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 打开“津门”,哪些可以向上海学习?

11月19日至20日,天津市党政代表团赴上海市学习考察。

这次学习考察时间节点特殊,正值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刚刚到上海考察之后,是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一项具体举措,也是时隔九年天津市党政代表团再次到上海学习考察。

在上海停留的26小时中,天津市党政代表团马不停蹄地看了7个点位,并召开了两市工作交流座谈会。22日下午,市委书记李鸿忠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通报了赴上海市学习考察情况,研究相关落实工作。要求全面对标上海先进经验,狠抓天津各项工作落实,强调认真学习上海改革开放创新的先进思维理念观念,着力提高现代化大都市精细化智能化治理水平,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关键作用。

根据记者初步观察和记录,上海在事关民生的以下大小几方面值得天津借鉴。

观察 | 打开“津门”,哪些可以向上海学习?

“一网通办”:打破部门数据孤岛,提升用户(群众)体验

上海的发展奇迹背后,有着被公认为高效、透明的营商环境。而上海着力推进以“一网通办”为重要标志的“放管服”改革,则使这一“传统优势”插上了数据和智能的翅膀。

天津也做了这方面的工作,“天津政务”APP建设,262项个人办理事项接入其中,219项法人办理事项也可以实现指尖查询、掌上通办。但上海在推进打破数据信息孤岛、有效整合政务数据,提升服务水准和用户体验方面都有值得天津借鉴之处。

观察 | 打开“津门”,哪些可以向上海学习?

上海市大数据中心于去年4月成立,负责全市公共数据集中统一管理,具体推进“一网通办”工作。中心高起点解决数据交换共享难的问题,实现从“群众跑”到“数据跑”的转变。其中核心是做专一个数据后台,打破部门数据的“藩篱”与“孤岛”,实现公共数据完整归集、按需共享,打造城市数据枢纽,使之成为“能办”的基础。

作为“一网通办”的推进主体,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建成“一网通办”总门户,打造“随申办”移动端,为企业、市民主动推送个性化、精准化、智能化服务,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愿办”转变。

观察 | 打开“津门”,哪些可以向上海学习?

在考察现场透露的最新数据显示,上海市大数据中心“一网通办”总门户已接入2113个服务事项,“随申办”服务客户端注册用户超过1000万人。实现行政审批事项全覆盖,超过90%事项“只跑一次,一次办成”,99%社区服务事项全市通办。

网站“能用”好办,关键是“好用”。电子亮证功能是“随申办”的主打特色功能,企业、市民可在全市各区行政服务中心、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以及各街镇派出所的综合窗口,通过“随申办”电子亮证功能出示电子证照,再也不用递交一大堆材料了。目前“随申办”已上线包括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居民户口簿、结婚证、企业营业执照等电子证照,调用证照超过380万次。

观察 | 打开“津门”,哪些可以向上海学习?

有一个实例可以说明上海是如何提升市民的“用户体验”的:天津党政代表团于11月20日到达上海,巧的是,当天凌晨,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刚好有一个新功能上线。市民到政府办事有283个事项需要提供照片,要求却各异,有一寸的、两寸的、白底的、蓝底的……就不能用一张照片解决吗?于是,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工作人员历时半年终于研发出了新功能——市民到政府部门拍照之后,电子照片直接归集到APP中他的个人电子档案里面,有各种尺寸、背景的照片,以后再办事情的时候就可以直接从APP中调用,而不用市民费劲准备、跑路了。

观察 | 打开“津门”,哪些可以向上海学习?

上海大数据中心在推进业务流程革命性再造过程中,站在了服务对象“市民”和“企业法人”的角度,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目标,系统重构部门内部操作流程、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协同办事流程,不断提高企业、市民办事的便捷度、体验度、满意度。“一网通办”总门户设统一总客服,由“12345”市民服务热线托底“找茬”,受理市民投诉、监督、建议等相关诉求。同时还提出口号——让政务服务像“网购”一样方便,并学习“大众点评”网的做法,百姓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对所有事项、所有窗口发表评价。

规模和集约:解决老旧小区服务提升难题

天津党政代表团在上海的其中一站是位于静安区临汾路街道380弄的居民区,在这里,代表团考察了综合为民服务中心和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

观察 | 打开“津门”,哪些可以向上海学习?

