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之戰中,南宋出兵40萬,為什麼還會慘敗?

蕭曉四姑娘


建炎三年(1129年),張浚向宋高宗提議,認為欲中興宋室,必從關陝(即陝西,古名關中)開始,並自告奮勇前往陝西主持戰局。張浚的這一構想,正是欲效法秦漢據關陝而奪天下的戰略。十月,張浚抵達興元。十二月,任命曲端為宣撫處置司都統制,劉子羽為參議軍事,吳玠、吳璘兄弟為統制,積極備戰。

誰知張浚尚未出擊,便遭當頭一棒。

金國大將完顏婁室以重兵攻打陝州(河南三門峽),知州李彥仙拼死抵擋。張浚命令曲端前往救援陝州,哪想曲端向來嫉妒李彥仙,無意出手相救。婁室以十萬之眾輪番攻城,於建炎四年初終攻破陝州,李彥仙死難。在之後幾個月裡,宋金在關中激戰,互有勝利,然而曲端多次對友軍見死不救,遂被張浚罷免兵權。

當時兀朮的軍隊在橫掃江南後,已撤至淮北。已成為驚弓之鳥的宋高宗十分擔心金兵再次南下攻略,遂指示張浚分道出兵,由同州、鄜州、延安府主動出擊,以牽制金兵南下。

駐守關中的完顏婁室頓時面臨南宋軍隊巨大壓力,便緊急向兀朮求援。兀朮遂引兵赴陝,與婁室會合。與此同時,金太宗又遣完顏宗輔入援陝西,打算深入陝川,徹底打敗張浚。

一場大戰已是在所難免。

在金兵紛紛入陝之時,張浚業已集結一支龐大的兵力,包括熙河、秦鳳、涇原、環慶及永興軍五路人馬,共計四十萬人,馬七萬匹,欲與金兵決一死戰。然而,這個部署遭到八字軍首領王彥的反對。他認為陝西兵將向來不相聯絡,五路大軍齊出,根本沒辦法協同作戰,不如令各路大軍駐屯要害之地,遇到敵人攻擊時可以互相支援。

張浚未嘗不知王彥所言有理,但他有自己的戰略考慮。如今東南殘破,已經難以再經受金兵的再次打擊,若能在關陝一戰擊敗強敵,那麼就可能成為抗金戰爭的轉折點。可以說,張浚是要賭上一把。

可惜的是,張浚並沒能賭贏。

建炎四年九月,南宋軍隊與兀朮、婁室的金兵在富平丘陵地帶展開決戰。宋軍人數雖多,在部署上卻很不慎重,安營紮寨於平原地帶。統制吳玠向前敵總指揮、熙河路經略劉錫建議說,軍隊應該先佔據高地有利地形,憑險為營,否則這一帶平原地區,容易遭到金國騎兵的進攻。

然而吳玠的意見卻沒能得到重視,諸將以為,此帶雖地形平坦,然多沼澤,縱是金兵鐵騎前來,也難以馳騁。前敵總指揮劉錫面對諸將議論紛紛,一時間也沒了主見。事實證明,吳玠的看法是對的,因為沼澤根本擋不住金兵鐵騎。

金國騎兵縱橫南北,對付區區沼澤不在話下。完顏婁室早有準備,令部下備好了許多木柴與裝填沙土的囊袋,移土擔柴,填澤鋪路,很快在沼澤地開出足以令馬匹行進的道路。胡馬本個頭高大,金兵攬轡而過,直逼宋兵營。婁室攻宋軍左翼,兀朮攻宋軍右翼。起初,南宋軍隊憑藉著人多勢眾,與金兵殺了個平手。但是很快,宋軍其中一路潰敗,最終導致了戰鬥的全線失利。

富平之戰的失敗,宣告張浚全面奪取關陝、進擊中原的計劃破產。宋軍被迫撤退,關、隴六路幾乎都落入金人之手,只有階、成、岷、鳳、洮五郡以及鳳翔之和尚原、隴州之方山原仍控制在南宋手中。

