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美国很后悔扶持霍梅尼推翻巴列维王朝吗?今后还会犯同样的错吗?

我总以为巴列维王朝是倾向于美国的。当初,巴列维国内的商业摸式,一定程度上都很西化,甚至巴列维王朝预期将石油的利益换取美国的工业机械用以换来工业的发展。

可后期的巴列维王朝的独裁和腐败,这才使得美国汗颜。正当伊斯兰革命爆发,巴列维一再要求美国出兵,但美国对这个王朝冷了心,所以决意不予支持。

美国很后悔扶持霍梅尼推翻巴列维王朝吗?今后还会犯同样的错吗?

其实,霍梅尼的伊斯兰教的神祗思想,根本就与西化相抵触,尽管当初美国厌恶巴列维王国的独裁和腐败,也不至于从宗教分歧上会去姁同伊斯兰教?所以说,美国当初只是利用了身居巴黎的霍梅尼,用以来推翻巴列维王朝,而且这是一次成功的利用。这对于当初美国达到了利用价值,又何后悔之有?

美国很后悔扶持霍梅尼推翻巴列维王朝吗?今后还会犯同样的错吗?

历史总是在不断发生演变,现在虽然美国当初的利用,造成了现在美伊的格局,可不定以后又会找到另一个“霍梅尼”呢?

所以说,历史的发展,永远没有后悔之说!有的都是政治的需要!

美国扶持的是巴列维王朝。

稍微介绍一下历史

早期美伊关系

二战之前,外国在伊朗的势力主要是英国和俄国,彼时美国还在搞门罗主义,不想插手外国事务,仅仅在1856年和伊朗签订了《友好与商业条约》,美国本想在伊朗建一个使馆,但是美国国会认为英俄在伊朗竞争的厉害,所以连使馆都不想建,一直拖到1883年,美国才有了第一个伊朗公使,开始筹建使馆。

美国很后悔扶持霍梅尼推翻巴列维王朝吗?今后还会犯同样的错吗?

此后美国和伊朗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纯粹的经济关系,20世纪初,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俄军在1918年完全撤出伊朗,导致伊朗出现一个真空,20年代以后,伊朗想引入美国势力来制衡英国,但是由于英国的阻挠以及爆发出来的伊朗关闭公使馆事件,导致美伊关系一直时断时续。

二战爆发后,

当时的伊朗执政者礼萨王很推崇德国,喜欢德国的技术,一度和德国关系不错,盟国一直持着容忍态度,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由于通往北冰洋沿岸摩尔曼斯克港的船只很容易受到德国潜艇攻击,效率很有限,如果从远东运输,又容易受到日本攻击,而通往黑海海峡的线路又被德国控制,恰恰当时伊朗是最为理想的援助苏联的渠道,伊朗的战略位置大大提升。

美国很后悔扶持霍梅尼推翻巴列维王朝吗?今后还会犯同样的错吗?

同时苏联也担心如果伊朗完全落入德国之手,苏联将会受到两线夹击,因此苏联和英国很快达成协议,先照会伊朗要求中立,此后不放心,以驱逐住在伊朗的德国间谍为借口,两线进攻伊朗,伊朗哪是苏联和英国的对手?48小时就被彻底击败,在1941年9月17日,礼萨王被迫让位给后来的巴列维国王。

1942年春,为了战争需要,美国派遣顾问团到伊朗,美国顾问团本想借此机会改造伊朗,但是效果甚微,而且由于美军驻扎在伊朗,以美国人的性格,想都不想都知道发生什么------美军士兵深受酷热和寂寞之苦,一进城不是酗酒就是找女人,搞的伊朗人颇为厌恶,把当时的美国国务院也搞的焦头烂额。

战后

战后苏联从伊朗撤军,但是英国势力依然还在,比如说英伊石油公司在伊朗属于国中之国,有自己的机场铁路港口和电讯设施,甚至还有警察部队,英国人垄断了英伊石油公司的收入,这让伊朗人非常愤恨。

美国很后悔扶持霍梅尼推翻巴列维王朝吗?今后还会犯同样的错吗?

