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4 世衛組織:疫情暫不定為“國際關注”級別,但在中國已屬“極高風險”

記者 崔璞玉

北京時間1月23日凌晨,世界衛生組織(WHO)召開新聞發佈會,宣佈本輪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暫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表示,此次疫情在中國已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級別,但尚不構成全球性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WHO的風險評估是,疫情在中國的情況屬於極高風險(very high risk),在區域和全球的情況為高風險(high risk)。”

不過,譚德塞並未排除未來疫情繼續發展成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可能。“突發事件委員會認為,情況緊急,建議在數日後再度召開會議,評估事態進展,”他說。

日內瓦當地時間22日至23日,世衛組織針對近期在中國及周邊國家發生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召開了緊急情況委員會會議。根據《國際衛生條例》,“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指“通過疾病的國際傳播構成對其它國家的公共衛生風險並可能需要採取協調一致的國際應對措施的不同尋常的事件。”

該定義暗示出現瞭如下一種局面:嚴重、突然、不尋常、意外;對公共衛生的影響很可能超出受影響國國界;並且可能需要立即採取國際行動。

2009年以來,WHO共宣佈了五起“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分別為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2014年的脊髓灰質炎疫情、2014年西非的埃博拉疫情、2015-2016年的“寨卡”疫情以及2018年開始的剛果(金)埃博拉疫情(於2019年7月宣佈)。

之前兩次由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2002-2003年間於中國爆發的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SARS)疫情,和在2012年及2015年於中東及韓國爆發的中東呼吸綜合徵(MERS)疫情,沒有被WHO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在會議過程中,世衛組織總幹事徵求由國際專家組成的“突發事件委員會”的意見,並最終作出決定。

世衛組織當天稱,已收到584例確診病例的報告,包括17人死亡。其中,有575例病例來自中國,包括全部17名死亡病例。與此同時,日本、韓國、新加坡、泰國、美國和越南也報告了確診病例。另外還有一些國家彙報了疑似病例,但這些病例仍在調查中。

在發佈會上,譚德塞還公佈了WHO對此次疫情所瞭解的情況。“我們知道,這種病毒可以引發嚴重的疾病,可能致人死亡,儘管對大部分人而言它引發的症狀較為輕微……被感染者中,大約四分之一的病人發展為重症。”

世衛組織還表示,死亡病例中的大部分人,此前就患有包括高血壓、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在內的基礎疾病,這使得他們免疫力下降。

該機構稱,中國已經存在人傳染人的病例,但目前僅限於家人之間或照顧被感染者的醫護人員。另外,中國以外尚未有證據證明有人傳人的情況發生,但並不意味著這一情況不會發生。

“但現在我們還不知道病毒的來源,擴散的難易程度,也不是完全瞭解其臨床特徵或嚴重性。”世衛組織在早先對界面新聞的回覆中表示,將繼續與中國、泰國、日本及其他國家合作,以進一步瞭解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途徑,中國需繼續找到疫情爆發的源頭。

“很可能未來在中國和其它國家,我們會看到更多病例,”世衛組織在發佈會後的聲明中寫道,“中國已在武漢和其它城市採取他們認為合適的措施,來控制新型冠狀病毒的擴散,我們希望此舉能夠有效,也希望這些措施不會持續太久。”

譚德塞稱:“就目前而言,WHO不建議對旅行或貿易採取更廣泛的限制措施。我們建議,在機場出口實施檢測,作為整體防控的一部分。另外,所有國家都應佈置好檢測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的措施,包括在醫療機構中。”

與此同時,譚德塞還感謝了中國政府的合作和透明,“中國政府成功隔離了患者,迅速完成了對病毒的基因排序,並將其與WHO和國際社會分享。”

最後,譚德塞重申,WHO現在沒有宣佈次輪疫情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並不意味著WHO認為情況不嚴重或沒有認真對待。只要情況需要,“我將毫不猶豫地召集緊急情況委員會立即開會,無論什麼時候,”譚德塞說道。

據人民日報,截至北京時間1月23日23時,國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確診639例:湖北444例,廣東32例,浙江27例,北京22例,上海16例,重慶9例,安徽9例,湖南9例,四川8例,山東6例,河南5例,廣西5例,江蘇5例,海南5例,天津4例,貴州3例,陝西3例,江西3例,遼寧3例,澳門2例,香港2例。

相關閱讀:

世衛組織答界面新聞:全球可能出現更多病例,中國需繼續找到疫情爆發源頭

什麼是“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哪些疫情曾被定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