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孩子寫作業愛咬筆頭、咬指甲?大多是“焦慮”在作怪,家長先別罵

文|西紅柿媽媽

孩子們小時候難免有一些成癮的小動作,比如咬筆頭、咬指甲等,父母常常不斷提醒孩子改掉這些毛病,可孩子們卻屢禁不止。這樣反反覆覆,往往讓父母很是惱火,輕則大聲呵斥,重則棍棒加身。

可謂是治病要治根,父母們要知道孩子們這些小動作的深層次的原因才能徹底幫他們戒掉壞習慣。

男孩習慣咬筆頭,心理醫生的話讓寶媽恍然大悟

媽媽發現上二年級的駿駿文具盒裡每支筆的筆頭都是破損的,還有牙印。她氣不打一處來,開始訓斥孩子:“你怎麼還沒改掉咬筆頭的習慣!要是把這些塑料削吃到肚子裡會死的!”孩子看著媽媽,一聲不吭,睡前還問媽媽,“我真的會死嗎?”暴脾氣的媽媽此時已冷靜下來,她很心疼孩子,安慰了孩子一番。


孩子寫作業愛咬筆頭、咬指甲?大多是“焦慮”在作怪,家長先別罵

第二天,媽媽跟同事聊起了孩子咬筆頭的習慣,原來很多孩子都有這種癖好。同事王姐告訴她,這可能是孩子心理問題的表現,不可小視。週末,媽媽帶著駿駿看了心理門診,醫生經過評估後,詢問了媽媽幾個問題,其中一個就是孩子是不是也喜歡咬指甲?媽媽連連點頭。醫生告訴她,這都是孩子心理的焦慮的外在表現。一定要及時耐心引導糾正!

心理醫生告訴我們,孩子的這些特殊癖好的形成是長期焦慮的心理積累下來的結果。那麼是什麼造成了孩子這種焦慮的心理狀態呢?

大家快來對症看看,你家是否也有如下幾種情況:

1、家庭成員不和諧,經常吵吵鬧鬧

有些家庭父母關係不和諧,整天吵吵鬧鬧。或是大家族三代同堂一起居住,婆媳關係緊張等,孩子們的人際敏感度相當高,他們一定能感知到家庭成員的隔閡、矛盾,任何的冷戰、吵架都會讓孩子感到緊張不安,這是孩子焦慮的根源之一。


孩子寫作業愛咬筆頭、咬指甲?大多是“焦慮”在作怪,家長先別罵

2、父母的急躁嚴苛

有些父母自身能力非常強,脾氣比較急躁,他們對孩子寄予了厚望。一旦孩子慢半拍,他們就會怒不可遏,對孩子打罵加身。小時候父母是孩子最信任最依賴的人,得不到父母的認可,常常讓孩子感到惶惶不安。孩子怎能不焦慮呢?

3、孩子處於新環境適應階段或者重要轉型時期

其實,咬筆頭、咬指甲的行為大多發生在孩子剛上小學階段,這段時期孩子處於幼升小的關鍵時刻,孩子們告別了幼兒時期的自由自在,不但肩負著學習的壓力,生活習慣也要受到更多約束。成人面對轉型時期難免產生焦慮,更何況年齡才個位數的孩子們呢?

4、孩子缺乏安全感


孩子寫作業愛咬筆頭、咬指甲?大多是“焦慮”在作怪,家長先別罵

孩子焦慮的最大根源就是缺乏安全感。無論是家人的吵鬧、父母的嚴苛這些都讓孩子們感到自己的處境岌岌可危,處於新環境的孩子們他們要面臨社交、學業、習慣改變等各方面的壓力,這些都讓孩子們因為缺乏安全感而產生巨大的焦慮。

如果您家孩子已經養成了咬筆頭、咬指甲的壞習慣,家長切不可用粗魯打罵的方式制止,不妨試試這麼做:

1、改變溝通方式,以循循善誘代替吼罵

將心比心,成人在工作溝通中如果遇到領導的吼罵,一定會產生負面情緒,感到工作壓力劇增。那麼父母在對待孩子時,也應該設身處地的換位思考,以孩子能夠接受的溝通方式來引導他們。


孩子寫作業愛咬筆頭、咬指甲?大多是“焦慮”在作怪,家長先別罵

2、不要吝嗇給孩子擁抱

《愛我你就抱抱我》還記得這首兒歌嗎?其實,當孩子在遇到困難時,失落時,受挫時,父母的擁抱將對孩子產生巨大的動力。父母一定不要吝嗇給孩子擁抱,你的擁抱是對孩子莫大的鼓勵。

3、給孩子發洩情緒的機會

人的耐挫能力是隨著閱歷的增加而不斷增強的,孩子們年齡尚小,父母切不可急於求成,要給孩子充足的情緒發洩機會,不要給孩子傳播“男兒有淚不輕彈”這樣的觀念,心有容乃大,孩子學會了釋放才能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

4、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愛好廣泛的人永遠不孤單,因為他的心都被佔據得滿滿的。父母應該從小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愛好,心靈充實的孩子,眼界更開闊,這樣有利於遠離焦慮。


孩子寫作業愛咬筆頭、咬指甲?大多是“焦慮”在作怪,家長先別罵

應試教育中長大的我們,考學、找工作都要經歷重重考驗,偏偏做父母卻不需要經過任何考試和培訓,當孩子出現問題時,父母僅僅從表象上壓制孩子,卻沒有找出孩子不良行為的根本問題,這樣做當然是事倍功半的。

孩子的成長,其實是父母與孩子共同成長的過程,與時俱進地學習育兒理念才是教育孩子的捷徑。

讀者朋友們,你家娃有這種壞習慣嗎?你們成功幫孩子戒掉了嗎?

孩子寫作業愛咬筆頭、咬指甲?大多是“焦慮”在作怪,家長先別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