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為什麼有很多道理早在多年前就有無數作者學家一遍遍說透了,人們卻還不懂,執迷不悟?

包蕊傑


只是因為我們對於很多道理,只是瞭解和有一定的認識,但是這些道理真正表達的是什麼,我們是否真的知道嗎?如果真的知道,我們就能去做到,所以很多道理我們都只是一知半解,知道的不透徹,不深入,又如何能去做到,如何能做的好呢?

我們可以問下自己,我們知道的很多大道理,自己真知了嗎?其實,我們真不真知,只要看看,自己知不知道如何去做到,有沒有去做?你就能區分清楚自己對於它是“知道”還是“真知”。

這就是所謂的“我們知道很多大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因為我們不曾真知。如果我們是真知了很多大道理,那我想肯定能夠過好這一生。


秀逗的小胖


這個情況應該很好解釋:明明我們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我們還是千里迢迢、傾家蕩產也要出國留學,用別人的知識來證明我們的文化是對的。然後一臉鄙夷不屑的說自己是“高、大、尚”!!!!

從我們蹣跚學步開始,父母心疼的呼喊“娃,慢點跑,別摔著”然後我們就拼命的跑。最後滿身傷痕。到了懵懵懂懂學習知識時,父母輕聲細語:你要專心致志、不要丟三落四,然後就是父母一次次被老師叫去開家長會。然後步入青春期,父母告訴我們“三更燈火五更雞,正事男兒讀書時”人生到了最關鍵的時期,該拼就拼吧,為了將來都值得!然後就是成績猶如六月的鬼火新奇嚇人,於是父母勞心勞力、砸錢血拼。

本以為孩子成年了,父母該省心了可是我們戀愛、結婚、入職、創業那一樣能聽得進去別人的意見呢?我們高昂著驕傲的頭,認為我們是新時代的領頭羊。你們已經老去跟不上時代的步伐!父母含淚嘆息:你呀!為什麼就是不停老人言呢……

人到中年事業、家庭、子女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父母卻像個孩子一樣倔強聽不進去我們半點勸阻。人類就這麼週而復始的繁衍生息,又有誰不是如此呢……?????






沒耐何


因為沒有自身真實感受過,體驗過,只是紙上談兵。所以才會屢屢碰壁時,才會在古人的作品裡找到共鳴感。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人必須在路上實踐,才能好好的體悟出來真理,所蘊含的真實含義。

  •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浩瀚的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只有時時刻刻的補充內心的知識海洋,才能讓自己日日新,月月新,年年新。“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少年時光是最好的年齡,是最快學習的途徑,可以從小打好基礎,樹立好三觀。才能讓大腦充斥著最好的狀態,才能在實踐中更好更快的印證。

  •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在課堂裡,我們一次次跨越時空的長度,與歷史名家在書中相會,談古論今,汲取著幾千年的文化精髓。但是這些只是僅僅存在記憶裡的最深處,在白紙黑字間與古人共鳴。可是人不是生活在一張紙上的,也不是《清明上河圖》上靜止的畫面,

讀萬卷書,也要行萬里路,一步一行的與記憶裡互相印證,才能更加的理解與解惑。

  •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坐而論道,華而不實,誇誇其談,言之無物,這不僅僅是現代人所遇到的,古往今來都有這些徒託空言的存在。用實踐追求真理,伽利略才會在比薩斜塔驗證出自由落體定律的真知;駕馭

帆船驗證世界,麥哲倫披風斬浪,才能第一次環遊世界看清地球的原貌;而讓思想照進現實,才有了毛澤東的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用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勢,最終取得中國革命的勝利。學好知識,更要用好知識,才能走的更好,更高。

達芬奇說過“理論脫離實踐是最大的不幸”,把理論用在生活中,現實裡,才能避免走錯路,不再執迷不悟這才是人生抵達自己目標的最快捷徑。才可以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讓自己的人生更加圓滿,更快明白人生的真諦。


