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 站在領先中部的更高起點

站在領先中部的更高起點

今年9月,總投資220億元的三一智聯重卡項目落戶長沙經開區。圖為三一智聯重卡。蔣煉 攝

站在领先中部的更高起点

長沙縣在全省首推開戶即開業改革試點,圖為湖南建軍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工商註冊代辦員萬俊傑(右)在縣政務大廳領取一照一證。宋彬彬 攝

站在领先中部的更高起点

長沙縣不斷深化水利改革發展,進一步優化水生態環境。圖為長龍街道湘峰村小微水體示範片區。章帝 攝

站在领先中部的更高起点

長沙縣星沙城區車水馬龍、流光溢彩。劉建輝 攝

站在领先中部的更高起点

長沙縣醫療衛生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圖為新建的縣婦幼保健院,為市民健康提供保障。資料圖片

站在领先中部的更高起点

在長沙縣安沙黨建文化公園,由黨誓詞牆、黨員先鋒牆組成的“紅色學習牆”,引來不少市民駐足,實現“兩學一做”向基層延伸的創新。資料圖片

◎星沙時報記者 盛磊 劉丹青 宋彬彬 羅展 潘東曉 陸繼華 李文婧

隨著新年鐘聲的臨近,2019年即將落下帷幕。這一年,長沙縣緊扣“縣區一體”工作理念,大力實施“強園富縣、優二興三、轉型升級、融合發展”四大戰略,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三個年”為抓手,紮實做好“六穩”工作,持續推動縣區高質量發展, 經濟社會呈現穩中有升、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積極態勢。

每一次謀劃,每一步發展,每一項成就,每一段精彩,背後皆凝聚著縣區廣大黨員幹部謀事、成事的決心和氣魄,想事、幹事的智慧和汗水。今天,中國共產黨長沙縣第十三屆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召開。長沙縣廣大黨員幹部將按照本次黨代會繪就的新藍圖新目標,繼續以領跑三湘的團隊、領先中部的擔當、領軍全國的作為、領向世界的胸懷,凝心聚力、拼搏趕超,團結帶領全縣人民奔跑進發。

十項成果 載入縣區發展史冊

1.“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豐碩

“把工作做實、解群眾所困”等做法被中組部、 央視《新聞聯播》、《人民日報》專題推介。

2.百姓幸福感持續增強

連續13年蟬聯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縣級)。

3.縣域綜合實力和競爭力持續攀升

躋身縣域經濟與縣域綜合發展百強第4位,穩居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中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排名第5位,首次入圍中國工業百強縣(市)前十強、位居第8位;長沙經開區營商環境指數位居全國經開區第8位,長沙縣上升至全國營商環境百強縣第12位,均位居中部第一。

4.智能製造走在全國前列

三一集團裝備板塊終端銷售額突破1000億元,三一重工躋身全球工程機械三強。總投資達220億元、預計年產值超1500億元、輻射產值突破6000億元的三一智聯重卡項目,實現7天簽約、42天開工、90天騰地5000畝,刷新了“湖南速度”“長沙效率”和“星沙質量”。

5.改革活力充分激發

強力推動強園富縣改革,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經驗獲《改革內參》專題推介,鄉村振興新模式獲評“2019中國改革年度案例”。

6.“一核三城、兩軸四區”城市發展格局全面拉開

北部生態服務城管委會(籌)正式成立運行,陳樹湘、楊立三和繆伯英故居修繕完成並對外開放,楊開慧紀念館榮獲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果園鎮獲評省特色文旅小鎮;南部高鐵會展新城體制機制逐步理順,成功舉辦“國際工程機械展”“軌道交通展”“一鄉一品”等重大展會,展覽面積達140萬平方米,獲評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

7.內陸開放高地加速崛起

勇當開放先鋒,壯大臨空經濟,黃花綜保區預計完成進出口額50億美元以上,同比實現翻番,在全國綜保區排名上升至第13位;全縣外貿進出口額突破100億美元大關,佔全省近1/5。

8.社會治理不斷創新

“黨建+‘五零’ 村(社區)”建設全面推開,積極為“中國之治”貢獻長沙縣力量。

9.鄉村振興成效明顯

入選全國“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明顯的地方”,為全省唯一上榜縣,農村垃圾治理經驗被全國性會議典型推介。

10.區塊鏈發展搶佔先機

區塊鏈產業園入園企業總數達61家,科創平臺5家,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總部辦公基地揭牌成立,和信區塊鏈研究院入駐。

實體經濟 鋪排市級以上重大項目194個

成績單

2019年,長沙縣鋪排市級以上重大項目194個,預計完成投資517.03億元,其中產業項目134個,完成投資410.54億元;新建項目91個,開工率100%,完成投資216.33億元。三一智聯重卡、大陸集團中央電子工廠、鐵建重工第三產業園、索恩格新能源汽車技術全球研發中心、藍思科技黃花生產基地等項目加快推進;中南源品幹細胞科技園、圓通速遞華中管理區總部基地、順豐電商產業園等項目投產運營;成功引進永旺夢樂城、寶灣物流等重大項目92個,總投資達846.89億元。區塊鏈產業迅猛發展,區塊鏈安全監測中心、“星沙指數”、數字關防工程等項目積極推進,成功獲批“湖南省大數據產業園”。

