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7 真的“bug”滿天飛?《流浪地球》一些“bug”設定的解釋

首先說明一下,本文章涉嫌嚴重劇透,如果沒有看過電影的朋友可以收藏,待觀影結束仍有疑問可以再回來看。

真的“bug”滿天飛?《流浪地球》一些“bug”設定的解釋

我們要明確bug 是針對劇情或者設定的“合理性”而言的,在科幻甚至所有幻想敘事中,合理性只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

大劉自己把Bug 分為原始宏觀設定和細化的邏輯兩部分,而樓主個人認為不管是什麼程度的不合理,都要結合背景元素來看待。合理性分為自洽性(內部邏輯一致)和同現實世界規則的兼容性兩部分,兩者也是相互關聯的。

在最開始我們要重申大家都該有的基礎共識,電影世界觀設定的錯漏是不應該苛責的——大劉自己也承認行星發動機的推力不足以推動地球;導演自己談到中科院的專家在指導電影伊始就直接指出過即使推力足夠,地殼強度也完全不足以支撐發動機推動地球運動這一事實(石頭夠不夠燒、大氣爆炸推力夠不夠也是差不多的問題)。

這是浪漫的概念設定屬於一種精神幻想,只有看上去合理即可,不能過於強求。火星救援自己的作者就曾經說過,火星大氣稀薄,構成馬特達蒙遇險先決條件的那場風暴完全不可能出現,也不可能有那樣的殺傷力,純粹就是為了劇情特意編造的。這種概念設定,大家要寬容。

下面,逐個嘗試解釋一些大家討論的問題。

一:木星危機為何發生?

電影原文為了避免混淆,旁白的描述是——“受木星引力增強影響”。事實上,木星質量不變,自身引力不會有明顯波動,此處的增強指的是地球利用木星引力彈弓逃出太陽系加速段被木星捕獲時,隨著地木距離縮短,地球和木星之間的引力增強。

流浪地球計劃不可能把引力彈弓的軌道算錯,距離拉近引力增強帶來的直接後果是板塊運動,全球強震,這是聯合政府沒有辦法控制的。重聚變原理的行星發動機在強震過程中陷入安全運轉的臨界條件,被迫自動關機。由於行星發動機重啟需要火石,所以需要全球150萬人進行飽和式救援。

有人問,流浪地球計劃無法預計到這種情況發生麼? 在電影的世界觀編年史(手記中)已經提到,流浪地球計劃是一個倉促上馬、絕地求生的瘋狂計劃,並沒有萬無一失的準備,從開始倡議都真正啟動時間跨度不過二三十年,不可能周密到計算出所有的可能性,也只能被迫容忍一部分不確定性。

如果我沒記錯,人類迄今為止沒有真正打穿過地殼,對地幔和更下層的結構都只是推測,實際的結構力學模型並沒有經受過檢驗。流浪地球計劃籌劃啟動時不過是現實世界時間線後十幾年,無法推測板塊運動的精確影響範圍是非常正常的。

二: 面臨木星危機,聯合政府的預案中為何沒有明確在發動機附近儲備火石?

氫彈爆炸是熱核聚變的過程,其聚變過程需要一顆小原子彈的裂變來啟動。行星發動機使用重聚變技術,相對於氫彈這種“輕”聚變,也需要類似的鑰匙,應該就是火石了。也就是說,火石即使不是一顆氫彈,也在理論上擁有較強的殺傷力和科技含量,既不是普通國家可以輕易生產製造的,也不是等閒能夠維護和看管的。赤道轉向發動機全部位於熱帶島國、半島小國,自身是不適合掌管這種重器的,很可能也沒有資源來生產,所以需要從構成聯合政府主體、力主維持核不擴散體系的五大流氓手中調撥火石,進行救援。

三:地下城為何擁有較多低科技元素?

時間設定是在2077年,地球科技在這種末日下,一切生產資源都在往流浪地球計劃靠攏。至於那些改善普通人生活的資源和科技生產線的優先級肯定是很低的,這種情況下,地下城的低科技元素是很正常的。

(當然,投資不夠是現實客觀因素)

四:地面的採礦——運輸——發動機體系科技水平表現是否違和?

