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萬科拋售,碧桂園降價,房價真的會跌嗎?

dimanlanke


房價必降,這是形勢所趨!想想還有多少接盤俠,每個人都生一個兩個小孩,老年人極速增長,雖然國家開放二胎,但是你們能頂到那個時候的人接盤嗎?他們可能要到二三十歲才有能力去買房!但是以前每個父母都有一到兩套房!他們會等著拆舊換新!一線城市消費不起,雞鴨豬肉各種激素肉,很多人會選擇二三線城市,到時候一線城市空城,帶動房價必跌!


深娣


我想都是統計數據搞的鬼,如果按照2018年2019年某個時間段成交的價格來看,不僅下跌了,我相信都下跌30%還多呢。

我經常舉的例子是,2016年到現在北京的房價又漲了一倍,我租住的房子,從剛開始的3萬元,漲到了5萬多元,天啦,我是怎麼想都不可能買這麼貴的房子,買不起呀。

現在掛牌價依舊5萬多,但你說4.9萬能否成交呢,只要你誠心買,肯定能買到。你想,現在周圍的新房子,那共有產權房都在3萬元,2.9萬一平米呢。從5萬5下降到4.9萬,也有10%的下跌呢,但這樣的統計數據有意義嗎?

難道我們的房價一直是往上攀,往上6萬、7萬,就像一些新聞說的深圳房價,均價超過10萬都是極可能的。反正我是不信,也買不起。

說回來,我的5線縣城,2018年到2019年沒漲沒跌,私下裡肯定算是下降的,但我在縣城買的房子並沒有降。我估計,是因為大張旗鼓降價也是不被允許的。一個小小的縣城,各樓盤差別也非常大,從4000元到8000元的都有,這個是兩倍的差距呀。

萬科、碧桂園是第一梯隊的房企,如果它們敢明降價,就一定會有維權退房的,第一梯隊敢下降30%,第二第三梯隊就敢或者說被迫要降低50%,或更多。真正回到2016年的房價不是夢。

但,但2016年的房價是不是已是2014年的兩倍呢?呵呵,等著吧。


財經作家邱恆明


房價會不會跌要看地方吧?很多地方房價三四千不會降,三四萬的地方就有可能會降啊!北京市區的房子不會大幅度下降,但是郊區降了啊。我們環京的城市都在降呢。我現在準備買房,今天跟我姐還聊起來她一套房子,我說位置不好,不如賣了它再住的附近再買,她說那房子質量好,最貴的時候120萬,她想要125萬,結果沒賣了,現在一百萬都賣不出去了,她也就不賣了,留著以後給孩子們了。我們這的房子基本都是在降,只是不會出現像燕郊那樣的攔腰斬。




你若盛開qfzl


現在成天叫價房子,沒買向裡擠,買了又後悔,我現在買了小區房就想退出來賣掉,首先聲明自己不是炒房客,現在的小區(特別是物業公司)確實不敢恭維,電梯壞了,叫業主向上面公司彙報,小區衛生每天應該早晚各一次吧,而他們平均每天不到一次,夜晚小區攔杆開著保安去睡覺,停車位設計緊,不讓沒買車位的業主進入小區,強悍的保安都是社會人員,等等一系列問題。以前的老小區雖然住著舊點,街房鄰居都很和諧,環境衛生也打掃的很乾淨,物業費沒現在的十分之一,現在我們小區好多人都回味以前的舊房,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呢,關鍵一點還是物業公司,物業公司聘用社會的閒散人員,定性不是服務而是管理者身份,這樣不是黑惡勢力進駐小區嗎?