卓小軒


這也沒有什麼好奇怪的。

就比如老師教學生,一堂課下來,有的人聽懂了;有的人似懂非懂,還需要再下點功夫,才能完成消化吸收老師講課的內容;還有的人云裡霧裡,根本不知夫子所云何物。

老子的《道德經》裡有一段內容,原文是這樣的: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這段內容講的就是同樣的聞道,上士中士下士三種不同的人,反應是不一樣的。上士聞道,勤快地按照道的方式實行,中士聞道,將信將疑,下士聞道,反而嘲笑道。

所以,無需介懷。只不過提醒自己做一個上士之人,聽到好的道理,勤於實踐。

如果有一條你認為非常有益的道理,周圍遇到的人還是不懂,那麼有一點耐心,示範給你認為應該懂的人吧。

就像教室裡的老師,在黑板上演算一道難解的立體幾何體題,不也是一遍遍地講給他認為應該懂卻沒有懂的學生嗎?


荷葉三兩枝


對許多人來說,聽了懂了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原因多種多樣,我覺得原因主要是太固執,固執到骨子裡,只認為自己的是對的,別人說的都是錯誤的。這種人要麼優秀到了極點,要麼平庸到了極點!一方面,優秀的人自然有自己的想法,很多研究表明,特別優秀的人都有固執的一面(換個好的說法叫執著),這樣的人也就無所謂失敗了,因為他的缺陷某種意義上來說反而成就了他。另一方面,平庸的極點的人,這種人由於文化水平有限,思維水平偏低,個人能力差,一般都沒什麼想法,導致自己活在自己的世界,固執己見,聽不進任何道理,即便經歷了失敗,回過頭還是老樣子,典型的loser!











錦江詩話


這裡就涉及到“說到”和“做到”這兩個方面的問題,道理是一回事,做的怎麼樣是另一回事。所以當我們回頭看王陽明的著作的時候,我們會深切的感受到知行合一是多麼的重要,同時,想做到知行合一也是多麼的艱難。

我們身邊有太多太多這樣的例子,比如說當他去勸導別人的時候,說的頭頭是道,句句在理。可是他自己做事的時候卻一塌糊塗。當我們站在他的角度來講的時候,我們往往做的也不一定比他好,這就說明了一個問題,人們在思考問題的時候,很多時候當你沒有切身的顧慮,你的思維受到的限制相對來少一些,這個時候你的情商往往能夠稍微發揮的出來,但是如果當你身處在一個環境當中,比如說你面對的困難,確確實實的困難,這個時候你無法置身事外這個時候,你往往內心裡面那種躊躇焦慮都會佔據你的頭腦,這樣的時候你根本就沒有辦法獨善其身,你沒有辦法以一個非常開放靈活的心態去反思你自己做的一切,這個時候你說出來的話,跟你站在一個局外人的角度說出來的話,那是完全不一樣的。我們可以拿麥肯錫的例子來說明情況,當麥肯錫給別人做公司的那種諮詢的時候,他確確實實取得了比較大的成就,可是當他自己去開辦公司去創業的時候,這個時候很多問題都是他想象不到的。自己確確實實搞得很不像樣子。他也深刻的感受到說和做其實確確實實差距很大。

在這裡我們就可以比較兩種人,一種人是先說再做,他看了很多書,比如說像戰國時期時期的趙括,紙上談兵確確實實很牛,可是真正打仗起來呢。而有的人完全都是做了再說這樣的人說出來的話。才是真正的,有價值的東西,可能他的話比較樸實無華,但是裡面蘊含的能量都不是那些誇誇其談空口說白話的人能夠比的。黑格爾就說過,一句話假如從一個飽經滄桑的老人口裡說出來,跟從一個年輕人口裡說出來,含義是完全不一樣的。

