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请问各位家长,孩子在叛逆期该不该管,还是放任他(她)?

狗怕猫腰猫怕狗


要回答您这个问题,首先还必须对“叛逆期”进行了解,才能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一、什么是“叛逆期”

“叛逆期”其实是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其表现行为就是“不听话”,甚至以这种对抗行为为乐。其实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历路程,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不断觉醒独立意识,主见越来越强,当家长的意见与孩子的主见存在冲突时,便会表现出“不听话”,甚至在2个极端之间徘徊“行或者不行,要或者不要”。

孩子在成长、发展过程中通常会经历3个“叛逆期”:

第一个叛逆期(幼儿叛逆期):通常处于2岁至3岁。我记得我家大宝在2岁时便特别爱哭闹,躺在地上打滚是常事,甚至这么小的年纪,还闹离家出走。当时还以为是小宝出生给他带来了影响,有时以为是大宝身体舒服等,当时很茫然,并不知道还有幼儿叛逆期。不过过了这段时间,大宝又变得安静、乖巧。

第二个叛逆期(儿童叛逆期):通常处于7岁至8岁。我家大宝今年刚好8岁,今天早上还在因为我早上九点的时候放音乐叫她起床,大哭大闹。最近也不爱学习,能拖则拖,拖不过就说太累。跟她讲道理不听,还嫌我啰嗦。

第三个叛逆期(青春叛逆期):通常处于12岁至18岁。这一时期的孩子具有极强的探索欲,自我意识不断觉醒,父母、老师的意见很难听从。并且极易受到网络思想、游戏暴力美学等诸多不良文化的影响,在这一时期极易让孩子误入歧途。

二、“叛逆期”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家长对孩子叛逆期该不该管,还得看孩子“叛逆期”的叛逆心理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1、影响孩子学业的进步

叛逆期是孩子学业的关键时期,现阶段的父母均期望子女通过教育能够成才,能够在未来拥有生存的本领。但学习对于大多数孩子而言是枯燥的,在叛逆期的孩子通常具有厌学的表现,持着“我能学好也不学”、“学习要看心情”等态度。也可能由于某些原因讨厌某位老师,而厌倦这门课程,采用消极的态度进行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学业肯定会受到影响,阻碍孩子学业的进步。

2、不利于孩子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叛逆期”的孩子由于存在着叛逆心理,以自我为中心,常常与父母、教师、同学处于对立面,不愿接受他人意见,遇事都置若罔闻、冷漠固执,难以让人接近,也很少与人沟通,慢慢的因为与父母、老师、同学缺乏沟通,而逐步产生嫌隙。甚至有些孩子在“叛逆期”还表现的嚣张、蛮横,强硬的抵抗外界,极易让同学心生恐惧,不愿也不敢接近。“叛逆期”孩子的这些表现极不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3、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叛逆期”的孩子通常对人、对事漠不关心,是非不分,自我封闭,极易引发抑郁等负面情绪,如果不及时疏导,极易引发心理疾病。

另外,有些孩子则采取强硬的态度抵御外界,不守规则,挑战社会公约良俗,养成酗酒、吸烟等恶习;甚至有些孩子还有着违法犯罪行为,造成害人害己的负面影响,影响着孩子的一生。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孩子叛逆期的叛逆心理对孩子具有负面影响,如果对孩子不管控必然会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因此,孩子的叛逆期家长必须管,不可放任。

三、解决策略

既然针对孩子的叛逆期家长必须管,那该如何管呢?

