且得到一些其它奖励。

此时也即是一个家庭条件出现转机的机会。 到了汉惠帝时期,罚款政策大为升级,超过年龄没有结婚的女性,征税要以五倍计算,也就是每年要交600钱。

这个数字宛如催婚符,贴在每个家庭父母的心坎上,一般平民家庭无不乖乖就范。

因此,这个政策确实是让西汉的人口大增,国力也日渐强盛,统治者的目的是达到了,但是却让广大女性的生活苦不堪言。女性的人生真的就只剩下一个核心作用——传宗接代,这一点可谓是那个时代的人口政策带来的心理阴影。

相比今时今日而言,我们的女性朋友的幸福度,似乎不可同日而语。虽然国家在对待生育问题方面,近些年来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之前的“计划生育”以及现在的“放开二胎”,虽然也有一定奖惩结合的手段,但至少没有把一名十五岁的学龄少女推到母亲的位置。



推行更加人性化的生育政策,才是社会的一种进步。


历来现实


刘邦建立的西汉王朝,是在灭亡秦朝的基础上建立的。秦始皇自公元前221年统一天下后,北击匈奴、南征百越,连年对外用兵,需要大量的青壮年士兵和劳夫征战,青壮年和劳夫损失很大,这些人当时主要是男性。

秦始皇并不仅仅局限于对外战争,对内秦始皇大兴土木,修陵墓、筑长城、建阿房宫,这些也需大量的青壮年男性劳动力,而且建设条件相当落后,很多人吃不饱穿不暖,又要经受高强度的劳动,因此损失大量男性劳动力。



自陈胜吴广起义后,秦朝末年又开始了动乱的反秦期,经过四年的战争,秦朝灭亡,之后刘邦和项羽为了争夺天下,又进行了三年的楚汉战争,连续七年的战争,让天下的人口大量减少,尤其是男性,总人口由秦朝末年的3000万人口,到刘邦统一天下后,总人口只有1800万,人口不增反而急剧下降,而且女性人口远远多于男性人口,因为不管是在战争中,还是在大兴土木的建设中,损失的大部分是男性。

刘邦刚刚立国时,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人口大量减少,而且女性远无多于男性,这样就不利于发展生产,在刘邦所在的那个朝代,人口就是生产力,而且当时刘邦刚立国时,外部匈奴虎视忱忱,内部异性诸候王蠢蠢欲动,刘邦急需增人口发展经济,以期解决这些现实的社会问题。



于是刘邦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收税,这个税不是一般的税,而是单身税。

这个单身税就是针对那些年龄到了却不结婚的人征收税,以税收的形式逼这些人尽早结婚,刘邦定下的标准是:凡是15岁以上的未婚的女子,每年每人缴纳120钱,一年一缴,每年都要缴费一直到结婚之后才算停止。

这个税主要是针对未婚的女子,刘邦的目的很明确,用税收逼着年轻男女早点结婚,早结婚就能早生贵子,生了孩子就有了人口增加,人口一增加,那么生产力自然会发展。



当时的120的钱是一个什么概念呢?西汉初年的120钱是一个成年男子三个月的口粮钱,换句话说120钱足够一个成年男子生活三个月。因此120钱对那些家境不神富裕的家庭来说,还是很大一笔数目,这些家庭为了不缴纳这个单身税,因此早早就把女儿嫁出去,刘邦增加人口的心愿就慢慢开始达到了。

而这个政策到了汉惠帝刘盈时期,更加变本加历了,刘盈在位期间,将单身税要缴纳的金额从150钱提高到600钱,这一下子更加大大刺激了每个家庭嫁女的积极性,这一政策,对西汉的人口增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文帝之治,汉武盛世打下良好的人口基础,到西汉末年,全国总人口一下子增加到了6000万,增长了近3倍,可见这一政策的实用性非常好。



刘邦的这个单身税确实为汉朝的人口增加提供了很好的方法,但是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因为刘邦规定的是15岁以上的女子没有结婚就要收税,等于是变相鼓励女子15岁前结婚,也就女子一般的结婚年龄是13岁,14岁,甚至是12岁,但12到14岁的女子,身体大部分器官还没有发育成熟,放到现在也就是小学六年纪到初中一年级,你能想像小学六年纪和初中一年纪的女生结婚生子是什么情况吗?

