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為什麼寶釵認為香菱呆,黛玉認為香菱聰明?

潤楊閬苑


為什麼寶釵認為香菱呆,黛玉認為香菱聰明?

  寶釵認為香菱呆嗎?是的。當時香菱正和湘雲談詩論道,兩人放得很開,完全沒有什麼身份等級,面對這一對異常熱鬧的姑娘,寶釵當時怎麼說的呢?她說自己實在聒噪的受不了,巴拉巴拉之後,來了個總結:“呆香菱之心苦,瘋湘雲之話多。”兩位姑娘頓時都笑了。

  香菱自從薛蟠走了以後,跟著寶釵住進了大觀園,她從前就很羨慕眾位姑娘們能詩會文的,所以趁著這次機會,決定好好學習。她沒能找上寶釵,得到了黛玉的悉心相教。黛玉是個好老師,對香菱這位同鄉,很熱心,也很盡心,有讚揚有評點,總體而言,她認為香菱很聰明。香菱呢,好容易有這個機會,所以醒著夢著,都在說詩的事情,逮著個大家湘雲,自然不會放過,因此得到了寶釵的這個評價。

  寶釵為什麼會認為香菱呆?

  首先咱們不能把呆字當成寶釵責罵香菱來理解。如果真是不喜歡她,認為她蠢,也就不會讓她去學詩了。當然了,多喜歡,那也是沒有的事。寶釵是個等級觀念比較重的人,你看她得到的考語是隨分從時,丫頭婆子們都喜歡和她玩,但是從頭到晚,也沒見過她和誰玩過,就是鶯兒,也沒有什麼和她交心的時候,倒是金釧死後,她說的不過是個丫頭,讓人感嘆不已。

  不過,平心而論,在香菱的事情上,我覺得她還是做得很厚道的。寶釵的人生原則是實用,合乎社會公認的禮儀。正如她所說的,一個女孩子家,只管拿著詩作正經事講起來,叫有學問的人聽了,反笑話說不守本分的。女孩子家就該怎麼樣呢?就該把女紅什麼的放在心上,把相夫教子,當作人生目標,什麼詩啊乾的,都無益。尤其是香菱這個姑娘,碰上個霸王似的丈夫,面臨將來蟠大奶奶的來臨,竟然還記著這無關緊要的東西。記著偶爾玩玩也就罷了,竟然把這當作自己的主業,成天吃飯睡覺,就為著幾首詩,不是呆是什麼?

  黛玉為什麼會認為香菱聰明?

  相對於寶釵的務實,黛玉明顯更傾向於精神方面的充實。和她用生命去談戀愛一樣,她在香菱這個同樣孤苦的姑娘身上,感覺到了同病相憐,所以她一收到香菱的求教,馬上答應,連假裝推託的意思都沒有露出來,十分爽利。她傾心相教,時時指點,做足了一個好老師能做的事情。她的鼓勵讚許,讓香菱在詩歌的康莊大道上,走得越來越順。她為什麼會認為香菱聰明?一來是香菱的確聰明,果然遺傳不是蓋的。二來吧,我覺得任何一個想學詩的人找她,她都會教,因為她就是這麼一個外冷內熱的人,任何人,只要有心找優點,總可以找到的嘛。黛玉在乎的,往往都是社會主流人士不太看重的東西,比如寶玉,賈府的人們希望他能好好讀書,走上科舉的路,復興賈府,可是黛玉關心的,卻是寶玉的精神世界。

  在黛玉眼裡,香菱生存潛在的威脅,黛玉是沒有什麼涉及——事實上黛玉也無能為力,她能幫上什麼呢?她自己都是寄人籬下的孤女,她能帶給香菱的,也只有精神上的快樂了。學詩,是香菱忘記煩難生活的一劑良方,黛玉呢,就助力了一把。

  寶釵的勸諫是為香菱好,而黛玉,也一樣。香菱的人生是不幸的,但是她又有幸,碰上了兩位好姑娘。(文/宛如清揚)