就行星發動機來說,一萬米高度確實難度很大,人類有史以來構築的最大建築物也遠遠不能與之相比。我們的材料技術能否支持構築這麼複雜龐大的東西誰也不知道,至少不經過一系列結構力學和材料學的實驗摸索誰也不敢下定論能或不能,即使看起來確實極度困難。

不過,電影世界觀的出發點是如果他能存在,最大可能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從這個視角來看,地球發動機採用這種多足懸臂的塔形結構是比較合理的。由於時間線距今天並不遙遠,類似卡特彼勒一樣的載礦運載車和翻鬥、軌道運輸體系是也是比較現實的。有人吐槽運載車沒有AI自動價值之類的輔助工具,這個沒什麼道理——電影風格就是蘇聯重工業風,雖然空間站有一個看起來不錯的AI,但顯然是集全人類力量研發的高成本產品。上面提到人類科技樹是走了歪路的,受制於全球人口銳減,市場萎縮,商業社會崩塌等各種條件,低成本允許範圍內AI系統的進步速度未必很快,如果沒有明顯超過現在這種動不動壓死人的尷尬狀態,沒有得到大規模應用不足為奇。

至於飛機,這個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如果行星發動機推力足夠強,對大氣的擾動會是一個十分難以測算的模型,地球在抵達木星捕獲距離之前大氣的散逸程度以及結構變化程度都不是普通專家能夠推測的。不過地球自身質量還在,保持有相當比例的大氣沒有什麼問題。當地球大氣被木星捕獲,電影描述的飛機升阻比不足墜毀是很自然的。當然,如果地球和木星距離過近,引力會改變很多東西,大氣反倒是小問題了,只是不能細說。

至於說低溫狀態下飛機如何起飛保障,這確實不是什麼問題。南極飛C130很正常,即使是最低溫的東方站———(最低溫-89度,溫度等同流當地球),使用的基礎材料用20世紀下半頁的蘇聯傻大黑粗手段也能搞定。何況電影中已經明確顯示了大型六發 V型尾翼運輸機是通過類似航母升降機一樣的平臺從地下被運送到地面後才起飛的,保障起來沒有不可克服的困難。一旦起飛,飛機蒙皮摩擦生熱就會上升到零上數十度甚至上百度,低溫是不存在的。

五:外骨骼和低溫防護服、宇航服相關——周倩抗命

影片中,軍人裝備了帶有裝甲和武器的黑色重型外骨骼;普通工程人員使用帶有機械臂的紅色恆溫防護服;白色衣服的技術人員負荷較輕,沒有額外裝備,這很清楚。空間站上吳京和馬克洛夫等人的宇航服沒有太多額外功能,幾乎就是現代宇航服的小幅度修改版,挑不出什麼毛病。

外骨骼是步兵必須的發展方向,電影中的外骨骼相比於我們現在更加成熟一些,但還未臻完美,質感和美感都很符合背景年代。劉啟的紅色防護服在濟寧派出所展示過液壓機械臂能夠直接拉斷普通金屬柵欄。在上海冰封峽谷中,老楊、麥克隋被困在載具內,也是周倩用外骨骼的機械臂知己手撕了車輛的駕駛室把他們救出來的。

根據貼吧的消息,上海中心大廈坍塌後,周倩擊毀火石之前,黃明之所以會凍死,可能是把自己的防護服備用電池勻給了火石而自身主電池消耗殆盡所致(此處有推測成分)。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老楊穿著同樣的衣服,並未凍死,黃明身上也沒有衣服破損的漏氣的鏡頭表述,電影在此處疑似有跳脫刪減片段,等待後續驗證。

