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三星堆遗址,会不会就是一直都未找到的夏朝都城?

Mr种茶家


通过考古发掘我们发现,古蜀国三星堆和金沙遗址所出土的大量文物(包括陶器和青铜器)都跟目前公认的夏代晚期遗址二里头有非常多的相似性。

至于三星堆是不是夏朝,这个也不能妄下结论。中国最早的史书都集中在中原文明,且三星堆又没有文字记载,很多史书里面也没有说夏朝在蜀国。所以,就导致了一个盲区,考古学家把考古的重点放在了河南和陕西,且不知疲倦的去寻找,也没有考古出关于夏朝的物品,以此来证明夏朝就存在中原地区。假设,三星堆就是夏朝遗址,那么很多历史都会被改写。尤其是《史记》里面的记载,就会被推翻。所以,在没有文字记载的情况下,史学家们还是相信书里面的东西。

三星堆文化是位于巴蜀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存在时间大约是公元前2300年--前600年,按照其文化面貌,大致可以分为四期:

三星堆的前700年时间,三星堆人并没有创造出什么像样的文化;

一直到了距今3600年左右(相当于中原的夏、商之交),三星堆内部突然出现了具有中原文化特征的陶器等器物,自此,三星堆文化开始形成;

又过了500年,约公元前1100年左右,三星堆人学会了制造青铜器,此时已经来到了商末周初;

到了三星堆晚期,三星堆的宫殿、神庙被毁,大量居民迁往他处,三星堆遗址从都城跌落到普通聚落,三星堆文化至此消亡。

可见,三星堆开始形成自己的文化的时候,已经到了相当于夏朝要灭亡的时候了。而夏朝是青铜文化王朝,三星堆又是在夏朝灭亡之后,才掌握青铜文化的。

关于三星堆,有学者就推测其乃氐羌族群创造,是古蜀王蚕丛氏的都城,而《蜀王本纪》中记载:“蚕丛始居岷山石室中。”是氐人的一支!

而考古证实,三星堆遗址的青铜铸造工艺,与中原一带是有相互交流,有相同之处的,大胆假设下,或许大禹当年就曾生活在四川,由于治水需要而出川!

因此,才会出现二者间存在相似之处的情况!

至于三星堆是否为夏都,牵扯的东西甚广,不否认,不牵强,只能说存在可能!


四川漢州帶你飛


三星堆遗址几乎比夏朝还要早,当然也不排除就是传说中的“夏朝”,只是三星堆偏离了中原文化圈,且没有文字表明三星堆就是历史中的夏朝。所以,史学界也不会承认,毕竟在古蜀国的遗址上面发掘出来的。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古蜀国在夏朝时期并没有与中原交往,他们认为古蜀国比较封闭偏远,属于同一时期的另外一个文明。

不过三星堆遗址的挖掘,也狠狠的打了某些专家的脸。以前很多专家鼓吹中原文明优先于周边其他地区的文明。意思是除了中原,其它地方都很落后。但是,三星堆遗址被挖掘出来以后,竟然发现了大量的青铜器、陶器、玉器、象牙等等,有的东西在中原都没有被挖掘出来,而在三星堆里面却出现了。所以说,三星堆的挖掘,狠狠的打了某些专家的脸。

至于三星堆是不是夏朝,这个也不能妄下结论。中国最早的史书都集中在中原文明,且三星堆又没有文字记载,很多史书里面也没有说夏朝在蜀国。所以,就导致了一个盲区,考古学家把考古的重点放在了河南和陕西,且不知疲倦的去寻找,也没有考古出关于夏朝的物品,以此来证明夏朝就存在中原地区。假设,三星堆就是夏朝遗址,那么很多历史都会被改写。尤其是《史记》里面的记载,就会被推翻。所以,在没有文字记载的情况下,史学家们还是相信书里面的东西。

