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全面“禁野”之下,野生動物產業何去何從?

中國網3月3日訊 (記者 魏博 姚宇琛)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面禁食野生動物成為社會共識。近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了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全面“禁野”之下,野生動物產業何去何從?人工圈養的野生動物如何處理?針對公眾關心的這些熱點話題,中國網記者專訪了世界動物保護協會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趙中華。

全面“禁野”之下,野生動物產業何去何從?

千億產業如何轉型?

根據《中國野生動物養殖產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報告》,2016年我國食用野生動物產業的直接從業者約626萬人,總產值約1250億元。全面禁食野生動物的“靴子”落地,野生動物產業轉型迫在眉睫。

趙中華表示,全國人大常委會出臺的決定,順應時代潮流、高瞻遠矚,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是一場“及時雨”。野生動物產業轉型是大勢所趨,帶來的不僅是挑戰,更多的是機遇。野生動物從業者必須轉變觀念,積極尋求轉型之路。很多從事野生動物養殖的企業管理者和從業者,具備野生動物和生態保護有關的經驗及技術知識,他們更加了解野生動物的生活習性,是一種不可或缺的寶貴勞動力量。他們可以將這些知識,用於野生動物保護,從而實現野生動物屠宰者到保護者的華麗轉身。從宏觀的角度來講,我國瞬間增加了幾百萬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生態的人。試想一下,在養殖、宰殺、烹調野生動物這類職業,與帶遊客進行戶外觀鳥、在自然狀態下欣賞野生動植物並保護生態這類職業之間做選擇,大部分人都會毫不猶豫選擇後者。

趙中華說,“從當前的狀況看,野生動物養殖業主要分佈在地廣人稀、有生態恢復潛力的山區、或靠近江河、湖泊或溼地。這些從業者實現華麗轉身之後,可以利用周邊的環境,從事動物友好型旅遊產業,吸引人們去戶外體驗和探索自然,在自然的狀態下觀看野生動物,既鍛鍊身體又陶冶情操。”

解決野生動物養殖業轉型中的陣痛,趙中華指出,放眼全球,有不少成功經驗值得借鑑。

一方面,縱觀中國的發展歷程,不乏這樣的成功案例,例如,伐木工人到護林員的成功轉型,曾經在很長的一段時期,“靠山吃山”是林場從業者的真實寫照。隨著國有林場改革方案的實施,倒逼森工企業加快轉型,林場轉型景區,砍樹賣錢變成“賣風景”,越來越多的伐木工人放下斧頭,轉崗成為夏季防火、冬季清林的管護員,國有林場迴歸生態本質。實踐證明,國有林場轉型不僅創造了經濟利益,同時帶來了可觀的社會和生態效益。

全面“禁野”之下,野生動物產業何去何從?

另一方面,從國際經驗看,也有類似的成功案例。例如,在美國黃石公園、非洲肯尼亞國家公園,遊客從遠距離觀賞野生動物,體驗自然風光之美。不破壞自然環境,讓野生動物自由繁衍,從而生態環境越變越好,形成良性循環,遊客也越來越多。同時,這一經營模式提供了大量導遊、住宿、餐飲等工作崗位,為當地居民帶來了無限商機和就業。此外,北歐國家,比如挪威、丹麥和冰島等國家還曾出現捕食鯨魚等活動,然而從捕鯨到觀鯨的商業模式轉型,反而給人們帶來了更多商機。在泰國,世界動物保護協會一直致力於推進“大象友好型”旅遊,成功幫助兩家大象營實現轉型,證明了高福利景點的經濟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此外,趙中華建議,政府應出臺相應政策,引導和扶持企業轉型。捕獵和養殖野生動物作為‘野味’食用不僅威脅生態安全,也危及人類健康。如果在政策的引導下,開闢野外旅遊、觀賞野生動物棲息地等探索大自然的旅遊項目,吸引公眾體驗動物友好型旅遊方式,必將是一個巨大的潛在市場。這種活動不斷興起以後,會在社會上形成一種尊重自然,愛護野生動物,崇尚自然,保護自然,支持生態文明的社會新風尚。產業成功轉型所迸發出來的力量和機遇是無限的,潛能是無限的。

全面“禁野”之下,野生動物產業何去何從?

人工圈養的野生動物如何處理?

在野生動物產業尋求轉型之路的同時,現有的大量圈養的野生動物如何處理,是否應當放生,也是養殖從業者們繞不開的難題。

趙中華說,“對人工圈養、人工繁育的野生動物應該如何處理,其實是技術性非常強的問題。這應該是涉及了動物保護科學、生態學、經濟學,還有各種各樣的政策法規等綜合知識,非常複雜。”

趙中華建議,當前養殖的野生動物種類繁多,有些是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珍稀動物。針對此類動物,應當轉移到一些科研院所、動物園等相關地方進行繼續養護研究。還有一些動物在處理之前還要考慮種群、基因等問題,如果是外來物種,會不會對我國的生態鏈造成影響,這些都要事先進行評估,繼續評估研究。還有一些動物,我們應當考慮會不會有疾病傳播,簡單放生會不會把一些病毒細菌又帶到自然界,這也是要考慮的問題。

“應該讓有關部門組織相關的專家,動物保護研究生態的專家。進行認真研究彙總,然後提供出科學的方案。方法是有的,一定能找到好的方法。”趙中華說。

文明與野蠻之間,只隔了一個野味的距離。疫情發生以來,食用野生動物帶來一次又一次沉重災難,讓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野生動物與人類的命運是如此息息相關。可以說,一個國家對待動物的態度,體現了一個國家道德高度。

趙中華認為,野生動物產業轉型將成為中國生態文明建設中一個里程碑式的飛躍,對於推動全世界動物保護進程也具有深遠的意義。“我相信隨著國家政策的落實,保護自然、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生態鏈的人會越來越多,崇尚自然的理念也會更加深入人心。野生動物養殖產業轉型為生態保護產業,必將迅速帶動生物多樣性的發展,強有力地推動生態文明建設。”趙中華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