周倩之所以擊毀火石,是因為她手中的監測儀器顯示杭州行星發動機已經融毀,在全球危機倒計時二十幾個小時的大背景下,沒有發動機的供電和熱能,杭州地下城裡無論殘存多少人都沒有辦法得到真正有效的救援,寥寥數人步行抵達需要時間,即使抵達也毫無辦法。MOSS AI雖然表示上海地區通訊中斷,但電影后文得知,地球只是在較高層級的洲際通訊方面需要領航員號空間站中繼調度,已知蘇拉威西3號轉向發動機自己就有一個二級通訊網(畢竟高達一萬一千米,同時也是個信號塔)。所以周倩手中的通訊器材應該不具備長距離通訊能力,但可監測附近同等級發射源的應答信號。電影明文表示王磊小隊所屬中隊的其他小隊已經全軍覆沒,在該時刻屬於既無法遠距離聯繫上級,也沒有附近可聯繫的平級單位支援,沒有載具也沒有救援目標的絕望情況,所以周倩擊毀火石避免無意義的犧牲是有充足合理性的。

因為外骨骼有較大功率輸出,還有裝甲結構支撐,所以上百人的救援隊可以一起推動撞針——既有推力也保證前方的人不會被擠死。

六:點燃木星方案相關以及劉啟的存活問題

1:李一一解釋過用行星發動機噴口火焰點燃木星大氣的邏輯——先正常操控關機,然後用破解程序覆蓋本來的驅動程序,讓蘇拉威西3號轉向發動機集中所有等離子焰到7個噴射區域中的一個,以增強噴射高度,最後達成目的。

蘇拉威西3號轉向發動機此前已經被修復成功,李一一作為特別技術觀察員直接關閉他沒有任何問題,既有這個權限,也可以做到馬上關閉——把能源停了就行了。

2:為什麼以色列團隊早就提出這個方案還沒實行?

這個計劃是7小時之前提出的,該方案能夠施行的前提是能夠有機會點燃木星大氣並且點燃時的大氣混合程度足夠產生對應的推力。地球距離木星如果過近,那麼無論是否點燃,木星引力過大後地球都會進入洛希極限進而解體,方案沒有意義。地木距離如果稍遠,那麼可能無法點燃或者即使點燃了產生的推力也不足。此方案需要對地球大氣、木星大氣有詳盡數據、對爆炸模型有充分計算、對地球剩餘發動機推力有穩定掌控能力等多種條件才有理論可能。電影中提到地木距離高達數萬公里,洲際彈道導彈或者運載火箭的動力射程只允許把彈頭送入低軌道,更高軌道需要靠彈頭自主動力緩慢爬行才行,時間上根本來不及。如果不犧牲領航員號空間站,那麼成功率就是0。

以色列團隊和聯合政府遵循基本的人本理念,可以為了明確手段、目的和後續效果的方案不計代價進行救援,但不能要求救援人員在不明確救援結果甚至成功率極低的情況下強行犧牲。以色列團隊和MOSS共同認可的成功率,就是不考慮犧牲領航員號空間的基礎上得出的。

聯合政府的授權中,領航員號空間站的火種計劃優先級是高於地球本體的流浪計劃的。流浪地球是火種計劃的次級備胎,因為他系統複雜程度太高了,成功率要明顯要低幾個量級。但是,流浪地球計劃一旦成功,可以有更多的人活下來,也有更充足的資源重建文明,綜合效果更好。

所以聯合政府對MOSS AI的控制指令是不惜一切代價保護領航員號空間站,因此通過隱瞞、誘導等方式迫使駐站人員休眠並改變航跡飛離木星。劉培強和馬卡洛夫出艙的艙門正常是用來接駁飛船的,而不是用來人員出入的,所以有一定危險性。劉培強他們出艙後觀察到隔壁艙室也有人意識到MOSS的反常行為,嘗試出艙,但因為內外壓力不平衡而撕碎了該艙室,就是一個註釋。

3:劉培強進入總控室後第一次和聯合政府通話是聯合政府單方面接通空間站的結果,這次談話因為MOSS AI 監測到劉培強自毀空間站的意圖而被強行終止。劉培強擺脫AI控制的步驟是——手動關閉消防系統、點燃火焰迫使AI 核心系統宕機、最終開啟手動全權控制模式。