这么小的年龄就结婚生子对女性的身体来说是一种摧残,女性在各方面还没有完全成熟的情况下结婚生子,生下的孩子发生夭折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刘邦的这种作法等于完全是把女性作为生育工具,让西汉初年的女性苦不堪言。



而且在刘邦单身税的政策下,很多家庭就早早的把女儿急着嫁出去,有很多都没有到结婚年龄,甚至还没有来初潮,古代女子的初潮一般是13到15岁左右,早的有11到12岁,晚的也有15-16岁的,很多还不具备生育能力的女子,就因为刘邦的单身税,而结婚嫁人,这对女性来说,绝对是一种摧残。

刘邦之后的中国历史基本上没有再采用单身税,但是到了现代的社会,由于养孩成本过高及年轻人不再以传宗接代为目的,导致社会上主观或客观单身的年轻男女越来越多,并且在年龄上也呈现单身大龄化,而引起政府的重视,如韩国在2015年就推出单身税,欲解决低生育率和老龄化问题。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刘邦可谓是历史上第一位流氓皇帝,说他流氓,不仅仅是因为刘邦的出身,更主要的是他出台的政策,就比方说恢复人口这个政策,就让女性的地位一降再降,很多女性对此都苦不堪言!而刘邦针对人口稀缺到底用了什么招数呢?下面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生孩子给补贴

民产子,复勿事二岁。这是刘邦出台的第一个政策,就是说生一个儿子可以免除两面的缴税。这个政策属于鼓励性政策,对女性来说还不算什么,毕竟都得结婚生子,开枝散叶。

成年人收取人头税

刘邦的第二个郑策就没有那么友好了,人年十五以上至五十六出赋钱。这就诛心了,意思是十五岁到五十六岁的要交人头岁,而当女子到达十五岁或者十五岁之前,娘家就迫不及待的想把她嫁出去,因为这样可以少交一口人的税钱。再结合第一条政策,女性简直就变成了生育工具!


吕雉出台成年未婚女性收取五倍人头税

刘邦的老婆吕雉更狠,刘邦死后,吕雉专权,出台了一个更狠的政策,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未嫁,五算。意思就是女子在15-30岁没有嫁出去或者没有丈夫的,要缴纳五倍的税金。这是连孤儿寡女都算计进入了,那个时候可不提倡守寡了,也不提倡贞洁烈女了。

以上三个政策一出台,虽然极快的解决了人口不足的问题,但是女性的地位却一降再降,为了少交一份或者五倍的税钱,很多不满十五岁的女子就会嫁人生子,甚至给人家做小妾,所以说那个时候的女性才是真的苦不堪言!

我是历史白话君,欢迎大家关注我,观看更多历史方面的精彩回答!

历史白话君


其实,汉初刘邦並没有为了恢复人口用什么招数,原因是他晚年灭异性王都来不及了,他最后灭掉彭越以后,就再也不出门了。为了立储与吕氏的死党樊哙斗,在宫里苟延残喘度过了余生。


汉惠帝时,由于秦始皇灭六国和楚汉相争,中原人口大幅减少,土地荒芜,税收微薄,兵员不足。所以,从惠帝时就采用轻徭薄赋,与民休养生息的“黄老之学",同时采用鼓励增长人口的方法。惠帝时,女子在15岁以上没有婚配的,父母罚款“五算"(就是五倍的税)。与此同时,乡吏可以将15岁以上的女子强行婚配。所以说,从古到民国,13岁做妈是天下通行。由于男少女多,按照习惯一个男的根据经济条件好坏,可以娶几个老婆。


汉初实际上人类还是半蒙昧时代,历史记载汉高祖刘邦当时穿着上衣下裳,里面没有内裤,有一次儒生想谋一官半职来求见他,刘邦因为厌恶儒生,他叉开双腿席地而坐,存心露下。儒生进来一看,就知道刘邦羞辱他们,拔腿就跑。我们现在到徐州博物馆去参观,看到的汉代的兵器“金戈铁马"。仔细一看,原来就是我们现在的农民的锄头铁锹,那么原始的兵器,真叫人大吃一惊。


