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 一语点醒梦中人:心如止水、泰然自若(二) 精辟

一语点醒梦中人:心如止水、泰然自若(二) 精辟

闫明老师是中国著名领导力、管理专家

闫明:TMCC国际认证高级管理教练导师、清华、人大、北大EMBA特聘客座教、新加坡博维管理咨询首席管理导师

一语点醒梦中人:心如止水、泰然自若(二) 精辟

人生就像做饭一样,火太小了水烧不开,火太大了饭又容易“烧糊”,大小都是问题,关键在于火候的把握。这跟我们做工作是一样的,你不全力以赴的认真工作,工作就很难推进,反之,你用力过猛,又容易把工作搞砸(事物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而且还会使你变得浮躁与焦虑不安,因此做工作不能快、也不能慢,要遵从事物的自然发展规律,这可能就是所谓的“道”吧。

一、道法自然、自然而然

“道”就是路,可以进一步引申为“自然规律”之意,遵照事物的发展规律而行,你的事业人生自然能够“水到渠成”。

在工作中,我们对工作过程要用心一点,对结果要坦然一点,保持一颗平常心。工作的结果是从工作的过程中产生的,而结果出来后已经成为了既定事实,是没有办法改变的,我们就积极地去面对它、总结它,但不要纠结与悔恨。现在人最的问题就是过程很随意,但对结果却很看重,这就已经违反了事物正常的发展规律。

道就是道,不生不灭。

道可小而无内,即得;道可大而无外,即容;注:道可以很小,而小才能得,所以每一个人做事情不要好高骛远,应该俯下身来,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好,即为道;道也可以很大,大到没有边际,大到可以容纳一切,达到无为、无我的至善境界。

道,即未来之道。过去的人修道的目的就是为了修长生,长生就是未来,即未来之道;

法,即当下之法。当下之法就是应变之法,就是根据环境的变化修得应变之法。

但是道永远在前,你修的法不能逆道,叛道,而要遵道、敬道、顺道、合道,你的人

生才能长长久久、圆圆满满,即道法自然。

一语点醒梦中人:心如止水、泰然自若(二) 精辟

闫明老师是中国著名领导力、管理专家

二、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为人处世的功夫,明白道理只是基础,能够做到克己才能实现。但克己不是压抑自己,因为克己的实质不是源于外在的压迫,而是源自内心的不平。人心若平,世间便无不平之事。所以克己的真正指向,是修炼自己的心,修养自己的境界。

当代社会有一现象,就是人们知道的太多,会的太少,即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意思就是人不要过早超越自己心智承受或能力范围之外的世界,过早知道,反而不利于自己的成长,这种情况正印证了一句话,即无知者无畏的好处。逆生长理论还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成长,都有天然固有的最佳成长速度,往往最佳成长速度比最快成长速度要慢的多,当增长过快时,比如癌症肿瘤,系统自身会自动放慢速度来作补偿,它说明为什么从长期来看,更快可能导致更慢,甚至停止。

也就是说人你该走的路,一定要走,你如果没有走或走了捷径,到最后很有可能掉过头来重新走一边。

  • 多思不若养志

在工作中,如果你找不到更好的方法与策略,不如静下心来,想想为什么做这件事,或者自己将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解决的动力问题,有些朋友跟我讲她掌握了50种减肥的方法,结果也没有减肥成功,原因何在?因为她只记住了答案,而忘记了问题本身(即为什么而减肥),所以,很多时候为什么而减肥,比减肥的方法更重要

与其自己整日冥思苦想,不如起而行,在工作的实践中去寻找,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多言不若守静

当代社会很多人巧舌如簧,能言善辩,甚至经常自己跟自己辩解,于是我就给借口下了一个定义:即借口就是说服自己并让自己心安理得接受失败的理由,就叫做借口借口都是客观存在的,要不然你怎么能够自欺欺人那。

“日间功夫觉纷扰,则静坐。觉懒看书,则且看书,是亦因病而药。”——注:为日常琐事烦恼时,静坐为益;懒惰时,读书为益;对症下药。

所以,多言不若守静,静则能明,明后能定,定者能动,动则能成

  • 多才不若蓄德

关于这句话,我只想讲一句话,有才能,本身是件好事,但千万不要忘记后边那句话,犯错误的人往往都是有能力的人。因为,几乎所有组织的领导用人的标准是:

德高者居高位,功劳多种得奖励(注:职位越高的人,对德的要求就会越高,不是能力不重要,而是退而次之;能力很强,但不可靠的人,领导可以用钱赏你,用名来敬你,但是绝对不会把重要的职位与权力交给你)。

一语点醒梦中人:心如止水、泰然自若(二) 精辟

闫明老师是中国著名领导力、管理专家

精选推荐:引擎盖影响力:领导人统御全局之道与创新性系统思维 干货

精选推荐:富人思维:为什么富者更富,穷者更穷? 精辟

精选推荐:有效的管理决策如何做到稳、狠、准,很实用 精辟

精选推荐:管理高效沟通与自我素质提升(主讲:闫明)

精选推荐:卓越领导者用人的三把尖刀:镇得住、信得过、用得上 精辟

精选推荐:“用人”管理的首要原则:识得人=选对人、用对人=放对位 干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