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书法中的“屋漏痕”在书写过程中如何表现?

风中的絮


书法用笔还真不是秘密,懂力即可。

实质是“三力”:借力,寻力,发力。

“屋漏痕笔法”实质是“凌空是方,落笔成圆,寸劲发力。多处多次借力寻力发力。

张旭的“蓬振惊沙笔法”,实质也是“凌空是方,落笔成圆,寸劲发力”。发力点是落笔点。

乒乓球直线出去,碰到障碍物,曲线反弹回来。

屋漏痕特殊,就像一个玻璃球在整体直线局部s道路上寻力借力发力,寻找弱点,突围而出。

屋漏痕,不是粗细变化,不是指“无垂不缩”的回锋(怀素懂万物万象,但不明白发力之道),而是路径变化。这种路径,方向向下,水流总在寻找阻力最弱处突围,节奏滞疾有度,蜿蜒而下。

《释怀素与颜真卿论草书》:

怀素与邬彤为兄弟,常从彤受笔法。

彤曰:“张长史私谓彤曰:‘孤蓬自振,惊沙坐飞,余自是得奇怪’草圣尽于此矣。”

颜真卿曰:“师亦有自得乎?”

素曰:“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遇坼壁之路,一一自然。”

真卿曰:何如屋漏痕?”

素起,握公手曰:“得之矣。”

*

王羲之的笔法是反过来的,他是鹅翅拨水笔法,“凌空是圆,落笔成方,寸劲发力”。米芾的“八面出锋笔法”、黄山谷的“荡桨笔法”也是此类。

褚遂良的“锥划沙”“印印泥”,没有借力,只有寻力发力。见象得象。

卫铄的“横如隐隐阵云笔法”,是静态笔法,属于下乘笔法。也是见象得象。

见象得象的笔法,见横写横,见竖写竖,很容易成为“画字”“写字”,没有借力,没有阴阳转换,导致不能成为“劲字”。所书之字,缺少“凌空是圆,落笔成方,寸劲发力”因“借力”而产生的精气神与内在的“遒劲”。

书法,懂了三力之窍门,就没有像钟繇墓被人偷掘的行径了,人死了,也不得安宁。

“翼先来书恶,晋太康中有人于许下破钟繇墓,遂得《笔势论》,翼读之,依此法学书,名遂大振。”




urna风之度0



屋漏痕锥画沙其实说的就是具有较高形质的中锋线条,既然是中锋书写的点画线条,肯定是以中锋技法写就。要写出屋漏痕,锥画沙的线条,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中锋运笔。二是涩行逆进。三以意书写。


中锋运笔就是要是毛笔的锋尖部分尽可能保持中锋状态运笔,也就是锋要正。就像锥画沙那样。一只尖锐的锥状物,在明净平滑的沙滩上画线一样,锥尖深入沙土内,在具有一定摩擦力的作用下,画出一条深深的刻入地表的凹线。这就是中锋线条。也就是中锋运笔的基本原理。在如屋漏痕同样是泥水在墙上从上到下的蜿蜒曲折的缓缓流下形成的具有立体感到轨迹。

涩行逆进,就是用笔不能轻快的一挥而就,要有一种有物拒之的感觉,这样的线条不仅坚实有力,而且非常富有质感。

在就是书法家自己要有意的体会这种线条的形质给自己带来的感觉,以这种感觉融入书法线条的书写节奏与运笔过程中。


翰墨书道


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的农村人,对屋漏痕应该有印象。

屋顶破漏,雨水沿墙壁蜿蜒淌下。由于墙壁的阻力,雨水必须左右婉曲而下,痕迹的尾部如垂露,圆正而不见起止的痕迹。



古人从这种自然现象中,领悟到以曲势取直的笔意,领悟到用笔要留得住笔,力在画中,笔尽而势不尽,画虽长而力有余,寓沉着于痛快之内。


表现在书法中,就是收笔出锋,最忌飘忽不定,作虚尖浮怯之状,特别是一些较长的笔画,如长撇、悬针丶垂露丶捺脚等,特别是行草中的长竖拉笔。

书写这些笔画时,笔力要送到位,但不可势尽力竭,要做到这一点,重要的是以腕力或腕力配合肘力、臂力送之,切不可以手指拨动笔杆挑出,这样才能笔锋在笔画的尽处还有余力。


如“拂”字长竖,“及”“妙”字长撇。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我认为,漏,是滴漏,淌,为流淌,两者表达的不是一个意思。“屋漏痕”,原本是指老式民房屋顶漏了,雨水滴落在纸棚上之后渐渐向四周洇化,水印边缘出现毛茸茸的自然现象,形态非常柔和润泽,不生硬。借此用于比喻笔墨痕迹厚重丰满,别有意趣。如图:

▲图为本人教学示范稿——生宣纸与屋漏痕

“屋漏痕”,实际是洇的意思。这种感觉在生宣纸上书写非常明显,墨迹洇化之后,笔画或线条边缘柔和润泽。反之,在熟宣上写不洇,墨迹边缘质感齐整,即所谓没有屋漏痕。

比如同一个字,分别用熟宣、生宣写出来的效果差异很大。如图:

▲图为本人教学示范稿

上图中,左边是用熟宣写的,右边是用生宣写的。用的是同一支毛笔,一样的墨汁,笔法动作也是相同的。为什么效果两样儿? 显然,主要是纸的缘故。所以,我认为,有些字体,笔画起、收处的形状呈现圆钝无尖,不一定都是使用了“逆入”、“回描”的动作,而是在笔画的起笔处、收笔处,由于中锋、侧锋和提按幅度大小,以及驻笔时间长短所致。因为,古人不写大字……

图为本人教学示范稿

这个现象表明,宣纸生熟程度对笔迹刚柔、方圆等,在渲染效果和表现力方面有直接影响。比如,在生宣上写字,“屋漏痕”即能起着美化作用,同时也存在弱化线条力度的因素。因此,掌握纸的特性很重要,所说的纸法就是指如何利用纸的特性进行创作,借以表现不同风格的笔墨韵味。当然,与行笔动作快慢、墨汁浓度稀稠也有很大关系。

图为本人教学示范——笔画写法

也由此,宣纸有生、熟、半生熟之分。小楷、中楷、大楷用纸不一样,字体风格不同对使用什么样的纸也有相应要求,所表现的效果也各具特色,需要反复进行对比试验才能知道。

例如,写大楷字《多宝塔》宜用半生熟宣,《勤礼碑》宜用生宣,笔画起止处不用刻意描画。如图:

▲图为本人教学示范——纸法

以上是我个人一孔之见,仅供参考。感兴趣的朋友请点赞,或关注我互动交流。谢谢支持!


潘茂生书法文化研究


屋漏痕据说出自颜真卿与怀素的对话,与锥画沙、折钗股、印印泥,,如同古人说:“肤肌之力”一样,形容用笔方法所产生的点画线条之形质。

它不是古人先有这些概念,后在书法实践中运用的技法,而是对颜真卿在长期书法实践中的经验总结,是颜真卿不断修炼笔墨功夫的象征,功到自然成。

今人在书写中不可一味刻意追求,应加强笔墨修炼,不求形似,以书写中自然状态下产生的点画线条为佳。

同时,在书写中,加强对点画笔法、笔势和笔意的理解,提高书法审美和鉴赏能力,明白点画线条的形质要求。











如石书艺


书法上所讲的“屋漏痕”,实质意义是强调“中锋运笔”!“屋漏痕”的实际形象是指“漏进屋内的雨水”顺着墙壁往下趟时留在墙上的“痕迹”!由于雨水与墙上的尘土汇合成“泥水”顺墙下趟到最后停止时(自身有一定的粘度),最底端的形状必然呈现为圆润的“水滴”状!而这种自然形成的“屋漏痕”形状,明显地显现着一种“流动感”!而这种“屋漏痕”的形状,恰巧与汉字书法的“垂露”笔画形状相同!而“垂露”笔画的形成原理,则是“正确的中锋运笔”!所以,古人便以”屋漏痕”这个词汇来形象地强调”中锋”运笔!!!(须知:“侧锋”绝对写不出“屋漏痕”!)下面,我分别用“侧锋”和”中锋”写两条“竖”,便于大家理解。
(请将照片竖起来看)。


国承明


书法中的"屋漏痕"“锥化沙”"折叉股""印印泥"这些都是书法表现到极致的现象。"屋漏痕"是写字到达尾声才表现出来的现象,毛笔开叉,虚实相生,像是下雨漏在墙上的现象,显得笔力雄厚苍劲有力,一气呵成。而现在一些书法表演者,一起笔就表现出了"屋漏痕",毫无法度可言,一味的追求力度和气势,将书法写成了丑书丧失了书法的底线,把这种现象称为求怪求变求创新,就像失去了做人的底线一样,破坏了书法艺术。


朗月星空书画工作室


屋漏痕是两墙之间的夹角,不是什么屋漏雨了。说的就是个最基本的中锋用笔而已。


林鲁其呀


屋漏痕是指丰润的线条质感。要写出屋漏痕的效果,使线条润而不滥,需要在书写时,做到蓄墨饱而不涨,行笔稳而不滞,笔锋正而不偏。注意这几点,就基本能使线条达到屋漏痕的效果。


西廨七叔


大自然之美与书法能熔炉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