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乙肝抗病毒药物:核苷( 酸) 类似物(NAs)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恩替卡韦

大量研究数据显示,采用恩替卡韦治疗可强效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脏炎症,安全性较好,长期治疗可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组织学病变,显著降低肝硬化并发症和肝细胞癌的发生率,降低肝脏相关和全因病死率。

在初治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恩替卡韦治疗5年的累积耐药发生率为1.2%;在拉米夫定耐药的CHB患者中,恩替卡韦治疗5年的累积耐药发生率升至51%。

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DF)

应用TDF治疗CHB患者的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可强效抑制病毒复制,耐药发生率低。采用TDF治疗8年的研究数据显示,共有41例次病毒学突破,其中29例次(70%)的原因是依从性问题,59%发生病毒学突破的患者继续TDF治疗仍然获得病毒学应答,进一步的核酸序列测定未发现TDF相关的耐药。TDF长期治疗显著改善肝脏组织学,降低肝细胞癌发生率。

恩替卡韦耐药且血清中HBV DNA>60 IU/mL的90例CHB患者,按照1∶1比例随机接受TDF单独或联合恩替卡韦治疗48周,TDF单独或联合恩替卡韦治疗组的HBV DNA阴转(<15 IU/mL)率分别为73%和71%,HBV DNA较基线分别下降3.66和3.74 lgIU/mL,分别有6例和3例患者仍保持了基线的耐药,两组安全性良好[129]。多项TDF治疗NAs经治患者的48~168周的研究显示,TDF用于拉米夫定耐药、阿德福韦酯(ADV)耐药、恩替卡韦耐药或多药耐药患者的治疗,均可获得70%~98%的病毒学应答,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病毒学应答率逐渐升高。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TAF)

全球Ⅲ期临床试验中,581例HBeAg阳性CHB患者(不包括失代偿期肝硬化)接受TAF治疗48周,64%的患者HBV DNA< 29 IU/mL,ALT复常率为72%;10%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HBsAg消失率为1%;继续治疗至96周,73%的患者HBV DNA< 29 IU/mL,ALT复常率为75%;HBeAg血清学转换率增至18%,HBsAg消失率为1%。285例HBeAg阴性CHB患者(不包括失代偿期肝硬化)接受TAF治疗48周,94%的患者HBV DNA< 29 IU/mL,ALT复常率为83%,HBsAg血清消失率为0;继续治疗至96周,90%患者HBV DNA< 29 IU/mL,ALT复常率为81%,HBsAg血清消失率< 1%。

96周治疗期间,头痛(12%)、恶心(6%)和疲劳(6%)是最常见的不良事件。TAF治疗96周后髋关节、腰椎的骨密度下降值(-0.33%、-0.75%)低于TDF(-2.51%、-2.57%),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AF治疗后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的中位值也低于TDF(-1.2 mg/dL比-4.8 mg/dL,P<0.001)。

其他药物

替比夫定(Telbivudine)可改善eGFR,但总体耐药率仍偏高。替比夫定在阻断母婴传播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和安全性。

乙肝抗病毒药物:核苷( 酸) 类似物(NAs)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