《史记.孔子列传》中记载着:孔子是一个颜姓女子征在外“野合",然后在尼丘祈祷神灵,最终生下了孔子。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是鲁国昌平乡陬邑大夫。可是,孔子17岁时还不知道父亲是谁,母亲也从来没有告诉他谁是生父。母亲颜氏去世,孔子要找生父,一个老太太告诉他父亲是叔梁纥,是个有身份的人。当时叔梁纥已经去世了十几年了,孔子找到叔梁纥的家,结果被门人赶出来。

台湾有一个学者叫曾仕强,他喜欢将儒释道一起讲,他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老子是他母亲吃了一个李子生下来的;鬼谷子他母亲吃了一颗穀(谷)子生下来的。我尽管不相信他的鬼话,但是从内容中可以悟出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古人是“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譬如:孟母三迁,为何不说孟父三迁呢?原因是不知道父亲是谁。孔子“野合"也说明这一点,因为当时有一个叫“春社",就是春天季节是繁殖的好机会,女的为了不近亲繁殖,就在外苟合。


从秦孝公商鞅变法中就能看到,战国时商鞅变法在第二次变法中,商鞅提出“不许父子、兄弟同居一室,要一室一户分开居住"。什么意思呢?就是不允许父子同居一个女子,和兄弟之间共享一个女的或许多女的混婚。从这些就能看出秦孝公时期秦国还是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混居。当然,商鞅变法不是为了礼仪,而是为了税收。所以说,秦以前人类出于半开化和蒙昧时代,要说汉惠帝要求女子早婚嫁人,应该说是时代进步了,不要用现代的眼光说当时“女子苦不堪言"!


张律明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达到了近14亿的人,但在古代我国人口也不多,这局限于当时的农业水平。在秦朝时中国的人口大概在两千五百万到三千万之间,但到了汉初时人口仅仅只有一千三百万了,这是为什么?由于秦末各地起义不断,到处都是战争,百姓流离失所。不仅如此,在战场上拼杀的士兵有的是家里唯一的顶梁柱和经济来源,如果他们在战场上牺牲了,那么他们的家庭将无法生活下去。所以一到战争年代人口数量都会急剧减少。但是在汉朝建立以后刘邦却用了一个办法让汉朝的人口快速恢复了,是什么办法呢?

这个办法就是收税。在汉朝刚刚建立时刘邦面临的第一大问题就是国家人口恢复问题,由于大量青状年都在战场上牺牲了,导致国家女多男少,这可急坏了刘邦。但是刘邦不愧是“流氓”出身,还是让他想到一个不近人情的办法,那就是征税,而这个税只向女性征收。如果女子在十五岁之前没有出嫁,一年便要向国家缴纳120钱税钱,120钱相当于当时一个人三个月的生活消费了,这对广大农民家庭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负担。在刘邦驾崩刘盈登基后,这个税钱甚至涨到了600钱,这么大的数目就是一个非常能干的青年也得辛苦一年才能赚到,而对于劳动力稀缺的家庭来说就是完全无法承担的。所以为了不交这个税,很多父母都早早的将女儿出嫁了,也不挑姑爷是什么样的,随随便便就嫁了。

这种制度对于女性来说是极其残忍的。有的人家为了不交税甚至把女儿嫁给富贵人家做小妾,大家都知道妾室在古代是最没地位的,做妾还不如嫁给庄稼汉踏踏实实过一辈子。这些委曲求全做妾的女子很多都是在痛苦中度过一生的,这是对女性尊严的践踏。

虽然这种制度往小了看对女性很不公平,但是站在整个国家的角度上来看,这种制度确实对恢复国家人口有很大的帮助,到了汉武帝时期西汉的人口已经达到了三千六百万,比汉初多了近两倍,而此时汉朝立国也不过五十多年。

如今的中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人口增长率也将持续降低,所以现在国家也想增加新生儿的数量,但不管用什么方法,两千年前刘邦那种不人道的方法是不会用了。


风尘讲历史


公元前202年,刘邦击败项羽后在山东定陶汜水之阳举行了登基大典,正式建立了西汉王朝。

采用这种政策原因

可是刘邦开国之初就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难题:经过秦朝末年以陈胜、吴广为首的各地农民起义再加上楚汉争霸,

百姓早已不堪重负,人口也已经下降到了冰点,男性更是少的可怜。要知道,农业社会可是男权社会,没有男人粮食生产、社会运转、国家赋税的缴纳都将成为大问题,这可愁坏了刘邦。