手機用戶50281180550


一線及省會城市就別指望跌了,就算波動跌那麼一點對剛需影響也不大,所以剛需的能夠得著就趕緊買吧。房貸壓力確實大,我現在就是抓緊努力,爭取提前把房貸還清,因為我保證不了自己身體會不會哪天出問題,不然自己萬一掛了,除了房貸就啥也沒給老婆孩子留下。我抓緊時間提前還掉,這樣就算我出問題了,他們也不會沒地方住,擔心下個月的房貸還不起,我老婆的收入保障他們生活還是沒問題的,提前把房貸還完精神壓力會小得多。不要說銀行錢沒必要著急,慢慢還,要考慮通貨膨脹及以後收入的增長,我說這是狗屁,前提是你祈禱自己一直健康,不然你老婆孩子就等著苦吧


獨立顯卡0321


座標四川南充這個五線城市,今年九月份初去看恆大精裝修房子一平8000左右沒買,月底恆大全國樓盤降價約7000左右一平立馬出手買了。現在又降價到6300左右了,確實降價幅度很大。我是剛需無所謂,但是還是有人去房鬧!你們說房價降價了嗎?



何尋歡9966


這5年多一直在建築公司上班還是知道點內情哈,都是集團大公司哈就不好說具體名字,第一 個開盤價9千多一平米,到了房子修起就是第二年9月份咯 ,結果10月國慶搞活動降價到6千多。第二個就是2018年開盤的還是開盤價9千多一平米,到今年10月還在修建,但房子已經降價到8千多,修完估計還可以再少點的😁😊


104659097


我的觀點是:誰說跌誰現在就去把自己的房子賣了!

還是那句話,現在全中國不超過10個人能說的清楚未來房價到底是漲還是跌。但,我們可以理性的來分析一下。

1.從財務角度,房價由五部分構成,這五部分跌了,房價就跌了。

  • 樓面價:即開發商獲取土地的成本。
  • 建安費用:即大部分是總包單位修建地下室、樓房、園林、基建等的費用。有一小部分交給政府,如配套費等。
  • 期間費用:前端融資,開發貸等財務成本。管理費用,營銷費用。
  • 稅收:增值稅
    ,附加稅,土增稅,所得稅。
  • 利潤:開發商賺取的部分。現在的毛利潤大約在50%左右,如果不做稅籌,淨利潤大約在10%左右。

2.從市場角度。購房的需求跟城鎮化率密切相關。

整體中國的城鎮化率不足65%,而目標是80%以上。15%的差額✖️15億人=2.25億人。按人均住房面積35平米計算,住房缺口78.75億平方米。這還沒算多次購買的。

3.自己住的房子別等了。

房住不炒是主基調。如果你是自己住,無論大小,只要自己跳起來夠得著,就買!

槓精們也別跟我說什麼打倒萬惡的炒房投資客。那你是真的沒見過炒房的,一出手就是自有資金幾千萬,加上槓杆估計上億。我們這種頂多叫做資產配置。

我用心的回答,期待你的反饋!

小小的【點贊】或【關注】是對我莫大的肯定!


地產讀書郎


——莫莫為你答疑——

據說萬科拋售,碧桂園降價,據說恆大也降價了……又一波人開始討論房價是不是會降,能不能買房。

自從12年前買房後,我一直關注身邊買房和沒買房的人。

沒買房的人都很聰明,能收羅各種降價信息,提前收手,止損。所以當然沒買了,一直租房住吧。時不時搬家,可能因為房租漲了,也可能因為業主賣房了。(接手的又是個不夠聰明的呀)

買房了的人都考慮不太全面,大部分人只抓一兩個點就下手了,比如孩子讀書近,比如給父母養老房,比如就想有個地方住,再比如手頭只有那麼多錢,就買得起這間,哪管得上學位、地段,大小。然後這些人買房後可能各種後悔,房子買小了,學位不理想,小區車位少,周邊環境不夠完美……但,房子終究是自己的。

所以,其實和樓價跌不跌無關,想太多的人都很難買房子。


莫大哥麥二姐的小女兒


強烈建議,房子不跌到這個均價價錢不要買:

一線城市:30000一平米

新一線線城市:15000一平米

二線城市:10000一平米

三線城市:7500一平米

這個可以作為參考,如果不聽我意見的話,五年後誰買誰吃虧,不信,就去買。那些磚家,說的都是狗屁話,吃人嘴短的傢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