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8 谷歌創始人辭職“爸爸”們為什麼都離場了?

外匯天眼APP訊 : 本週,谷歌創始人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宣佈辭去谷歌母公司Alphabet首席執行官和主席的職務。

谷歌创始人辞职“爸爸”们为什么都离场了?

這讓人們聯想到9月份馬雲卸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再往前推,2011年史蒂夫·喬布斯在因癌症去世前不久辭去蘋果CEO職務,比爾·蓋茨從2000年起就不再擔任微軟的首席執行官。科技巨頭的創始人“爸爸”們功成身退,似乎正在成為一股潮流。

這種趨勢已經讓世人們習以為常,以致谷歌官宣這一消息的時候所引起的反應異常低調,股東們更是連眼睛都沒眨一下,Alphabet的股價甚至還隨之小漲了一下。

畢竟以史為鑑,微軟和蘋果主帥換人後,公司都有了不小的飛躍。

2014年薩蒂亞·納德拉接任微軟CEO以來,微軟股價從37美元每股一路漲到150美元每股,漲幅達到300%。

2011年蒂姆·庫克接棒喬布斯時,蘋果股價一度下跌到了356美元每股。2014年,蘋果以7-1的比例分股,那麼如今260美元每股的股價就相當於飆升了420%。

我們不難發現,發展迅速的科技巨頭容易“跑偏”。比如比爾·蓋茨治下的微軟痴迷於佔領個人電腦領域,而忽略了其他可以輕易贏得的疆土;喬布斯以極簡派抽象主義所執掌的蘋果認定消費者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父母如果發現自己的孩子有“長歪”的趨勢怎麼辦?答案之一是找個好老師,讓負責任的“外人”來管教。

創始人們精心挑選的接班人通常都能重新專注於公司的強項、承認在一些領域的弱勢,快刀斬亂麻,重新開闢出一條以投資者利益為先的康莊大道。

這看起來也是谷歌兩位創始人的選擇,他們對於自己的放手還有更加深情的解釋——如果把公司看作是人,我們的谷歌孩子已經是21歲的成年人了,作為為他驕傲的父母,我們應該給予的是建議與愛,而非整日的嘮嘮叨叨。

而大眾對於這家在世界上舉足輕重的公司內部重大的人事變動不以為意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佩奇和布林把指揮棒交到孫達爾·皮柴手中,這場最終的交接儀式雖然來的突然,但實為醞釀已久。

佩奇和布林在谷歌創始人公開信中提到,皮柴已經和他們親密共事了15年。2015年,佩奇和布林成立了Alphabet,繼承了谷歌的上市公司地位以及股票代號,谷歌則成為它最大的子公司。皮柴也從那時起開始擔任谷歌CEO。

Alphabet在發送給關於佩奇和布林辭任消息的通稿中附有一張照片——47歲的皮柴站在一臺量子計算機旁,略顯疲憊。經過了十幾年的考察,四年的“實習”,他正式開始執掌這個龐大的帝國。

谷歌內部人士評論說,皮柴升任Alphabet首席執行官,對他而言,更多的責任反倒意味著生活更加輕鬆。雖然早就已經是實際的主事者,但皮柴從此不再需要向兩位“太上皇”事事報備,只需要“定時商討”就好了。從Alphabet到谷歌的分層管理也到此為止。

至於放棄權力的兩個人呢,也是樂見其成。他們其實也早就對谷歌的日常管理興趣聊聊。谷歌作為世界上最權威的搜索引擎,如今依賴廣告和其他相關業務的盈利已經爐火純青。而佩奇和布林二人真正醉心的是那些新奇的邊緣科技。

掌管谷歌旗下飛行汽車公司Kitty Hawk的塞巴斯蒂安·特龍說:“在我看來,拉里(佩奇)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愛迪生。他不僅發明東西,他想要站在科技的最前沿,不管是哪兒。”

沒錯,飛行汽車這種屬於科幻電影裡的東西才是佩奇的熱情所在。相比做拋頭露面的掌權者,他更願意自由探索不同領域科技的突破口。

布林則創立了“登月工廠”X。

白手起家的科技界大佬對太空事業充滿,不止布林一人。亞馬遜的貝索斯創立了太空旅行公司藍色起源(Blue Origin),特斯拉的馬斯克則夢想殖民火星。

不難理解這些一手創下宏偉江山,又擁有鉅額財富的“王者”們放眼更廣闊的疆域,但他們不得不承認的是,這些遠大的項目近期內都不可能盈利,同時還非常“燒錢”。貝索斯說他每年套現10億美元亞馬遜股票投資於藍色起源。馬斯克的SpaceX今年大裁員,他表示如果不削減成本,StarLink和星際飛船足以使“公司破產”。

如果掌舵者過於專注這些在投資者看來華而不實的項目,很可能讓公司走上歧途。更何況佩奇和布林德宏圖不止是飛行汽車和太空,還包括自動駕駛、現實拓展眼鏡、醫療等等繁多的項目。卸去對股東和員工責任的重擔,他們也許可以在更少耗費公司資源的前提下更輕鬆地“開疆拓土”。

另一方面,正如其他幾個美國科技巨頭一樣,谷歌近年來也麻煩不斷。

迄今為止,谷歌已經因壟斷和數據保護等問題被歐盟重罰了三次,僅今年年初這筆罰金就有5000萬美元。

美國本土對於這些科技巨頭也毫不容情。去年美國國會傳喚了谷歌、推特和臉書老總參加聽證會,質詢他們關於處理信息不當以及涉嫌干涉大選的問題。

當時佩奇沒有出席,聽證會就放了一把印有佩奇名字的空椅子。如今不再擔負公司老闆的名頭,這樣的尷尬局面想必不會再出現。佩奇和布林也永遠不用像臉書的扎克伯格那樣經受聽證會“三堂會審”的煎熬了。

科技公司發展過快,其間出現嚴重的安全和其他方面漏洞以及內部管理問題,這不足為奇,而如今兩位谷歌創始人再不需要被這些俗務纏身,清淨地專注自己更擅長的事業,何樂而不為?

重要的是,他們當年組織“全球所有信息”的雄心絲毫未減。谷歌也如他們所願,從來沒有成為一家墨守成規的公司。如今回首,他們說:“1998年當我們把服務器從宿舍搬到一間車庫,我們沒能想到,旅程就這樣開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