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2 关于二塘镇八仙古村的传奇故事…


桂林平乐|关于二塘镇八仙古村的传奇故事…


平乐县二塘镇大水村屯有一座明朝万历年间起建保存完好的古村落。古村依山而建,前后街道通过院落后门相连相通,防盗防火,采光排水,自成一体;古民居青砖黛瓦,飞檐翘阁,雕花门窗,古色古香;厢房天井,鱼池假山,舒适雅致。古榕树下古戏台,古井溪流古门楼……走进八仙古村,感受古韵古风迎面扑来……

桂林平乐|关于二塘镇八仙古村的传奇故事…

八仙村的由来

桂林平乐|关于二塘镇八仙古村的传奇故事…

八仙村的村民均为莫氏人家,目前全村人口达95户450余人,据当地村民介绍,先祖曾是唐朝末年随陶李太尉南征昭州的青州大军将校,后由于朝廷变故,后梁篡唐,陶李莫翟等将校故土难归,便在昭州南郊的“楠木峒”(阳安、青龙、张家一带)择地而居,莫氏家族以青龙的平西村为家址,在远离中原的南国一隅繁衍生息,从此,逐渐成为平乐中原移民的一大姓氏。

桂林平乐|关于二塘镇八仙古村的传奇故事…


八仙古村侧影

根据平乐《莫氏族谱》记载:明朝万历年间(约公元1610年),平乐县青龙平西村莫氏后裔第二十八世系莫日宝因家庭分家,其兄分至二塘的岐村,而他则分得一叫“牛洞寨”的地方起土建村,繁衍生息,至今四百多年历史,保留至今。

八仙村,古称“牛洞寨”,四面有石山土岭环绕,地势北高南低,是一个典型的南方山区小盆地。村后一山脉自北向南蜿蜒盘旋而来,远观可见有个八个山峰突兀而起,每逢雨后天晴,雾气弥漫,山形酷似传说中 “八仙过海”中的八仙飘然而至。传说,八仙村后的乐荣山腰上曾建有一仙姑庙,莫氏先祖们逢天旱求雨十分灵验。有一年,又逢大旱,村人备鲜果、三牲酒礼前来仙姑庙求雨,祈祷完毕,即时乌云密布,狂风四起,大雨顷刻来临。由于上山求雨,道路崎岖,莫氏前辈们跪求仙姑显灵,为方便日后祭祀,求指点在山下另择址建庙,承诺重塑其身云云。是夜,狂风大作,将仙姑庙内的草编伞吹落至村屯平阳之处,莫氏先祖们领悟此为仙姑之意,便在此夯土行墙,盖瓦建庙,并重塑仙姑像。于是,仙姑庙便从山上转到村口旁,保留至今。也许是当地村民对传说中的“八仙”崇拜,或许是农耕时代人们对“仙姑赐雨”的渴望和感恩。此后,村民将村名“牛洞寨”改成了“八仙村”。

桂林平乐|关于二塘镇八仙古村的传奇故事…

镶嵌在古村落的

文化符号

桂林平乐|关于二塘镇八仙古村的传奇故事…


八仙村是平乐县目前保留相对完整的明清时期建筑淡雅、岭南徽派融合的古民建筑群。古村依山而建,层层递进,户户相连,古村四周为“三合土”夯实的城墙;古民居内以明清时期岭南徽派融合建筑风貌为主,青砖黛瓦马头墙,飞檐翘阁,雕花门窗,古色古香;阁楼厢房天井,鱼池水榭假山……这些镶嵌在古村落、古民居墙体的文化符号,处处彰显出中国南方古民居建筑“聚族而居”和“天、地、人”融合相生的建筑理念。

桂林平乐|关于二塘镇八仙古村的传奇故事…


见证历史沧桑的八仙古街

八仙古村坐落在美丽的乐荣山下,是恭城莲花通往平乐二塘古驿道上一个重要站点。由于前段基本是陡坡山道,只有到了八仙村后地势相对平坦,于是,八仙村就自然成为路人住脚休息、人气相对旺盛之地,也为后来逐渐成为一条古街道奠定了交通条件。

