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讀紅樓:從賈寶玉與通靈寶玉的關係談莊子“重己役物”思想的運用

文/裴琴


讀紅樓:從賈寶玉與通靈寶玉的關係談莊子“重己役物”思想的運用

寶玉與寶釵的玉


“重己役物”最早是由荀子提出。“重己”意指物為人所用,所以人是物的主人,“役物”就是自覺地駕馭和主宰物質功利,“重己役物”也就是以“道義”為人生志趣,這樣就能以義統利,節制物慾,實現對物質功利後的超脫想法。

它所提倡的是所有的物質所產生的器物的功用在於為人所用,有利於人的生活,以實現其“致用利人”的價值。人是主體,物是客體,重點之處在於主張利用積極的態度來處理人與物的關係和產生的矛盾,將物慾充分的為人所用而非為人所累,讓物去適應人而非人去適應物,最終達到更高的精神境界。

荀子將萬物分為四類: 一類是有生命的水火,一類是有生命而識知的草木,一類是有生命也有識知的禽獸,最後一類就是不僅有生有知,還更有意義的人類。

這四類是循序漸進的,每一類都是上一類的昇華同時也離不開前一類的鋪墊和輔助,人之所以能成為萬物主宰萬物之靈,重點是將“識知”變成有意義有創造力的價值,基礎是源於前三者的鋪墊,條件是“役物”的思想,以及“重己”與“役物”的相輔相成。

這便是:君子役物,小人役於物。此之謂矣。


讀紅樓:從賈寶玉與通靈寶玉的關係談莊子“重己役物”思想的運用

紅樓夢


01

而人役物或役於物,這個“物”都是不定性的,能不能找到不一樣的個例呢,於是,我想到了《紅樓夢》裡的賈寶玉,那位銜玉而生的公子,寶二爺。

他自身是人,但是出自孃胎便銜著一塊通靈寶玉,可以說,他是人與物的合體,像是天意使然有意讓這樣的矛盾體同時間存在。

曹雪芹用了兩個“物”來描述這個共生體。

賈寶玉夢中入太虛境,仙子們便稱他為“濁物”。

通靈寶玉夾帶入世時,僧道二人稱通靈寶玉為“蠢物”。

具都著眼於一個“物”字。

前者的“濁物”是以人為主體玉為客體的描述。後者的“蠢物”是物為主體人為客體的描述。但是他們本身是一體,不管說人說物都是一樣的。

見於“物”來說,寶玉對於這樣的字眼是很有呆意的。

他認可天生人為萬物之靈,他還認為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鍾於女兒,鬚眉男子不過是些渣滓濁沫。當他夢遊太虛境,仙子們稱他為“濁物”時,他便嚇得欲退不能退,自形汙穢不堪,心底大約對這個稱謂也有共鳴感。第七十八回,他給晴雯的祭文落款恰是“怡紅院濁玉”,與“濁物”這一稱謂呼應。

但是通靈寶玉並沒有延續“蠢物”的字眼,自從與賈寶玉一體,銜玉而生的公子生在富貴人家,上下疼愛,更將通靈寶玉鑲嵌起來,時時掛在寶玉的脖子上,而這塊“物”不只見證了賈府的浮沉,也引出了諸多波瀾,這是一場人與物的修煉。

寶玉因為銜玉而生故而起名為寶玉,在賈府這是極大的榮譽,是天命所向的標誌,勢必將來可以科舉及第一朝入仕。所以賈政才會時刻嚴厲要求寶玉讀書上進,如果沒有這塊玉,身在賈府富貴人家,可以選擇走仕途之路也可以像賈蓉一樣拿點銀子買個官做做,正是這塊玉的誕生註定抬高了寶玉的身份和對寶玉給予的希望。

人因玉所榮,玉累人所苦,亦甜亦苦怎知分曉。

更甚至在寶玉的婚姻上,也不得自己把控了,第八回金鎖遇通靈,兩方物件上面的題字偶式對應,是這種矛盾的第一次出現。它造成了彼此有情的寶黛二人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由此產生誤會。寶玉的玉,寶釵的鎖,正好的“金玉良緣”,越是罩上了神秘越是認為這是天意是明明註定,可見這也是物累人的表現。