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應該怎麼樣進行學習呢?我們應該怎麼樣能夠做到知行合一呢?首先我們應該勇敢的邁出那樣一步,讓自己的思維真正的腳踏實地,從最基礎的東西開始,而不是讓自己的思維首先就漂浮在天上。因為那種缺乏基礎,缺乏落地的那種東西,根本就沒有生命力,遲早都會害人的,無聊的時候誇誇其談是可以的,但是如果說涉及到巨大的考量和重大的決策的時候,這個時候那些誇誇其談只會耍嘴皮子的人往往總是會是很害人的,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向誰學習呢,首先向那些最有經驗的人學習,比如說你想學習法律,那麼你首先問一下那些從事法律很多年的人,他們在這麼多年來有什麼收穫,而不是首先問那些成天只知道看書,對於實踐操作沒有任何經驗的人。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並不是要求大家都採取一種經驗主義的態度。還是說自己的心態首先要放平。自己的眼光首先要放低,要立足於基礎,除非你是專門就是為了說而說,如果說你真的立足於實踐,為了實踐能夠取得一定的突破,這個時候我勸你還是立足於經驗,然後再進行理論的學習,這樣的話比較實際一點,比較能夠實事求是一點。






屁哥手繪故事


聽過很多大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為什麼?因為道理雖然有道理,但是你沒有經歷過,這些道理都是你聽來的,不是你摸爬滾打總結出來的。

比如:在職場,對方沒有請教你,就不要好為人師。

嗯,你是一個熱心腸的人,喜歡幫助別人,喜歡把自己的經驗告訴別人,所以你雖然知道這句話,但是你並不能完全理解,所以在看到別人不懂的時候,你還是會情不自禁的去指導他,把自己的經驗告訴他。

嗯,你發現他很開心接受了你的指導,他跟你說謝謝,你好開心。幫助別人讓你快樂,於是你更加頻繁把自己的經驗告訴他,更加熱情地指導他。他每次都很認真的接受你的教導,並對你表示感謝。

你覺得他一定把你當做他人生中的貴人,一定十分尊重你。事實好像也是這樣,他遇到你就“阿哥,阿哥”的叫,還經常給你帶一些吃的。

直到有一天你不小心聽到他在背後議論你,說某某某好煩啊,每次我做事情,他都過來指手畫腳,他又是公司的老人,我又不好拒絕他,每次都裝作很耐心的接受他的指導,累死了。

聽他這麼說,你突然崩潰了,為什麼我對他這麼好,他卻不懂得感謝?

你突然醒悟,終於明白了這句話:在職場,對方沒有請教你,就不要好為人師。

有一次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作者很鬱悶,他是公司的老員工,他不盡餘力地教一個新人,她每次也很客氣,但是在她離職之後,就馬上刪了他的微信,他不明天她為什麼會這樣做。

再比如:文憑真的很重要,它是你進入某些大型企業的敲門石。

讀書的時候你不相信,你也聽到身邊很多人議論,去面試的時候,面試官根本不看你的文憑。

直到你自己找工作了,你想進入xxx公司,因為那家公司工資高福利好,你也跟他們公司的員工在工作上有過接觸,你發現你的能力不在他之下,所以你覺得你去面試一定能過的。可是呢,你投了幾次簡歷都石沉大海,你很鬱悶,直到你不小心看到招聘信息上的一個要求:文憑本科。可是你是大專。


小怪獸狂揍奧特曼


我是不說話只釣魚,愛好幽默、胡思亂想、奇思妙想,行文天馬行空又樸實無華,歡迎關注交流。

很多道理早就在多年前被很多人一遍遍說透了,人們卻還不懂,個人認為主要有兩大原因:

一,因為人都是從小長大的,從無知無畏到有知有畏,很多道理都是漸漸明白的,而不是一生下來就明白。

二,是因為這個道理我們都明白,但是就是做不到。為什麼做不到?因為人性的弱點。


人類的循環

沒有人一生下來就懂得很多道理。人之初,性本善,每個人都是白紙一張。人生的道理全靠自己學習體會實踐,一點一點寫到紙上的。

我們每個人的經歷大概都比較相似。從出生到上學到工作的過程,也是我們逐漸認識這個世界,明白道理的過程。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六十知天命,正是告訴我們,人到中年以後,有很多道理才會明白。