只要再攻下和尚原,金兵就打開從陝西通往四川的大門。

倘若不是吳玠力挽狂瀾,在和尚原擊敗進犯的金兵,南宋帝國的西疆恐怕就保不住了。


君山話史


南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三月,被金兀朮一路追擊的宋高宗抱頭鼠竄到浙江溫州,準備隨時下海逃遁。但是金兀朮卻不追了,滿載財寶開始回撤。當回撤到黃天蕩(在南京的東北方向),遭到了韓世忠的伏擊,突圍受到重創後回到了洛陽。於是,驚恐未定的宋高宗又重新返回了紹興。猶恐金兵再度南下的宋高宗,為了牽制淮南的金軍不能再次集兵,即令川陝宣撫處置使張浚在陝西向金軍發動攻勢。八月,張浚命永興軍路經略使吳玠攻取長安,命環慶路經略使趙哲攻取麟州、延州。初戰告捷,張浚大喜,宋高宗大喜。金聞宋軍在陝西反攻,急調金兀朮率精騎二萬由洛陽馳援;令完顏婁室率萬餘兵馬由河東進至綏德,以阻遏宋軍東進;令右副元帥完顏宗輔(即訛裡朵)為主帥率金兵及偽齊偽軍約二萬人馬向富平聚集。 張浚聞報金軍大部隊開始入陝,認為決戰的時機已到,遂調5路兵馬共18萬,並籌集了川陝地區的五年賦稅作糧餉,向富平集結;便親自坐鎮邠州(今陝西彬縣)督戰。 九月,宋都統制劉錫率5路兵馬進抵富平地區,以蘆葦叢生的沼澤地作為屏障,紮營列陣。隨後訛裡朵也率自己的兵馬趕到,與宋軍相距約80裡。宋將建議張浚乘金兵尚未合兵,尚未部署妥當之機,向訛裡朵發動攻擊。而張浚卻執意地要先向訛裡朵下戰書,約定好時間再會戰。他底氣十足,自恃兵多糧足,勝券在握。訛裡朵接到戰書後,故意不予理睬,以拖延時間。待金軍全部人馬趕到後,他親自到宋軍陣地前沿去觀察,發現宋營的壁壘不固,極易攻破;於是重新調整了作戰方案。 張浚下戰書約定的日子已到,訛裡朵仍然堅壁不出。張浚認為他怯戰,更加驕橫起來,命人去金營給訛裡朵送了一套小女人的服裝,以示羞辱。劉錫與諸將商議進兵之策,吳玠建議將陣地移向高處,以遏制敵騎兵。但劉錫卻認為,我方陣地前有葦澤阻擋,敵騎兵是不可能穿越的。 24日早晨,劉錫先遣千餘兵,去向金營作試探性的攻擊,結果被金軍設伏全殲。中午時分,金軍順勢出動了三千餘精騎,用裝滿土的袋子作鋪墊來突襲宋營,引起了宋兵的騷亂,訛裡朵乘勢發起了進攻,劉錫倉促應戰,富平之戰終於爆發。宋軍慌亂一團,失去統一指揮,5路兵馬各自為戰,互不應援,孤軍又不敵金軍,宋兵丟盔棄甲,爭相逃竄。戰至黃昏,宋軍大潰,退往邠州,張浚率殘部退守秦州(今甘肅天水)。金軍利用繳獲的大量糧草、輜重,乘勝向陝西內地大舉進攻,至次年三月,陝西全境幾乎全都淪陷。

富平之戰,宋軍指揮上恃兵多、糧草足而輕敵,以致大敗。金軍及時調整部署,出其不意攻擊,以致一舉獲勝。


麟角1


首先要糾正一下,富平之戰南宋軍隊的四十萬只是個號稱的數字,確切的數字是步騎十八萬。但這十八萬大軍,卻是當時風雨飄搖的南宋王朝,最後且最雄厚的反攻本錢。

富平之戰前,這支南宋大軍,
由堅決抗金卻志大才疏的樞密院事兼川陝宣撫處置使張浚統領,駐守在陝西地區。他們的前身,正是北宋末年時痛擊西夏的精銳。比起靖康之變前後,那些金軍鐵蹄下一觸即潰的“大宋禁軍”來,這支十八萬人規模的宋軍,戰鬥力卻是十分兇悍。建炎四年(1130)春,也正是這支鐵軍,在陝西邠州硬槓金軍名將撒利喝,殺得“滿萬不可敵”的金軍傷亡慘重,竟把撒利喝嚇得失聲痛哭,落下了諢名“啼哭郎君”。

以當時的形勢說,憑著這支強兵打哭金軍的實力,外加陝西大地優勢的防禦條件,別看宋高宗正被金軍“搜山檢海”般吊打,但南宋守住陝西毫無問題。只要陝西守得住,南宋就有反攻中原的絕佳跳板,所謂“中興當自川陝始”,正是大有希望。

可是,當被金兵追得驚心動魄後,急上火的宋高宗,卻全然不顧陝西當地殘破,暫無力發動大規模反擊的事實,死催張浚動用這最後的家底,主動從陝西出擊金軍,以減少自家壓力。軍事能力票友級別的張浚呢?也是毫不含糊,一口氣就動用了十八萬人,還把西北能用的七萬匹戰馬也全帶上,等於是掏空了家底,朝著金軍狠砸過來。

於是,建炎四年八月(1130),張浚大搖大擺發佈了檄文,五路大軍齊發,一路勢如破竹,果然殺得金軍節節敗退。到是年九月時,成功會師的張浚大軍,與金軍對峙在富平,即將開打這場南宋賭國運的大戰。