1、深入分析孩子叛逆行为产生的原因

孩子的叛逆期虽然具有一定的共性,但仍然具有个体差异。因此,要针对性的解决孩子叛逆期的问题,还必须“对症下药”,即首先分析孩子产生叛逆心理的原因。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也是孩子成长阶段时间相处时间最长、最亲的人,父母应仔细观察孩子身心变化,深入了解孩子在成长不同阶段所面临的困惑。同时,要保持与孩子良好而有效地情感交流,让孩子能够跟父母成为“朋友”,有问题、有想法可以表达。我想当孩子面对各种困惑时都得到及时解决,孩子便很难产生叛逆心理。

现在许多孩子产生叛逆心理是因为家长管的太严,啥都管,孩子处于成长阶段,面对许多问题已拥有自已的主见,孩子可以独立解决。我家其实管的还比较宽松,但我家小宝6岁就嚷嚷“啥都管,好想长大,就管不着了!”。我想可能是我自以为管的宽松,可能对于小宝来说还是管的太严了。因此,父母应适当放权,让孩子面对某些事情时能够自我主张,父母可以适当给予建议。

2、立家庭规则,对于原则问题要坚决说“NO”

叛逆期的孩子最典型的叛逆行为便是抵御外界、挑战规则。处于幼儿叛逆期、儿童叛逆期的孩子父母可建立相应的家庭规则。至于如何立规则,应以尊重孩子身心发展为基本原则,应保持慎重、科学的态度,结合孩子个性特征、家庭环境确定规则内容。家庭规则建立后,均应遵守,让孩子明白这些是规则底线,对于原则问题父母应坚决说“NO”。

当然,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独立意识已不断觉醒,这些家庭规则会慢慢失去约束力,青春期的孩子会认为是一种束缚。因此,立家庭规则这一套已不适用青春叛逆期的孩子,这一时期的孩子则考虑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独立处理一些事情,让孩子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

3、父母应冷静处于孩子叛逆期的各类问题

现在许多父母面对叛逆期的孩子主要采取2种方式,其一是棍棒式;其二是放任式。棍棒式可能在短时间内会取得效果,但可能也会让孩子的叛逆情绪在慢慢的积累,一旦爆发就更加强烈;放任式是放任不管,心里想着“等孩子长大点就明白了”,或许对于一些孩子这样放任不管或许有效果,但对大部分孩子可能会产生身心伤害。

父母针对叛逆期的孩子应平心静气,冷静面对问题。例如幼儿叛逆期的孩子在哭闹时,可以将孩子抱到安静的地方,让他一个人单独哭一会,等孩子安静后再跟他沟通。父母应理解孩子的这种行为,并通过情感交流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并针对性的解决。

上述仅大概的列举了几项解决策略,未必能够解决所有问题。父母针对叛逆期孩子应冷静思考,多学习提升自己的育儿能力,针对孩子的个体差异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平时应多给予孩子陪伴,多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多培养孩子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让孩子能够自我思考,自我成长。


育儿有故事


孩子在叛逆期该不该管,还是放任他?

不管是谁,只要是成年人,都经历过叛逆期,每个人的叛逆期大致相同但又不一样。比如男孩子和女孩子,有很大的区别,女孩子爱闹情绪,不吃饭,男孩子爱打架,离家出走和顶嘴等等。

其实不管男孩子女孩子到了青春期都会让父母无奈,管吧!越管越凶,甚至适得其反,不管吧!又变本加厉,真的是一个很为难的年龄段。

我叛逆期的时候,特别的狂妄,现在回忆起来十分的可笑,想想那时候的自己就是一个活脱脱的跳梁小丑,感觉课堂上和老师顶一下嘴会在同学面前十分有面子,在老师讲课时插一句话很牛,反驳一下老师的观点自己就能被同学刮目相看。走路时腿弯着并外八字的走就能成为同学中的老大。

在家里觉得不可口的饭菜耍一下脾气,绝食,渴了喝开水没档次,必须买可乐,夏天要盖着十斤重的被子开16度的空调。现在才知道父母一直在给我面子,在我面前一忍再忍,甚至我对着妈妈大声吼叫摔碗都对着我微笑,在爸爸面前虽有所收敛但也好不到哪里去,当时看着爸爸对我的闷不吭声和白眼,感觉自己就是天王老子。甚是得意。