也許有的人,十幾歲就明白了很多道理,也有很多人,可能80歲了,還像一個小孩兒。因為每個人的經歷不同,環境不同,導致他們的閱歷不同。就好像這個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沒有兩個相同的人。

其實這些道理,就像大自然的規律一樣,都是客觀存在的。一代一代的人們,記錄傳承,就是想讓後人更早地明白道理,更好地活在人世間。

人性的弱點

人性的弱點有很多,懶惰、貪婪、自私、喜歡抱怨、虛榮等等,幾乎人人都有這樣或者那樣的弱點。而這些弱點,導致我們雖然明白很多道理,但就是做不到。

懶惰會讓你放棄理想,貪婪會讓你放棄原則,自私會讓你放棄善良,抱怨會讓你放棄開心,虛榮會讓你放棄誠實,等等。人性的每一個弱點,都會制約你,讓你明白道理,也做不到。


卡耐基的經典之作《人性的弱點》,彙集了他的思想精華,是作者最成功的勵志經典。人性的弱點是什麼?如何克服人性的弱點?都可以從書中找到方法,在這裡不在闡述。

只要你能克服自己人性的弱點,相信你不僅可以明白道理,還能做得到,只要能做到,人生一定能取得成功。

很多道理我們都明白,但是我們就做不到,就是因為人性的弱點。我們要盡力克服自己的弱點,讓自己內心強大,人生一定能取得成功。

非常感謝您的閱讀。歡迎關注留言交流,一起解讀人生,品味人生,過好人生。我是 。


不說話只釣魚


為什麼有很多道理早在多年前就有無數作者學家一遍遍說透了,人們卻還不懂,執迷不悟?

Part1. 因為別人的經驗未必適合你,古人的經驗未必適合現在的社會

人是不斷變化著的。別人從生活中得到的啟示只適合他們,而並不一定適合你。比如有句話說“早起是低配的自律”這句話就不一定對,因為有些人在夜間工作效率更高。

宋代極端重文輕武,自然軍隊戰鬥力減弱。那時候的人聽到的大道理就是“書中自有黃金屋”。而唐朝武官做大,他們大道理就是“寧為百夫長,勝做一書生”不同的時代,就有不同的適應方法。古代的道理,未必適合現在。並且,所有的道理都有侷限性,甚至有些大道理互相矛盾。

Part2.聽了道理,會做了嗎?

現在心靈雞湯氾濫,成功學書籍可以說是人手幾本。先不說這些道理對不對,可聽了之後,真正會做的人很少。現在大道理的“可操作性”都很差。也就是說只擺一個成品,卻不教人怎樣具體地一步一步做。人們只迷信道理,卻不知如何實踐,還不如不聽。

Part3.會做了,你願意做嗎?

即使聽懂了,會操作了。很多人也不會去做。剛放下大道理,轉身就忘光。昨天說要早起,今天早上又睡到10點。一次次的頹廢中,那些大道理不僅幫不了你,反而成了頹廢的理由,無聊生活的寄託 。



泰坦神族


有句話是:道理懂得很多,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在我的解讀裡,就好像練武功一樣,如果對你而言,那只是文字層面的道理,很遺憾。那就真的只是道理而已,你只是當時看著新鮮,覺得震撼,三分鐘過後,你可能就忘之於九霄雲外了,還談何踐行道理?

處於中間層面的,就是對道理一知半解,但對於應對基本的生活貌似也已足夠。看到道理的當時,你可震撼了,然後囫圇吞棗般地將其珍藏,但事後其實基本沒有回顧,需要用到時,有幸的還能想起一二,不幸的就是好像那個叫什麼來著…算了,…這種就是先走錯幾步,後來能迷途知返的,這也算為時不晚。

而最高層次的,就是把道理內化於心。你是真理解透徹了你認為的真實含義,你將其作為人生的信條,無論做什麼,你內心都有一把秤,你總是雲淡風輕…

為什麼道理你都懂,卻仍然執迷不悟?此言差矣,你是真的懂?還是一知半解?還是根本不懂?別誤會了“懂”,“懂”可不想背這個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