临汾路街道380弄的居民区共管辖4个建于上世纪80年代末的自然小区,总建筑面积19万平米,共有67个楼组、1864户,常住人口4771人,设9个党支部,在册党员409名,在职党员258名。

其中,星城花苑小区、阳曲路391弄属于售后公房小区,原本小区房屋破旧,道路狭窄,物业管理比较差。2017年,静安区大力开展“美丽家园”建设,先后投入了2000多万的资金,从拆、建、管三个方面进行综合治理,两个小区进一步拆除围墙,合并成为一个物业管理区域,物业服务形成了规模效应,停车位、凉亭等公共资源实现共享,更新改造绿化等设施,让小区的面貌焕然一新。

去年以来,临汾路街道对小区实施“美丽家园”2.0升级版建设,重点从补短板向提功能转变,街道打造了一站式“居民之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家庭文明指导站”“环保空间”等多个公共设施,提供办事、文化、交友、健康、就餐、老年日托、长者照护等各类公共服务,让社区居民绝大多数需求在家门口就能得到满足。

根据去年新修订的《天津市物业管理条例》,天津各物业公司纷纷主动修改企业章程,专门加入了“接受社区党组织领导”的相关表述。在这方面,上海市临汾路街道对小区也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尝试——

为使小区“美丽家园”建设成果常态长效,临汾路街道深化党建引领下的“三驾马车”建设,把党总支、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企业集中在一起办公、接待居民,方便群众办事;推动居委会、业委会交叉任职,居委会主任同时兼任星城花苑业委会主任,阳曲路391弄业委会、星城花苑业委会中党员比例分别达到80%、67%,业委会均成立党的工作小组,小组长由居委会中的党员担任,接受居民区党总支领导,定期向居民区党总支汇报工作;居民区党总支向小区物业派驻党建指导员,在每季度物业达标测评中,居民区党总支打分权重达到25%。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企业“三驾马车”在党总支领导下,齐心协力、运转顺畅,居民对于物业服务满意率普遍较高,物业管理费收缴率近年来长期保持在98%以上,真正让党员在家门口发挥出作用。

还是规模:解决老年人社区用餐问题

天津和上海都是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如何让老人们“老有所养”,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居家养老问题,不仅是众多家庭关切的“家事”,同样是社会、政府关注的焦点和难点。上海基层社区的探索,为天津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有益参考。

老年人的社区就餐在天津的有些社区出现了停摆现象,老年人用餐规模上不去,供餐企业成本下不来。

观察 | 打开“津门”,哪些可以向上海学习?

天津党政代表团到达临汾社区第一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时,恰逢午餐时间。

观察 | 打开“津门”,哪些可以向上海学习?

这里的助餐点人头攒动,不少是老两口一起前来用餐。与外面的餐厅相比,社区食堂的菜量不小,品种比较齐全,价格也相当实惠,价格最贵的炸鸡腿10元一份,最便宜的绿叶菜只要2.5元一份。不少老人对助餐点的伙食都赞不绝口:“这里吃饭干净卫生,价格实惠,有荤有素只要十多块钱,味道也很好,比自己在家做饭省事多了。”临汾路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只要具有临汾路街道户籍并年满60周岁的老人,均可申办一张特制的充值卡,凭卡可以在食堂就餐或选择餐食外送服务。”

社区为老助餐点从老人独特的营养需求出发,以合理饮食、科学配方、均衡营养为宗旨,为老人提供“一日三餐”高质量餐饮服务,同时还提供“车轮食堂”外送服务和下午点心。助餐点的食谱都是由高级营养师精心配制,不仅能满足老年人的日常营养所需,还迎合了老人们喜欢少油少盐的清淡口味。自开业以来,日均供餐近800客,受到社区老年人的广泛好评。办卡老人已达到8000人,这样的规模加上第三方经营,使得经营模式可持续化。

观察 | 打开“津门”,哪些可以向上海学习?

