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一場大仗出結果了

一場大仗出結果了

【這是雪貝財經的第144篇原創文章】


一場大仗出結果了



面對疫情,能否創造條件滿足人民群眾的購房剛需,是檢驗地產公司護城河真偽以及管理層戰略能力的唯一標準。



過去7年,如果一家房企在滾滾時代裡沒有掉隊,意味著它要做到:


2013年到2014年抓住信用寬鬆窗口,大舉拿地擴充土儲;在2015年至2016年的去庫存時代,提高去化,實現資金回籠;當2017年到2019年進入慘烈去槓桿時,調整債務結構,借長還短。


然而,即使幸運地活到了2020年,也沒有任何一家準備好了這樣的極端境況:售樓處全部關停、線下完全無法展業。


這一個月,前100名房企的銷售額同比下降了37.9%,前十名的房企銷售額均值為431.9億元,同比下降了18.6%。


唯一的例外是恆大,其當月權益銷售為442億元,同比增長了102.3%,高於第六名至第十名房企銷售額的總和;全口徑銷售額470億元,同比增長了118.3%。


一場大仗出結果了


扭轉局面的時間只用了15天,至今,恆大的棋局已走出了兩步:


第一步:推翻傳統營銷,通過“恆房通”渠道和VR/AR等技術手段,針對旗下所有樓盤實行“網上賣房”戰略,並配套差價保護和獎勵手段,具體而言:


1、承諾最低價鎖定期。

2、延長無理由退房週期。

3、實現全民營銷。比如,推薦他人購買的,可獲得“恆房通”1%佣金及10000元獎勵。

4、5000元定金就能鎖定一套房源。

這是一項到了2月中旬才落地的危機對策,從結果看異常奏效。數據上也沒有被注水的空間:權益銷售額的統計口徑,並不是定金5000元,而是繳納的首付並簽訂了購房合同。


第二部:降維出擊,趁熱打鐵。


從3月1日開始,啟動全國樓盤78折特大優惠。


1、降低定金門檻,3000元就能鎖定一套房源。

2、提高推薦獎勵,從10000元提升到35000元。成功推薦他人購買能拿到35000元現金獎勵和房價1%的佣金。

3、即使之前鎖定的房源到最後沒有購買,也會返還3000元定金。此外,註冊用戶還可以在“恆房通”上推薦親朋好友看房,最高可得300元 ,這樣即使沒有成交也能保底賺10%。

4、根據樓宇去化率推出不同折扣。


一場大仗出結果了


最後一條的計算稍微複雜,比如,以一套原價100萬的房子計算,如果所在樓棟去化率90%以上,採用常規按揭付款方式,所有折扣打完將低至68折,如果通過交3000元定金自購的方式購買,到手價格為63萬元。



自2015年開始,各家頭部房企都耗費資金投入了不少互聯網+,也曾搭建線上渠道拉新獲客,但這場危機出現時,唯一的例外為什麼是恆大?


除了線上的戰略重視程度和資源傾斜程度,儲備了一隻規模龐大的IT團隊外,更有勇氣的是戰略預判及戰略執行。


相比其他幾家頭部房企,恆大的資源稟賦既足夠強悍又難以被外界感知。


對於恆大,業界此前的共識是:強大的動員力、戰略設計與執行力、龐大的土儲規模和低廉的成本、穩定的管理架構。


這次“網上賣房”,實際是把恆大的資源稟賦和競爭優勢線上化,並實現了貨幣化。


銷售端的動員與執行力有助於大規模的線上獲客;而土儲就是糧草,成本越低越好。


接下來的3月甚至以後更長時間,能夠與對手形成戰略相持,甚至打消耗戰則完全依仗於土儲成本。


根據2019年半年報,恆大土地儲備平均成本1639元/平米,在TOP10房企中最低。加上“麥當勞”式的極致標準化運營,其統一規劃、統一招標的模式能實現成本持續下降。



從更深處看,恆大從年初到現在,一系列動作都指向了一個目標:壯大資金的“糧草庫”。


一方面,引入外部融資,通過內部激勵手段優化增量債務結構,期限偏向長期。


另一方面,通過“恆房通”渠道,加上差異化打折定價、VR/AR看房等線上營銷創新;以高佣金拉新獲客,力求提高去化率。


儘可能多的從銷售端回籠內部資金,提高內生造血能力。


地產一直被看作是類金融行業,因為高度槓桿經營,也因為融資驅動增長;最相似之處在於,銀行從資產收益和負債成本之差中獲利,地產從資產價格和融資成本之差中獲利。


銀行的命門是壞賬率,地產把壞賬“讓渡”給了銀行,自己的命門則是融資成本。


一定時間段內,房子賣得越多,即便是預收款,也意味著現金回籠越多,等於融資成本帶來得財務槓桿越小。


2018年開始,地產進入信貸收緊、融資無門和利率高企的去槓桿週期,財務規劃和融資成本決定了誰能穿越週期,誰又倒在黎明前。


“網上賣房”、差異化打折定價以及激勵手段,對於恆大而言,一方面是以價格換時間:如果房住不炒的基調不變,頭部企業最後比拼的將是殘酷的陣地戰,也是消耗戰,誰能在困境中爭取額外的現金流,誰就能活得更長久;


另一方面,加速線上化和數字化進程;鍛鍊了銷售隊伍,也檢驗了戰略佈局和執行力,夯實了公司的護城河。


對於整個行業而言,長期來看,這一仗實際上已開闢了了一條新的賽道,即營銷費用佔大頭的銷售端從此可以被精細化管理,全行業的管理顆粒度上升,成本管控更加透明。


當然,業內關心的是,這將會是恆大可持續的競爭優勢麼?


答案在3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