記者連線

在推動產業項目建設的過程中,長沙縣實施精準幫扶,30位縣區領導共計200餘次赴重大項目現場調研、指導;強化保障,推行“一站式服務”,優化審批程序,對設計總圖審批、報建、驗收等手續實施無條件預審、有條件審批;精準招商,緊緊圍繞“強園富縣、優二興三、轉型升級、融合發展”戰略,緊盯臨空偏好型、智能製造和新能源等產業,力爭引進世界500強、國內500強等行業龍頭企業,積極承接大項目。著力在提高履約率、開工率、資金到位率和投產達效上下功夫,確保新引進項目按期或提前開工建設,把項目變成實際的生產力。

——長沙縣發展和改革局黨組書記、局長 胡超鋼

市民聲音

在星沙工作生活的我,親眼見證了這裡的快速發展。特別是今年以來,城市道路拓寬了,路面也變得更加平坦了,出行更加方便快捷。而且很多地方都增設了人行天橋,接送小孩,早上買菜,晚上散步,都很有安全感。我常常跟外地的朋友說,來星沙發展一定不會後悔。

——星沙市民 劉正清

深化改革 68項改革項目穩步推進

成績單

68項改革項目穩步推進,13項重點攻堅全面完成,31項自主改革成效顯著。強園富縣改革取得實質性推進;率先推廣“區塊鏈+政務協同辦公平臺”系統;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基本完成,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有序實施。機構改革全面完成,改革經驗被《湖南機構編制》推介;創新理順黃興鎮管理體制,黃興會展經濟區全面託管幹杉片區;全面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嚴格落實減稅降費政策,預計全年為企業減免稅費26億元;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全省首推開戶即開業、交房即交證、拿地即開工、開工即開建改革試點;推出優化營商環境“1+4+4”工作方案,全年新增“四上”企業230餘家,商事主體總量達12.89萬戶。

記者連線

10月1日起,黃興會展經濟區正式託管幹杉片區。下一步,黃興會展經濟區將圍繞“服務兩城、融入長株”的發展思路,推項目,強產業,優環境,固基礎,確保片區實現更高質量發展。突出抓好黨的建設,以嚴實的作風建強班子;突出抓好經濟發展,引導扶持本地企業轉型升級;突出抓好民生福祉改善,打好脫貧攻堅戰;突出抓好社會治理,深化黨建+“五零”村(社區)建設工作,持續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抓牢抓實安全生產工作。

——黃興會展經濟區黨工委書記 何典

市民聲音

今年7月,我在長沙縣代辦註冊了一家預包裝食品銷售類企業,從辦理企業登記拿到營業執照,再到辦理食品經營許可證,只用了不到兩小時。我在政務大廳市監局窗口提交了辦證所需的相關資料,隨即在窗口領取了一照一證,方便了很多,以往至少要2~3個工作日,還得跑不同的地方。為長沙縣“開戶即開業”的高效率點贊!

——湖南建軍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工商註冊代辦員 萬俊傑

“三大攻堅戰” 空氣質量改善率居全市第一

成績單

今年,縣級壓減一般性支出15%,債務風險指標維持在警戒線以下。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緊盯產業扶貧、政策落實、對口幫扶等工作,建檔立卡貧困戶存量危房全部清零,12個省級貧困村全部出列。全面完成中央、省環保督察及“回頭看”交辦和反饋問題整改,交辦件全部辦結。推進“兩河七口”截汙提質,新改擴建城西、潯龍河、臨空等汙水處理廠23座,瀏陽河、撈刀河長沙縣段水環境質量達到地表Ⅲ類水質以上。松雅湖獲評長江經濟帶美麗河流(湖泊),成功打造“中小河流治理全國樣板”。全縣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同比提高4.6個百分點,空氣質量改善率居全市第一。

記者連線

長沙縣水利局將圍繞縣委縣政府戰略部署和服務全縣中心工作的要求,不斷深化水利改革發展,突出抓好補齊防洪、水資源、供水工程短板;全方位提升防洪保安、供水保障和現代化治水的能力;綜合施策全面推進河湖長制工作,進一步優化水生態環境;多措並舉強化監管,不斷夯實河湖管護和水利工程規劃建設及運行管理工作基礎,做到實現防洪保安全、優質水資源、健康水生態、宜居水環境的目標,確保為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的水利保障。

——長沙縣水利局黨組書記、局長 高新良

市民聲音

汙染防治是持久戰,需要長時間下大力氣整治。在政府引導下,我們這裡的苗木種植發展起來了,不僅經濟變好了,村子也變得越來越漂亮了,河水也清澈了。藍天碧水、鳥語花香,這樣的生活環境還有什麼不滿意的呢?眼看著村裡的貧困戶一個個都脫貧,走上了致富的道路,我是打心眼裡為他們高興。

