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9 炕底寨:大明宫的“半壁江山”

炕底寨位于未央区大明宫街道办事处西部,西邻省女监,北靠玄武路,村内原有大量的大明宫遗址,可谓大明宫的“半壁江山”。

炕底寨:大明宫的“半壁江山”

炕底寨位置


村名由来

相传明代已有此村,因在唐武则天所建大福(佛)殿殿基夯土台下建村,因原殿基夯土台上尚遗留有菩萨像,人们称此台为菩萨娘娘炕(北方人称土床为炕),因而称为“炕底下”,后因屯兵,故而得名炕底寨。清嘉庆《咸宁县志》称炕底寨,《咸宁长安两县续志》亦称炕底寨村。

炕底寨:大明宫的“半壁江山”

另还有因村中的大福殿遗址形似土炕,村中房屋皆处其下,故名“炕底寨”;以及大福殿为皇帝就寝之地,村民认为自己的房屋都在皇帝的炕头之下等说法。

炕底寨:大明宫的“半壁江山”

大福殿遗址(2013年)

大明宫遗址

炕底寨在唐代处于大明宫宫殿区,故原村存有大量的唐代大明宫遗址,现逐一说明如下:

大福殿遗址:原为唐朝皇帝敬佛的地方,其遗址夯土台也就是村民常说的炕底下、炕上头的炕,与北宫墙和西宫墙连为一体,原东西南北各长约百米。

炕底寨:大明宫的“半壁江山”

大福殿遗址(2013年)

麟德殿遗址:麟德殿是大明宫内廷的便殿之一,遗址台基南北长130米、东西宽80米,原建前、中、后毗连的三殿,原建筑面积超过1.23万平方米。遗址出土大量黑色筒瓦、板瓦及少量的绿琉璃瓦片,台基周围出土许多螭首石刻和石望柱残块,阶道铺有莲花方砖,散水砌以黑色方砖,为其他遗址所未见。

炕底寨:大明宫的“半壁江山”

麟德殿遗址老照片

麟德殿原为唐高宗为朝廷宴会和接见外国使节之所,《旧唐书·日本传》载,长安三年(703),武则天曾在这里接见宴请日本国第八次遣唐执节使粟田真人等;贞元十四年(798),唐德宗曾自制中和舞,命皇家歌舞伎在这里演出。此外,麟德殿还是皇帝内廷举行打马毬、蹴鞠、角抵等竞技活动的场所。

炕底寨:大明宫的“半壁江山”

麟德殿遗址(2007年)

三清殿遗址:因唐朝尊老子李耳为远祖,崇信道教,所以在大明宫内修筑三清殿,以奉祀道教神祇。遗址位于大福殿夯土台基以东,台基北高南低,现存高度12.6~15米,平面呈“凸”字形,北宽南窄,南北长78.6米,东西宽北部为53.1米、南部为47.6米,面积4000多平方米。

炕底寨:大明宫的“半壁江山”

三清殿遗址(2008年)

望陵台遗址:原为唐贞观十一年(637),李世民为怀念长孙皇后而登台瞭望昭陵所建,遗址也是位于玄武路北侧的一处高台建筑遗址。 现存遗址高6米,底座东西长28.1米、南北宽20米,顶上东西长12米、南北宽8米,上下均有破损。

炕底寨:大明宫的“半壁江山”

望陵台遗址(2012年)

还有发生“凌霄门之变”的青霄门遗址,“凌霄门之变”之后迎皇太子李豫入宫行监国之礼的九仙门遗址,玄武门遗址,皇帝入禁苑狩猎、游宴时的必经的重玄门遗址,以及在该村范围内的承香殿、长阁殿、拾翠殿、紫蓝殿等遗址和排水道遗址。

炕底寨:大明宫的“半壁江山”

出土文物

1962年,村内出土双凤纹鎏金大银盘,高2厘米、直径55厘米,根据盘上的铭文显示,这个超级大盘子是唐德宗李适的重臣裴肃进献的礼物之一。

炕底寨:大明宫的“半壁江山”

除了盛唐遗迹,1979年炕底寨还曾出土汉代白虎纹瓦当,当径19.5厘米,厚2.7厘米。外沿凹宽平,内浮雕一飞行虎。虎头高扬,睁目耸耳,张口露齿,肩部有飞翼,虎身圆壮,凸雕斑,四腿作奔跑状,现藏于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炕底寨:大明宫的“半壁江山”

此外,和毗邻的南康村一样,坑底寨村同样有着厚重的“胡人”属性。2000年5月,村内发现北周安伽墓,史书记载他曾经担任过北周同州萨保,“萨保”原来是粟特对商队首领的称呼,同时还有主持袄教祀祭的职责,主要负责管理胡人聚落,安伽墓是我国境内发现年代最早的粟特贵族墓,为我们研究中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安伽墓石榻现存于陕西历史博物馆,也是馆藏的镇馆文物之一。

炕底寨:大明宫的“半壁江山”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安伽墓石榻

2004年4月,村内西北再次发现北周大墓,墓主人康业为粟特人,该墓为目前国内唯一一座以线刻的艺术形式来展现墓主人生活场景的粟特人墓葬,整个画面运用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刚萌生的山水画构图方式,在中外文化交流的研究和我国绘画艺术的研究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相关文物现存于西安博物院。

炕底寨:大明宫的“半壁江山”

西安博物院馆藏康业墓石棺

历史变迁

炕底寨清代属咸宁县管辖,1914年属长安县,1945划归西安市第十一区管辖。

1955年归未央区人民政府第三乡管辖,1956年划归马旗寨乡,1957年炕底寨成立“友爱”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并于次年更名为友爱生产大队。

炕底寨:大明宫的“半壁江山”

坑底寨村遗址碑(2008年)

1960年归大明宫人民公社联志村管理区管辖,1966年更名为“红心”大队,1972年再次恢复炕底寨大队名称。1977年曾与孙家湾、含元殿曾合并为大明宫大队,并于1978年恢复原来的名称和规模。

炕底寨村内原有一座关帝庙,设有小学一、二年级,直至新中国成立仍保留原有建制,而三年级以上学生一直在马旗寨小学和南康村小学上学,一直到1980年,原一、二年级并入马旗寨小学。

炕底寨:大明宫的“半壁江山”

1984年乡建制恢复,生产大队改为坑底寨村,生产队变为村民小组。2000年3月撤销乡建制,成立大明宫街道办事处,2007年成立炕底寨社区,2009年因建设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土地被征用,全村整体搬迁,就地安置在大明宫外原村有土地上。

炕底寨:大明宫的“半壁江山”



参考资料《西安郊区十五年》《西安村落记忆》《西安通览》《西安市志》《未央区志》等,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