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把寵物主人稱為“家屬”不合適

南京某家寵物醫院,為前來就診的寵物主人們設置了“家屬床”,很多生病的寵物都有自己的“家屬”在這裡陪夜照顧。有位大叔表示,自己的狗病得很嚴重,看得自己都掉淚了,所以要陪伴它,讓它快點好起來。

寵物醫院設置“家屬床”的舉動引起了輿論的關注。有網友評論道:“如今寵物的待遇真是越來越強了。”而這種寵物“待遇”的增強,正體現了社會在動物福利保護方面的進步。對於公眾來說,“動物福利”這個名詞可能有些陌生,它是指動物在整個生命過程中應得到人類的保護,其基本原則是要善待動物,保證動物的健康和快樂,減少動物死亡的痛苦,死後能得到妥善處理。應該說,提倡維護動物福利和善待動物,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創造文明社會的一個迫切需要。

與此同時,我們也應當認識到,寵物醫院所設置的“家屬床”,在名稱上並不妥當。

按照法律上的定義,家屬指家庭內戶主本人以外的,相互負有扶養義務的一定範圍內的直系親屬或旁系親屬。也就是說,“家屬”指的是人,而不是寵物。從物種上說,人與寵物有著很大的差別,屬於不同的生命物種,無論它們與我們的關係有多麼親密,也只能夠成為我們的“朋友”,而不能“跨越”成為人倫關係中有著血緣關係的“家屬”。

既然如此,那為什麼寵物醫院還要將寵物陪護床命名為“家屬床”呢?這與如今的寵物過度“擬人化”現象有著密切的關係。所謂寵物“擬人化”現象,就是將寵物當做“人”看,給予寵物以“人”甚至“超人”的待遇。這突出體現在人們對寵物們的稱呼上。許多人為了表示對寵物的愛,將其稱之為“兒子”“女兒”,自己則以寵物的“爸爸”“媽媽”自居。而“家屬床”的設立正是迎合了這種心理。當然,少量地使用這種稱呼也無傷大雅,只作為單純的愛的表達,反映出寵物能夠像孩子一樣帶給人巨大快樂與情感慰藉。但是,在公共場合頻繁使用這樣的稱謂,還是給很多人帶來了不適感。

產生這種不適感的原因是個人自由越過了邊界。出於對寵物的喜好,稱其為“孩子”是個人的自由,任何人無權干涉。而“家屬床”的名稱,無疑是將這種個人自由帶入了公共空間。寵物一旦進入公共空間,就不是個人喜好的問題了,而是會演變成顯現文明程度的社會問題。如果只想著表達自由,而不考慮社會的公序良俗,這樣的表達很難讓人“舒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