——長沙縣黃興鎮居民 鄒猛

城鄉品質 率先打造“區塊鏈+垃圾分類”藍色體系

成績單

長沙縣啟動編制“一核三城、兩軸四區”空間規劃,深入推進全國(縣級)文明城市創建,大力實施“城市管理提質年”行動,“一圈兩場三道”全面推進,舊城改造全面完成;推進主次幹道提質改造;智慧城市持續推進;集中開展“五亂”專項治理行動,拆除不規範標識標牌1萬餘塊;率先打造“區塊鏈+垃圾分類”藍色體系,城市社區垃圾分類基本實現全覆蓋。紮實推進農村“五治”和村莊清潔行動,建立農村全域垃圾分類減量體系,金井鎮、果園鎮成功創建國家衛生鎮;探索形成集體經濟發展六大模式;推動“一縣一特”茶產業發展,長沙綠茶獲評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加快發展民宿產業,潯龍河村獲評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

記者連線

下階段,我們將全面理順部門與部門、部門與執法、部門與鎮街、執法與鎮街之間的關係,全面健全考評機制;完善城市基礎設施,2020年完成5座人行天橋及特立公園廉政文化主題園建設,提質7條市政道路,改造一批公共廁所,積極推進燃氣下鄉工作;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完善垃圾分類體系建設,加快推進資源化利用項目,促進全縣垃圾分類工作取得實效,走在前列。

——長沙縣城市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 梁應文

市民聲音

走在長沙縣,不管是城區還是鄉村,處處皆景、一步一畫,樓盤小區內乾淨整潔,垃圾有序分類……一個城市品質的好壞,生活在這裡的居民最有發言權,我身邊不少人感覺星沙變了,變得更美、更靚、更秩序井然,更有國際範兒了。

——長沙縣星沙街道牛角衝社區居民 李愛君

民生福祉 全年民生支出達140億元

成績單

致力“兩富”星沙建設,堅持將新增財力的80%用於民生,全年民生支出達140億元,居民幸福感、獲得感不斷提升。教育事業穩步發展,學校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持續推進,新增學位4000餘個,22所農村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全部完工,超大班額全部化解。醫療衛生服務水平不斷提高,縣人民醫院主體工程開工開建,省基層高血壓醫防融合試點項目、市“智慧醫療”試點縣建設有序推進。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卓有成效,社會保障力度不斷加大。在全省率先出臺建設領域農民工工資支付監督管理辦法,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業務實現“全縣通辦”,退役軍人管理服務三級保障體系全面建成。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取得階段性成果,“十大平安”創建工作穩步推進,網上群眾工作經驗被中央網信辦《網信動態》推介,金井鎮司法所獲全國先進司法所。縣檔案局獲全國檔案系統先進集體,縣統計局獲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省級先進集體,縣人社局獲全省先進集體。

記者連線

近年來,長沙縣新建學校20餘所,新增學位4萬餘個,引進了北師大、湖師大附中、長郡中學等眾多優質教育資源,組建了盼盼小學、松雅湖小學、泉星小學等教育集團,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上好學成為現實。我們將繼續推進教育現代化,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長沙縣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 陳衛球

市民聲音

泉星二小建設期間,校舍的一磚一瓦,操場的每一米跑道,都蘊含了家長的希望。泉星二小開學後,我們家長很自豪,教育集團就在家門口,名校就在身邊,我們也很感動,政府部門能想我們之所想、急我們之所急、解我們之所困。——學生家長 陳玉紅

從嚴治黨 高質量推進縣委巡察全覆蓋

成績單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效顯著。深入推進“黨建+‘五零’村(社區)建設”,探索小區治理“三五模式”,城鄉基層治理體系不斷完善,開設“機關黨員大課堂”“流動黨員管理服務全鏈條機制”獲評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最佳案例。縣融媒體中心成立運行。首次開展“90後”副科級領導幹部和行政執法局中層正副科職幹部競爭性選拔。深入落實人才新政22條,全縣高層次人才達292人,佔全市1/4。高質量推進縣委巡察全覆蓋,突出整治民生領域不正之風,全面從嚴治黨紮實推進。推進人大代表建議、政協提案辦理。成立全省首個共青團校地聯盟,統戰部獲評中國統一戰線宣傳工作先進單位。

記者連線

長沙縣紀委監委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政治立場,堅決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讓人民群眾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年共查處“雁過拔毛”式腐敗問題37起78人,追繳清退資金1090萬餘元;查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19起;嚴肅查處黑惡勢力“保護傘”,共辦結涉黑涉惡問題線索84件。同時,加大通報曝光力度,強化警示教育效果,通報各類典型案例45起128人,在全縣形成有力震懾。

——長沙縣紀委常務副書記、縣監委副主任 劉義紅

市民聲音

黨委政府把巡察延伸到了村(社區),現在村級每一筆開支的原始憑證,全部掃描錄入“互聯網+監督”平臺,並逐步公開。用了多少錢、錢用在了什麼地方,手指一點就能查出來,發現違紀違規問題,還能隨時通過手機向紀委舉報。如今,村務信息更加公開透明,村(社區)幹部為群眾辦事越來越周到,也更用心了。

——長沙縣春華鎮春華山村村民 鄒建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