宛如清揚


在薛寶釵眼裡,香菱確實呆,因為寶釵的衡量標準,是對外待人接物,對內伺候主子,這兩方面,比起訓練有素、八面玲瓏的賈府丫頭們,的確是太呆了。而寶釵恰恰又是這方面的處世高手,香菱在她眼裡,做事當然益顯呆頭呆腦,不會察言觀色,見風使舵,很難討得主子歡心。當然,香菱之呆是與她的被拐賣的身世有關的,飽經坎坷與驚恐,不呆才怪!

但香菱之呆何以在黛玉眼裡卻又成了聰明?這個問題就稍為複雜一點。

首先香菱的不諳世事的性情與寶玉黛玉如出一轍,惺惺相惜,黛玉自認為這呆是世人皆醉吾獨醒之聰明。

其次香菱處世不深恰恰是一種聰明的自我保護,少惹了許多口舌是非。

其三,香菱跟黛玉學讀時的呆,恰恰表現出其他女孩兒少有的悟性與靈氣,而其作詩也有著獨特的機敏與才情。這在黛玉看來,當是高出了其他所有丫頭的聰明。

高貴者最愚蠢,卑賤者最聰明。黛玉認為香菱聰明,體現了她的人人平等思想,而寶釵譏其呆,正是貴族階級價值觀的具體體現。



大洲文苑


寶釵認為香菱呆一是因為有她有階層觀念,二是因為香菱學詩的專注。

寶釵認為香菱是沒有資格和自己一起住進園子裡的,也不過就是做個伴。香菱住進了園中還想學詩就是“得隴望蜀”,加之香菱學詩太專注,不免嘴裡嘟嘟噥噥到半夜,遭到寶釵笑話“這個人一定是要瘋了……一回來了呆了一日,做了一首又不好,這會子自然另作呢”。

黛玉說香菱聰明是黛玉當她是姐妹是朋友,也是因為香菱學詩的認真專注和有自己的見解悟性,黛玉不僅認真的教香菱學詩,還鼓勵香菱學詩。

香菱說“倫空兒看一兩首,又有對的極工的,又有不對的,又聽見說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詩上亦有順的,亦有二四六上錯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聽你說,原來這些格調規矩竟是未事,只要詞句新奇為上。”黛玉道“正是這個道理,詞句究竟還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緊。若意趣真了,連詞句不用修飾,自是好的,這叫做不以詞害意。”所以,黛玉才有了這句“你是一個極其聰明伶俐的人”。





蘆薈79545


香菱是薛蟠一眼看上,併為之縱使手下大打出手,打死馮淵,搶奪過來的。雖然是一個丫頭,也許是出身於書香門第之故,香菱天然對詩痴迷,甚至為作詩徹夜難眠……

薛寶釵認為她呆頭呆腦,林黛玉認為她聰明靈慧,為什麼兩人有這樣的分歧呢?我認為有以下原因:

第一,香菱作為薛家買來的丫頭,在封建社會,主僕分屬不同的階層,地位懸殊。薛寶釵有根深蒂固的等級思維,潛意識中認為香菱是自家丫頭,是粗笨的象徵,所以說她呆頭呆腦;而林黛玉顯然具有平等待人的開放思想,尊重香菱的好學及刻苦,所以誨人不倦,挖掘出了香菱的作詩潛力,自然看出了香菱的聰明。

第二,薛寶釵和林黛玉對女人的定位相異。薛寶釵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女人不要學什麼詩詞歌賦,只管學好家務做好針線活即可;而林黛玉崇尚個體的自我完善,是發展個人愛好興趣的自由,所以對好學的香菱,她一方面甘當老師,另一方面傾盡全力教香菱讀詩作詩。

第三,對香菱學詩,薛寶釵明顯是敷衍,而林黛玉則是盡職盡責,全力以赴教授。香菱初學寫的一首詩,寶釵明知不足,就是懶得幫她分析改進,只讓她給林黛玉看,而林黛玉顯然用心多了,認真指出不足……

最後的結果是:香菱寫出了讓大觀園詩社成員一致認可的好詩,證明了她並非呆頭呆腦,而是一身的聰明和才情!





