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李白,杜甫,白居易三人,你覺得哪個人的詩歌更勝一籌?請大家談談吧?

張志剛的鄉愁


李白、杜甫、白居易,唐代最著名的三大詩人,其實他們的順序已經排好了,不過每個讀者的偏好卻不同。

“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李白無疑是唐朝最偉大的詩人,代表作有《蜀道難》、《將近酒》等,他的詩歌豪放奔放、清奇飄逸,讀後令人心情澎湃,振奮不已,但李白有好多描寫名山大川的詩,那是好多人都沒有去過的地方,其實浪漫是有了,卻有些小資,似乎有些遙不可及。

杜甫是個憂國憂民的詩人,他的詩風比較憂鬱深沉,透露出對下層民眾的深切同情,但是因為他的詩太過於現實了,讓人高興不起來。讀了有種沉重、失意之感。

白居易的詩淺顯易懂,平易近人,寫的就是普通人的生活,讓人倍感親切,比如《問劉十九》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白詩在敘述花開花落、草木枯榮之間,透露出濃郁的生活氣息,字裡行間時有禪意,使當今快節奏的生活感受到難得的舒緩、寧靜,這是我最喜歡的詩風。


劍膽琴心01


首先,如果他們三個聚在一起的話,第一件事就是先喝兩杯,因為三個人都愛喝酒,並且都在喝酒的時候寫詩。用一個詞形容他們三位湊一起就是“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其次,李白杜甫白居易三個人相當於二打一,李白是浪漫主義詩人,杜甫與白居易都是現實主義詩人,這簡直就是二打一,並且只是打成了平手,所以誰勝誰負自然見分曉了。下面我談談除了派別上面的區別以外,其實在敬業度及個人修養兩個層面上各有千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原籍湖北襄陽,後徙河南鞏縣。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

從對詩人的敬業程度方面看,白居易更勝一籌

對於詩人來說,寫詩的數量就代表著敬業程度,例如美食家的專業度是通過吃過多少種美食斷定一樣。

1、李白,詩仙李白的詩歌今存1010首,存於《李白全集》。詩歌題材是多種多樣的。由於生於盛唐時期,詩歌以浪漫為主,豪氣大放。

2、杜甫,詩聖杜甫的一生創作了3000多首詩,全唐詩收其詩1445首,在《杜工部集》。他的詩深刻反映了唐代的社會矛盾,充滿著憂國憂民的深厚感情。

3、白居易,詩王白居易一生共寫3840首詩。白居易自幼聰慧過人,五六歲開始寫詩,九歲懂得辨別詩歌聲韻,十五六歲謁見詩界前輩顧況《賦得古原草送別》受到高度讚賞。

【小結】

其實在我們的印象中,感覺李白的詩應該是最多的,其實不然,為何李白是最少的呢,我認為跟他的一大愛好有關,那就是旅遊,每天遊山玩水,哪還有心情寫詩啊,就像我們如果每日遊山玩水,怎麼還會有時間工作呢。

李白的人生用現在的話說是“在路上”的人生,這並不是說李白居無定所,四處漂泊。而是李白熱衷於這樣的生活。據說李白出生於四川,在25歲之前就已經遊遍了整個西蜀地區。出蜀之後,更是基本上一直沒有停下過他旅行的腳步。據有人統計,從李白25歲走出四川開始,到公元762年在金陵病逝,期間除了短期為官外,有近30年的時間都在各地遊覽。依次來看,白居易在敬業度上更勝一籌。

從個人愛好及才藝的方面看,李白更勝一籌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 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 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尋李白》

《尋李白》是當代詩人余光中創作的一首現代詩歌,從中不難發現,李白還是喜歡耍劍的,李白的愛好廣泛:舞劍、飲酒、旅遊、做詩等等。反觀杜甫,基本差不多,但是沒有李白愛劍術。

而白居易呢,白居易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從名字看出,白居易是很愛飲酒的。並且其他愛好並沒有,並且從小家庭條件也不好,不像李白和杜甫那樣。