记得非常清楚的一一年夏天被父母打,是男女混打的那一种,那一年17岁,自己说话做事现在想想是实在过分,眼里已经没有父母自己独大。结果二老忍无可忍,给我一个十分响亮的大嘴巴子,我还挺牛,耸耸肩准备和爸爸战斗的姿势。好嘛,我爸一脚踹在我肚子上,鄙人应声倒地,姿势十分狼狈,亲眼看着老爷子操起一把椅子对着我的后背就是一顿猛砸,几下砸过椅子四分五裂,我以为可以到此结束,那知亲娘拿起椅子的残腿对着我的大腿又是一顿猛揍,一边打一边说老娘忍你很久了,今天不把你腿打断了不算完,我爹紧接着在我头上补了两脚,最后一脚很重,脚起脚落我门牙落,七窍有两窍在流血,就这样男女双打才算完,接下来是只能穿着小裤衩站在屋外还要自己手拿门牙面壁思过去,自从那一天,我重新做人了,非常的乖。说到这里,我默默地摸了一下现在装在我嘴里的人工大门牙,挺疼的。

当下,我儿子也正处于叛逆期,我的做法参考爷爷奶奶的,让他嘚瑟,忍着,他是我亲生的,忍着,他传我代,忍着。像爷爷奶奶过去一样装糊涂,最多大方向给你把控着,等有一天我忍不住了,大方向把控不住了,我也会给他换一颗大门牙来站岗。


无处安放的小绵羊


孩子现在高二,说话不算数,他想出去玩,我们约定好时间,到点也不回来,和他一起玩的也都是不爱学习了孩子,最近还和同学一起喝过酒,说是和同学跨年,半夜2点多才回家,家乡恼火的不得了,他还理直气壮,放任不管还是找个心理咨询师辅导一下。


Redapple55645041


叛逆是青春期孩子的特点,但是家长们要特别注意,不能如临大敌,也不能放手不管,听之任之。

首先,要反思自己的行为,检讨自己的教育方式。对待孩子的时候,有没有吼叫,打骂,羞辱,讽刺,挖苦,威胁,打击,冷落孩子,或者和别的孩子的父母说闲言碎语,有没有停留在过去,唠叨抱怨等等。

父母要检查自己平时的行为,比如对孩子撒谎,经常许愿但是不兑现。喜欢给孩子下定义做评价,“你就是个不长记性的”“你就笨死了”“你就不会让我省心”,还有跟孩子记仇,停留在过去,“上一次你就是马虎,粗心,现在也是这样!”“昨天打碎了花瓶,我还没跟你算账呢!”还有,家长情绪失控时,对孩子的大吼大叫,也会反射出来,当孩子情绪激动的时候,没有办法处理时,也会学着父母的样子,大发脾气,甚至暴走。所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孩子叛逆,家长先要反省自己,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如果父母自己犯了错,导致了孩子的叛逆,就要正式的,真诚地向孩子道歉,请求孩子的原谅,并且向孩子表态一定改正。

其次,面对孩子的叛逆,父母要做到理解孩子。找准原因,摸清孩子的命脉,稳定孩子的情绪,表示理解孩子的叛逆,而不是大惊小怪,或者宣示主权,这就会激化与孩子的矛盾,让孩子更加叛逆。比如说,你现在看起来很生气!你是有什么委屈吗?引导孩子说出叛逆的原因,而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就说“你还反了天了,想干什么?想造反吗?”

