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我从小到大就喜欢吃甜的,这情况得糖尿病的风险会高吗?

啦啦萌萌哒


  • 甜食与糖尿病的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 高糖饮食并不是诱导2型糖尿病发病的根本原因.

  • 知网数据库中有一篇论文针对不同年龄人群食用甜食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关系进行了分析论述, 主要结论是说从成年至老年, 随着年龄的增加, 胰岛调解血糖的功能逐渐退化降低, 对甜食的耐受性逐渐降低。跟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 应该明确甜食是指哪些食品以及它和糖是什么关系。所谓“甜食”, 是含有大量蔗糖、葡萄糖的食品, 比如糖水、蔗糖、雪糕、巧克力、冰淇淋等。吃了这些食品, 糖会很快被人体吸收, 导致血糖陡然上升并会持续一段时间。

  • 而我们平时吃的粮食如米饭、面条、馒头等, 都是淀粉类食物, 属于多糖, 这些食物进到胃肠道会逐渐被消化分解为葡萄糖吸收入血, 引起的血糖上升程度远不及进食同等量的甜食。

糖尿病发生的原因与年龄呈正相关, 甜食并不是导致糖尿病发生的根本原因, 只是老年人由于胰岛功能衰退, 大量吃甜食超出了胰岛调控能力, 致使血糖调控失常, 会使许多隐性糖尿病患者迅速转为显性, 从而增加加糖尿病的发病人数, 这在老年人群中尤为明显。如再不注意, 未能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 则会进一步演变成糖尿病高渗性昏迷, 危及生命。所以老年人要尽量少吃糖和甜食。

  • 年龄越大越容易罹患糖尿病, 老年人属于糖尿病高危人群。2型糖尿病随年龄增长患病率会逐渐增高, 呈线性增长, 以每10岁作为一个年龄段计算患病率的话, 调查表明患病率的高峰年龄在70岁以上, 就是说20、30、40、50岁每增加10岁, 相应年龄段的患病率即呈增加的态势。

  • 老年人易患糖尿病的原因主要在于其胰岛调控血糖的功能下降, 胰岛中的α和β细胞是分泌胰高血糖素及胰岛素来调控血糖的主要细胞, 在人的一生中经历了发生、发展、成熟与衰老的发育过程, 当人成年至中老年, 就会由于胰岛素的分泌减少、胰岛素抵抗的增加或胰高血糖素分泌失常, 造成血糖容易偏高。
  • 根据糖尿病调查表明, 人20岁至70岁由于胰岛功能逐渐减退, 其发病率也随着年龄逐年升高, 而70岁以上应该是胰岛功能衰退的高峰。所以老年人要尽量少吃糖和甜食。

肥胖是诱发中青年患2型糖尿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肥胖有家族遗传倾向, 也与生活富裕、饮食不合理、体力劳动减少有关。如摄入的甜食过多, 其中一部分糖会进入肝细胞和肌肉细胞里, 转化成肝糖元和肌糖元, 以供机体空腹时或大量运动时产生能量。如果糖分过剩, 一部分就会转变为脂肪储存起来。

  •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08年在对全国14个省市近5万人调查后发现, 在20至70岁的人群中, 男性糖尿病患病率已达12%, 比女性和总人口的患病率均高出约2%。

  • 在相同的遗传背景下, 男性尤其是中青年男性糖尿病患者比同龄女性还要高, 这是历次调查中第一次出现这样的情况。其中最根本原因就是中青年男性肥胖率明显高于同龄女性, 而且甘油三酯水平也明显高。调查还发现中青年男性患病率的增加非常明显, 30、40岁人群增长速度很快。

  • 分析该结果产生的原因发现, 男性中青年肥胖比例比较高, 并且更容易伴发糖尿病相关其疾病, 如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等。这部分中青年男性可能由于生活方式的显著转变、社会压力等, 造成肥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以及糖尿病等发病率高于女性。

  • 从40岁以后发病的糖尿病患者中的统计来看, 有60%以上发病时体重超重或肥胖, 因此肥胖常为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也是糖尿病的—个重要诱发因素。肥胖者的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 胰岛素受体减少, 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弱。


参考文献

[1]张振祥,许茂思,李莎莎,刘玉堂.浅析2型糖尿病与甜食[J].糖尿病天地(临床),2010,4(11):492-495.


子乐健康科普


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增高为主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的发生是遗传、环境、年龄、感染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糖尿病不一定是吃糖吃多了,吃糖和糖尿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但是爱吃甜食,糖吃多了容易导致总热量超标,造成体重增加甚至肥胖,在肥胖患者中,糖尿病的患病率明显增高。


小小黄芪


糖尿病不是吃糖吃出来的,是虚出来的。


好人好报hrhb0982


会,我就是爱吃糖得的糖尿病。


Tgtats


喜欢吃糖有助于糖尿病的发生,但是不是主要的因素,因人而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