整个八仙古村落分上街和下街,上街居住着长兄后裔,下街为二弟、三弟的后裔住所。从上街西北面右侧门楼(即龙门)入口是一个巷道,前后均为古民居,前低后高。后排依山而建的一排青砖瓦房砖厚墙高,显然是清朝时期的建筑。墙高约6米有余,其中1米余高的墙建均由高3尺长,2尺宽的大青条石建成,异常坚固耐用。古民居呈长方形,约50米,后方夯土成墙,围成四合院落,俨然一座古城堡。上街古民居前后相通,户户相连;房屋山头、屋檐四周,均用灰浆粉刷,建成防火的封边墙;每户房屋二楼均有瞭望口和枪眼,古民居外围四面龙门把守,村内外依据战略布局,分别设置有5个大小不一高低错落的碉堡;村内沿街青石板铺地,沿路旁建有排水系统。由此可见,古村防火、防盗、排水系统相当完善。

桂林平乐|关于二塘镇八仙古村的传奇故事…


屋脊翘角

下街为八仙村莫氏二、三房后裔古民居建筑群,这是典型的明清时期建筑淡雅、岭南徽派融合的民居建筑群,三进院落整齐排列,青砖青瓦山头墙,飞檐翘阁,雕花门窗,也非常壮观。其中,中段是三房后裔居所,这是三大间四进院落,第一进是门楼,左右各有厢房各一间,为家丁护卫房,中有小天井,从第二进开始为正房,左右亦是厢房,中间为书房,是主人读书、会客和客人留宿的地方;第二、三进之间是一个约3米见方、由方石镶嵌而成的天井,中有鱼池假山,有通风、采光的作用,主人的豪气富贵和才情雅致可略见一斑。第三进为主房,占地约120平方米,青砖、青瓦、杉木横梁,两层楼房结构;中间是客厅,左右为主家卧室,屏风后为木楼梯,大门厚重,门槛石雕刻精良,整栋房屋布局紧凑,用材精良,方显精致。客厅正中青砖屏风设置香火神龛,供奉“天地君亲、财帛星君和先祖神位”,神龛下面供奉的龙神土地,是主家婚丧大事、重大节日祭祀或重大决策的重要场所。

桂林平乐|关于二塘镇八仙古村的传奇故事…


古宅外墙装饰物

站在客厅往外看,前有方形“天井”采光、通风、排水,亦有“四水归堂”的吉祥寓意,左右上下分别为厢房、书房,平时后生耕读,闲时宾客汇聚。越过客厅,走出主房,第四进为厨房,再到后花园。

桂林平乐|关于二塘镇八仙古村的传奇故事…

莫氏第三房主宅采光井


主家的厨房约100平方米,砖木建构,分为饭堂和伙房,可见,当年的主家亦是大家庭用餐,封建社会家长制在这里得到充分体现。走出厨房,是占地2亩的露天后花园,这里花木茂盛,旁边有马房和长工住房,与街头正门并列有一个侧门,门内有一个巷道与后花园相通,巷道旁的附房在明清时期放置农具和其他杂物,后花园设有马房,平时主家出行的轿子或马匹都有巷道侧门出入。

与三房住居紧挨着的是二房院落,亦是徽派建筑,可见精致小巧,遗憾的是临街中段部分的前座面阔三间老堂屋因年久失修,已经崩塌,青砖、青瓦堆放附近,依稀可见瓦梁,神龛的精美雕刻。值得幸庆的是后面的一前院六间老房尚在,保留完好,香火旺盛。

桂林平乐|关于二塘镇八仙古村的传奇故事…


莫氏第三房主宅屋角

八仙古村落民居建筑群是先建下街,后建上街。下街为古驿道,即为全村主街,两头设有两门楼,目前保存完好的只有西门出口的“康乐门”。全村以下街中段现存的三间一院古民居为主线,民居向左右和后面发展延伸,逐步形成拥有上下两街道、五个门楼和一个花园为主体的古建筑群。据介绍,八仙村人分成三房人,长房人丁最旺,二房次之,三房最少,长房居住在上街,二、三房居住在下街;在钱财方面则相反,三房多,二房次之,长房最少,从其各自住房建筑气派和风格可窥一斑。

