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0 《千家詩》中的哲理名句

成志偉

《千家詩》是一本深受讀者喜愛且流傳久遠的中國古典詩歌啟蒙普及讀本。書名上的“千”字只是一個虛數,這本書只收錄了一百多位詩人的二百多首詩歌,其中唐宋兩代的作品佔97%;如果真的要選千家的詩,那得厚厚一大本,就很難普及了。以“千家”做噱頭,確有奇效,這本薄薄的古詩選本至今暢銷,即為明證。

《千家詩》涵蓋的內容十分廣泛,以四時風物、山水田園、思鄉懷土、贈友送別為大宗,入選作品多數語言精美、意蘊幽遠,是古詩中的佳品。特別是對一些富有哲理,情、景、理、趣交融的好詩,選家均沒有放過。

宋代王安石的《元日》是春節題材詩詞中的扛鼎之作:“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詩人擷取爆竹、美酒、桃符等春節時必需的元素,與紅日、春風一道,營造出喜慶的節日氣氛。眾所周知,王安石不僅是成就卓著的文學家,也是富於改革精神的政治家,他寫這首詩不僅是為了歡慶節日,重點在“總把新桃換舊符”——既揭示了新事物必將代替舊事物的客觀規律,又巧妙地申述了自己革故鼎新實施變法的堅定信念,富有哲學色彩,堪稱情景交融、情理契合的佳構。

與王安石同時代的朱熹弘講理學,被認為有些保守,但他的《春日》同樣富有哲理:“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萬紫千紅總是春”,盡得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學理念,闡述了“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才是春”的道理。這句詩成為流傳千古的哲理名句,啟迪了一代又一代人。他的另一首詩《觀書有感》也有極鮮明的哲學味道:“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很明顯,水活才能帶來水清,一潭死水必將腐敗發臭,這是普通常識,也是哲學命題。朱熹的兩首哲理詩能夠入選,說明選家的視野是刁鑽且獨到的。

唐代王之渙的《登鸛雀樓》之所以被人熟知,是因為他講出了“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麼一個道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這個道理,一旦用生動、形象、美麗的語言表達出來,馬上就家喻戶曉,這便是藝術的力量。而韓愈的《初春小雨》則從細微處入詩:“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其中“草色遙看近卻無”的哲理性很強,以觀草距離的遠近直接聯繫到綠色的有無,說明觀察任何事物都要注意角度和距離,唯有如此才能窺見本質,不被假象矇蔽。宋代葉紹翁《遊小園不值》中的“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評者往往拘泥於紅杏出牆的消極比喻,忽略了其中寄寓的哲理內涵——“春色關不住”是主命題,告訴人們不能被園牆封閉,要衝破樊籬去融入美好的春天,這才是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宋代程顥的《偶成》是一首獨特的哲理詩:“閒來無事不從容,睡覺東窗日已紅。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雲變態中。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這首詩闡發了作者治學修身的心得體會,指出觀察事物、思考社會的一些原則和方法。其中最有價值的是詩人清醒地指出,在任何複雜的動盪中,“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的做人守則是不可以更改的。只有畢生堅守這種高尚節操的非凡之士,才稱得上是時代的豪雄,而這正是全詩的精華所在。這一科學理念,在當今這個物慾橫流的現實世界裡,愈見其強烈的真理光芒與進步意義。

中國的哲理詩甚眾,歷代的精彩篇章頗多,往往寓哲理、教誨於潛移默化的藝術感染中,深受讀者喜愛,故而《千家詩》對提升古詩選本的思想價值,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