思来想去,刘邦认为羊毛还是出在羊身上。既然男子数量不够,那就只能让他们的妈妈早点生孩子,通过逼迫女性早婚来挽救汉初的人口问题。


政策内容

政策规定:女子十五岁必须结婚,不然就收取一人120钱的高额“单身税”。

结果

这看起来有点让人啼笑皆非,但是实际上却效果显著,这是因为大多数人都负担不起这120钱,因此等到女儿一到15岁就只能忍痛割爱,把她嫁出去成为国家的“生育机器”。


结果没过多久人口总数就由原来的800多万涨至5000多万,男丁不足的问题也自然得以解决。

所谓有人欢喜有人愁,国家的大难题是解决了,可苦了我们的汉朝女性,她们还处在懵懂无知的年纪就被迫出嫁,离开父母温暖的怀抱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生下孩子之后又要负担起家庭主妇的重担,想想都觉得不容易啊!


晓史才能明事


刘邦的这个政策,既能增加政府收入,又能促使人口增长,可谓一举两得。

其实,说白了就是收取“单身税”,只是,这个年轻的起始点也太早了点。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个政策的历史背景。

秦末汉初,大秦帝国完蛋之后,刘邦项羽为了争夺天下,又打了4年,最后总算弄死了项羽,铲除了旧六国势力,坐稳了江山。

这期间打了好多年的仗,而古代的农业经济又特别脆弱,一旦出现战乱,百姓就大批逃亡,最后流民遍地,饿殍遍野……

等到刘邦建立大汉,全国普查人口,一算吓一跳,全国就剩千把万人了,只有秦朝鼎盛期的一小半多了。

在农业文明社会,人口就是生产力,就是发展经济的保证,对于皇帝来说,要打仗、要收税,没有足够的人口,那可什么都搞不成。

虽然刘邦也采取了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政策,与民休息,但是几年下来,收效不大,这人口的增长没那么容易。

更要命的是,不仅人口缺少,性别比例还很失衡,大量男性壮丁都死在战争中了,面对匈奴的南侵,刘邦还一度被围在了白登山,狼狈不堪。

最后,刘邦为了促进人口政策,出了个奇招。

其实这个招数也没什么技术含量,就是收税,收人头税,就是一般你家几口人就收几个人的税。儿童收的少,大人收的多。

后来,朝廷把人头税成年人的年龄下限定为15岁,年满15岁的男女都得一年交120钱。

这些钱差不多相当于一家人大半个月的口粮,对于富裕人家可能也没什么,可是对于一般佃农穷苦百姓,那可是泰山压顶般的沉重。

毕竟,一般人家能每天吃顿饱饭都不容易了。

没办法,穷苦人家的女孩子只能早早地嫁人了,如果不巧没找到什么心仪的男子,随便找了个的话,那这辈子可能就难过了,而女孩子这么早结婚生育,本身对于身体也是一种过早的摧残,让很多女孩子都痛苦不堪。

等到刘邦的儿子汉惠帝刘盈继位,手段就更厉害了,直接把女孩子单独拎出来制定法律“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

这可真要把小老百姓给吓坏了,“五算”,那就是600钱了,差不多一家人3-4个月的口粮啊,没办法,老百姓只能早点把自家女儿嫁出去,以免交上罚款。

这些政策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到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汉朝全国人口约有3600万,到汉宣帝末年(前49年)约5000万左右,而到了西汉末年(公元1年前后),已经达到了约6300万。

人口是增长的很快,但我们知道,早婚早育对女子的伤害是很大的,这也是古代女子,甚至宫廷妃嫔过早去世的主要因素之一。

后世的朝代也是有样学样,毕竟每次改朝换掉都会出现人口不足的情况,宋朝初期,经历了五代十国的乱世,为了恢复人口,朝廷就规定: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

就是说家里的女儿15岁还不嫁人,家里人就得坐牢,一个狠:狠!