有兴趣的朋友其实,可以去了解一下三星堆遗址,该遗址打破了很多世界纪录。我认为三星堆文明发源于长江流域,甚至要优先于黄河文明。但是,历朝历代争夺的焦点都集中在了中原地区,没人关心中原以外的文明。所以,导致考古进入一个盲区。总之,三星堆是不是夏朝,这个问题还有待考证。最大的障碍在于,没有文字记载,三星堆到底属于那个国家。而像《史记》这样的正史,又把夏朝定在了河南一带,假如,在中原地区真的没有夏朝,那么古蜀国地区,也许就是传说中的夏朝也有可能。我认为,三星堆甚至比夏朝还要早的一个文明。《竹书纪年》中说禹的母亲脩己,生生大禹于石纽(四川北川县),且大禹早年也在四川治理过洪水,历史上的夏朝多次迁都,根本不固定,说不定华夏最早的文明,是从四川迁移到中原的也有可能。


谋士说


  这是一个已经156个回答的问题。作为一个研究三星堆多年的人,我知道这个问题并不那么容易一下说清楚。这里,我就试着回答一下:

题主问题:三星堆遗址会不会就是一直都未找到的夏朝都城?

我的答案:三星堆文化分四期,其第三期的青铜文明确实属于夏朝都城。

具体分析过程:

第一,名不正则不顺。在正式进入分析前,我们必须要先处理相关的概念。

  题主问题中的”夏朝“属于历史学概念,”三星堆遗址“属于考古学概念。相对来说,三星堆遗址的历史分期是比较清楚的。三星堆文化共分四期:第一期,大约在公元前2800年到前2000年;第二期,大约从公元前2000年到前1600年;第三期,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到前1200年;第四期为公元前1200年之后。其中,著名的三星堆青铜文明属于三星堆文化的第三期,大家说三星堆文明的时候,也往往指的是这个阶段。

  按照三星堆的分期,显然我们不应该认为三星堆遗址与夏朝都城有关。然而,问题就出现在我们传统观念中的夏朝体系本身存有疑问。众所周知,当大家说到夏史体系时,首先想到的都是《史记》。《史记》视禹为夏的开端,但先秦文献《竹书纪年》却视黄帝为夏的开端。这说明《史记》理解的夏与《竹书纪年》理解的夏是不同的。

  此外,《墨子》视虞、夏为一代,清华简《楚居》说楚人祖先季连以盘庚孙女为妇,《山海经》被称为禹益之书却记载了成汤事迹,这些记载都与《史记》的夏史体系存在冲突。同时,目前我们已知的一批重要考古文化,如三星堆、金沙、盘龙城、新干、齐家文化等也无法在《史记》的历史体系中得到合理解释。同时,用《史记》体系我们也无法解释中国大量西部民族的形成,无法解释中国文化形成的脉络,无法解释早期中国与周边文化的互动关系。基于这些问题,笔者在长期的研究中,提出了夏与商周并行、夏分三段的观点。

  第二,夏与商周并行的观点认为,中国历史上的夏分为三个时期:第一阶段,包括齐家文化、石峁文化、二里头文化等,王都可能是石峁遗址;第二个阶段,为三星堆青铜文化,第三个阶段,是金沙文化。也就是说,按照这个体系,三星堆遗址确实属于夏朝都城。

  第三,那么,笔者的观点可以被证实吗?这里我举几个例:

  (1)按照笔者的观点,三星堆的毁灭就是《左传》中提到的后羿代夏。三星堆有青铜神树,出土时完全被砸碎,德裔美籍学者罗泰把这一事件与”后羿射日“神话联系了起来。事实上,从文献整理来看,确实可以看出“后羿代夏”事件逐渐演化为“后羿射日”的文献痕迹。

  (2)根据《左传》记载,后羿代夏事件之后,又有少康中兴事件发生。少康曾担任有仍氏牧正,传世文献又有少康制酒的记载,这些记载正好可与三星堆毁灭事件发生后出现的竹瓦街窖藏青铜器铭文实现对读。具体论述可以参阅笔者发在头条的文章《从历史语言学破解夏代王族的自称之谜:太阳家族与开明传说(中)》。