每天讀名著


還是那句話,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1.香菱學詩的經過

香菱想學詩,本來找寶釵是最合適的。近水樓臺,況且寶釵也會作詩。但是寶釵一句“得隴望蜀”就把香菱淡淡地回絕了。

香菱在寶釵這裡碰了釘子,轉頭就去找黛玉。黛玉的反應和寶釵大相徑庭,一聽香菱要學詩,馬上毛遂自薦當老師:

“既要作詩,你就拜我作師。我雖不通,大略也還教得起你。”

兩人一拍即合,當下就討論起來。黛玉一口氣把詩歌的基本格式和平仄要求、如何分辨一首詩好不好、學詩之人應該按照怎樣的順序研讀揣摩古代那些詩人的作品等等,都講得清清楚楚。最後,還給香菱佈置作業,讓她回去先從王維的五言律詩讀起,重點讀黛玉用紅圈圈起來的部分。甚至還給她指定了課外輔導員寶釵:

“不明白的問你姑娘,或者遇見我,我講與你就是了。”

香菱也是實誠,回去後一心一意就讀黛玉給的詩集。寶釵卻似乎無意當這個課外輔導員,只能任由香菱自己苦讀了。

香菱拿了詩,回至蘅蕪苑中,諸事不顧,只向燈下一首一首的讀起來。寶釵連催他數次睡覺,他也不睡。寶釵見他這般苦心,只得隨他去了。

之後香菱和黛玉,完全是一個學生一個老師的姿態。香菱歸還詩集,報告說紅圈部分自己都讀完了。黛玉隨即問她有什麼心得,又根據她的理解進一步加以指點。香菱急著練習,黛玉就給她出題目。香菱為了寫好這首詩,整個人成天茶飯不思地構思。

詩寫出來了,第一遍,黛玉評點說,意思有了,但是措辭不雅,要求香菱拋開以往讀過的詩的束縛,大膽去寫。第二遍,黛玉說過於穿鑿。到了第三遍,大家都稱讚新巧有意趣,起鬨說香菱可以加入詩社了。

可見,香菱學詩的過程,進步很快。而在這個過程中,寶釵並沒有給予她什麼有建設性的意見。要麼就是在她冥思苦想時催她休息,要麼就是打趣她學詩瘋魔了,要麼就是直接點評她的詩不行。如果不瞭解寶釵本身是很會寫詩的人,光看書中相關的情節,讀者會很容易誤以為寶釵跟李紈、迎春她們一樣,自己不寫詩,只會簡單地打趣。

2.寶釵對香菱學詩所持的態度

寶釵雖然自己有才學,會寫詩,但是她認為這種東西畢竟不是女孩子應該掌握的技能。寶釵自覺遵循舊社會的女子規範,並以此約束自己。她說的這番話很清楚了表明了她的觀點:

“自古道:‘女子無才便是德’,總以貞靜為主,女工還是第二件。其餘詩詞,不過是閨中游戲,原可以會可以不會。咱們這樣人家的姑娘,倒不要這些才華的名譽。”

在寶釵看來,女孩子應該自覺退居男人之後,以男性喜歡的“貞靜”為最高典範。其次是應該學會做女紅。至於詩詞這種上檔次的東西,應該留給男人,女孩子有條件當作遊戲玩一玩是可以的,但是沉迷其中就不好了。特別是“咱們這樣人家的姑娘”,這種才華名譽有了還不如沒有,否則就顯得“不務正業”了吧。

寶釵這番話,是對寶玉和黛玉說的。但是我們知道,寶玉和黛玉肯定不會認同。寶釵是高情商的人,表明觀點就行了,不會沒眼力見地去幹涉別人的興趣愛好。但面對香菱時可能她的態度就更明確一些,因為香菱是薛蟠的小妾,在寶釵看來也是薛家的人了,屬於“咱們這樣人家”的。既然是一家人,寶釵自然會把她認為正確的觀念訴諸實施。寶釵自己都不認為女孩子應該學詩,又怎麼會配合香菱的需求,教她寫詩?