雖說決戰時機並不成熟,但由於金軍措手不及,張浚的運氣也是大好:大軍到達富平後,與張浚相隔八十里對峙的,是金將完顏宗輔,完顏婁室率領的主力部隊,還在著急忙活趕路。如果宋軍能主動發起進攻,一口吃掉完顏宗輔,那麼立足未穩的完顏婁室,也只能掉頭撤退。南宋收復國土的戰局,也就一馬平川。

但就在這大好機會前,張浚票友本色發作,麾下明明有吳玠等名將,他卻半句良言不聽,只是大大咧咧朝金軍下戰書,要和金軍約定如期決戰。誰知金軍根本不按照套路出牌,管你怎麼叫陣,就是不和你打,結果一來二去,完顏婁室及時趕到,金軍形成堅固陣線,大好機會就此錯失。

而在金軍穩住神後,張浚的蹩腳軍事水平,也被人家看了個滿眼。作為經驗豐富的戰將,完顏婁室輕鬆就把張浚佈陣的漏洞,全都看了個遍。尤其要命的是,宋軍明明以步兵為主,卻偏偏紮在低處,正有利於金軍發揮騎兵衝擊優勢,這下完顏婁室膽肥了:十八萬精銳又如何,攤上張浚這個草包做對手,就是機不可失,打!

於是,九月二十四日,雙方正式開打。
恰如金軍戰前謀劃,以低攻高的宋軍攻擊受挫,張浚低能的佈陣水平,更叫戰線門戶大開。五路大軍很快陷入各自為戰。雖說宋軍依然驍勇,一度將完顏宗弼的精銳包圍,但金軍的騎兵,依然抓住漏洞衝擊成功,宋軍大將趙哲戰場跑路,十八萬宋軍頓時大潰,戰局,已無法扭轉。

一場宋金主力大決戰,就這樣以宋軍潰敗告終。隨後金軍高歌猛進,幾乎佔領陝西全境。南宋只能憑著川陝山地苦苦支撐,收復中原的最重要本錢就此賠光。與其說,這是因為金軍能打,不如說,這就是個草包主帥張浚,坑慘全軍的虐心一戰!

外行瞎指揮的教訓,看看宋軍這一敗,就知何等沉重!


歷史風雲錄


富平之戰為宋金戰爭中的重要戰役。

時間:公元1130年(南宋建炎四年)九月

地點

:富平之戰的具體地理位置是在今天的陝西省富平縣城以東至王寮鄉的軍寨、納義坊一線。

結果:以宋軍慘敗告終,導致陝西五路全部失陷。

經過:公元1127年(建炎元年)冬,金國將領完顏婁室開始進攻陝西,宋將李彥仙扼守陝州(現在的河南省三門峽市西),屢破金軍。

公元1129年(建炎三年)秋,知樞密院事張浚(

富平之戰關鍵人物)提出經營川陝的建議,後出任川陝宣撫處置使,主持軍政。張浚是個主戰派,在抗金方面也沒少給皇帝進言,曾上奏宋高宗趙構說“願陛下鑾輿早為西行之謀,前控六路之師,後據兩川之粟,左通荊襄之財,右出秦隴之馬,天下大勢斯可定矣。”雖然張浚報國心切,但有學界觀點認為張浚其人志大才疏,自命不凡,其所謂抗金的言行都是為了迎合當時宋高宗趙構偏安江南的心願。

公元1129年臘月,完顏婁室率金軍10萬人攻陝州,李彥仙派人向川陝宣撫使張浚求救,但是曲端(

與張浚關係不睦)向來嫉妒李彥仙的功勞在自己之上,完全沒有出兵的意思。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正月中旬,金將完顏婁室得以集中兵力,攻破陝州。據記載,陝州保衛戰是北、南宋之際最壯烈的保衛戰之一,持續時間長達1年半,被圍近3個月。金國嚴令督兵急攻,“死傷者雖滿地,而不敢返顧”,為此付出了重大傷亡,在城破之後,李彥仙率士卒巷戰金兵,金兵後來屠城,“陝民無噍類”,李彥仙突圍後投河自盡。李彥仙的犧牲,也標誌著陝西義兵抗金斗爭的失敗。

金軍雖攻破陝州,但當時戰事仍處於膠著狀態。在四太子完顏宗弼(金兀朮)渡江攻宋受挫之後,完顏宗翰的建議集結重兵先攻取陝西地區,將主攻方向由東南轉移至陝西。由三太子完顏宗輔代替完顏婁室為攻陝主帥,同時將四太子完顏宗弼(金兀朮)的軍隊由江蘇一帶西調洛陽其為副手,企圖攻取陝西,此時集聚此地的已不再是完顏婁室的孤軍,而是由完顏宗輔統領,集合了完顏婁室和完顏宗弼兵馬的大批金軍主力部隊。川陝宣撫處置使張浚對金國的這一戰略調整渾然不覺,還在考慮通過與金展開決戰來緩解東南地區朝廷的壓力。

