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吃惊,人民币的真实贬值率竟是如此

通货膨胀,简称通胀,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群众们都知道通货膨胀意味着钱的购买力下降,但是如果随便拉十个人出来,问他从2009年到2019年,这十年间中国的真实通胀率是多少?恐怕没有一个人能准确的回答出来。人们只能说出对货币购买力下降的感性认识:比如十年前房价是多么低,现在是多少高;当年猪肉才几块钱一斤,现在都要三十块。群众都有钱的实际购买力在下降这种朴实感性的认识,但是如何量化贬值速度,恐怕大众缺乏一个理性的客观数据。那么我们可不可以通过官方公布的公开信息去估算一下钞票的贬值率呢?我觉得是可以的。


首先,我们先梳理一遍什么是通货膨胀。教科书里是这么定义的:通货膨胀(inflation),是指在货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实际需求小于货币供给,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用大白话解释,就是市场里的商品要和钱匹配,如果商品比钱少,就是通胀。与此相对应,商品比钱多,就是通货紧缩。


知道了什么是通胀,什么是通缩,我们只需要找到市场里有多少钱、有多少商品就能做出判断了。市场里有多少钱,这个数据在央行的官网上就可以找到。如何评估市场里有多少商品呢?可以用国民生产总值来衡量。


截止2019年第四季度,我国的广义货币总量M2是1986488亿元。


吃惊,人民币的真实贬值率竟是如此


同时我国2019年GDP是99.1万亿。远远低于M2,那么能不能就此下判断呢?明显不能。我们不能只看货币和商品总量,而是要看这两者的增量。打个比方,市场比上一年多制造了10%的商品,如果货币量同步增长了10%,那么商品和货币还是匹配的;如果货币量增长了20%,那么商品就比钱少了,就会出现通胀,钱的购买力下降;如果在商品多了10%,货币总量没有变化,那么就是通货紧缩,钱比货少,钱的购买力就上升了。


而货币的总闸门在央行手里,央行通过各种手段向市场投放货币,不能无节制的乱投放,而是要参考GDP的增长率。总而言之,货币的增量要与GDP 增量适度匹配。GDP增长了8%,随之而来货币的投放量也要增长8%左右。如果无节制的投放货币,央行向市场投放的货币增长了30%,那就要出现恶性通胀了。


那么是不是货币增长量一定要和GDP增幅完美匹配呢?GDP涨多少就投放多少货币?也不是这样。因为经济学界认为适度的通胀有益于经济发展,适度的标准是多少?大概是2-2.5%。我国的央行也是这么操作的,投放货币的增长会略高于GDP增幅。


吃惊,人民币的真实贬值率竟是如此

2019年GDP增幅是6.1,而央行的2019年M2的增幅是(1986488.82-1826744.22)/1826744.22=8.74%。由此可见央行对市场的态度是适度通胀,可防可控。


我们只要分别计算出从2010年到2019年这十年间,GDP和广义货币M2的年均增长率。再算一下两者之差,就能评估出人民币的真实贬值率是多少。


2009年GDP是34.8518万亿,2019年是99.1万亿,平均每年的增长率是18.34%,同比增长率是11.02%。


吃惊,人民币的真实贬值率竟是如此


2009年M2是610224.52亿元,2019年1986488.82亿元,平均每年的增长率是 22.55%,同比增长率是12.53%。


22.55-18.34=4.21,这十年间,平均每年的货币投放量的增长率高出商品增长率4.21个百分点。换句话说,勤劳的中国人民每制造出100元的商品,市面上就会多出104.21块钱在流通。从这一点看,这十年间人民群众所承受的通胀恐怕要比适度更高一个档次。另外货币每年的同比增长率也要高出商品1.51个百分点,这个多出的1.51可是指数级别的。


这十年间人民币的真实贬值率有多少,经过我的计算,相信已经离真相很近了。为避免文章被404,我就不再深入解读了,大家心里有数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