  (3)按照传世文献的记载,大禹治水事件因何发生,伊雒竭夏亡是怎么回事,《禹贡》的真伪如何,以及《蜀王本纪》为何与中原传说具有明显的对应性,都是过去一直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按照笔者建立的夏与商周并行体系,则可以知道大禹所治之水其实是由大地震引发的,所治水域为岷江流域,大禹即蜀地文献的杜宇。具体论述可以参阅笔者的文章:《夏代末年的岷山地震与大禹治水的传说》。

  (4)《山海经》的形成,在隋唐以前一直认为与禹、益有关,而唐以后屡被质疑。而笔者运用“夏与商周并行体系”则肯定了《山海经》出自禹益是有历史根据的,并较好地解释了《山海经》的成书问题。具体可以参阅:《三星堆文明是被遗忘的异世界吗?论大禹治水和《山海经》的形成》。

  围绕着”夏与商周并行“的观点,笔者已经在头条号发布大量文章。后续文章在笔者整理后,也将陆续发布出来。这里不再一一细举。

  总之,当我们重建夏史体系之后,会发现先秦文献与《史记》体系原来存在冲突的地方现在可以更好解释,西部许多民族的形成也可以得到更好的认识,同时,早期中国与周边文化的互动关系也可以得到更好理解。因此,根据这些研究,笔者的结论是:三星堆遗址确实中国人一直在寻找的其中一处夏都。

  以上观点,欢迎大家的讨论。如果朋友们对三星堆、先秦史以及《山海经》研究感兴趣的,也可以关注我。我的口号是:研究三星堆,关注古史微。最后,请大家记得点赞哦。


古史微


夏朝是否存在过?西方历史学家是不承认的,即便是三星堆遗址,也没能找出相关的证据表明夏朝存在过的痕迹。

所以对于三星堆遗址,我这几年都十分关注,也看过不少参与过发掘的考古工作者的一些著作。

对于三星堆遗址,实在是存在这太多的不解,因为偏偏这是在巴蜀地区,这说明什么?

一个很匪夷所思的问题,那就是当时的巴蜀地区,获取文明程度比黄河流域高,间接的说明,华夏文明是一个融合形成的文明,至于源头………(不敢乱说)。

正因为三星堆遗址带来的意外太多,所以反而变相的导致了无论怎么发掘,都难以去同夏朝挂钩。

甚至可以说三星堆遗址或许代表了另外一种文明,也就是巴蜀地区的文明。

所以三星堆遗址,绝对不会是夏王朝的都城,因为一旦是都城的话,绝对有把握从这些文物中体现。

但是遗憾的是没有,而且出土的少数带有文字意义的符号,其破解难度也是十分巨大,可以说毫无头绪。

从现在考古的研究来看,华夏文明在夏朝到商朝这段期间里,存在明显的断代,也就是突然一下子文明进步了不少。

这十分奇怪,但是也导致了许许多多的疑惑,主要是留给后世的疑惑。

所以看那个时期的历史,我觉得就像看神话故事一般,我甚至在一些科学杂志上读到过一些假设,认为那个时期是外星人来过。

为什么呢?因为神话也不是凭空产生的,只能说当时的人理解不了,所以抽象化的表达了出来。

就像嫦娥奔月的故事,像不像就是一艘蟾蜍一般的飞船发射?

如此种种都使得我即好奇又感到不容置信,但是确确实实在文明程度不高的时期,容易出现这种记载性的缺失。

不像后世有专门的官员记载历年大事件,而各个朝代都会编修前朝历史。

其实还有二里头遗址,也是带给了我们无尽的疑惑,但是也没有证明夏朝的存在。

不过二里头遗址的存在,却说明了在商朝之前,中华大地就存在过文明,而且出现了文字。

可能是当时文明刚刚起步,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不具备让所有人、所有部落都归附于这个文明之下。

也就造成了记载的缺失,加上意识上没有重视这些,也就使得那段时期粗犷的管理,粗犷的生活,或许夏朝,应该也是粗犷的存在吧!