云中史记


这问题一出,明显是抹黑刘邦,有意思的是马上就有人照葫芦画瓢。刘邦所用的招数不过是通过增加收税项目,让老百姓早些成家立业,生儿育女,远没有到了苦不堪言的严重程度。如题目所说的情况,肯定是政策失当,如此一来民怨沸腾,政权自然就不会稳定。话说回来,如果女性过的不痛快,家里人能幸福吗?都水深火热了,那里来的文景之治与汉武帝前期的空前盛世?
(刘邦剧照)


每个朝代建立之初,都会面临一个由于长年战乱造成的人口锐减、经济凋敝、民不聊生的问题,西汉经历了秦末大动荡,自然也不能幸免。所以政府都会采用一套清静无为、与民休息的办法,给老百姓充分的时间喘息,这对于人口及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都是一项有力举措。

古代女子都有早婚的习俗,不到十五岁基本都出嫁,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古人平均寿命偏低,早婚为了及早养育下一代。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过早生育,其实对男女双方及子女的健康都有不利的影响。所以孩子早夭现像比较普遍,但绝对不是刘邦为了快速促进人口增长而加收税赋所致的结果。

我国历朝历代都有早婚的习俗,民间如此,皇家也不例外。一代女皇武则天14岁就入宫侍寝唐太宗了,难道也是为了税赋所迫?康熙皇帝12岁时就娶了13岁的赫舍里,14岁时荣妃就给他生了皇长子承瑞,15岁时赫舍里又生了皇子承祜,难道清朝初年也是学刘邦制定的税赋政策而加快人口增长?为此皇家给全国人民起一个带头作用?显然有些说不过去。
(刘邦剧照)


西汉初年,全国的总人口是一千五百万左右,到汉武帝时期达到近六千万水平,期间经历了六十多年繁衍生息,这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结果。如果人口增长处于放任状态,那么人口数量会呈几何倍数的增长,其实到汉武帝时期的人口数量的4倍增速并不突出。

拿我国现有的人口状况作个比较:我国解放初的人口总数是5.4亿,到1957年是6.47亿,七八年时间增长了1亿。到1970年,我国的总人口数量为8.5亿,而从69年到71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我国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态势。但是到了1980年,我国人口数量已经达到了9.87亿,因此我国在八十年代初不得不出台了抑制人口过快增长的计划生育政策。尽管我国对人口增长速度进行了科学合理的控制,但到了2008年,我国总人口已经达到了13.6亿。直到今日,我国总人口已经达到了近16亿,此时经历的时间正好与西汉初年到汉武帝的时间差不多。如果,我国也如西汉初年放任人口自然增长,那么我国现有的人口总数,将不止是解放初的四到五倍。所以西汉的人口恢复完全是一个正常的状态,并不是刘邦杀鸡取卵式的收税政策,而逼的女性苦不堪言的结果。

(刘邦剧照)


汉高祖刘邦是中国历史上一代杰出帝王,虽然出生平民,但是在秦末风起苍岚的大时代最终成就帝王伟业,充分证明了他的雄才伟略与过人之处。而如今对刘邦的贬低、抹黑、讽刺、谩骂屡见不鲜,不绝于耳。试问如果没有这位“汉人始祖”的出现,还会有我们独领风骚的大汉民族吗?所以,我们要客观的评价和看待刘邦以及一些历史人物,而不是逞一时的口舌之快去数典忘祖。更何况,如果刘邦真用了那样的招数,也不过是一种适当的辅助手段,绝不会把老百姓逼的无所适从。

感谢朋友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国史春秋


楚汉争霸长达400年,期间大小战役甚多,最后以项羽乌江自刎退出历史的舞台,刘邦则建立汉朝,他采取的第一个措施就是休养生息,战乱之后百废待兴,尤其是当他意识到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全国男子锐减,女子数量居多,据统计,汉朝初期,全国人口仅仅只有一千万人,秦朝时期都还有两千五百万人口。

男女比例严重失调,他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加快人口的增长,尤其是对男性人口的增长,要知道一个国家,男性比例缺少,如果不采取措施,后果是非常严重的,类似二战时期的日本,战后男女比例可谓严重失调,但是日本仅仅用了十年的时间,人口增长了一千多万,而且答大大提高了日本男子的平均升高。

他们的措施无非就是鼓励生育,而汉高祖刘邦也是如此,据历史记载,汉高祖曾颁布这样一条法律“《汉书·高帝纪》:民产子,复勿事二岁。”

这也是刘邦在白登山之围逃出来之后才意识到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就是说民间百姓女子,生下儿子的家庭可以免去两年的赋税和兵役,亦或是减少税收,鼓励生育,但是这样的法律颁布之后,许多女性可以说从嫁人的那一刻开始,她们的主要任务就是生育。