所以從個人愛好和才藝方面看,李白更勝一籌,原因在於吃喝不愁,興趣廣泛,並且遊山玩水,自然愛好多一點,也是因為愛好多,所以才工作的少,寫的詩也少,但都意義深遠。

【最後總結】

李白的浪漫、大氣,白居易的通俗易懂,雖然杜甫詩的沉鬱頓挫讓人感覺有些沉重,但是學詩一定從杜甫學起,這是三個人最大的區別。背景不同,性格不同,派別不同,但是唐代的詩歌對後世影響深遠,並且從詩句中也讓我們瞭解了大唐盛世美景。至於誰是第一誰是第二已經不重要了,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十二十頁


我不知道別人會如何選擇,我喜歡李白,我認為李白的詩更勝一籌,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我為什麼說李白更勝一籌,有以下原因。

1.李白詩歌的特點,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詩歌創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到了任隨性之而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在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長於五絕,王昌齡等七絕寫得很好,兼長五絕與七絕而且同臻極境的,只有詩人李白一人。

李白的詩雄奇飄逸,藝術成就極高。他謳歌祖國山河與美麗的自然風光,風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義精神,達到了內容與藝術的完美統一。他被賀知章稱為“謫仙人”,其詩大多為描寫山水和抒發內心的情感為主。詩人李白的詩具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藝術魅力,這也是他的詩歌中最鮮明的藝術特色。李白的詩富於自我表現的主觀抒情色彩十分濃烈,感情的表達具有一種排山倒海、一瀉千里的氣勢。他與杜甫並稱為“大李杜”,(李商隱與杜牧並稱為“小李杜”)。

李白詩中常將想象、誇張、比喻、擬人等手法綜合運用,從而造成神奇異彩、瑰麗動人的意境,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義詩作給人以豪邁奔放、飄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的詩歌對後代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中唐的韓愈、孟郊、李賀,宋代的蘇軾、陸游、辛棄疾,明清的高啟、楊慎、龔自珍等著名詩人,都受到李白詩歌的巨大影響。

2、風格

豪邁奔放,清新飄逸,想象豐富,意境奇妙,語言奇妙,浪漫主義,立意清晰。

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他性格豪邁,熱愛祖國山河,遊蹤遍及南北各地,寫出大量讚美名山大川的壯麗詩篇。他的詩,既豪邁奔放,又清新飄逸,而且想象豐富,意境奇妙,語言輕快,人們稱他為“詩仙”。

李白的詩歌不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精神,而且從形象塑造、素材攝取、到體裁選擇和各種藝術手法的運用,無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藝術特徵。

李白成功地在中塑造自我,強烈地表現自我,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獨特個性,因而他的詩歌具有鮮明的浪漫主義特色。他喜歡採用雄奇的形象表現自我,在詩中毫不掩飾、也不加節制地抒發感情,表現他的喜怒哀樂。對權豪勢要,他“手持一枝菊,調笑二千石”(《醉後寄崔侍御》二首之一);看到勞動人民艱辛勞作時,他“心摧淚如雨”。當社稷傾覆、民生塗炭時,他“過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拔劍擊前柱,悲歌難重論”(《南奔書懷》),那樣慷慨激昂;與朋友開懷暢飲時,“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山中與幽人對酌》),又是那樣天真直率。總之,他的詩活脫脫地表現了他豪放不羈的性格和倜(俶)儻不群的形象。

豪放是李白詩歌的主要特徵。除了思想性格才情遭際諸因素外,李白詩歌採用的藝術表現手法和體裁結構也是形成他豪放飄逸風格的重要原因。善於憑藉想象,以主觀現客觀是詩人李白詩歌浪漫主義藝術手法的重要特徵。幾乎篇篇有想象,甚至有的通篇運用多種多樣的想象。現實事物、自然景觀、神話傳說、歷史典故、夢中幻境,無不成為他想象的媒介。常藉助想象,超越時空,將現實與夢境、仙境,把自然界與人類社會交織一起,再現客觀現實。他筆下的形象不是客觀現實的直接反映,而是其內心主觀世界的外化,藝術的真實。

