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以茶為基 湖南華萊爭做扶貧排頭兵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湖南華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湖南華萊”)通過在產業發展中的長期實踐,對湖南省安化縣內各鄉鎮的致貧原因進行系統分析,對公司生產運營環節進行全面梳理,建立精準扶貧項目管理體系,全力推進全產業鏈精準扶貧,取得良好成效。

以茶為基 湖南華萊爭做扶貧排頭兵

水龍茶園


以茶為基,打造茶業航母

湖南省安化縣是國家級重點貧困縣,生態環境優越,自古便是中國黑茶之鄉。湖南華萊立足於這一優勢,於2009年起植根安化,大力拓基地、提品質、強品牌,迅速發展成為一家集茶葉種植、黑茶生產銷售、接待服務、文化傳播及食品保健品研發生產於一體的現代化高科技企業,已成為安化縣唯一一家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

湖南華萊已建成湖南華萊冷市黑茶產業園、萬隆黑茶產業園、3萬畝有機生態茶園、葉子基地等多個高標準高規格的茶葉種植加工基地,形成了集種苗繁育、種植、科研、加工、銷售於一體的完備產業鏈,年生產銷售黑茶達5.5萬噸,佔到全縣總量的67%。

以茶為基 湖南華萊爭做扶貧排頭兵

萬隆黑茶產業園——廠區——千兩茶晾曬


創新模式,致力產業扶貧

近年來,湖南華萊積極響應黨中央和各級號召,全力投入脫貧攻堅。湖南華萊依託安化黑茶特色產業,圍繞“四跟四走”產業扶貧思路,採用“委託幫扶+股份合作幫扶”的方式,紮實推進產業扶貧。

設立扶貧基地、扶貧車間,打造產業扶貧主陣地。湖南華萊專門設立產業扶貧基地——湖南華萊江南茶園基地,採取“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該基地全部由當地農戶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建成,農民將自家茶園流轉給公司,每年租金600元/畝,茶農在參與整個產業鏈中,可實現“三次就業,三次獲益”:在茶葉種植培管環節實現第一次就業,茶農人均工資達到36000元/年;茶農參與鮮葉採摘、黑毛茶初制加工實現第二次就業,每天採摘鮮葉收入可達70-120元,黑毛茶加工增值能達到6-8元/公斤;農戶可利用農閒時間到茶企從事製茶、包裝、撿梗、銷售等工作,實現第三次就業。

開展技術培訓、技術指導,提升產業扶貧主動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湖南華萊注重專業技術培訓,著力提高貧困農戶自主脫貧能力,逐漸走出了一條變“輸血”為“造血”的扶貧捷徑。三年來,共培訓城鄉困難家庭勞動力3980人,為全縣經濟轉型發展、城鄉困難群眾脫貧解困做出了較大貢獻。

實施精心幫扶、多元帶動,當好產業扶貧主推手。縣政府給予2000元/人的產業扶持資金、1-5萬元/戶的小額信貸支持,簽訂企業、農戶、銀行、政府四方協議,選擇委託幫扶模式的貧困戶,湖南華萊保證每戶貧困戶獲得不低於5000元的收益;近來年還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幫助發展茶園5000畝。每畝茶園每年收入6000餘元,除去生產成本,每畝效益達4000元以上。湖南華萊投資近百億元,打造“安化黑茶特色小鎮”,形成茶旅良性循環。

以茶為基 湖南華萊爭做扶貧排頭兵

萬隆黑茶產業園——廠區——天尖加工


凝心聚力,爭做扶貧排頭兵

近年來,在湖南華萊的不懈努力下,安化精準扶貧工作按下了快進鍵。湖南華萊積極幫扶縣內2萬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安排長期就業人員4000餘人,年工資總額逾1億元;惠及土地流轉的農民、茶農及茶葉生產相關人員9.67萬人,年間接收入逾5億元。

湖南華萊累計上繳國家稅收逾10億元,累計捐資社會公益事業近6億元,為推動安化經濟快速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做出了突出貢獻。2019年,湖南華萊重點產業扶貧範圍已覆蓋至安化縣內的8個鄉鎮、47個村,6049人;其中有15個貧困村、4571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在幫扶之下順利脫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