不说相夫教子,做个家庭主妇,就拿生孩子这事来说,对女性身体造成的伤害也是可以看见的,现如今很多城市地区都有体验女性生育时的痛苦机器,作为古代女子,她们没有办法,只能听天由命。

这一措施也不能怪刘邦,每个时期都会有不同的政策,况且生与不生也在于她们自己,在那个年代,就算没有这项法令的颁布,她们也同样是一直在生育,而刘邦之所以要男子,也是根据国家当时的情况决定的。

当时西汉初建,匈奴时常入侵中原,烧杀抢掠,但是兵源不足的汉朝,面对这匈奴强大的压力,也没有丝毫办法,唯独用和亲纳贡的政策,卧薪尝胆,在这段时间,汉高祖刘邦极力发展国家经济文化、农耕事业,增加国家人口。

随着压力的增大,刘邦又提出一项政策;
《汉仪注》记载:“人年十五以上至五十六出赋钱,人百二十为一算,年满15岁女子未成婚,则每年需要多缴纳120的税钱。”

这样一来可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二来还可以变相增加人口,因为许多家庭本来就食不果腹,如今增加税收,只能要求自己的女儿嫁出去,毕竟在家多待一年就要多一年的钱,有学者对比,那时的120钱可以购买2-4石米,而汉朝士兵一个月的消耗也才3石米,有人说那就多交呗,殊不知古代有时候为了生存将子女交于他人的比比皆是。

尤其是在刘邦的儿子刘盈继位后,他采取了更加有力度的措施

“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

将原本多缴纳的税钱120直接增加到600钱,这下就连一些每年能勉强对付120钱的家庭也承担不起了,他们在等女儿15岁之后只能将女儿嫁出去,懂事的女子甚至不用提醒,15岁之前就嫁出去了,但对于女子来说更加苦不堪言,她们嫁出去都只能是小妾。

虽然对女性不公平,但确实成效卓著,同样短短十几年的时间,汉朝人口竟然从1000万增加到了6000万,这直接为日后北破匈奴、南征百越、东吞朝鲜、西征大宛做铺垫,所以有利有弊,任何一个政策都是根据国情决定的。


猫眼观史


刘邦为了提高汉朝的人口,确实下发了一个在现代人看来也非常离谱的政策,描述起来有点困难,但是用现代话说非常简单,就是收“单身税”。

先看一下汉高祖刘邦收“单身税”的成果。

西汉初期,也就是刚刚建立的时候人口仅有1300万。

大家要注意,经历过战国末年秦始皇一统天下的战争,再加上秦朝建立以后秦始皇的统治,再到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爆发,一直到汉高祖刘邦一统天下。

人口数量大规模减少是正常的,但是在这其中还造成了一个严重的后果,男女比例严重失衡。

虽然比较惊讶,但是这也是一个比较正常的现象,因为战争、还有各种摇役,大多都是以男性为主力,这期间造成的各种伤亡当然也是由男性来承担,所以就造成了女性数量远远高于男性。

于是汉朝建立以后,一直采用“休养生息”的政策。

“休养生息”也有方法,而不是不管不顾,任凭民间自行发展。

而汉高祖刘邦采用的政策也非常的奇葩,那就是收“单身税”。

到汉高祖刘邦的儿子汉惠帝刘盈的时候,已经正式形成了法律:“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

“五算”,大家可能不太清楚“五算”是什么意思?通俗一点说,“五倍人头税”,当时的人头税“一算”大概是120钱,“五算”就是600钱,对于寻常的百姓人家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负担。

因此,在汉朝初期,兴起了早婚早育的风气,并且影响深远。大多数平民家的女子在15岁之前都会嫁人,当然大家都非常清楚,早婚早育对于女子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当然汉朝的“休养生息”政策也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仅仅70年后,汉武帝在位期间,人口就已经达到了3600万,西汉最巅峰的时期达到了6300万。

当然也产生了非常恶劣的影响。

后世之中,因为战乱导致人口下降的朝代也有样学样,采用各种政策逼迫女性早婚早育。

宋朝时期甚至明文规定,“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女子15岁不嫁人,家里人就要坐牢,太狠了。

历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样的历史人物。想了解历史人物,学习历史知识的可以关注我,感谢大家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