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争分夺秒,保防疫物资生产

宜昌:力促医用防护物资企业扩产增能

宜昌快速推进奥美医疗、海诗特医疗、华强科技等医用防护物资生产企业扩产增能,N95口罩、医用防护服日产能已分别达到21万只、1万套,为全省抗击疫情增产保供贡献了宜昌力量。

对已具备产能的企业,宜昌全力保障原材料供应,促使产能转化为产品。连日来,奥美医疗持续满负荷生产。据最新数据,每天可生产医用外科口罩和一次性医用口罩86万只、N95口罩21万只。自2月1日以来,该企业已累计生产口罩1922.67万只,向省防指及省医疗机构供应N95口罩367.94万只、医用外科口罩838.47万只。和远气体作为全省两家液态医用氧生产企业之一,已为武汉市内的金银潭医院等30家医疗机构、省内其他市州约480家医疗机构,配送液态氧医用氧198吨,确保了武汉雷神山、火神山等医院的医用氧气供应。兴福电子、三宁化工、华强化工、兴瑞硅材料、宜化太平洋热电、宜化太平洋化工等6家企业生产的双氧水、次氯酸钠等消杀产品库存已近饱和。

针对防护服等物资紧缺的情况,宜昌全力支持企业扩产转产。目前,华强科技医用防护服生产线技改,已具备一次性医用防护服日产能1200套。海诗特医疗于2月25日取得二类医疗器械资质和生产许可证,一次性医用口罩日产能达30万只。康泉医疗完成一类医疗器械备案申请和医用护目镜、防护面罩生产线转产,实现4天注册、10天转产,填补宜昌市此类医疗防护物资的生产空白。际华仙女服饰、茂隆瑞锦织业、欣龙卫生材料、榕生时装、爱丽芬服饰等企业均顺利实现转产。

宜昌积极帮助相关企业谋划医用防护物资生产项目,初期计划投资14.8亿元。其中,奥美医疗拟投资7亿元建设防护感染系列产品生产线,打造防护用品全产业链;和远气体拟投资2亿元构建湖北省医用氧保障体系;华强科技拟打造疫情防护物资生产基地,正加速推进日产100万只N95口罩生产线落地。

另外,宜昌还认真落实疫情以来国家、省出台的一系列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重点向医用防护物资生产企业倾斜,全力保障企业稳定生产运行。下一步,宜昌将重点围绕原材料采购、产品运输、员工返岗、金融支持等方面加大协调服务力度,有序推进医用防护物资企业扩产增能。

十堰:11家企业投产

3月1日,300多名工人在竹山嘉麟杰公司生产线上忙碌,每3秒钟就有一套防护服下线。

在十堰市高新区,湖北康荣公司的口罩日产量达35万只,而这家企业仅成立14天。

防疫物资生产,是与时间赛跑、为生命护航的另一个“战场”。“全市已有11家防疫物资生产企业投产。”十堰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负责人介绍,十堰企业可生产防护服、口罩、84消毒液等主要防疫物资,其中有国家重点调拨医用扩能企业1家,省疫情防控“三个一批”重点企业2家。目前,该市正全力以赴保生产,在疫情防控物资供应中贡献“十堰力量”。

十堰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高度重视防疫物资的生产保障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到一线生产企业调研,并出台《十堰市工业企业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工作指南的通知》,并分别向企业派出服务专班,确保企业正常生产。

仙桃:拼全力、尽所能、保供应

3月1日,仙桃市新鑫公司向武汉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紧急发送5000双靴套。从接到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命令到成品出厂,仅用了36小时。

近一周,仙桃防疫物资生产企业迎来“复工潮”:科伦药业每天生产60万支“小水针”;仙明医疗器械公司,加班生产注射器等医疗器械,直供武汉火神山、雷神山等医院。截至2月29日,仙桃累计向省防控指挥部提供102万件医用防护服。

目前,仙桃已有140多家企业复工复产,生产医用防护服,赶制口罩、隔离衣、靴套等防护用品及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每天向省防控指挥部送交医用防护服5万件、口罩2400万片。防护制品占全省供应量的80%。

“拼全力、尽所能、保供应。”仙桃企业以“战时”担当,以“停不得”的状态,与时间赛跑,提效扩能,打赢“增产保供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