3、表現手法

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藝術手法之一是把擬人與比喻巧妙地結合起來,移情於物,將物比人。

李白詩歌的另一個浪漫主義藝術手法是抓住事情的某一特點,在生活真實的基礎上,加以大膽的想象誇張。他的誇張不僅想象奇特,而且總是與具體事物相結合,誇張得那麼自然,不露痕跡;那麼大膽,又真實可信,起到突出形象、強化感情的作用。有時他還把大膽的誇張與鮮明的對比結合起來,通過加大藝術反差,加強藝術效果。

4、體裁

李白最擅長的體裁是七言歌行和絕句。李白的七言歌行又採用了大開大合、跳躍宕蕩的結構。詩的開頭常突兀如狂飆驟起,而詩的中間形象轉換倏忽,往往省略過渡照應,似無跡可循,詩的結尾多在感情高潮處戛然而止。

李白的五七言絕句,更多地代表了他的詩歌清新明麗的風格。如《早發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廣陵》、《靜夜思》等,妙在“隻眼前景、口頭語、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遠。”(《說詩晬語》上)

5、語言

李白詩歌的語言,有的清新如同口語,有的豪放,不拘聲律,近於散文,但都統一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自然美之中。

這和他自覺地追求自然美有關。

他繼承陳子昂的文學主張,以恢復詩騷傳統為已任,曾說“梁陳以來,豔薄斯極,沈休文又尚以聲律,將復古道,非我而誰歟?”(孟棨《本事詩·高逸》)他崇尚“清真”,諷刺“雕蟲喪天真”的醜女效顰,邯鄲學步。

他的詩歌語言的自然美又是他認真學習民歌明白通俗的特點的結果,明白如話,通俗生動。


福爾摩小黑


李白,杜甫,白居易都是偉大詩人,他們都有驚天地,泣鬼神的詩詞。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詩歌創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到了任隨性之而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在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長於五絕,王昌齡等七絕寫得很好,兼長五絕與七絕而且同臻極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李白的詩雄奇飄逸,藝術成就極高。他謳歌祖國山河與美麗的自然風光,風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義精神,達到了內容與藝術的統一。他被賀知章稱為“謫仙人”,其詩大多為描寫山水和抒發內心的情感為主。李白的詩具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藝術魅力,這也是他的詩歌中最鮮明的藝術特色。李白的詩富於自我表現的主觀色彩十分濃烈,感情的表達大氣磅礴、一瀉千里的氣勢。

我個人很喜歡李白詩人,一生所拜讀。





奇怪什麼名字


沒什麼可爭議的,白居易雖然有«長恨歌»«琵琶行»兩首千古絕唱,但整體水平與李白、杜甫還是有很大距離的,在歷史上白居易的地位和影響力也遠遜於李白和杜甫,只是近七十年來由於主流意識形態的需要,被捧紅到了空前的高度。

至於李白和杜甫,精研之人都會有很大的困惑:論題材的廣泛和語言的精工,杜甫似乎稍稍高出一籌,但若論天籟之聲、洪鐘大呂,李白當之無愧。確乎李白是'天才',杜甫是'人才',高下之爭似已判明。

我想為大家奉獻的是一個全新的視角:就是在高山之巔朗聲吟誦時,是李白的詩,還是杜甫的詩最氣吞山河震撼寰宇?

我的結論是李白!在泰山、廬山、黃山、華山、恆山、峨嵋山、青城山、天山、稻城三神山、喀納斯、瀘沽湖等等名山的高山之巔,我無數次背誦的幾乎都是李白的名篇,而且順序是固定的:第一篇«蜀道難»,第二篇«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第三篇«夢遊天姥吟留別»,然後才是«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行路難»,«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西嶽華山歌»,«將進酒»等等。至於杜甫的詩包括«登高»、«閣夜»等七律名作,我覺得遠遠不如李白的詩那樣若合符契、暢抒胸臆!!