讀紅樓:從賈寶玉與通靈寶玉的關係談莊子“重己役物”思想的運用

賈寶玉


02

再回到寶玉自身,他對這塊玉倒是不大在乎,只稱“勞什子”“濁玉”。為什麼曹公要這樣寫呢,這正是人與物一較高低的寫照,寶玉如果以玉而驕,倒不是那個人見人愛的寶哥哥了,再如果他就信了這天命,只想著仕途前程那又何來這多情公子呢。

猶記得他第一次正試出場,那幾近瘋狂的惱怒。

登時發作起痴狂病來,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罵道:“什麼勞什子,都沒有,今兒來了個神仙似的姐姐也沒有,還說`通靈-不`通靈-呢!我也不要這勞什子了!”

表面上看這是因為黛玉而起,實質上是寶玉自身人與物共生的糾結,而這種糾結在他身上存在的不只一天,終於在黛玉的導火索下爆發了。

賈母等眾人到怡紅院欣賞那株開花的芙蓉,一行人散去,第二天卻發現寶玉的玉不見了,只見丫鬟們哭的哭慌的慌,寶玉倒不在乎,直說就當自己弄丟了,正好別戴了。

若是一般人得了這樣的玉,還銜玉而生說不定拿的跟命根子一樣,可是寶玉時刻都在與物抗爭,畢竟他還是主體,他並不想讓物所役。

如果真的丟了那倒好,可是後來還是被鳳姐找回來了,寶玉這場人與物的較量一直在繼續。只是慢慢的他明白了許多道理。

前面說到寶玉與通靈寶玉的相互關係,彷彿上天就是有意讓這個矛盾體共生共存,而在曹公的筆下,這場人與物的修行好像剛剛開始又似乎存在已久,在我看來,這裡面有諸多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地方。

從寶玉一開始的不在意甚至嫌棄,到後來參透人與物本身的相關聯,以及後期真正達到以人役物的轉變,這是一場精神的蛻變也是一場華麗的演出,不得不佩服曹公的寫作手法,這也更加讓我瞭解寶玉的真性情。


讀紅樓:從賈寶玉與通靈寶玉的關係談莊子“重己役物”思想的運用

賈寶玉87版


03

從“物”的本身而言,物件有形,事物無形,有形無形之間又化腐朽為神奇,而這兩者又是“物”本身的衍生物,在這裡的延伸便是真正達到物為人所用的更高境界。

古往今來,能共同擁有此兩者的,便是“賈寶玉與通靈寶玉”一體的賈寶玉。

他對“物件”與“事物”的理解也是越來越精進的。

第一次是在第二十回,鶯兒與賈環擲骰子,他教育賈環。

寶玉道:“大正月裡哭什麼?這裡不好,你別處頑去,你天天唸書,倒唸糊塗了,比如這件東西不好,橫豎那一件好,就棄了這件取那個,難道你守著這個東西哭一會子就好了不成?你原是來取樂頑的,既不能取樂,就往別處去尋樂頑去,哭一會子,難道算取樂頑了不成?倒招自己煩惱,不如快去為是。”

第二次是在第三十一回,晴雯撕扇時。

賈寶玉說:“你愛打就打,這些東西原不過是借人所用,你愛這樣,我愛那樣,各自性情不同。比如那扇子原是扇的,你要撕著玩也可以使得,只是不可生氣時拿他出氣。就如杯盤,原是盛東西的,你喜聽那一聲響,就故意的碎了也可以使得,只是別在生氣時拿他出氣.這就是愛物了。

前番者與賈環論道是“以物役人”,人服務於“物”,卻又因物而生煩惱,這是人為物所控制的寫照,寶玉認為當真不值當。後者是人“以物取樂”,只是別把物當作胡鬧時的消遣白消了物件本身存在的價值,又肯定物件本身是服務於人的,而人在“以物取樂”的同時又當惜物,這是人役物的更高境界。