就在金軍做出戰略調整部署之際,同年秋天,負責陝西的軍事決策的張浚罷免了曲端兵權,讓他去管理祠祭事務,貶為海州團練副使,安置到萬州。據記載,曲端也是個比較複雜的人物,在陝西軍中久負盛名,頗有才幹,但又恃才傲物,心胸狹窄,忌妒賢能。與前任文臣陝西兵馬節制使王庶就關係不和,李彥仙苦守陝州時按兵不動,其部下吳玠被張浚提拔之後,又同其勢如水火,相互指責。而且,在戰略指揮上,張浚主張出兵決戰,而曲端則主張固守,兩人早就存在分歧,導致後來曲端去職。

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是南宋和金兩國戰爭的第六個年頭,此時的南宋軍隊沒有了之前靖康之役時一觸即潰的頹勢,軍隊素質已較之前大有改觀。但在金國重兵鐵騎屯集之時,張浚的決戰之舉,顯然有些輕率。雖然內部將帥間有矛盾,但當時多位軍事主官都認為,不可輕舉妄動,應該據險而守,採取游擊戰術,消滅敵人,適時發動總攻。例如,曲端也曾提出據險而守的戰略,畢竟宋軍還是以步兵為主,進行山地戰還是有利於己的。不僅如此,吳玠也曾提出建議,憑藉有利地形,來防範金兵,但都不被張浚所採納。

張浚對劉錡之兄劉錫(並非將才,但聽從張浚)委以重任,本人則駐紮邠州(今天的陝西杉縣),甘、陝五路(秦風、鄜延、環慶、涇原、熙河)兵馬聚焦在富平、蒲城一帶,號稱永興軍,由劉錫統一指揮。而且由四川、陝西積攢多年的各類錢、糧、草、珍寶也是屯積此處,以備軍需、犒賞。他所依仗的是兵力年的優勢,《齊東野語》《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三朝北盟會編》《金史》等都有不同記載,有四十萬之說,也有三十萬之說,也有二十萬、十八萬之說,但在當時的補給條件下,集結四十萬兵員也不現實,只能說是號稱。但即使以十八萬的兵力來說,在宋金戰爭中也是宋朝投入兵力最多的一次決戰。由此可見,張浚此役是做出了決一死戰的架勢。

這時的金兵也進駐了陝西下邽縣(今天的陝西渭南市故市鎮附近),雙方相距約八十里。九月的季節,正是金兵弓勁馬壯,活躍善戰的季節。而張浚選擇了在錯誤的時間(九月)和錯誤的地點(平原)與金兵決戰。直到會戰前,宋軍還一直以為“我師數倍於敵”,金後還跟往年一樣,主要進攻的力量是在江南,全然不知金軍早已換帥,也非完顏婁室的孤軍。

戰前的軍事分析會上,劉錫召集部下開會討論具體部署,對於部將提出的“宜擇高阜據之,使不可勝”充耳不聞,反而是以蘆葦叢生的沼澤作為屏障,紮營列陣。各路運送輜重物資的鄉民,在宋營外圍設寨。後有建議趁金兵未合圍之際實行各路突襲,也未被其採納,張浚執意致書金軍約戰。對此,早已看透宋兵"極易破"的完顏宗輔置之不理,拖延時間故意示弱,就是不去應戰,這使得宋軍誤以為金兵膽怯,不斷以婦人衣服、告示全軍等來刺激金軍。

二十四日,劉錫派出千餘人向金軍發起試探性攻擊,結果被斬俘殆盡。到了中午時分,沒曾想金兵以薪柴與泥土填平沼澤,以騎兵發動突襲,一場規模空前的大會戰便展開了。金軍人少,但騎兵靈活機動,在平原作戰優勢明顯。衝亂的運送輜重的鄉民潰入宋營逃避,一下子亂了宋軍的陣腳。而劉錫戰場指揮失靈,五路兵馬各自為戰,不能協同應援。黃昏時分,金軍全力猛攻,結果宋軍潰敗,退往邡州,前述的輜重、糧草等物資大都遺棄。這場大戰持續了將近一天,儘管如此,部分宋軍戰鬥還是比較頑強的。據《金史》中記載,完顏宗弼左翼軍曾陷入一度陷入困境,被劉錫之弟劉錡的涇原路宋軍迎擊,並將其包圍,斬殺甚眾,但未能挽回敗局,當環慶路宋軍趙哲一部被擊破後,宋軍全線大敗。

