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打好了一点楷书基础可以直接去学行楷或行书了吗?

欧洲人的非洲泪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有了楷书基础,完全可以直接去学行楷或行书了。就是没有楷书基础,直接学行书也是可以的。



我一向提倡,学书法,只要有极大的兴趣,只要热爱书写,无论从哪种书体学起都是可以的。

按照正常规律来说,学书法,从隶书入门是比较科学的,因为隶书在汉字演变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承上启下的角色。学好隶书后,再学楷书和行书是很容易上手的。若题主不信,不妨一试。



有不少书友误认为学书法必须要从楷书开始,按照他们的说法是,先学会“站”,再学会“走”,之后再学会“跑”。这话看起来似乎有点道理,逻辑性也很强。但是,殊不知,当草书问世时,楷书还没有出生呢!还有就是,从笔法和结体来看,楷书与行书、草书没有任何关系,怎么能说楷书是一切书体的基础呢?



还是那句话,学书法,喜欢哪种书体就学哪种书体,只要认真临帖就可以学好。不临帖,什么书体都学不好。

学行书,建议从《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入手,因为这个碑帖上的字绝大多数都是王羲之的书法真迹,且字数较多,可选择的空间较大,便于今后创作。但要记住:“透过刀锋看笔锋”这句话。



以上为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如果各位网友对此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和评论!


中州耕牛堂主


我的个人感悟是:写楷书和写行书并不冲突。楷书是主食,天天吃,吃一辈子。其他书体是蔬菜水果,选择性吃,偶尔吃。楷书写到一定阶段,个人风格初步形成之后,主攻自己专攻的书体,减少楷书练习的占比。

楷书:掌握汉字的结构和骨架,练就基本功。书法是玩的是纤毫之间的艺术,马虎不得,也急不得。日复一日的重复,找到享受其中沉浸其中的感觉。有人写楷书进入不了,还是心浮躁,没静下来。能够安安静静坐下来写楷书,也是衡量一个学书人基本。

篆书、草书:掌握书法的线条,扎实书法力量感,保持笔画入纸不虚浮。

魏碑:增强笔画的厚重感,体验文字大开大合的妙境。

行草书:书法的高级阶段,追求的是灵动和流畅。当然这种灵动和流畅和乱画是两回事。

有些老师会说,写书法想些什么体就写什么体,无需刻板。不认为楷书重要。我要固执的告诫初学者和那些写了些年头但无所出的学书人,这种说法纯属二把刀的外行话。敢说这种话的人可以肯定本人的字写得一般,对书法的认知也不全面不系统。不写楷书写行草书可不可以,可以,但你写不好。这是自己长达10年的探索感悟到的实际经验。如果你觉得觉得我的说法带有个人偏见,那么你可以去研究一下历代书法大家——但凡行草书写出成就的大书家,楷书一定不差。

(张旭楷书《严仁墓志》)


水滴国学


我是一人。楷书、行楷、行书之间是什么关联?

我们这个时代楷书是书法的必学的书体,并且是行书草书的基础。楷书肯定要认真练一段时间,但是行书楷书并不冲突。

楷书非常的重要,当代学习研究书法必须有一定的楷书基础。


真的非常高兴,我们这个时代,学习书法必须要把楷书练好。

我直到很多人不愿意听,我们这个时代认真写楷书的人不多,愿意花时间写楷书的人也不多。不是要推崇田英章的楷书,也不是说田英章的楷书当代最好,只是在我们当代总有人觉得楷书不重要。

有一定的楷书基础,楷书和行书,甚至草书可以同时进行。行楷在书法中就是行书,要深究行楷是近几十年才发明创造的“新词”。

最有名的行楷,就是上面的“华文行楷”。“华文行楷”这款字库的人是当代著名书法家任政先生。

任政先生手写是上面那样的,你是喜欢“华文行楷”还是他平常写的字呢?