寶玉能夠清醒認識這些道理,除了他是天生的痴人,也是他與物一體,從開始為其所累到後來的共生同體的思想覺悟。也正是這番轉變,他的人生才大大的不同。

何意呢,外人看來銜玉而生是他自帶的無上光環,可在他自身而言,是無比的負累,從開始的——摔玉,到後來的“習慣”這是他從“玉”本身所得到的領悟。


讀紅樓:從賈寶玉與通靈寶玉的關係談莊子“重己役物”思想的運用

黛玉手提琉璃盞


04

但是愛“物件”如果太過,就免不了“玩物喪志”。這一點是賈寶玉談器物沒有涉及的。但是黛玉看得清楚,便給賈寶玉上了一課。

這一課,發生在《紅樓夢》的第四十五回,黛玉臥病瀟湘館,寶玉夜晚前去看望。走的時候黛玉怕天溼路滑有意外,便把自己的琉璃盞送給了他。

賈寶玉說:“我也有這麼一個,怕他們失腳滑倒了打破了,所以沒點來。”

黛玉道:“跌了燈值錢,跌了人值錢?你又穿不慣木屐子.那燈籠命他們前頭照著。這個又輕巧又亮,原是雨裡自己拿著的,你自己手裡拿著這個,豈不好?明兒再送來.就失了手也有限的,怎麼忽然又變出這剖腹藏珠的脾氣來!”

這番話是在寶玉對晴雯撕扇中的更高理解,也是“以物取樂”的昇華,便是將物本身的價值徹底放大,從而“重己”更加的明顯,再好的物件如果不能實現它的價值就不能夠成為有價值的存在,正是因為人的高大,將物件本身的能力和存在價值放大才使物件本身的價值昇華,這是一般人難以理解並共識的。

一般人得了寶貝便會愛惜如命,但是越是能成為寶貝其自身的價值將是一般物件無法比擬的,如果閒置在家必定不能讓寶貝的價值發揮出來,惜物的同時也是在害物,是不值得提倡的。

就像知識分享,快樂分享,人人都說分享是一種美德,可是“事物”的無形價值又有多少人能夠明白呢,又有多少人願意真的分享出來呢。為什麼很多人分享知識能致富,為什麼很多人分享經驗能發財,這便是將“事物”的延伸價值提煉出來並加以推銷,以無形之物化有形之物,這才是最高境界。

寶玉得到北靜王的一串佛珠,他當作稀罕物轉送給黛玉,黛玉的反應是這是什麼臭男人戴過的東西也來給我,轉頭隨手一扔。寶玉看她扔了本想叫止卻又搖頭的笑了,黛玉為何會不稀罕北靜王賜予的寶貝呢,按說這比銀子可值錢多了,可是此“物”是紅塵中所累之物,對於心性極強之人是絕對不稀罕的。有多少人為了金銀累壞了身子甚至幹些殺人不眨眼的勾當,最後呢,還是為物所累,當真不值當。


讀紅樓:從賈寶玉與通靈寶玉的關係談莊子“重己役物”思想的運用

87版賈寶玉


05

寶玉的玉,在他身上除了功名的束縛還有婚姻的不得自由,因為他的玉早就和寶釵的鎖傳作一對了。什麼金玉良緣,什麼前世姻緣,還有貴妃娘娘送於他們二人相同的禮物,這好像都是在暗暗的支持著寶玉寶釵的姻緣。

而寶玉是心繫黛玉的,而黛玉是天上的絳珠仙草,下的凡塵只為神瑛侍者而來,他們之間是註定的木石之緣,是掙扎最後的毫無作用,但是此路漫漫,他們且行且造化,一個總是質疑,一個卻慢慢的弄清楚了本心。

寶玉自與黛玉第一次相見便有前世之感,緊接著摔了那塊玉,好像這塊玉是攔在他們面前的石頭,他這一砸,不只是不想為物所累也是預示著這物件可能在將來會產生的影響,這是一個影子也是一個預示。

日後的生活中,寶玉與黛玉的朝夕相處,彼此的共通之處,到他睡夢中高喊著什麼金玉良緣我偏說是木石之緣。以及看著齡官畫薔,他才慢慢的明白,這“物”與“人”的本心是在何處。

最後他找來晴雯送了兩塊舊帕子給黛玉,這才將內心的感情完全的交付,而這兩塊帕子不是稀罕物也不是什麼值錢的物件,但卻是能夠代表內心的表白,這也是寶玉真正以物於人的蛻變。

寶玉這個“物”與“人”的共生體是現實生活中不可能的存在,卻是最值得研究的代表人物,在此之處只是略作評論,有無共鳴只看各自感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