小司马迁论史


这个问题太简单了,只需要回答有没有可能,哪怕可能性微乎其微,我也会回答有“有”。

首先我们得了解下大禹的籍贯吧。可是大禹的籍贯就说法不一了,主要有1,安徽蚌埠2,河南嵩山3,四川岷山等几种说法。哪里是大禹故里,都没确凿证据,懒得去争了。就当都有可能吧。

都知道大禹最耳熟能详的故事是“大禹治水”。我们或许能够从这个故事中发现一些端倪。大禹治水过程中,有个典故“三过家门而不入”。从这个典故我们知道大禹的老婆是涂山氏的女子娇娇,传说娇娇为了看大禹一眼,就一直在家附近的山上望大禹,最后还变成了石头。

这个涂山氏是哪儿的呢?蚌埠?蚌埠那个叫涂氏,没山。涂山其实好多人都知道在重庆市南岸区,铜锣山长江南麓有个镇叫涂山镇,背后有座山叫涂山,上山那块像人的石头就是女娇望穿秋水期盼大禹而化的。

提起这个铜锣山中间的铜锣峡,当然也是大禹治水的杰作。据我论证发现:古代四川盆地一片湖泽之像,仅仅少数山头露出湖面,铜锣山就是露出的部分。在凿开铜锣山之前,盆地内最大能形成海拔高度近500米的,方圆约20万平方公里的超大湖泊,大禹治水后,凿开中梁山,铜锣山,明月山三座大山和巫山后,沧湖变桑田,整个四川盆地成为适应耕作之地。涂山氏族的人们可以欢快得在新的土地上渔猎耕作,族人丰衣足食,一片欣欣向荣,他们的儿子启自然可能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建立新的据点作为首都。或许这个首都就建在大禹自己族人所在的岷山山脚下的广汉,逐步发展成为三星堆文明。



陈沁巧


很有可能!而且甚至比夏朝更早!

我们大家都知道一个故事,就是后羿射日的故事,讲的是十只神鸟轮流值班,后来因某种原因一起值班了,于是导致大地干旱,农作物都都被晒死,于是便有了后羿射日的后续。我们暂时先不管此故事的真实性。但我们在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中找到一颗青铜神树,上面六有十只鸟,上门还有龙。还有一只背着太阳的鸟。这不正是传说中的金乌轮流值班的故事吗?

在《山海经·大荒东经》中:

有夏州之国。有盖余之国

东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黄蛇,践两黄蛇,名曰禺【豸虎】。黄帝生禺【豸虎】,禺【豸虎】生禺京。禺京处北海,禺【豸虎】处东海,是惟海神。

其中提到夏州之国。提到人面鸟身,珥两黄蛇。在三星堆出土文物中就有几件人面鸟身的文物。《山海经·大荒东经》提到黄帝一直到他的孙子,禺京。所以很可能是黄帝时期的文明。

另外《山海经·大荒东经》还提到: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摇【君页】羝。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叶如芥。有谷曰温源谷。汤谷上有扶木,一曰方至,一曰方出,皆载于乌。(图6)

意思是说,在大荒中有座叫做“孽摇【君页】羝”的山,山谷中有一座湖,叫做温源谷,湖中有扶树,树干高三百里,叶子像芥菜。日出和日落都靠鸟载着。

青铜树的叶子像芥菜,青铜树上立着九只鸟,有一只没找到,估计是值班去了。(图6)

在《山海经·大荒东经》中还提到:

有神,人面、犬耳、兽身,珥两青蛇,名曰奢比尸。(图3则为奢比尸神)

在出土的玉璧中,有13道锯齿,表示13个月,在这个时期,月数还是13个月,以女性月经为准,女性月经为28天左右,一年13个月,则一年的天数为28×13=364天左右。四条龙表示一年的春夏秋冬。以及阐述龙是围绕太阳转的。关于龙的问题我有专门的论述。

在出土的文物中,并没有找到文字。也就是说,三星堆文化并不属于殷商时期,因为殷商时期已经有了成熟的甲骨文,应该比殷商更早。那么这个时间就可能是夏朝或者夏朝之前。那我们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文字?