不要在意行楷和行书的问题,他们就是一样的。

一人有感

在我们现在学习书法,一般顺序,先练习一段时间的楷书,每天有一定的量。然后慢慢学习行书,行楷不需要刻意学自然而然就会。

以我仅有的知识,尽可能地客观求真。

能力有限,也有一定的取舍。如有补充,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一起进步。

我是一人,喜欢书画和艺术相关,关注我。





一人笔记




可以临摹一些行书的,不过问题是楷书基础掌握的实际如何,因为一点是一个非常笼统的说法。以翰墨书道的想法,至少要将一本字帖临摹练习完成。一般情况下一本书法的基本技法教程,多是设计到书法技法各个方面的锻炼,学完一步教程,基本上就能够将书法的通用技法学习或锻炼一遍。从执笔到用笔,从结构到章法,以及字的基本点画极其变化形式,结构的和偏旁部首的组合规律与技巧,章法的出理,用笔技法的锻炼,心法的成形,读帖能力和习惯的培养等等基本上能够过一遍,这时候如何想试图了解一下行书或行楷的知识完全可以的。不过最好能够将前面所学那一家的书法临摹学习到透彻。掌握丰富的字形与娴熟的技法,然后再考虑其它。千万不要想邯郸学步中的主人公那样,新的没有学成,原来的有忘记了,丢失了。实际上我们初学书法,能够做到专精一家就非常了不起了。大可不必去见异思迁,中途换帖。如果遇到困难或临摹学习的疲劳,分析一下原因,找到正确的方法,就会迎刃而解。是否确实需要在临摹练习楷书的大基础的阶段随意换帖,并不科学。


翰墨书道


答案是:完全可以!

而目这个问题提得超级好!

因为:

该问题地提出,涉及到楷书和行书乃至草书的内在关系,涉及到学楷书和行书的先后关系。

楷书如婴儿学站人,行书如婴儿学行走。不会站就想走是会跌跟头的。(学楷书的目的在以往的问答中有专门的论述,请翻阅)

正如问题所问,学楷书需要把该明白的道理(理论)搞懂,注意需强调的是"真正搞隆!",而绝不能只懂皮毛,一知半解。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练习,直到形成必要的控笔能力、结构能力、章法能力、欣赏能力,做到"笔不虚心,下必有由!"

有了上面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就可以轻松的学习行书了,而且会非常自然的提高。

否则,必是事倍功半,甚至是徒劳无功。社会上很书法爱好者,就是因为不懂这个理由,才被挡在书法门外,碌碌碌无为,耗尽了才情,着实可惜。

总之想从楷转到行,不用把楷书写得很好,但是、但是,注意这个但是极重要,即:必须学懂学好后,才能转。

同道们,不知我是否说明白了?











馨泉丁毅书法工作室


关于这个问题,依我的练习经历和心得与诸位探讨!

以我之拙见,打好楷书基础再去学习行楷行书是有道理的,也是古今许多大家的成功之路。楷书,也叫正书、真书,包括唐楷,广义上讲,也涵盖篆书和隶书,他需要初学者准确运笔,从点横挑勾等练起,进而结构组字。练习楷书的过程,更是就书写心态的过程,不急不躁,有条不紊,循序渐进,楷书基础扎实了,你的书写运笔和字体结构就有一定的功底了。同时,扎实的楷书基础,使练习者对毛笔的掌控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懂得中锋行笔及逆锋、侧锋、回锋、露锋运笔等多种笔法,随着书写速度的加快,掌握行楷就水到渠成了。行楷练习,通俗的说,就是在楷书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笔顺略带连笔的一种写法,行楷提升了书写速度,但仍然需要楷书笔法,“楷中见行,行中见楷“,仍然需要把每个字的点画交代清楚。但行书的运笔,某些笔法可能与楷书完全不一样,行书,对某字和某偏旁部首都有其特定的书写要求,看似一样的书写符号,某一笔稍长或稍短,将会代表不同的汉字或偏旁。经过楷书练习,你已经具备了较强的驾驭毛笔的能力,具备了沉稳扎实的书法心态,这些对行书入门及提高都很有帮助。同时,建议在练习行书的时候,切不可丢弃楷书练习,还可以兼顾其他书体,这样,你的书法练习就不显得单一,也会使本来枯燥的书法练习更加丰富活泼。

愚知拙见,恳请指正!