1950年,拉兹马拉内阁上台,任命了一个美国人负责经济和社会规划,且搞起了石油国有化运动,仅仅一年,被刺身亡,此后巴列维违背民意,执意任命阿拉出任首相,引发德黑兰地区大动荡,巴列维被迫任命了摩萨台担任首相,摩萨台是民族主义者,坚持石油国有化,由于石油国有化的缘故,英国对伊朗进行了制裁,关闭了阿丹炼油厂,且要求所有国家和公司不得购买伊朗石油-----像不像今天美国人干的事情?

美国很后悔扶持霍梅尼推翻巴列维王朝吗?今后还会犯同样的错吗?

1953年,在英美联合下,摩萨台被政变推翻,但是令英国人没想到的是,英国人本想独霸伊朗石油市场,但是美国人却另有考虑-----要求英国在英伊石油公司中不占主导地位,英国战后国际地位大大下降,自然也没有什么能力和美国抗衡,很快就被排挤了出去。

美国主导伊朗

在摩萨台内阁被推翻,英国势力被大大削弱后,美国开始大规模援助伊朗,仅仅在1954年9月3日,就援助了2340万美元,此后过了两天,又援助了4500万美元,到了1954年年末,援助高达1.47亿美元,其中赠与就达到了1.1亿美元,是当年伊朗政府开支的54.9%,是1950年伊朗石油收入的三倍。此后美国援助逐渐上升,从经济到军事都有,对伊朗的稳定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援助之多让人惊诧-----一直到1958年,伊朗的石油收入才超过美国援助,在如此强大的金元攻势下,伊朗自然没什么抵抗力的。

1963年,伊朗国内局势缓和,巴列维国王发布了白色革命计划,从土地改革,到工厂股份,从选举法,到扫盲,无所不包,美国也非常支持巴列维的改革,但是巴列维的改革涉及到的问题太多,一方面触犯了宗教界的利益,一方面触犯了地主的利益,同时巴列维执政时期国内腐败异常。而此时霍梅尼终于出面了,激烈抨击巴列维的政策,认为伊朗已经沦为“美元之地”,认为伊朗依然处于殖民控制之下,德黑兰游行示威搞了5天,巴列维下令逮捕霍梅尼,并且开火打死上千人。

巴列维的白色革命在国内有各式各样的评价,比如说你经常在中文互联网上看到这种图片:

美国很后悔扶持霍梅尼推翻巴列维王朝吗?今后还会犯同样的错吗?

说的好像巴列维时代犹如天堂一样,实际上这种穿着的姑娘在伊朗属于上层阶级,伊朗当时的预算有25%用于军事开支,土地革命不彻底,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由于石油上涨带给巴列维大量的财富,巴列维大肆购买美国武器。

在1973年,伊朗购买武器已经到达疯狂的地步,比1972年多了近乎五倍,而在这种情况下,白色革命一直到1978年,最核心的土地革命完成后,大小地主依然占据了全国耕地的62%,也就是说所谓的土改根本没有达到效果,石油收入的滚滚流入,刺激到巴列维几乎忘乎所以,在本国工业压根不成型的情况下,居然有在20世纪把伊朗建设成世界第五强国的念头。

美国很后悔扶持霍梅尼推翻巴列维王朝吗?今后还会犯同样的错吗?

此时的巴列维已经是不折不扣的独裁者,一方面把持着议会和政府,基本上是沦为巴列维的个人工具,早先的君主立宪早就荡然无存,另外一方面组建了秘密警察部队,压制伊朗社会。

大凡依靠石油为生的国家,几乎都是贫富分化异常严重的国家,到今天也是如此,比如说沙特,沙特王室穷奢极欲,但是实际上沙特的人均GDP仅为2.32万美元,远不如韩国,但是我们从媒体上看到的沙特,每个人都称其为“土豪”,那就可以想见沙特的下层人民是活在什么样的地步了。

在执行白色革命已26年后,这个村庄没有任何东西,没有工作,没有学校,没有电,没有医院。

这就是后来霍梅尼能够推翻巴列维的主要原因。巴列维的核心问题在于经济问题,六七十年代石油大幅度上涨,此时巴列维没有抓住机会推行工业化,也没有抓住机会实施社会改革,尤其是对于农村地区,当年伊朗手握大量的石油收入,人均寿命还不如中国,

80%的妇女是文盲,超短裙仅限于德黑兰。

美国很后悔扶持霍梅尼推翻巴列维王朝吗?今后还会犯同样的错吗?

