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乙肝抗病毒藥物:核苷( 酸) 類似物(NAs)療效和安全性比較

恩替卡韋

大量研究數據顯示,採用恩替卡韋治療可強效抑制病毒複製,改善肝臟炎症,安全性較好,長期治療可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組織學病變,顯著降低肝硬化併發症和肝細胞癌的發生率,降低肝臟相關和全因病死率。

在初治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恩替卡韋治療5年的累積耐藥發生率為1.2%;在拉米夫定耐藥的CHB患者中,恩替卡韋治療5年的累積耐藥發生率升至51%。

富馬酸替諾福韋酯(TDF)

應用TDF治療CHB患者的多中心臨床研究結果顯示,可強效抑制病毒複製,耐藥發生率低。採用TDF治療8年的研究數據顯示,共有41例次病毒學突破,其中29例次(70%)的原因是依從性問題,59%發生病毒學突破的患者繼續TDF治療仍然獲得病毒學應答,進一步的核酸序列測定未發現TDF相關的耐藥。TDF長期治療顯著改善肝臟組織學,降低肝細胞癌發生率。

恩替卡韋耐藥且血清中HBV DNA>60 IU/mL的90例CHB患者,按照1∶1比例隨機接受TDF單獨或聯合恩替卡韋治療48周,TDF單獨或聯合恩替卡韋治療組的HBV DNA陰轉(<15 IU/mL)率分別為73%和71%,HBV DNA較基線分別下降3.66和3.74 lgIU/mL,分別有6例和3例患者仍保持了基線的耐藥,兩組安全性良好[129]。多項TDF治療NAs經治患者的48~168周的研究顯示,TDF用於拉米夫定耐藥、阿德福韋酯(ADV)耐藥、恩替卡韋耐藥或多藥耐藥患者的治療,均可獲得70%~98%的病毒學應答,且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病毒學應答率逐漸升高。

富馬酸丙酚替諾福韋片(TAF)

全球Ⅲ期臨床試驗中,581例HBeAg陽性CHB患者(不包括失代償期肝硬化)接受TAF治療48周,64%的患者HBV DNA< 29 IU/mL,ALT復常率為72%;10%發生HBeAg血清學轉換,HBsAg消失率為1%;繼續治療至96周,73%的患者HBV DNA< 29 IU/mL,ALT復常率為75%;HBeAg血清學轉換率增至18%,HBsAg消失率為1%。285例HBeAg陰性CHB患者(不包括失代償期肝硬化)接受TAF治療48周,94%的患者HBV DNA< 29 IU/mL,ALT復常率為83%,HBsAg血清消失率為0;繼續治療至96周,90%患者HBV DNA< 29 IU/mL,ALT復常率為81%,HBsAg血清消失率< 1%。

96周治療期間,頭痛(12%)、噁心(6%)和疲勞(6%)是最常見的不良事件。TAF治療96周後髖關節、腰椎的骨密度下降值(-0.33%、-0.75%)低於TDF(-2.51%、-2.57%),兩者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TAF治療後估算的腎小球濾過率(eGFR)下降的中位值也低於TDF(-1.2 mg/dL比-4.8 mg/dL,P<0.001)。

其他藥物

替比夫定(Telbivudine)可改善eGFR,但總體耐藥率仍偏高。替比夫定在阻斷母嬰傳播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和安全性。

乙肝抗病毒藥物:核苷( 酸) 類似物(NAs)療效和安全性比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