兵敗後,宋將之間的矛盾白熱化,張浚為了推諉責任,又以敗軍之罪,貶了劉錫,殺了趙哲,此舉導致一些將官不服,為了那些壓制不服的將官,張浚還殺害環慶路其他一些將官,使得宋將之間矛盾公開分裂化,有的部將叛投西夏,曲端的一些部將後來還投降了金國。

這一役,宋朝幾乎掏空了西北的家底,在川、陝的多年積聚毀於一旦,成為最慘的一次敗仗。戰後,金軍乘勝追擊,宋朝在陝西五路幾乎喪失殆盡,基本喪失了陝西這個重要的戰略區域,後來依靠吳玠孤軍在鳳翔府的和尚原(今陝西寶雞西南)、隴州的方山原(今陝西隴縣西南)、仙人關(今甘肅省徽縣東南)等蜀道要隘扼守,大敗金軍才得以與金兵對峙,但已無力克復陝西。也使得金人意識到長時間長距離多線作戰並不能一口吃掉南宋政權,宋、金南北對峙局面由此形成。

簡要表述一下張浚其人。

張浚(1097年8月11日—1164年4月20日),字德元,四川綿竹人,南宋名相,抗金將領。因其支持趙構繼承皇位有功,得到趙構信任,被委以重任,任職陝西期間,雖統一節制,但也導致宋將之間的關係更加尖銳,使陝西宋軍更加渙散,進一步削弱了陝西的抗金斗爭力量。後世對他的評價頗有爭議,褒貶參半。本文拋磚引玉略寫幾句:

褒獎者認為他是個抗金英雄。例如,南宋思想家、文學家陳亮評價說:重惟魏國先忠獻以至公血誠對越天地,以崇勳茂德鎮動華夷,為中興社稷之宗臣,平生慕望。宋末三傑之一的文天祥曾評價說:卓哉魏公,相國惟忠,名標青史,垂裕無窮。《歷代群英歌》中寫有:①張浚經略有方,趙鼎力真宰相。②趙鼎秉衡朝士賀,魏公堂軸眾心傾。

貶低者則認為他是個誤國之輩。例如,南宋朱熹評價說:張魏公才極短,雖大義極分明,而全不曉事。扶得東邊,倒了西邊;知得這裡,忘了那裡。明代王崇簡評價他說:浚三命為將,三致敗,且劾李綱,殺曲端,疑岳飛,薦秦檜,雖為南渡名臣,無可紀之功。清代乾隆評價他:張浚富平之敗,心雖可原,然失律之罰不可逭也。

再簡要說一下陝西在兩宋時的重要性。

北宋建國之後,與北方少數民族政權長期拉劇作戰,一直到宋真宗時期,其抵禦遼軍的主戰場是在河北一帶,因此,"河北最號勁兵之處",也就是說當時宋之精銳主力部隊大部分是在駐紮河北,而在宋遼澶淵之盟後,情況大為改觀,宋遼長期和平相處。但摁下葫蘆起來瓢,西北的党項人也不閒著,後來李元昊自稱皇帝,建國“大夏”,不時進犯北宋西北邊境,雙方是時戰時和,在長期戰爭壞境中,陝西各路取代了河北東、西路,成為精兵的集中地,至北宋末年,人稱“獨西兵可用”,也就是說在當時的情況下,陝西各路兵馬成為了當時最能打仗的主力部隊了。後來,北宋徽宗任用童貫主持陝西軍務,無論是抗遼還是徵方臘,都是調集的陝西兵馬。在後來北宋抗擊金兵時,陝西軍曾救援開封,迫使完顏阿骨打次子斡離不暫時退兵。但在後來兩次救援太原戰鬥中,也損折怠盡,太原陷落。

到了南宋時期,陝西仍然是重要的戰略區域,可以從側翼牽制金朝。在當時很多主戰派都主張從陝西作為恢復中原的基地。到南宋孝宗時期,陸游曾寫詩說:“會看金鼓從天下,卻用關中作本根”。在當時陝西人也確實是英勇善戰,南宋的大將韓世忠、張俊、曲端、吳玠、吳璘、劉錡、楊政、郭浩、李顯忠等人中,陝西人居多。


史說新傳


南宋初年的富平之戰,是典型的書生誤國。在富平的南宋的軍隊號稱40萬,實際只有18萬,其中有6萬騎兵,12萬步兵。南宋的總指揮是張浚。

史書上未記載金國在富平有多少軍隊,我估計大約有6萬人左右。當時金軍主力仍然在淮南,有15萬之眾。金軍的前敵總指揮是完顏婁室,手下大將有金兀朮。

趙構當時派張浚到陝西,讓張浚先經營三年,然後再談收復河山。

吳玠的意見是:依託高山峻谷的地利來守險,不要與金國在平原地帶爭鋒。

當時陝西的都統制曲端說,要十年之後才能談與金兵決戰。(十年之後是紹興十年,不幸被曲端言中了。)

