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春节3000多年前就有了!找找节日“规矩”的源头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李蔚

这些年来,“找回我们的节日”成为一句中华文化复兴的口号。

特别是农历新年到来之际,浙江各地充满年味的非遗活动,从腊月到元宵节,统统都给安排上了。

跟着非遗读读闲书 | 春节3000多年前就有了!找找节日“规矩”的源头

这些非遗活动有些是只有本地人参与的乡村年俗祭典庙会,但近年来迎来全省乃至全国各地的许多游客——绍兴安昌古镇的腊月风情节、衢州的九华乡妙源村的立春祭等等,这些热闹的非遗民俗活动身上,其实积淀着非常丰富深厚的中华民族心理,有哲学的,有社会学的,也有美学的。

跟着非遗读读闲书 | 春节3000多年前就有了!找找节日“规矩”的源头

这个春节,就让我们跟着著名学者余世存的文字和著名画家老树趣味横生的插图,去《节日之书》里暂憩一个下午。

跟着非遗读读闲书 | 春节3000多年前就有了!找找节日“规矩”的源头

《节日之书》,是目前国内第一本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知识读本。书中发掘了15个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从历史故事、思想传承、风俗礼节、生活方式等方面,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精髓娓娓道来,以学者的思想高度和文化深度进行解读,能让你看到传统节日与现代生活之间存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跟着非遗读读闲书 | 春节3000多年前就有了!找找节日“规矩”的源头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第一大节,在中国已经走过了至少3000年历程。正是对传统节日习俗的追溯,我们才发现上古先人时空意识的重大意义。

中华民族为何以寒冬将尽,春阳萌动之时作为新年伊始?

源头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腊祭”,“猎”与“腊”相通,人们用猎获的野兽作为祭品感谢诸神的赐予,祈求来年的保佑。

上古的年终祭祀风俗发展至秦朝,“腊月”固定了下来,但直到汉代,“腊日”即腊月初八才得以明确,后来更发展出很多富有民族特色的风俗,比如熬腊八粥、泡腊八蒜等。

春节(正月初一),作为岁首大节,最早确立于汉朝——汉武帝颁行《太初历》,确定以夏历的正月初一为岁首。燃爆竹、换桃符、游乐赏灯等习俗活动也愈演愈烈,逐渐演化为我国的第一大节日。

跟着非遗读读闲书 | 春节3000多年前就有了!找找节日“规矩”的源头

可见,节日来源于时间。只有理解这些时间,才能理解那些源远流长、世代流传的庆典、仪式、信仰、禁忌,才能体验到家族的牵绊以及每个人跟这个世界深刻的联系。

跟着非遗读读闲书 | 春节3000多年前就有了!找找节日“规矩”的源头

余世存认为,春节不仅蕴涵着节日的秘密,而且更有着文明的秘密。“无论人类个体在生活的风雨中如何,在一个特定的时空里,他必须回归基本,他的起点,家人、乡邻、桑梓。”

余世存在《节日之书》的序中写道:我们认为一年的起点是必然的,天经地义的;但事实上的时间起点更多的是偶然的,人为安排的。我们研究节日的意义或许更多的是在探寻我们与这个世界的关系,是对时间心存敬畏之感,从而认认真真地过好每一天。

跟着非遗读读闲书 | 春节3000多年前就有了!找找节日“规矩”的源头

《国民节日讲义》

主编:杨志刚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跟着非遗读读闲书 | 春节3000多年前就有了!找找节日“规矩”的源头

这本书为上海博物馆“节日中的中国传统生活”系列讲座讲义,内容涉及中国节日体系的形成,岁时节日的文化内涵,节日中的中国人的时间观念与时间制度,各地节日的民俗学调查,从神话传说、文学作品、传统戏曲中的节日,以及从周边国家(日本、韩国、越南等)看中国传统节日等。

内容涵盖全年的民间传统节日和农历节气,介绍其源流、传说、风俗与礼俗,揭示岁时节令中丰富的文化内涵。书中辅以100多幅手绘的中国传统绘画淡彩图,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各种节庆场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