所以,面對一意孤行的香菱,寶釵阻止不了,就只能在旁邊說些打擊的話,表達自己的不認同。香菱和湘雲兩個人熱切談詩,寶釵就用“呆香菱之心苦,瘋湘雲之話多”揶揄她們。她這樣說:

“我實在聒噪的受不得了。一個女孩兒家,只管拿著詩作正經事講起來,叫有學問的人聽了,反笑話說不守本分的。……呆香菱之心苦,瘋湘雲之話多。"

這裡寶釵再次表明觀點,她就是認為女孩子作詩不是“正經事”,反而讓人笑話,屬於“不守本分”。但香菱不聽她的勸,就是一門心思要學詩,而且為了這件“不守本分”的事弄得廢寢忘食,那可不就是“呆”麼?

3.黛玉對香菱學詩所持的態度

很明顯,面對香菱學詩的態度,黛玉和寶釵迥然不同。

面對香菱的誠心求教,黛玉可謂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甚至有點上趕著要教人的感覺。先是主動要香菱拜自己為師,接著理論結合實踐,按部就班一套一套地給香菱佈置功課。對香菱的作業,她也不像寶釵那樣隨口否定,而是客觀地指出優點和缺點,然後有針對性地給香菱指出改進的方向。可以說,沒有黛玉這個老師,香菱學詩的過程不會這麼順利和有成效。

香菱本人也很爭氣,不但自己學習的過程中廢寢忘食,每次去見黛玉交作業時還能提出自己的看法,表明確實是在用心學習、獨立思考。因為香菱這樣的表現,讓黛玉對這個學生很滿意,直言像香菱這樣聰明的人,按照她教的方法去學詩,不出一年就能學有所成:

“你又是一個極聰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詩翁了!”

這裡可以看出,黛玉不僅自有一套學詩的理論和教學方法,還懂得分析學生的資質,作出學習效果的預判。說她是一個教詩專家,並不為過。

4.釵黛二人對香菱學詩的不同態度,折射出兩人不同的趣味和品性

對寶釵來說,詩只能用來消遣,不能當作“正經事”,為了學詩而“瘋魔”更是不應該。但對黛玉來說,詩以言志,是靈魂的寄託,不但是“正經事”,而且是非常要緊的“正經事”。

黛玉是詩性的,寶釵是世俗的。因為價值觀不同,對待詩的態度自然也不同。黛玉脫俗,寶釵功利,兩個人的趣味有云泥之別。

而香菱那麼熱切地想學詩,顯然跟黛玉更有共同語言。所以,香菱的身份雖然低微,但是她的精神追求卻並不低,換言之,她並沒有寶釵那麼世俗。

寶釵和黛玉的不同,不僅僅體現在興趣追求上。

寶釵對吟詩作對這樣的事不以為然,但黛玉顯然熱衷於此。照理寶釵應該也對黛玉這種愛好不屑一顧,但事實上剛好相反,寶釵對黛玉的詩作還是很欣賞的,也常常以內行的姿態進行點評討論。為什麼到了香菱這兒,寶釵就這麼不耐煩呢?