曲端說,現在金兵的唯一弱點是隻有完顏婁室一支孤軍,然而金兵訓練有素,佈陣分合非常熟練。宋軍的唯一優點是五路兵馬集中優勢兵力,然而各路統帥多有調換,訓練不夠,上下不相識,各路兵馬不協調,只是一堆土豆。敵人是一把菜刀,你土豆再多也沒用。

最好的策略是用主力兵馬守護險要之處,然後用奇兵不斷騷擾金兵,春天不讓他們耕種,秋天不讓他們收穫,金兵只好去河東運糧食,不出一二年就可以打敗陝西的金兵。

張浚聽了很不爽,要等十年,十年鬍子都白了,下令把曲端免職。在富平與金軍決戰,結果大敗。

本人是沂藍書院趙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現代史,繼承章太炎學派唯識史觀學說。


沂藍書院趙月光


首先需要糾正的是,富平之戰中南宋的40萬軍隊只是號稱,實際並無此數。關於宋軍兵力較可信的記載,《三朝北盟會編》作“兵二十萬,馬七萬”,《金史》則記為“騎兵六萬,步卒十二萬”。宋史專家王曾瑜認為,宋軍的實際參戰兵力最多不超過20萬人。要想了解南宋為何在富平之戰中慘敗,我們可以來回顧一下這次戰役的經過。

從1130年開始,宋金戰爭的局勢也開始發生變化,陝西地區成為雙方爭奪的焦點。金朝方面,由於兀朮“搜山檢海捉趙構”的南下作戰並未奏效,便放棄了武力渡江南下滅宋的計劃,轉而扶植劉豫的偽齊政權、以期在兩國之間建立緩衝地帶。為了鞏固偽齊政權對華北地區的統治,粘罕等人向金太宗建議:前討宋, 故分西師合於東軍, 而陝西五路兵力雄勁, 當併力攻取。”由此開始,金朝將主攻方向由東南轉移到陝西,直接威脅南宋側翼。金太宗遂命令三太子、右副元帥完顏宗輔為陝西主將,並抽調渡江南征失利的四太子兀朮軍前往,與完顏婁室合兵作戰。

完顏兀朮


然而,宋軍主帥張浚卻對金軍的主攻方向做出了錯誤的判斷,他仍然認為金軍的主攻方向是江南地區,決定主動出擊以減輕江南戰線的壓力。張浚的決策遭到了諸多官員和將領的反對,武將如吳玠、王彥等人,文官如王賞、劉子羽等人, 都反對舉行決戰,主張穩固防線、堅守不動者甚多。不過,張浚自認為西軍驍勇、且有兵力優勢,對獲勝十分有信心。《齊東野語》卷15《曲壯閡本末》的記載,可說明張浚對宋金形勢的估計:

“浚欲大舉,未剛其意,先使張彬(宣撫處置使司主管機宜文字官) 往覘之, 曰:公常患諸路兵不合, 財不足,今宣撫司兵已合, 財已足, 婁室以孤軍深入,我合諸路攻之不難。萬一粘罕併兵而來,何以待之?

這段記載與《宋史·曲端傳》和《建炎以來系年要錄》的記載大致相同。張浚認為,宋軍有兵力優勢、且婁室“孤軍深入”,因此機不可失、應速速決戰。但他的估計與現實不合。實際上,當

訛裡朵和兀術率師入關後,陝西戰場上不只有“婁室孤軍”,金軍在數量上並沒有明顯劣勢。此時已經是宋金戰爭的第六年,雖然宋軍的狀況已有明顯改善,但軍隊質量仍然弱於金軍。在金軍增添重兵支援的情況下仍然決戰,顯然過於輕率。另一方面,金軍以騎兵為主力, 擅長於平原曠野縱橫馳突、機動性明顯佔優;而宋軍以步兵為主,進行山地戰和防禦戰則較為有利,不適於主動出擊。如名將吳玠便進言“高山峻谷,我師便於駐隊,賊雖曉勇,甲馬厚重,終不能馳突,我據磋峨之險,佔關輔之勢,賊雖強悍,不能據我尺寸地”八字軍統制王彥也認為“陝西兵將上下之情,皆未相通,若少不利,則五路俱失。不若且屯利、閬、興、洋,以固根本,敵入境,則檄五路兵來援,萬一不捷,未大失也”,但張浚並沒有採納這些建議,而是決心孤注一擲。1130年9月,張浚集結熙河路經略使劉錫、秦鳳路經略使孫偓、涇原路經略使劉錡、永興軍路經略使吳玠、環慶路經略使趙哲五路兵馬移師富平縣,以劉錫為都統制迎擊金軍。金軍聞訊後,也進駐距富平縣80裡的下邽縣,決戰一觸即發。