临汾社区第一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融合社区助餐点、长者照护之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功能于一体,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优质的助餐、护理、医疗、休闲等综合性服务。同时,坚持“共享、开放”理念,开设了亲子活动区、图书室、六角亭等公共活动区域,面向社区居民,既是专业的养老服务机构并延伸至居家养老服务,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开放,让老人在与各个年龄段群体的融合中安享晚年。

事实上,为了集聚力量提供更专业的服务,让老人在这里过得“适意”,临汾路街道在打造为老服务中心时引入的都是行业“大牌”,除了专业的照护团队和拥有良好口碑的餐饮企业,在保安、保洁等物业服务方面则依托了万科的力量。各类专业化的服务团队既可以推动养老服务走市场化、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也能最大程度确保为老服务质量。

观察 | 打开“津门”,哪些可以向上海学习?

观察 | 打开“津门”,哪些可以向上海学习?

记者手记

天津市党政代表团一路学习了上海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治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代表团成员纷纷感叹,上海是把企业服务放在离市场最近的地方,把民生服务放在离百姓最近的地方。而天津,差距就体现在改革开放的思维理念上,脑袋上的“津门”还没有完全打开,要用上海的海风、新风把“津门迷雾”吹散。

城市规划建设、城市管理、社区治理和服务,都直接反映着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要注重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精益求精,才提升城市品位和工作水准,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提升城市的品质品牌,让海河两岸澎湃着干事创业的干劲和激情,用奋斗为这座城市不断增色提亮。

观察 | 打开“津门”,哪些可以向上海学习?

新闻多一点

观察 | 打开“津门”,哪些可以向上海学习?

22日下午,市委书记李鸿忠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通报天津市党政代表团赴上海市学习考察情况,研究相关落实工作。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国清,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段春华,市政协主席盛茂林,市委副书记阴和俊出席。

会上,赴上海学习考察的市领导同志和16个区区委主要负责同志逐一作了发言。大家一致认为,此次赴沪学习考察,是一堂追寻初心的党性教育课,是一堂比学先进的现场教学课。通过实地学习考察,更加清醒地检视在开放理念、城市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差距短板,思想受到了很大触动,进一步增强了时不我待,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学习考察的“课堂”在上海,工作实践的“考场”在天津。对标先进地区,既要知耻后勇,又必须坚定发展信心,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研究细化各项发展举措,苦干实干、勇于担当、敢闯敢试,奋力争当新时代改革开放排头兵,把深切的学习收获转化为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果。会议对学习借鉴上海经验做法,加快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和城市治理现代化作出部署。

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上海的重要讲话精神、视察天津所作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对标上海先进经验,狠抓天津各项工作落实。上海的发展成就,从根本上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工作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要求科学指引的结果。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增强“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对照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抓好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贯彻落实,知行合一、学用结合,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天津扎实实践。

二是认真学习上海改革开放创新的先进思维理念观念。改革开放思维理念方面的差距是目前天津最大、最根本的差距。我们要打开脑袋上的“津门”,让海风、新风吹进来,升级思维“软件”和“驱动程序”,敢“喝头啖汤”,克服思想障碍,打破墨守成规、僵化教条的思维惯性,以国际化、市场化视野,对标发展最前沿和制高点,全方位推动改革开放创新。要带着感情、带着“温度”倾情倾力做好服务,大力推行“窗口无否决权”、“说不行要请示报告”机制,满腔热情为企业和基层群众排忧解难,让企业和基层群众感受到城市管理服务的温度,让天津成为创新发展的“肥沃土壤”、“热带雨林”。

三是深入学习精打细算、精于策划的规划建设管理经验。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以高水平规划引领城市开发建设,精打细算、精雕细刻、精益求精,一张蓝图干到底。高标准建设国家会展中心等重大项目,利用好旧厂房、废弃轨道等工业遗存,大力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促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坚持“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把百姓生活方便、得实惠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抓好居家养老、学前教育和便民服务等民生实事。大力推进绿色生态屏障建设、生态湿地修复保护、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等生态建设,努力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四是着力提高现代化大都市精细化智能化治理水平。深化落实“战区制、主官上、权下放”体制机制,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各种资源,有效推进部门协同和联勤联动。压实基层吹哨和部门报到责任,加强双向考核问责,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轴心作用、领导作用,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

五是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关键作用。树立勇于攻坚克难、开拓创新、担当尽责的精神,层层传导压力,强力推动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处科级基层干部思维理念转变、工作作风转变、服务态度转变。各区各部门要对学习考察内容逐一研究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分专项稳步推进,确保取得扎实成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