我想,是因為黛玉和香菱的身份地位不同。黛玉是受賈府老祖宗寵愛的千金小姐,也是寶玉的心上人,寶釵很注意和所有人維持良好關係,又怎麼會冷落黛玉?但香菱就不同了,進了薛家的門,寶釵就對她沒那麼多表面功夫了。

黛玉和香菱都是愛詩之人,寶釵對她們的不同態度,反映了寶釵骨子裡看菜下碟的虛偽一面。

黛玉卻相反,發現了香菱這個同道中人,立馬熱情相迎,傾囊以授。她沒有因為香菱身份低微而怠慢她,也沒有因為香菱水平不夠而輕視她,同樣沒有因為香菱的背景而刻意討好她。她和香菱就是兩個同樣的“痴人”,一個潛心學,一個熱心教,完全沒有考慮彼此的身份地位。

這就是黛玉比寶釵更純粹、對待他人更加真誠的表現。

參見之前的相關問答:

《薛寶釵才華橫溢,可為何卻熱衷於“女子無才便是德”?》

《薛寶釵主動示好林黛玉,究竟是為何?》

《“舊年雨水”和“梅花上雪水”,為何黛玉喝不出來?》

以上是頭條號“海闊天空詩酒花”的回答。歡迎在今日頭條APP關注“海闊天空詩酒花”,圖文、問答、視頻,海闊天空隨便聊。


海闊天空詩酒花


看到這個題目,我沉吟良久,該如何客觀地評價寶釵呢?雖說在有些事情上作者對寶釵持貶意,但面對香菱時,曹公寫的是寶釵對香菱的關心和溫暖。



【1】寶釵帶香菱入住大觀園

薛蟠捱打後為躲羞出門做生意。薛蟠一走,薛姨媽讓香菱跟她去睡。這時寶釵就說,“媽既有這些人作伴,不如叫菱姐姐和我作伴去”。

寶釵知道香菱心裡面一直非常羨慕大觀園,只是她沒有權利進入大觀園,她平時都是匆匆忙忙來一趟,很快就回去了,現在有了這個機會,寶釵就把香菱帶進來了。

這樣看,寶釵對香菱,並不是一般人想象的惡意,而是善意的、憐惜的。



【2】香菱學詩,黛玉所說沒錯,香菱確實很聰明

香菱進入大觀園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想學詩,她馬上就對寶釵說:“好姑娘,趁著這個工夫,你教給我作詩吧。”薛寶釵是不是想教她寫詩?我看並不是。因為薛寶釵跟林黛玉聊起來都說,女子無才便是德,我們女孩多做些針線是最重要的。一個哥哥的侍妾,她怎麼可能主張她去學詩呢?所以她說,“我說你‘得隴望蜀’呢。

寶釵不想教香菱學詩,香菱其實也沒有想拜寶釵為師,這裡面其實很玄妙。香菱作為薛蟠的侍妾,先是買來的丫頭,而自從當初一起來京,寶釵是主子,香菱是丫鬟,等級地位有別,而寶釵是比較認同當時主流社會價值觀的,主子就是主子,丫鬟就是丫鬟,寶釵不可能把香菱放到和自己平等的地位。這是她的價值觀決定的。



香菱心中其實已經有了最好的老師,那就是林黛玉。所以吃過飯,香菱馬上就到瀟湘館來了。黛玉看到香菱來了,她很歡喜。香菱就說,“我這一進來了,也得了空兒,好歹教給我作詩,就是我的造化了!”林黛玉很爽快:“既要學作詩,你就拜我作師。我雖不通,大略也還教得起你。”這說明林黛玉把香菱放在了一個平等的地位,態度也更象小閨蜜。

黛玉就認真地當了老師,先講了詩的平仄、對仗等,又佈置了作業:先細心揣摩王維的五言律詩一百首;再讀杜甫的七言律詩,再讀李白的七言絕句一二百首。“肚子裡先有這三個人作了底子”,然後再把陶淵明、建安七子等的一看,“像你這樣一個聰明伶俐的人,不用一年,不愁就是一個詩翁了。”



黛玉對香菱的評價是“聰明”。事實上香菱也的確聰明,通過她作的三首詩,可以看出,在短時間內香菱完成了從小學,到高中,再到研究生的跨越。節選第一和第三首

其一

月掛中天夜色寒, 清光皎皎影團團。

詩人助興常思玩, 野客添愁不忍觀。

翡翠樓邊懸玉鏡, 珍珠簾外掛冰盤。

良宵何用燒銀燭, 晴彩輝煌映畫欄。

黛玉笑道:“意思卻有,只是措詞不雅。”

其三

精華欲掩料應難, 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 半輪雞唱五更殘。

綠蓑江上秋聞笛, 紅袖樓頭夜倚欄。

博得嫦蛾應借問, 緣何不使永團圓!