在周兴嗣的《千字文》中: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火帝应该就是炎帝,鸟官人皇呢?三星堆文化中到处都是鸟的影子(图4图5),这些鸟分别承担不同的职能,不同的鸟代表不同的职位。人皇,指的是黄帝,三皇五帝中最后出现的是黄帝,而金木属火土中最后出现的是土。《说文》中解释“黄”为大地之色。古人把动物分为五类,即羽虫(禽类)、毛虫(兽类)、甲虫(昆虫类)、鳞虫(鱼类)、倮虫(人类),他们同样表示了金木水火土。也就是说,人是属于土的分类。人皇则是黄帝。鸟官也是黄帝的部下。

那么文字和衣服就是在黄帝之后造的,那么这个之后是多久?始制文字,也就是说在黄帝统治时期就制造了文字。而文物中并没有文字,所以三星堆文化应该还在夏朝之前。

在黄帝末期,发生了一场政治运动,就是我们熟知的后羿射日的故事,其实它是一场政治运动,也是夏朝建立的最后一战。

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 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 猰貐yà yǔ、凿齿、九婴、大风、封豨xī、修蛇皆为民害。 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大意是,黄帝末期,各部落冲突不断,烧杀抢掠,民不聊生,于是尧派自己的弓箭部队斩杀了崇拜太阳的各个部落的首领。统一了天下。这则从侧面反应了三星堆文化是在夏朝之前的。

那么是究竟在什么时候呢?会不会在黄帝之前呢?我们注意到,青铜人上面是有衣服的,说明这个时候已经会制作衣服了,根据《千字文》描述,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是制文字在先呢还是穿衣服在先呢?很明显是穿衣服在先。先得解决温饱问题,才能想文字的事。那么制衣服是什么时候?是在螺祖之后!那么三星堆文化的时间就确定了,是在黄帝时期螺祖开始做衣服后,在夏朝建立之前!

三星堆是黄帝时期的文化!








读书思考笔记


探讨三星堆与夏朝都城的关系,其实涉及到两个学科,历史学与考古学。夏朝都城属于历史学范畴,而三星堆遗址,则是考古学的内容,不同学科要对号入座,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首先,从历史学上来看

历史文献记载的夏朝核心区域在伊洛河流域,夏朝的先人,从鯀到禹,其活动中心一直在嵩山周围。夏朝立国之后,即便频繁迁都,从阳城(河南登封)、阳翟(河南禹州)、安邑(山西运城)、斟潯(河南洛阳)、老丘(河南开封),夏朝都城也一直未出中原的核心区域。也就是说,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历史学中记载的夏朝,就是以伊洛盆地为中心的中原王朝,这是探讨夏朝的前提,如果推翻历史文献的记载,那么这些探讨也就失去了意义。

所以,三星堆所在的巴蜀,无论发现遗存多么丰富的遗址,都不可能会是夏朝的都城。



其次,从考古学中来看

历史学记载了一种可能性,是一种前提,而考古学则是验证了这种可能性是否存在。

三星堆文化是位于巴蜀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存在时间大约是公元前2300年--前600年,按照其文化面貌,大致可以分为四期:

  1. 三星堆的前700年时间,三星堆人并没有创造出什么像样的文化;
  2. 一直到了距今3600年左右(相当于中原的夏、商之交),三星堆内部突然出现了具有中原文化特征的陶器等器物,自此,三星堆文化开始形成;
  3. 又过了500年,约公元前1100年左右,三星堆人学会了制造青铜器,此时已经来到了商末周初;
  4. 到了三星堆晚期,三星堆的宫殿、神庙被毁,大量居民迁往他处,三星堆遗址从都城跌落到普通聚落,三星堆文化至此消亡。



可见,三星堆开始形成自己的文化的时候,已经到了相当于夏朝要灭亡的时候了。而夏朝是青铜文化王朝,三星堆又是在夏朝灭亡之后,才掌握青铜文化的。从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年表中来看(下图),三星堆文化(注意,是三星堆文化,不是三星堆遗址,三星堆文化形成时间较晚)相当于中原的二里岗文化(早商文化),这就基本上表明,三星堆文化是晚于夏文化的。

