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3 稳健进入后版权时代

□本报记者 王坤宁 实习生 许晨昊

目前,中国数字音乐市场正在形成以用户付费为主,版权运营和广告收入为辅的盈利模式。知识产权政策的完善,为数字音乐付费的全面实现提供了保障。前不久,北京市出台《关于推动北京音乐产业繁荣发展的实施意见》,确立了将北京建设成为“国际音乐之都”和华语音乐全球中心的发展目标,并明确提出,在版权服务方面将通过支持建立音乐版权分发服务体系、数字音乐版权管理及分发平台、版权资产全链条服务平台等措施,解决版权交易乱象。

数字音乐产业已然成为了一片蓝海,如果能够逐步完善数字音乐版权保护、系统盈利模式的开发,必将极大地促进我国数字音乐产业的发展。在日前举办的北京数字出版精品内容推介会数字音乐专题论坛上,来自数字音乐领域的专家和企业代表分享了他们在数字音乐版权领域的实践与见解。

在全球音乐产业持续增长、中国音乐产业不断发展的现状下,数字音乐成为引领中国音乐产业发展的主要引擎,其商业化能力也在不断提升。有关数据显示,随着正版化的推进,2018年数字音乐规模达到了76.3亿元,未来还将保持高增长态势。同时,消费升级也让用户倾向于享受更丰富的付费音乐版权内容、更好的音质以及将音乐下载至本地等增值服务,付费意愿不断走高。有关方面预计,未来版权运营也会成为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通过参与音乐版权的分发、音乐IP的孵化以及与其他娱乐产业的联动等形式,数字音乐平台将建立起完整的互联网音乐娱乐生态,发展出更加多元化的变现方式。

作为产业价值链的核心,与会嘉宾将探讨的焦点聚集在“‘互联网+’时代下的数字音乐市场及版权保护”上。其中,在市场持续向好的前提下,如何利用大数据完善数字音乐版权系统,是重点话题之一。

由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音乐产业促进工作委员会发布的《2019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报告——数字音乐产业发展专题报告》显示,中国数字音乐产业核心层流媒体订阅模式逐渐被市场接受,虽然付费比率相较之前有显著提升,但用户的付费意愿仍然较低,与成熟的欧美市场以及视频流媒体领域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网易云音乐副总裁丁博认为,想要利用大数据服务数字出版行业,首先要重视数据资源的沉淀和保护,同时要利用大数据做好分众内容服务。重视数据,但不能迷信数据,尽信“数”不如无“数”,提升音乐品位、提高音乐审美,这些工作不能仅仅依靠数据完成。最后,大数据服务要从消费端走向产业端。丁博提到,网易云音乐在个性化推荐的基础上也加入人工推荐的机制,让数据服务于内容,让好的、优质的内容拥有更好的数据表现,真正使用大数据让音乐更好传播。

据太合音乐集团高级副总裁刘鑫介绍,太合音乐推出基于自有版权业务的数字音乐分发布平台DMH,通过多种服务,既可以解决曲库标准不统一、分发形式不规范等行业痛点,又可以提高内容推送的产业效率。

“如果公平合理的数字音乐版权系统最终确立,通过数字音乐付费与服务营销相结合,数字音乐未来必将带给人类更大的惊喜。”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佟雪娜认为,数字音乐版权的逐步完善、系统盈利模式的开发,必将极大地促进我国数字音乐产业的发展。

与会专家表示,数字音乐平台应在下游与音乐节、综艺、影视剧等更多的泛娱乐板块形成联动,活跃开发并利用音乐版权价值,最终能够形成一条围绕数字音乐平台运营的完整的数字音乐版权产业链,并且带动中国音乐版权价值在未来持续增长。

近几年,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国数字音乐版权发展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刘鑫说:“无论是对于传统大的音乐平台,还是对于新兴的音乐平台来说,大家的版权意识普遍越来越高,都愿意去做正版化的内容。”

与会专家学者也一致认为,随着中国版权市场环境的改善,对知识产权越来越重视,数字音乐商业化能力不断提高,这意味着多种盈利渠道可以达到共同创收的目的。如今,国内数字音乐商业化能力大幅提高,各个平台拓展了付费下载、音乐流量包、数字单曲销售、数字专辑销售,以及会员付费、耳机、音响、音乐周边的实体音乐衍生产品的销售等,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目前的商业市场已经不是相互争夺版权的独家垄断时代,绝大多数平台上的版权作品都可以进行共享,而后版权时代就意味着在版权不存在独家的情况下,各个平台要依靠优质的服务来满足用户的消费升级需求,用户体验将变得更加重要。”佟雪娜说,在日趋完善的版权环境中,已经没有任何一个平台敢在没有获得版权的情况下大肆上架作品。

但是,由于各大音乐平台的发展历程不同,对于各自的服务器和曲库,包括曲库的所有字段、分发逻辑、版本、翻唱有没有得到授权等问题,还需要很长的过程和很大的决心才能真正解决。“目前传统的音乐播放器或者短视频平台的曲库标准不是很统一,同海外平台相比仍有差距。”刘鑫认为,这对于音乐平台来说是一个难题,也是行业未来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

在佟雪娜看来,未来流媒体将逐渐整合,音乐平台将趋向多业态发展。音乐直播、音乐电台、相声曲艺、广播剧、脱口秀都将成为音乐平台中的一员。同时,数字音乐的消费场景也将不断扩大,包括车载音乐、智能音响,以技术为驱动的创新,很大程度上会扩大数字音乐的消费场景,并带来新的用户体验。

制定完备的数字音乐版权管理机制是趋势

周密的版权保护是音乐产业成功的关键。无限星空音乐集团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唐月明说,得益于国家版权局连续多年开展的“剑网行动”,对改善版权环境有很大帮助。2015年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关于大力推进我国音乐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2019年12月北京市出台的《关于推动北京音乐产业繁荣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关于音乐产业的政策,让整个音乐产业迎来新的机会。

由此,刘鑫提到,太合音乐DMH平台在过去两年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他们感受到了政府部门对于数字音乐正版化的关注。基于DMH平台在数字音乐版权管理上的强大功能,太合音乐也一直在尝试推动网易云数据和DMH数据的打通,探索音乐内容服务方法,让消费者更容易获取各类音乐服务。比如,目前平台的专业曲库管理板块有标准的授权逻辑,还有在线下专门用于音乐公司管理版权的子系统,解决音乐公司如何管理自己的版权和权利的问题。平台还有音乐版权管理工具,通过工具的模式可以让真正的版权方平台建立良好的联系。

刘鑫相信,这种新模式,在促进未来数字音乐持续健康发展上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他也希望未来中国的音乐产业在尊重版权的背景下发展,通过数据让所有的从业者获得更公平的待遇。

佟雪娜认为,从目前数字音乐市场整体情况来看,音乐直播正成为直播行业的重要内容,依托直播的大用户群,拥有更多分发渠道以及相对更成熟的运营和变现的模式。这也是到目前为止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变现渠道最为突出,也是最重要的方式。

佟雪娜坦言,从目前来看,中国数字音乐平台产业链较为单一,今后将从版权内容的单点竞争转向多点的突破。这时,制定完备的数字音乐版权管理机制将是大势所趋。

稳健进入后版权时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