接下来就是和孩子进行真心地沟通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前提是拿真心换取孩子的信任,对孩子要表现出无条件的爱,不然孩子不会和你交流,因为他认为父母就是狡辩,只会用爱的名义来压自己,不会公平公正地对待自己。

倾听孩子的心声时,不能打断孩子的说话,也不能随意进行评判,给出自己想当然的建议。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对孩子的感受和情绪要深表同情,用同理心去理解孩子。“嗯嗯!原来是这样的!真让人气愤啊!”会让孩子觉得受到了家长的重视。

最后,就是孩子稳定了情绪后,和孩子一起分析问题,认识自己犯的错误,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孩子制定规则,提醒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样一来,孩子的叛逆就不会是难以解决的问题,而是成为教育孩子的良好契机。





半支粉笔


首先对于这里的放任,可以理解为放弃,就是听之任之,这个如果不是家长主观上放弃孩子,至少应该算是被动放弃吧——小的时候死管,现在管不住了,不管了,随便他吧,这种放弃当然不应该。

那么管呢,也不是前面提到的死管——孩子就得听家长的。大多数家长认为,管住孩子就是孩子听自己的,或者大人必须得用道理说服孩子,那就叫管好孩子了,可是到了某个阶段,大人发现孩子不听自己的了,或者说不服孩子了,这就是为什么成人觉得孩子叛逆的原因。

那么怎么办?管还是不管?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来确认什么是叛逆期——往往家长觉得孩子不听自己的话了,管不住了,就说孩子叛逆了。

或者说孩子进入了青春期了。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进入了青春期?

《十几岁孩子的正面管教》里有一句话:“当孩子不再认为你还能上天摘星星的时候,孩子就进入了青春期。”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孩子叛逆?意味着孩子没办法?

其实这是件好事,因为这意味着孩子要向成年迈进——他不再那么好骗了,他要独立思考了,他有自己的思辩能力了,他有自己对世界新的认知能力了

这时候,成人不仅不需要恼火、焦虑,而且应该欢欣鼓舞才是。

可是为什么事实上不是这样?

家长不但焦虑,而且特别担心?

因为家长恐惧——恐怕孩子会犯错误,恐怕孩子会走弯路,恐怕孩子丧失好机会——从成人角度来看的好机会,所以家长要孩子听自己的,管住他,想把自己的经验复制给孩子,让孩子直接从自己的人生经验起跳。

然而,成人忘记了:当我们获得经验的时候,这个经验往往已经失去了使用它的机会。

孩子现在的环境已经跟成人获得经验时的环境完全不同。

他需要获得自己的经验,如同成人曾经在青春期一样去犯错误、去经历失败、去困惑和迷茫,然后形成适合他自己生存环境的经验,这样的经验无法复制,只能在自己独一无二的体验中逐步形成。

那么成人如何“管”孩子?

答案是:带着爱放手。

这意味着允许孩子去尝试,去经历,去体验,不干涉孩子这个过程,但是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在旁边提供支持,精神支持,情感支持,和孩子一起去体验失败的沮丧和失望,然后鼓起勇气,继续再来,看看下次再做能有什么不一样。

这样的“管”,大约才能赢得孩子的合作和友谊,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之门才能保持敞开。

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给出具体案例,以案例来进行具体讨论哦。


晓航说


在孩子叛逆期的时候家长该𣎴该管?答案是肯定要管,这个时期正是孩子容易犯错的时候,家长怎能放任不管。

青春期叛逆每个人都经历过,只是各有各的不同状况,男孩子比女孩子较为严重一些,遇到叛逆的孩子家长一定要改变对孩子的态度,管教的方式也要改变。

家长应从态度上与孩子进行平等沟通,遇到问题要与孩子商量着来,给他自主的空间,多听听他的想法,拿出方案,让他觉得自己被尊重,被重视,这样他就会愿意与你沟通,愿意让你参与他的事情。

如果你想采取命令的方式,独断专行,让他一切都要按照你的方法做,那这样他会更加叛逆,你们就无法交流,这时的孩子会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有了独立的思想,自主意识也很强,从力气到个头都与家长相差不大,因此对家长的方法往往不满意,所以家长要和孩子站在同等高度上来考虑问题。





我爱星空127


管还是要管的,但要换方式了。小时候那套不管用了,大道理他比你还懂。以前明着管,现在背后默默引导支持。


我加油194940619


当然要管,但教育和管理方式要改变,疏导不宜堵,要现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和包容他们,要和孩子站在一起!家长不容易做到,需要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