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9 两汉时期巨商富贾,抬高物价敲诈皇帝,刘秀回应:我也是商人

两汉四百年间,大城市蓬勃而生,如长安、洛阳、成都、临淄、邯郸等,各行各业买卖商品都集中于市。两汉时期的工艺比战国有了更大的改进,大型的工厂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有漆器厂、砖瓦厂、酿酒厂等,虽然只是雏形。

两汉时期巨商富贾,抬高物价敲诈皇帝,刘秀回应:我也是商人

随着制作工艺的不断改进,商品也越来越多样化,市场上开始出售专业的儿童玩具,甚至还出现了奢侈品。东汉时期的三大支柱产业是盐、金属和酿酒,这三大产业催生出一批富豪。富豪赚得盆满钵满之后开始土地兼并,造成失去土地的农民流入大城市,成为打工仔。

“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不如倚门市”,这个说法流行于汉代,开创文景之治的汉文帝这样形容商人:“男不耕耘,女不蚕织,无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对商人的偏见,可见仇富的心理是自古有之。

两汉时期巨商富贾,抬高物价敲诈皇帝,刘秀回应:我也是商人

既然汉文帝有这样的看法,敢说这样的话,精明的商人当然不会心甘情愿作案板上的肉,任人宰割,他们自古就是“精”和“奸”的代言人,几个巨商富贾达成共识之后,想出一个良策。

从那时起,商人开始垄断市场,抬高物价,皇室采购也不给面子,不管你是平民百姓还是九五之尊,物价面前人人平等,直接叫板皇帝,来了个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确实达到了“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的地步。

两汉时期巨商富贾,抬高物价敲诈皇帝,刘秀回应:我也是商人

到了东汉光武帝时期,有人献计献策:要让农民回到农村,就必须限制商人,而且商人不得为官。没有想刘秀听了哈哈一笑之后说,这个建议我是不会采纳的,因为我曾经也是商人。在东汉初期,商业得以自由发展,洛阳的发达就是由于商业的发展,迅速代替长安成为五都之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