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5 蒋捷的《虞美人听雨》为什么被很多人尊崇?明月来给您详细分解

一般情况下,要问描写雨的诗词,你会想到哪首?我想很多人都会提到刻画出空山新雨这般美景的《山居秋暝》吧。其实,描写雨的古诗之所以饱受古往今来的文人雅士的青睐,就是因为它将情景、意境合二为一,更富特色。

但在诸多的写雨著作中,读来悲壮而又惆怅的应该当属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了,诗中的字里行间都传神般地写出了他的爱国之情,发人深思。不过,我却认为还有一首同样是南宋时期的词却比陆游的更加抒情,你知道是哪一首吗?

就是南宋词人蒋捷的代表作《虞美人听雨》。

蒋捷的《虞美人听雨》为什么被很多人尊崇?明月来给您详细分解

仕途多舛,命运多舛的士子蒋捷

宋朝是一个以重文轻武闻名于世的朝代,不仅经济文化方面的发展十分繁荣,而且受此影响之下的的词人也是人才辈出。当时词的发展按照具体风格来分,可以划为两派,一个是以苏轼为代表的豪放派,一个是以李清照为代表的婉约派。我们今天的词人蒋捷便是豪放派与婉约派兼具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宋词上的发展和影响力也是不可小觑的。现世存词300多首。

蒋捷在1245出生,卒于1305后,字为胜欲,号为竹山,南宋时期的一名伟大的词人,宋末元初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南宋进士,后来在南宋覆灭后隐居不参加仕途,这一举动在当时获得了颇高赞誉。

蒋捷在性格方面比较孤傲,不屑与他人为伍,在南宋末年结社之风盛行,但蒋捷不屑于如此,所以在当时风评较好。当时元人入侵,面临国破家亡的危险,蒋捷毅然决定通过科举入朝为官,用自己的一生来拯救破碎的山河,宋朝亡后,从朝中辞官,表达爱国之心。

蒋捷当时入朝为官,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但是他在仕途上也是命运坎坷,因为他在当时为主战派,而南宋皇帝生性怯懦,且轻信奸臣秦,在朝中遭到了敌对。后来宋朝为元人所灭,他不愿做亡国之贼,就此隐退,但他爱国之心从未改过。

蒋捷的《虞美人听雨》为什么被很多人尊崇?明月来给您详细分解

虽然他的在位时间比较短,但是他的政绩是不可否认的。据《宋史》记载,蒋捷政绩显著,先后出任江州,抚州,福州等地;赞誉颇高。古有李冰修建都江堰,把四川变成天府之国,今有蒋捷修建水渠,把江州变成天上人间。他在抚州初任职时,便有流民来犯。当时他刚刚上任,有一堆烂摊子等着他去收拾,内部有好多人不服从他,流民来犯时那些士官抛弃百姓,自己逃跑。他临危不惧,沉着冷静,从容指挥百姓在作战中胜利。这件事情足以说明他的军事谋略以及他对百姓的爱,百姓从此对其感恩戴德,那些士官也有相应的代价。他也没有放弃那些流民,让那些流民留在抚州做个良民,还用自己的俸禄买粮食救济百姓。他在福州任职时,挖井帮忙解决了当时降雨过多堆积的问题。他被贬职从福州离开时,百姓夹道跪拜,纷纷不舍其离开。

蒋捷不仅政绩高,他的文学水平自然也是不在话下。古人曾有言“文不如诗,诗不如词”。蒋捷的词悲壮豪迈,自然是极佳的,但是前有苏轼,辛弃疾这些为人所知的大文豪,蒋捷的名气自然是被压下去了,不是很突出。但是只要读过他的词,便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大作了,什么是以平常之物来述爱国之深情。蒋捷的词,想像丰富,用词巧妙,

正如刘熙载在《艺概》中所评价的:"语多创获"。

蒋捷的《虞美人听雨》为什么被很多人尊崇?明月来给您详细分解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偶像,我们的偶像也会有自己的偶像。我们的词人蒋捷在南宋时那也是许多士子崇拜的偶像,同样他也是有自己的偶像的,那便是宋朝著名诗人陆游。果然,偶像的偶像只会更优秀。我们有了自己的偶像后会怎么样呢,会向他学习,把他当作自己的人生目标,也有的人会东施效颦,盲目模仿。蒋捷的祖父蒋川便是这样的人,盲目模仿自己的偶像,但是蒋捷并非如此。他潜心研究陆游的词的特点,多少个夜晚挑灯夜读苏轼的词,深入当时的情境,理解陆游的词。他总说,自己写的词永远也比不上陆游,不是没有陆游的豪迈,就是没有他的悲壮。

在他一生的模仿中,他并没有失败,有这样一首词,被人们认为可以与陆游的诗媲美甚至胜于陆游。那就是他的《虞美人听雨》。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在文坛界的地位不言而喻,是我国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所作,是我国中小学必背古诗之一。工笔巧妙,描写的情境气势恢宏,很有大家风范。工笔巧妙,以景传情,把作者的爱国之情巧妙地传递在诗句里,我自己就很喜欢其中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但蒋捷的这首词丝毫不逊色于陆游的这一篇,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蒋捷的《虞美人听雨》究竟有怎样的魅力,可以和陆游的诗相媲美。

蒋捷的《虞美人听雨》为什么被很多人尊崇?明月来给您详细分解

爱国之情与悲壮之情并存的传世佳作:

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宋朝末年。元朝初年,这个词人已到迟暮之年,他用这首词表达了自己的一生同样也表达了对山河破碎的心痛以及国家可以早日收复山河的期盼。

开篇诗人便回忆往事,以少年听雨引出全文。年少时意气风发,国未破,家未亡,山河犹在,我记得那年的临安城依旧是灯红酒绿,纸碎金迷,少年在楼上听雨唱歌,在舒适的屋子里悠哉悠哉,在温暖的屋子里酣睡,好不惬意。就算有稍微的愁绪,也只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罢了,那是充满希望欣欣向荣的人间,倒让人想起了“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的感觉。壮年的我在各地漂泊不定,在客舟里坐着,遥望着外面的景色,江面辽阔,可以看见水天交接处的乌云;偶尔有落群的孤单大雁飞过,戚戚地叫着,仿佛在呼唤西风,像我孑然一身没有固定的安身之地,不禁生出一种悲凉之感。

蒋捷的《虞美人听雨》为什么被很多人尊崇?明月来给您详细分解

上篇就此结束,虽然很有诗意,但是相比其他的描写秋雨的诗词,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这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下阕。

而今听雨僧庐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由过去转到未来,由回忆转入现实。现在在残破的屋里听着淅淅沥沥的下雨声。“鬓已星星也”如今的作者已经是迟暮之年,满头白发,做什么事都是徒有余力,看透了世间的大多数事。“悲欢离合总无情”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世事无常的感悟,这世间的事情,大多都是无情的,国家破败,自己的处境也很艰难,这一生四处漂泊,居无定所,令词人感慨万分。“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说明作者一夜未眠,慢慢听着外面滴滴答答的雨声,也没有很多的感触了,词人心中的无奈与悲伤,在这短短几句话中悄无声息的凸显出来,怎能不生出悲凉之感。

开篇叙述平淡,以简单的回忆为主,尾篇转到当前,最后以悲凉的环境结尾,与开篇诗意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引人入胜,使人身临其境。最后通过这种悲凉的环境表达自己对自己身世的感慨,非常独特的艺术风格:

奇和妙。

蒋捷的《虞美人听雨》为什么被很多人尊崇?明月来给您详细分解

独一无二的精妙艺术造就

这首词的奇幻之处,一在奇,二在妙。

01 先说特,蒋捷的《虞美人听雨》独树一帜,不入俗流。

本文的风格很奇特,每句看似是寥寥带过,其实是非常有深意的。通过三个时间段,写出了自己三个不同的人生遭遇,表面上是在写自己,由少年的生活繁华到后来的悲惨际遇,实际上是在写国家,由曾经的繁华到现在的衰退败落,表面上是在感怀自己身世悲惨,实际上是在感叹国家的遭遇悲凉。通篇都在以景抒情,但是又不是那么地令人反感,让人感觉非常自然。

自古以来,以景抒情的不在少数,如唐朝诗人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这首诗中通过将春雨贵如油的思想表达的淋漓尽致,展示了自己对春雨的喜爱。与此如出一辙的是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个虽也是表达了自己对春雨的喜爱,但不同之处却是在这里的描写毫不婉转,直截了当。然而蒋捷的这首诗,情与景完美融合,表面上看似悲愤之情没有那么激昂,强烈,但是就是在很平淡的叙述中把自己的悲愤之情慢慢地表达出来,最后有一种很强烈的感觉,可以直击人心。

02 再说妙,蒋捷的雨景寓情于物,构思巧妙。

蒋捷的雨景也不是直接描写,而是通过其他景物的衬托来突出雨景。少年时,人们贪恋红烛暖账就是因为外面下雨天气过于寒冷,壮年时既有直接描写,也有间接描写,通过水天相接处的乌云密集以及大雁的凄厉的叫声衬托出了风雨之大。老年时描写雨的大时,全程通过听觉来描写,可以听见水从屋檐落下的声音,说明了雨的大,作者听了一夜雨声,说明了雨的连绵。

蒋捷的《虞美人听雨》为什么被很多人尊崇?明月来给您详细分解

历代文学家也对此词多加以赞美:

清代文学评论家刘熙载在他的著作《艺概》中说:“蒋竹山词未极流动自然”。对蒋捷《虞美人•听雨》的解读,一般都认为是刻画了作者一生的境遇。

人们常说,世界上没有永远的第一,谁的诗词更好,谁又有定论呢,作为辛弃疾的粉丝,知道自己的词可以和他的词相提并论,对他来说应该是一种至上的荣耀吧。这也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为什么辛词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因为辛弃疾是个有侠骨柔情的人,哪有人只有豪迈,没有柔情呢,世人点评辛弃疾的诗时总是会把豪迈放在首位,忽略其中的很细腻的感情。这样地一味模仿自然只会带来相反的结果,最后只会是东施效颦罢了。

而要说蒋捷的《虞美人听雨》可以和辛弃疾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相媲美的原因,与其二人所处的同一朝代不无关系,但更多的是其境遇坎坷但是对生活不失去希望,被贬官也不气馁,依然心系百姓,有所作为,在国家灭亡后毅然辞官归隐,直到老年还是在关心百姓,关心国家。

蒋捷看似是在模仿,但是其实还是自己的人生写照。

文如其人,词中表达的都是自己的铮铮铁骨,对国家和自己本身遭遇的感慨,诚挚爱国心。传承千年,永古不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