眾人看了笑道:“這首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可知俗語說‘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社裡一定請你了。”




【3】為什麼寶釵說香菱“呆”?

香菱一門心思讀詩、寫詩,茶飯無心,坐臥不定,甚至晚上夢囈,也是作詩。寶釵就嘆息了,“何苦自尋煩惱!都是顰兒引的你,我和她算賬去。你本來呆頭呆腦的,再添上這個,越發弄成個呆子了。”

我感覺這裡,寶釵說香菱“呆”,並不是諷刺挖苦香菱真呆,而是又疼又怨,這也是從側面描寫了香菱的可愛。 書中描寫香菱學寫詩的情景:

……在池邊樹下,在山石上出神,蹲在地下摳土。一會兒皺眉,一會兒又笑。

薛寶釵說,“這個人定要瘋了,昨夜嘟嘟囔囔,直鬧到五更天才睡下,沒一頓飯工夫,天就亮了,我就聽到她起來了,忙忙碌碌梳了頭,就找顰兒去。一回來了,呆了一日,作了一首又不好,自然這會子另作呢。”這是寶釵第二次說香菱“呆”,寶釵這裡說她“發呆”,是襯托了香菱對詩的痴迷。

到了晚間,香菱對著燈又出了一會神,上床躺下,兩個眼瞪著也不睡覺,到了五更才朦朦朧朧睡去了。天亮了,香菱囈語,原來香菱夢中得了八句詩,就是上面的第三首。“你得了什麼了?你這誠心都通仙了,你學不成詩,還弄出病來呢。” 這裡,我們看到的還是寶釵對香菱的疼愛。


我就是竹韻


套用流行詞彙來講,一個說的是情商,一個看的是智商。薛寶釵在人際關係上相當用心,她看人多看情商——香菱身份卑微,短暫得寵的時候不知道拉攏權勢人物,努力提高自身地位;失寵的時候又不知道夾著尾巴做人,反而看書吟詩到處被人擠兌。在她看來,香菱實在是呆子一個。而林黛玉是個脫俗才女,懶得理會俗人俗事,她看中的是智商,香菱身世悲慘並沒有上過學,卻對詩文頗多領悟,自有見底,所以她認為香菱很聰明。


CiaoQiao


1.作為妾的身份。她的學識、知識、才情、氣質,比同為妾的其他幾個人,如:平兒、尤二姐、秋桐、嫣紅、寶蟾等,都要高得多、雅得多。

2.作為有才情,有知識小主人的丫環。她的智商,比同為丫環的幾個一等女孩子,如:襲人、晴雯、紫鵑、金鶯、翠縷、司棋、侍書、入畫等,也要高出不少。

香菱在《紅樓夢》金陵十二釵中入副冊,且為副冊中的冠首。她出身姑蘇鄉宦之家。只是自幼被拐賣後落到呆霸王薛蟠的手中,成為小妾。但骨子裡她是書香門第的後代,作者曹雪芹將她比作荷花,"根並荷花一莖香",雖身陷淤泥但終不染。

寶釵說香菱"呆",是指香菱在學作詩時入了迷,幾乎忘了自我。這正好說明她幹事的認真和執著。

黛玉說香菱"聰明",是認為香菱一點就透。在黛玉的教導、啟發下,她開始實踐,並不斷進益。最後的水平幾乎可與榮府迎、探、惜等姐妹並肩。以作七律《吟月》為例,初作給黛玉看後點評:"意思卻有,只是措詞不雅……";修改後再給黛玉看時,被寶釵點評:"不象吟月,……句句倒象是月色。"(第四十八回);但到第二次修改後再呈給眾人看時,眾人看了,笑道:"這首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第四十九回)。