那么三星堆文化与夏朝真没关系吗?答案是否定的,三星堆不可能是夏朝都城,但很可能是夏朝灭亡后夏文化的南迁,而且考古学中很支持这种观点:

三星堆的前世今生:两次“外族”迁入引巨变

三星堆的一生虽然大起大落,但脉络清晰。一般认为三星堆的前身是由成都平原的本土文化宝墩文化发展而来的,不过,近来的考古发掘却发现,三星堆文化并非简单的本土文化衍生而来,在大约3700年和3500年左右有两股外来文化迁入,严重影响了三星堆文化的发展。

考古显示:大约在3700年前,长江中游的石家河文化因为某种原因走向衰落,而稍后四川本土的宝墩文化也在此时突然衰落,此时正值三星堆文化二、三期交替之时,考古观察到外来文化的入侵和本土文化的融合形成了三星堆文化,这些文化主要有中原地区的二里头文化、长江中游的石家河文化和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这种突变,很难用文化传播和影响来解释,伴随而来的可能是民族的迁徙和征服过程。

从出土的三星堆文物来看,三星堆文化面貌的表现主要是陶器、玉器和青铜器。简单来说:

陶器:盉、觚又都是二里头文化的重要礼器,二里头文化中期,三星堆突然出现极具二里头文化风貌的陶器,应是二里头文化南传的结果;

玉器:三星堆的玉器仅两个器物坑就出土了百余件,器类有璋、戈、琮、璧、瑗、环等,与二里头文化玉礼器种类基本相同,另外这些器物风格与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也极具渊源。

青铜器:三星堆铜器种类非常复杂,其中三星堆的铜牌饰、铜铃和铜尊等为典型的二里头文化,因为在三星堆以外地区,铜牌饰只在二里头文化的中心都邑二里头遗址的高等级墓葬中出土过,文化属性非常明确。此外三星堆大量人像、面具和神树等则是代表的地方因素青铜文化。

根据考古学揭示的内容,大致可以推知三星堆文化的前世今生:

  • 在距今4300年左右,良渚文化灭亡,良渚人应该是顺着长江逆流而上,进入了石家河文化圈。
  • 3700年前左右,东方的石家河文化衰落,而此后的三星堆文化,则明显观察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这说明三星堆被石家河文化“侵入”,这也解释了三星堆文化中玉石文化中有明显良渚和石家河的痕迹。
  • 而随后,二里头文化也进入成都平原共同形成了三星堆文化的面貌。



参考文献:

《再论川东长江沿岸的史前文化》,四川文物,2002年第5期;

《考古发现:三星堆文化的形成与夏人西迁》,《江汉考古》2005年第1期。


柱下史


这个问题问得多少有些让人啼笑皆非,提问之人可能连中国历史的基本方位都没有搞清楚。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两个概念,一是什么是三星堆?二是夏朝的范围。先说三星堆遗址,它的发掘地在四川的广汉,它被誉为中国20世纪考古发现的惊天之作,其范围之大,时间之长,内容之丰富,都是极为罕见的。


▲:三星堆遗址发现与考古挖掘

三星堆遗址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具有难以估量的价值,而夏朝呢?它是中国历史上世袭制朝代的开始,也就是说,我们平时所说的家天下,就是从夏朝开始的。

夏朝的范围涵盖了今天的河南、山西、山东、湖北和河北部分地区,也就是我们一直以来所说的中原地区,这一点是史书认定了的。

夏朝都城十七次迁移,但都是在今天河南省境内转来转去,从来没有出过河南省。所以三星堆遗址跟夏朝可以说是一毛钱关系都没有,三星堆遗址所展现的是古蜀国文化。


▲:考古学家对遗址进行清理

而在公元前2000多年的时候,古蜀国还被称为蛮荒之地,那里的人民被称为蛮人,为中原人所不齿,双方没有任何交集。在这种情况下,三星堆遗址怎么可能成为夏朝都城,这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那么为什么多年来史学界会有三星堆遗址可能是夏朝都城的议论呢?原因就在于三星堆遗址中出土了大量原本只能在中原才能出现的文物,这是无法解释的事情。