劉培強為什麼有能力關閉消防系統?消防系統是關乎人生命安全的關鍵系統,使用物理隔離的操作系統是非常正確的。在消防系統控制層面上,人的權限當然高於非生命的AI。

為什麼大火就能使MOSS宕機? 領航員號空間站雖大,但只有一個總控室,任何空間站的空間都是極度寶貴的,空間站本身並非為戰爭設計,並沒有什麼分佈式機櫃可言,一旦AI 核心數據節點丟失,就喪失了和地面直接高速交換數據的能力,即使地面有該系統的其他備用節點,也不是輕易就能單方面連接上的。在希拉里博夫主演的電影“鷹眼”中,主角同樣是利用大火幹掉了AI。

,4:為什麼聯合政府默認了劉培強衝擊行星發動機火焰的計劃?首先是因為劉培強事實上已經擺脫了權限控制,其次是因為該計劃具備一定的可行性,地面上新加坡1號、雅加達4號和蘇拉威西3號 三座轉向發動機都成功開啟了特殊工作模式,最後是因為即使火種計劃能夠保證空間站抵達比鄰星系,所有人對缺乏行星資源的空間站能否維持人類文明的估計也不是非常樂觀。

所以聯合政府表態——無論此舉將人類歷史導向何處,我們選擇都尊重並接受,我們選擇希望,祝地球好5:為什麼劉啟能夠經歷發動機核心、地球木星大氣大爆炸後活下來?

劉啟開車進入行星發動機熔火核心過程中,大門顯示過系統內的溫度大概是零上120度左右。劉啟的防護服擁有恆溫能力,可以在一定範圍內抵禦外界過低或過高的溫度變化,120度顯然超過了他的上限,因此傳來了恆溫失效的警報。雖然恆溫系統沒能抑制住防護服內溫度超過正常檢測值,但仍在工作,120度相對40度左右的人類極限耐受力差距有限,劉啟總共停留的兩三分鐘還是抗的過去的。

地球——木星大氣混合後的爆燃是當量很大的氣體大爆炸,總能量當然很高,但是爆點核心並不在赤道上!

地球為了創造逃逸機會,一直在以與黃道面較大夾角的方式傾斜著推進。地球——木星爆炸直接衝擊的爆心應該是北半球中高緯度溫帶地區,而非低於黃道面的蘇拉威西赤道轉向發動機。

地球——木星大氣爆炸並不是核爆炸,主要的殺傷方式是超壓衝擊波、光輻射、熱輻射,但並沒有核彈的的放射性沾染和輻射問題。電影原文中提到,蘇拉威西3號轉向發動機自身向上噴射的等離子流本身能夠起到對沖的護盾作用抵消來自木星大氣的大部分衝擊波;前文我們提到爆心並不在赤道,熱輻射橫跨數千公里並不是很強,光輻射則受到各種煙塵遮蔽,也並不明顯,所以劉啟運載車需要應付的只是較低等級的衝擊波超壓和被衝擊波裹挾的地表碎石。

重型運載車雖然不是坦克,但電影描述的結構強度還是很大的,應付能量已經被極大削弱的衝擊波是沒有問題的,事實上相當於被一枚質量較大的“山石穿甲彈”砸穿了車體。

由於被衝擊波裹挾的石頭只有較為集中的動能,運載車又是內部空間極為寬敞的結構,不像悶罐坦克一樣利於傳遞超壓,人員不受明顯二次傷害是很科學的——二戰中被穿甲彈對穿的坦克成員全員存活案例比比皆是。

而劉啟和韓朵朵墜落過程中有前文已經反覆展示過的吸能膠囊保護,沒有受重傷也是很科學的。至於劉啟為什麼沒被凍死,可以理解為行星發動機和大氣燃燒後提升了附近的地表溫度。另外,趙今麥呼叫TIM下來很可能會拿到此前給周倩注射的紅色藥劑,周倩此前也以此給凍死的黃明使用過,該藥劑應該也有一定救護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