霍梅尼建立的政权是一个相当……不可思议的政权,大多数人以为现在伊朗是那种穿着黑袍子的阿富汗妇女的形象,实际上大多数伊朗妇女是这样的。当然,更保守,穿着黑袍子的伊朗妇女也有,但是巴列维时代更多。当然,头巾还是要戴的,只不过伊朗妇女那头巾基本上是装饰品了。

伊朗15-24岁妇女的识字率从1979年的42%一路上涨到今天的99%,伊朗的大学超过60%的学生是女性,在科学和工程学科高达70%,所以看到一系列的数字,就让人感觉复杂----一方面伊朗国内依然有宗教警察,一方面,伊朗妇女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伊朗议会有不少女议员,相对于沙特那一帮国家,伊朗妇女的地位是完全不同的。

很神奇的一个国家

巴列维王朝的垮台,同美国有很大的关系。在巴列维王朝因改革过于激进,投入太大。结果石油价格暴跌,王朝出现财政赤字,导致通货膨胀和人民收入降低。这大概持续了2年时间,导致底层农民和工人生活困难,形成了民愤。霍梅尼和其他反对派借此联合起来,鼓舞人民推翻国王政权。

美国很后悔扶持霍梅尼推翻巴列维王朝吗?今后还会犯同样的错吗?

最终巴列维王朝无力扭转经济困境,最终垮台。在此期间,作为盟友的美国,无论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是袖手旁观。

原因如下:

第一,巴列维有着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

就同南越的吴庭艳总统一样,他们虽然和美国是盟友,但都不希望美国人随便指手画脚,干涉他们的权力。巴列维在位20多年,将伊朗从世界最贫穷的国家建立成中东第一大国,具有了相当的实力。此后,巴列维就对美国不是很客气,不听美国人的摆布,甚至同美国人对着干。由此,美国开始恼怒,不把巴列维当做盟友看待。

第二,美国总是支持会胜利的一方

美国认为,巴列维的能力有限,尤其是掌控复杂政治格局的能力不足,不是优秀的政治家。相比老辣的霍梅尼,小巴列维差了几个档次。实际上,也确实如此。

当时霍梅尼堪称伊朗的超级外交家,他联合了所有的反国王派别,连伊朗共产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自由民主学生派全部都支持他。然而,在夺权政权以后,霍梅尼第一件事就是将这几个反对派全部消灭,手腕高超之极。

美国很后悔扶持霍梅尼推翻巴列维王朝吗?今后还会犯同样的错吗?

然而,小巴列维连自己的军队都没有完全控制住,军队在骚乱中竟然宣布中立。由此,美国判断霍梅尼最后会赢,他们选择抛弃小巴列维开始和霍梅尼打交道。

第三,美国不愿意投入太多

70年代,美国已经陷入越南战争泥潭,没有精力考虑大规模援助伊朗。当时如果美国愿意出钱支持巴列维,稳住伊朗经济,巴列维王朝就不会垮台。但美国不愿意将巨额资金冒着打水漂的危险,交给伊朗。另外,如果在骚乱期间,美国愿意出兵控制德黑兰,巴列维政权也不会垮台,但美国不愿意军事介入。甚至,美国还不但驱赶小巴列维尽快跑路。

美国驻伊朗大使,多次恐吓小巴列维:国王陛下,我再次建议您尽快离开伊朗。要知道,您面临的危险不是以天计算的,而是以小时。

美国很后悔扶持霍梅尼推翻巴列维王朝吗?今后还会犯同样的错吗?

小巴列维在逃走之前,曾流着泪对他的王后说:我们被美国人像垃圾一样抛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