古人作詩、作詞都詞斟句酌、反覆推敲。唐.賈島有關"鳥宿池邊樹,僧推(敲)月下門。"句,用"推"字呢?還是用"敲"字呢?拿不定注意,一路吟頌沉思竟撞到了韓愈的馬,最後在韓的點撥下才選"敲"字。宋.王荊公絕句"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先後改了十許次。初為"到",後改"過"、又改"入"、又改"滿"都不滿意,最後改為"綠"字才定稿。

香菱作《吟月》詩才改了兩次,就得到眾位高手的認可,可見香菱有多聰明。


福榮


寶釵和黛玉對香菱評價的角度不一樣,所以結果也不一樣。

寶釵站在世俗的角度評價香菱,香菱的確呆。香菱不懂人情世故,只知道要學那些沒用的詩詞;香菱不知道積累資本,日後與當家主母抗衡,偏學那些移了性情的詩詞。寶釵認為香菱是捨本逐末。真呆!



黛玉從香菱學詩一點就透來評價香菱。香菱沒有一點基礎,黛玉教了幾次,讀了幾本書就通曉了詩詞的要義,並且寫出立意頗高的詩,香菱真的聰明!

《紅樓夢》裡有三個又痴又呆的人。黛玉葬花後,

那黛玉正自悲傷,忽聽山坡上也有悲聲,心下想道:“人人都笑我有些痴病,難道還有一個痴子不成?”

黛玉自認痴,同時也說明寶玉痴。他們因詩發痴,香菱學詩,也是如醉如痴。



賈寶玉,林黛玉和香菱有一個共同點,不理會世俗的眼光,遵從內心的選擇。寶玉,黛玉如此,香菱也如此,香菱從心底喜歡作詩,喜歡把自己的感受訴諸筆端,傾述內心的想法。

香菱忘記了自己小妾的身份,在詩詞的海洋裡快樂地遨遊。大觀園學詩是香菱最快樂的時光。然而快樂總是轉瞬即逝,不幸總是不期而遇。

香菱只知寫詩,不會權謀,最後被薛蟠的正妻夏金桂折磨致死,結局悲慘。



寶玉,黛玉和香菱都是極聰明,極智慧的孩子,然而情深不壽,慧極必傷。

寶玉,黛玉和香菱一樣痴呆,一樣聰慧,暗示寶玉和黛玉悲慘的結局。


潤楊的紅樓筆記


《紅樓夢》中,被稱為呆的有好幾個,主要的是寶玉、呆霸王、香菱。這裡的呆已被作者賦予了特殊的含義,指的是執著、堅持自己的理念不動搖,與秦可卿的“淫"互相呼應。什麼理念呢?那就是反抗清朝廷的民族壓迫,恢復華夏主權。這是原則,是底線,絕不能變通。而薛寶釵則相反,為了攀附權勢,混跡上層,放棄民族尊嚴,有奶就是娘。她的祖父是為了保護香菱被清官府殺死的,然而,商女不知亡國恨,竟甘願去清廷當奴才,選什麼秀女。這是賈寶玉最厭棄她的原因。在寶釵眼裡,她的哥嫂、寶玉等都是認死理的人,不知道趨利避害,自然就認為他們呆。香菱原型是黛玉的姨媽,又是媒人,還是她和寶玉的老師。書中說是黛玉教香菱學詩,實際在真事中恰好相反,香菱才是老師。那年香菱二十七歲,屬虎,而黛玉僅僅十三歲。在黛玉眼裡,香菱精通詩文,通曉歷史,並能看透國家大勢,無異於聖人,自然說她聰明。黛釵對香菱的評價之所以相反,是因為兩者不是同一個標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