桂林平乐|关于二塘镇八仙古村的传奇故事…

耕读世家的

文化情趣

桂林平乐|关于二塘镇八仙古村的传奇故事…


八仙村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耕村落。前有良田百亩,后有千顷山场。土地辽阔,水肥丰润。当地莫氏人家传承中原的耕读文化,老老实实种田,孜孜不倦读书,本本份份做人。到了明清时期,逐渐有了资金积累后,逐步发展了以“榨油”、“石雕”为主的加工业,承接了周边村庄“榨油”业务,“石雕”的加工产品也远销各地,这使八仙村一度成为当地闻名的富庶村。

桂林平乐|关于二塘镇八仙古村的传奇故事…


八仙村油榨石碾

平乐莫氏人家母村青龙平西村,酷爱唱戏。村里曾经是平乐南方的文化中心。当地民间曾有“日头蒸,蒸姑归。姑撑伞,去平西。平西有戏唱,看到不想归”土话童谣。八仙莫氏人家传承了青龙平西母村崇尚唱戏的文化传统,起建庙宇戏台,办会期庙会,逢年过节唱戏娱乐,四乡八村的人们来看热闹,把平平静静的小山村闹得沸沸扬扬,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平添了许多文化情趣。

桂林平乐|关于二塘镇八仙古村的传奇故事…


榕荫掩映古戏台

走进八仙村,村口西北方路边有一古井名为“八仙井”,青石围砌呈四方状,井内山泉涌冒,形成一则小溪流。小溪对面是两棵参天古榕,古榕一前一后,前雌后雄,位于古民居右边,形同伞状,枝繁叶茂。古榕之间,便是“八仙戏台”,戏台对面则是古仙姑庙。这就是八仙村过去祭祀和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不幸的是,古庙、古戏台早已不在,只留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重建的一个青砖木瓦结构苏式戏台,约80平方米。

戏台正面有醒目的黑色行楷对联:“八面威风七进七出河北英雄皆丧胆,仙人护路三谦三顾江南将士尽寒心。”横批:“响遏行云”,构成“八仙”一词。上联写的“八面威风”指的是元朝末年朱元璋领导的义军元帅徐达;“七进七出”却是指三国赵子龙长坂坡七进七出“单骑救主”的英武事迹。赵云,字子龙,河北正定人,三国时期辅佐刘备建立蜀国,因其智勇双全,忠肝义胆被誉为三国武神,为后人津津乐道。戏台上,大都演的是王侯将相,而赵云、徐达就是武将的代表;下联的“三顾三谦”指的是刘备三顾茅庐请孔明出山的故事,而“江南士子尽寒心”则指的关羽,所谓“关羽匹马斩颜良,河北英雄皆丧胆;单刀会鲁肃,江南士子尽寒心”。一则对联,诠释三尺戏台了的数千年文化演变和历史风云人物粉墨登场。一个小小戏台,却给八仙古村人生产之余带来许多欢娱和文化薰陶,为子弟的教育和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温床。

据当地村民介绍,明清以来,八仙村子弟开始日渐走出山村,或读书博取功名,或者从军尚武,曾一度出过不少小有名气的人物,清朝年间的“进士”莫育光;民国时期曾是黄埔军校21期学生,时任国民党陆军装甲兵中校的莫定国;黄埔军校第21期学生,曾任国民革命军陆军中校的莫峻峰……

桂林平乐|关于二塘镇八仙古村的传奇故事…


八仙村民长桌宴

斗转星移,岁月沧桑,八仙古村的庙宇、戏台虽然已经荒废,但会期文化仍然传承。每年农历十月初十“十月香”会期仍是该村一年一度最热闹的日子,也是八仙村人展示传统美食和传统待客之道的日子。当天,村民在家设宴款待亲朋,远近的客人也风雨无阻地前来相会。“中午油茶夜晚酒,鸡鸭鱼肉十八酿”,为这个传统村落增添了一道饮食文化风景。为丰富民俗文化节日,当地村民还会举办舞龙舞狮、篮球赛、拔河赛和文艺演出,前后连续三天,小小山村成为周边村庄最热闹最受注目的地方。

桂林平乐|关于二塘镇八仙古村的传奇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