張浚畫像


決戰前,宋將建議張浚應趁金軍未能合兵之機,先行出擊、擊敗完顏宗輔部。張浚自恃勝券在握,執意致書金軍,約定於9月14日正式開戰。完顏宗輔接到戰書後,故意示弱以拖延時間、等待完顏婁室率軍抵達。完顏婁室抵達後,親自率數十騎觀察宋軍陣營,並作出了“人雖多,壁壘不固,千瘡萬孔,極易破耳”的評價。待宋軍已經因驕而怠、喪失鬥志後,金軍於9月24日中午發起攻擊,拉開了富平之戰的序幕。

為確保騎兵衝鋒的戰場,完顏婁室先派3000騎兵填平宋兵以為萬無一失、並不設防的“ 葦澤”,率先進攻零亂不整、未設防禦的鄉民小寨。那些各州縣運糧食輜重的鄉民因沒有抵禦能力,又得不到宋兵的保護,在金朝騎兵的突襲之下迅速潰敗,如潮水一樣衝入宋軍營寨逃避,導致宋軍尚未開戰便陷入陣營混亂的境地初戰告捷後,金軍以婁室率左翼、兀朮率右翼,分兵兩路向宋陣進攻,雙方展開了激烈的戰鬥,《金史》記載“自日中至於昏暮,凡六合戰”,激戰中,兀朮的右翼金兵遭到劉錡所部的頑強抗擊,兀朮本人一度深陷重圍、其部將韓常也被流矢射中一眼,導致金兵右路被迫稍微退卻。

劉錡畫像


相較而言,完顏婁室的左翼進展則較為順利。面對婁室的是南宋的環慶兵。當環慶兵遭到金兵強大壓力時,其他各路宋兵卻都各自龜縮不出、並未提供支援。更加不利的是,環慶兵主帥趙哲非但沒有像劉錡一樣鼓舞士氣、率部死戰,反而臨陣脫逃,導致環慶兵迅速潰敗。環慶兵的潰敗也成為戰鬥的轉折點,其他幾路宋軍眼見友軍已經敗退,也陷入軍心不穩的狀態,紛紛開始潰逃。張浚見兵敗如山倒,也迅速後撤。從富平後撤的宋軍丟棄了所有輜重物資,一直逃至鄧州才敢稍作喘息。就這樣,動員近20萬宋軍和整個陝西物力所進行的富平之戰,僅在交戰半天之後便以宋軍的潰敗而告終。

宋軍雖然在富平之戰中戰敗,但人員損失並不大,張浚收集殘部仍得10餘萬人。但川陝數年之物質積累的損失,卻難以估量;這場潰敗嚴重打擊了宋軍的士氣、導致宋軍在陝西徹底陷於被動。富平之戰後,金軍乘勝進攻,導致南宋基本喪失了陝西這個極為重要的戰略區。此後有賴於吳玠率孤軍扼守蜀道天險,在和尚原、仙人關等戰大敗金軍,暫時穩定局面,南宋才得以保住富庶的四川,但此後再也無法收復陝西。

1141年時的宋金對峙圖


縱觀富平之戰經過,我們可以從戰機選擇、軍隊素質和臨陣指揮三個方面對宋軍失敗的原因進行分析,張浚本人應對此次戰敗負主要責任。


1、張浚選擇了錯誤的時機與金軍決戰,導致參戰將官意見分歧、陷入內部不和的狀態,極大影響了軍隊的穩定性。在富平之戰前,陝西戰場形勢已經不利於南宋,此時南宋處於戰略守勢的地位。按照軍事規律,處於戰略守勢的一方首先應儘量先避不利的決戰、待到有利情況出現時才能追求決戰。然而,張浚卻忽視這一規律和廣大將領的意見,強行集結軍隊作戰,自然影響了將領和士兵的信心。


2、宋金兩軍的軍隊素質仍然存在明顯差距,金軍在單兵素質、協同作戰和將領指揮三方面均顯著佔優。宋軍的諸多弱點,也導致他們缺乏金軍那樣的應付複雜局面的能張浚在戰前調集的五路大軍看似規模龐大,實則戰力低下、組織散亂。正如王彥戰前所言“陝西兵將上下之情皆未相通”,加上張浚並未採取措施整合全軍,“士不素練,兵將未嘗相識”的狀況並未改變,加上戰前各方將領的爭論不一,使得宋軍戰力低下的缺陷被更加放大。