大概四十多年前,初中剛剛重新恢復編寫的歷史課本,在介紹李白詩雄渾壯麗時,把李白在首詩中對黃河的八句讚美詩蒐集到了一起:''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黃河西來決崑崙,咆哮萬里入龍門!''西嶽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我永遠的記住了這八句詩和她的排列順序。對李白詩歌的想落天外、氣吞寰宇惟有拳拳服膺!!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雲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先期汗漫九垓上,願接盧敖遊太清!!''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得意,明朝散發弄扁舟!!''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少年早欲五湖去,見此彌將鐘鼎疏!!'當你在名山大川、高山之巔歇斯底里的狂背李白的詩時,那種'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淚下'(唐·陳子昂)的感覺油然而生,那一刻我與李白的心靈息息相通!!

本文沒有任何貶低杜甫之意,本人對杜詩涵泳多年,體會良多,極其景仰,請各類噴子勿噴,勿謂言之不預!!


西門立雪


李白和杜甫的詩壇價值得到公認,一人被稱為“詩仙”,一人被稱為“詩聖”。自宋代,文壇開始有了李杜之爭,然而,無論時代如何變化,此二人在詩壇上第一、第二的地位並沒有被動搖。

王宏林老師在《誰是唐詩第三家》一文論述李杜之外哪位詩人是成就最高的詩人。他列舉了白居易、王維、韓愈三位唐代詩人,分別論述他們可以成為唐詩第三家的原因,然而,“一千個人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這一問題的探討始終沒有得到最後的答案,每個人都有成為唐詩第三家的資格。就此,白居易的詩壇地位可見一斑。所以,他完全有與李白、杜甫並稱的資格。

若說李白、杜甫、白居易三人的詩歌成就,我認為也是仁者見仁罷了,與個人喜好密切相關。因為他們代表著不同時期的唐詩風貌。李白是盛唐氣象的代表,他詩中傳達的是盛唐的浪漫情懷與積極向上的整體風貌,杜甫更多的受到飽經世事的讀者的喜歡,他的作品中流露出個人在戰亂紛爭中的流離失所,並反映出自己對國事民生的關心,是一位關心民瘼的詩人,是一位憂國憂民的詩人,他唱出的萬千人民和自我的真實情感,被後世稱為“詩聖”名副其實。白居易則在杜甫的基礎上寫樂府詩,反映事實,諷刺現實,還有一部分作品寫自己的日產生活,語言運用上表現出口語化傾向。所以,他們三人各有閃光點。

就我而言,我更為喜歡李白的浪漫主義情懷,他詩中的意象、情感、豪情壯志的抒發更得到我的讚賞,我最喜歡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門去”、“俱懷義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等詩句,他的自信豪情可見一斑,千載之下仍令我歎服,並追慕之。

所以,我最喜歡的還是有“謫仙人”之稱的李白。


少女心與文士夢


1:他們是整個唐朝影響力最大的三位詩人。

2:李白成名於盛唐,生前已名滿天下,是中國浪漫主義詩歌巔峰的創造者,被後世尊為“詩仙”

3:杜甫處於唐朝由盛轉衰的時代,杜甫的詩大多是記錄百姓疾苦,被稱為詩史,他生前名氣不大,他的詩歌對後世影響深遠,被尊為“詩聖”