8306385958304


个人认为学什么都可以直接开始学,与楷书基础无关,因为书法的原始形态也没有楷书。来自象形符号,篆书,隶书,以及章草今草,楷书行书。所以,学什么不要紧,主要还是得对文字外形特征能把握住。


当然从楷书入手,也算是今人为了进去书法殿堂之门的一条捷径,因为楷书更能考验你对外形的掌握,和对笔的把控。所以有了一定楷书基础,行书就的确学着上手些了。直接去学行书如果自己不注意字字型,很容易沾染习气,不得法,只追求外表婉媚,而丢失内外法度。


书法他有一个发展演变过程,我们能够利用楷书,快速地入门也算是对前人的总结,不过笔者认为,他们还是有内在的相同之处。都是一样难的。没得哪样容易之说,相互促进。


书法雅园


我来试着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说实话,没有楷书功底也不是不能写行书,只是比有楷书功底的人学得要慢、要曲折。

为什么呢?应该说,中国书法的几种书体形式,楷书最讲究也最难,它难以藏拙,即使不懂书法的人,看一个人写楷书,也能大概说出个孬好来,其它书体则不然。否则的话,它也就难称之为“楷”书了。但是,也正因为它的这个特点,也造就了它独特的基础性功能。如果能掌握了楷书的基本运笔规律及结字,再学习其它的书体,便可融会贯通、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当然,我的这个观点虽然符合长期以来(尤其是古人)大部分书家的的提倡,但肯定会惹来很多不同的意见,尤其是那些对楷书“不感冒”或者是“不敢感冒”的人估计尤甚。但这是我在练习书法过程中的切身体会,权作一种交流吧!

谢谢大家!


鹰击长空5348


你好,完全可以。但是要记住,学习的步骤,不论学习的书体是什么,要先从运笔的方法开始。

我们现在学习书法,自学也好,师传也好,都是从临摹开始,啪,字帖打开,教师便告诉学生每个笔画的书写方法。而学生们在知道了书写的要领以后,仍然不能按照要求写出合乎规则的字。这是什么原因?方法不对吗?不是。是手上的运笔能力。


点画的书写规则很快就可以讲完。所有的笔法运用一起讲完十分钟都不用。理解和运用起来,则可能是一辈子都难化解。知道了,并不能马上就能解决手上的运行。手上的运行还需要一点一滴的去磨练。

书体,就是我们用来练习控制能力的范本。所以在临帖时,开始的阶段,重点放在结构,然后再找到他的节奏,最后再去模仿精细的笔法。如果你把秩序颠倒了,先从笔画的模仿入手,这时候的运笔能力有限,临摹会在很慢的描摹中进行。等你把笔画写像了,慢慢描摹的习惯也养成,收获的利益是皮毛,遗害则是永远都难根除。


我说的重点在结构,并不等于放弃笔法。结构是相对于笔法来讲容易做好的。先在容易的地方做好,难的地方慢慢解决。就和考试一样。难题解决不了,先放一也。把会做的做完,回过头来再来做。不然,第一题便遇到困难,岂不是要交白卷!书法中的笔法,方法不对,真的就是一辈子瞎忙活。你把结构和书写节奏练好,手上的运笔有了分寸感,精雕细琢的学习笔法才能让毛笔听从于自己的心意。

所以,不但是可以,而且是必须楷书,行书同时进行,楷书练习准确性,行书练习速度的节奏变化。如果还有充沛的精力,还应加上草书。楷行草三体一起来学习。孙过庭《书谱》早就指明:“真不通草,殆于专谨。草不兼真,殊非翰札”。书法不是要一个书体练好了才去学习另外一个书体。若是如此,楷书拘谨不可避免。草书油滑,势所必然!



子衿书法


  • 楷书间架学好了再学行楷

楷书是行楷或行书的基础,楷书的间架结构一定要先掌握好,如独体字的中正、对称,多横字、多竖字、多撇字的间距处理,上下、左右结构的不同比例配比等。

  • 多临帖、多研究,行书的笔法、章法有极大不同

行书的笔法和楷书有较大差别,注意笔划之间的牵连,结体上的变化等。

章法布局比楷书要求更高,要不断改进上下行文的关系、字形大小的调整、近似笔法的变化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