既然两者没有交集,那么只属于中原文明的陶器和青铜器怎么会出现在三星堆遗址中呢?据此有人推测,早在几千年前,夏朝也许有另外一个都城设在蜀地,夏朝皇帝偶而会去一去,有陪都的性质,但是不是夏朝的都城。


▲:三星堆出土的怪异文物

但是也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因为我们现在的历史大部分都是根据史书得来的。

而最早的史书主要的着眼点又都集中在中原文明,对于中原以外的文明,史学家们要么是确实不知道,要么是装聋作哑,不去理会。

如果三星堆遗址真的是夏朝都城的话,那真的不得了,中国古代的历史全部要重新改写,包括《史记》在内的一大批史书全部要被推翻。


▲:果真如此,《史记》会被大量推翻

遗憾的是,关于三星堆,我们目前没有找到任何文字记载,只能根据所找到的文物来进行推敲,这需要时间。在没有定论之前,为了不出现史学界的混乱,我们只能根据现有的史书来确定一切。

因此,我认为,三星堆跟夏朝完全是两个概念,再做一个大胆的推测,那就是中国在夏朝之前,可能还存在一个文明时代,我们姑且称它为三星堆文明。

有一个史书依据,那就是《竹书纪年》这本书,书中提到大禹母亲是生于今天的四川北川,而大禹早年治水的地点也在四川,似乎可以印证中华最早的文明其实起自于四川的长江流域,而后才迁到中原,变成了夏朝。如果这个假设能够被史学家们印证的话,那么所有疑问都能够被解释得通了。


小小嬴政


我们讨论这个问题不能脱离考古发现的证据,任何脱离证据的言论和观点都是无聊的和站不住脚的,继续讨论下去只是浪费大家的时间。从三星堆出土的文物来看,里面有玉琮和玉璋,还有神树上的神鸟和龙。这些证据,不可争辩地证明了三星堆与中原文化息息相关。大家不认可三星堆属于中原文化的证据不外乎那那些人像的样子不像中国人,还有象牙。然而,文化是可以在不同民族之间传播,影响,交流,融合,比如,现在的日本和韩国就深受汉文化影响,在曰本和韩国考古会发现很多汉文化的证据,而人种和一些习俗又出现了很大不同。我们不能说日本和韩国就是汉文化的发源地。所以,要说清楚三星堆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就必须说清楚三星堆与中原文化间的传播途径与时间先后关系,如果说不清楚就无从谈及三星堆是否是夏朝的。而现在,还没有任何考古发现能证明文明传播间的关系和时间先后关系。


可否是否


所有说三星堆不可能是夏都的作者,都不能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在中国古代文献记载的夏都的范围内找不到夏都?

这涉及到一个问题:确定夏朝都城的标准是什么?确定夏朝都城标准不是古代文献所记载的地理位置。因为这个位置很可能是有误差的。确定夏朝都城位置的标准,第一、这里是当时代,文化经济最繁盛的地区。第二,这里的城廓范围最大,人口数量最多。第三、这里有城墙,有最宏伟的建筑。第四、考古年代与夏的年代吻合。第五、大致在中原地区及附近。

如果不符合第一二三条,只符合四五条,那只能说是夏朝的一个重镇。夏的人是可以从夏都来到这个重镇,做很多事情的。因此历史上记载的那些事情,不一定是在夏都发生的,很可能是在夏的这个重镇发生的。但是由于后来的人们不知道夏都的确切位置,就把这里记载成夏都了。而根据现在的考古记录看,古代文献所记载的夏都不符合考古的记录。那么现代人是不是要根据考古的记录来修正古代文献的记载呢?亦或是用古代的文献的记载,来修正考古记录呢?

三星堆遗址,除了青铜面具有下西夏人特征之外,出土的字符,扶桑树等等,和中原大地上的文化是一脉相承的。中原文化和埃及文化的交流古已有之。两者并不是隔绝的。现在也谈不上谁引导谁,谁是世界的中心。以文化的独特性来谈论谁引导了世界潮流,这种思想框框一定要打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