4:白居易是中唐最具影響力的大詩人,他主持推動的新樂府詩運動,在當時影響極大,對後世詩歌也產生很大影響。被尊為“詩魔”、“詩王”。

5:李白、杜甫合稱李杜,二人無論文學成就還是對後世的影響力都要高於白居易。

6:而李白,杜甫,一個是浪漫主義詩歌的頂峰,一個是寫史詩的頂峰。都非常的卓越。

二人無論文學成就,還是影響力都震爍古今,難分伯仲。





南公懿


李白詩仙,詩意超脫凡俗;杜甫詩聖,凡之集大成者;白居易詩魔,鬼才驚豔之輩。

第一排位,當屬李白。

李白的詩情脫俗,高於現實,展開了更高生活層次想象,是浪漫主義的代表者。從歷史角度來看,浪漫主義創造難度高於現實主義。現實主義依賴於即時現實,個人所見是局部世界感悟,創作難以跳出凡人世界樊籠。李白對天地的感悟高於杜甫、白居易,詩意不受時代的約束,瀟灑恣意。

第二排位,當屬杜甫。

杜甫的作品多是反映當時的社會面貌,題材廣泛,寄意深遠,尤其描述民間疾苦,多抒發他悲天憫人的仁民愛物、憂國憂民情懷。杜詩有詩史之稱,站到了歷史的高度。古往今來,多少王朝更替,無數生命的歷史更多是重蹈覆轍。現實之中的題材,受限於當世時代發展水平,也沉迷於其中。

第三排位,白居易。

白居易的思想,綜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為主導。雖將閒適詩和諷喻詩創作到大成,但詩情難離前人之道,在前人之上別出心裁,和自悟大道又相去甚遠。


文化時針


杜甫詩歌的成就極高。杜甫創作的詩歌,可傳者千餘首,橫貫古今,覙縷格律,盡工盡善。晚唐詩人姚合、賈島、杜牧、陸龜蒙等都是杜詩的愛好者和效法者。李商隱是學習杜甫成就最大的晚唐詩人。宋代王安石是最崇拜杜甫,“吾觀少陵詩,為與元氣侔。“黃庭堅一心學杜已達到了"獨尊"的地步。陸游不僅是杜甫的愛好者和崇拜者,他在《遊錦屏山謁少陵祠堂》詩中說:“文章垂世自一事,忠義凜凜令人思。"金代元好問和元、明、清、以及現代詩人,他們都是學習杜詩的高手和粉絲。他孕育了唐代以後的一代又一代優秀詩歌創作的才人和無數詩歌愛好者。


瞭然翁523


沒什麼可爭議的,白居易雖然有«長恨歌»«琵琶行»兩首千古絕唱,但整體水平與李白、杜甫還是有很大距離的,在歷史上白居易的地位和影響力也遠遜於李白和杜甫,只是近七十年來由於主流意識形態的需要,被捧紅到了空前的高度。

至於李白和杜甫,精研之人都會有很大的困惑:論題材的廣泛和語言的精工,杜甫似乎稍稍高出一籌,但若論天籟之聲、洪鐘大呂,李白當之無愧。確乎李白是'天才',杜甫是'人才',高下之爭似已判明。

我想為大家奉獻的是一個全新的視角:就是在高山之巔朗聲吟誦時,是李白的詩,還是杜甫的詩最氣吞山河震撼寰宇?

我的結論是李白!在泰山、廬山、黃山、華山、恆山、峨嵋山、青城山、天山、稻城三神山、喀納斯、瀘沽湖等等名山的高山之巔,我無數次背誦的幾乎都是李白的名篇,而且順序是固定的:第一篇«蜀道難»,第二篇«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第三篇«夢遊天姥吟留別»,然後才是«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行路難»,«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西嶽華山歌»,«將進酒»等等。至於杜甫的詩包括«登高»、«閣夜»等七律名作,我覺得遠遠不如李白的詩那樣若合符契、暢抒胸臆!!

大概四十多年前,初中剛剛重新恢復編寫的歷史課本,在介紹李白詩雄渾壯麗時,把李白在首詩中對黃河的八句讚美詩蒐集到了一起:''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黃河西來決崑崙,咆哮萬里入龍門!''西嶽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我永遠的記住了這八句詩和她的排列順序。對李白詩歌的想落天外、氣吞寰宇惟有拳拳服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