3、張浚未能及時把握戰機,因驕傲輕敵犯下了缺乏應變、錯失戰機等致命錯誤,成為導致富平之戰宋軍失敗的直接原因。在完顏婁室部抵達前,完顏宗輔部的孤軍
對宋軍來說是個有利的因素,待婁室軍抵達會合之前,宋軍有機會各個擊破。可是張浚卻因兵力優勢志驕意滿,不聽從諸將先發制人的建議,一定要與金兵約定會戰日期,這就給了金軍兩路會師的時間,扭轉了孤軍深入的不利形勢。兩軍對壘時,宋軍既不選擇有利地形、加固防線,也沒有充分訓練和組織召集的隨軍民夫,對突發事變的準備嚴重不足。這樣一來,宋軍的兵力優勢和戰略主動皆已喪失,自身缺陷卻由於指揮失誤而被放大,導致最終潰敗


總之,富平之戰是宋軍在錯誤的時間(九月秋高馬肥之季)、錯誤的地點(平原開闊地帶)由錯誤的將領(張浚)以錯誤的指導策略(驕傲輕敵、坐失戰機)所進行的一場錯誤的會戰,必然會以失敗收場。


平田君Bellatores


關於富平之戰,有人這樣評價:宋軍18萬(號稱45萬)一週時間之內灰飛煙滅,,而金軍和金國收編的偽軍不過5萬人而已。

此戰是華夏民族冷兵器戰爭中最恥辱的一次大敗,搞得後代歷史書都不好意思提起這次大敗!


此戰南宋可謂是押上了老本,18萬宋軍全是陝西一帶的西軍、宋朝最有戰鬥力的部隊,糧餉方面則是把川陝的賦稅徵到五年之後籌集的,結果是輸的乾乾淨淨!

富平之戰和800年後的蘭封戰役有八個共同點:1、參戰的我方是國家政府的職業軍隊。

2、面對的都是外夷入侵。

3、我方數量是敵方的好幾倍。

4、我方式本土作戰,熟悉地理。

5、我方武器和軍用物資補給都被對方充足。

6、試圖對敵實行殲滅戰役。

7、我方不僅被人數絕對劣勢的外夷打敗,還差點被全殲,幸虧跑得快。

8、歷史書都不還意思寫,大多都一筆帶過。
高宗趙構


富平之戰是宋朝幾乎押上了全部老本,可以說這是趙構少有的、硬氣的主動向金軍進攻的一次戰鬥,結果由於張浚書生意氣的瞎指揮,18萬宋朝軍隊在一週之內遭到全軍覆滅,陝川失守。

之後高宗趙構氣的大罵張浚,說寧願亡國也不在用此人……


整個的富平之戰大概就是這麼個情況,說真的還是真有不少的人不曾知道有宋金富平一戰這事。

另外還有當時的宋軍總指揮張浚自認為佔有兵力上的優勢,過度輕敵而導致指揮失誤,從而造成了大敗。


其實,這隻能是其中失敗的一個因素。

而真正的因素其實是來自北方的女真金人正處於歷史上的強盛時期,而當時的南宋王朝正處在一個國運跌落的時代。

舉一個例子說:在公元前334年馬其頓王國的亞歷山大出征世界上著名的波斯帝國時,也僅帶了大約三到四萬步兵、四到五千騎兵,兵力數量上佔絕對的劣勢。

但他卻能夠用如此少的兵力大敗波斯軍隊幾十萬。

其實波斯軍隊也並不熊,相比於宋朝軍隊而言戰鬥力那是強悍多了。

所以說,當一個走過鼎盛時期的帝國或者軍隊,在面對一個正在崛起的處於強盛時期的新集團時,即使在兵力上佔據數量優勢也大多打不過對手。

歷史早就證明了這一點,而當時宋金兩國的富平之戰也是這麼一個情況!
張浚石像

在世界戰爭史上這樣的戰例很多,中國有外國也有,華夏民族也曾有令人驕傲的秦漢隋唐時代,同時也有令人沮喪的宋代和清代。

發生這樣的一個丟人的戰役,本身也談不上什麼大的問題。

華夏民族的歷史上不是也曾有強秦時代、也有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時代。


東方中華不敗


把長城歸還給奴宋,奴宋也是要送錢送地的,好多宋粉攻擊漢唐和親,可至少漢唐後面緩過來打的大多數外族國家叫爸爸,就算是後期混亂不堪的唐,在藩鎮割據時期都能斬殺對面的國相,甚至兩敗俱傷,什麼大宋不和親,靖康難,連陽痿構的母親給金人生孩子都不敢報仇,奴宋皇帝很多都是遺傳的尿性靠錢去買和平,對面金人要殺岳飛才能讓奴宋跪地求和做狗兒子,結果這陽痿男還真做的下去,也難怪重文輕武,不管岳飛有沒有反心,只要金國爸爸隨時需要,什麼時候都可以南下,南下一次獲得的土地財富人口是奴宋幾十年歲幣都比不上的!


從前我只是普通人


信不信,5萬唐軍邊軍戰力超過40萬宋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